做人要懂方圓之道: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滯泥(深度好文)

2020-12-22 人生智慧全解讀

「有圓無方就不立,有方無圓則滯泥」,做人,只有方圓結合才能左右逢源。而處世之道,在語言和行為上不能沒有原則、規矩和底線,但同時,若為人處事只守著一些規矩和原則,不懂得變通與調劑,不懂得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處理事務,則難免會顯得呆滯和拘泥,於人於己都不利。

所以,一個人,要在這複雜的世界裡遊刃有餘,首先要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和原則,也就是「方」,但同時,也要有一種融入與變通的能力,即「圓」。只有方圓結合,人才能左右逢源,事事順利。

說起方圓結合的典範,《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可以說是一個為人處世的榜樣,雖然很多人對薛寶釵的解讀都飽含貶義,但從做人與處世方面來講,她的身上還是有很多值得現代人學習的地方。

薛寶釵,不比林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故比黛玉大得人心。《紅樓夢》第五回便有提到:「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應該知道,這裡面的人物雖然諸多,但是薛寶釵卻是其中最討大家喜歡的人物。上至賈母,下至小丫頭子,不管是被歸為正面人物的林黛玉,還屬於反面人物的趙姨娘,無一不喜歡她。

這便說明薛寶釵深得處世之道,但事實上她的處世之道並非常人所說的厚黑,而是擁有一顆方圓處世的玲瓏之心。只有八面玲瓏的人才能胸襟開闊,才能真正做到待人熱情、友善、樂於助人。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紅樓夢》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她們的外貌和才華不分上下,但林黛玉的心性卻不如寶釵闊達,一開始處處有意針對薛寶釵,看見薛出醜則興災樂禍。如三十回,寶玉打趣薛似楊貴妃,林則面有得意之態。但日久見人心,林黛玉的冷逐漸被薛寶釵的大度和友暖化。

薛寶釵的圓潤玲瓏,受惠人不只是林黛玉一人。寶玉招父親惡打,寶釵送藥;鳳姐治病要人參,外面買多摻假,寶釵主動提出利用其家與參行有交易而幫買;香菱羨慕大觀園,寶釵說服母親將其帶進園中;送禮不忘趙姨娘那邊;暗中體貼接濟邢岫煙……

薛寶釵的這些行動事實上並沒有多少利益回報,頂多賺一個名聲,而若是為了一個名聲,她不至於吃力不討好的去給一些丫頭和沒有社會地位的人好處,因此可以推論出,薛寶釵是真的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方圓處世,這樣的人,也才真正能夠在社會中如魚得水。

薛寶釵做人,雖然顯得圓滑了一些,但她的圓滑中也是有原則存在的,是方圓結合的。作為一個寄居在賈府的外人,無人敢欺辱她,更無人敢公然冒犯她,正是因為她的有其自己的原則與個性,脾氣好並不代表著沒有脾氣,只是很好的收斂了鋒芒而已。此外,薛寶釵的家居擺設等等全然不與其他姐妹相同,對於詩詞等等也有自己的見解,一個擁有獨特想法的人,一定是一個內心「方」的人。

方,是一個人做人的道德底線。做人,每個人都應該有方的一面,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只顯露自己方的一面,社會就會被這些方的個性所切割。就好比一隻刺蝟是安全的,但是一群刺蝟成群結隊,那肯定會出現相互刺傷的情況。因此,我們為人處世,一定要方圓結合,也只有這樣,才能既堅持自己的內心,又為周遭的人所歡迎,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焦點

  • 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曾國藩告訴你為什麼
    一枚圓圓的銅錢,中間是稜角分明的小方孔,啟示著中國人的大智慧:方圓之道。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的錦囊,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碰壁。內方:本色做人做人要方正,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不輕易被誘導,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良知。
  • 以「方」為本,以「圓」應變,立身處世應遵循方圓之道
    有的人說話、做事,喜歡直來直去,不願意拐彎抹角,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我們認真觀察一下身邊的這種人,一般都處理不好同事、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不太招人喜歡,自身也常常過得很痛苦。三是方圓適度者。故事中最後那個大臣,簡單的幾句話,既拍了魏王的馬屁,也救了任座。這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情商方面的高手,既贊同了任座的意見,又救了任座一命,還討得了魏王的喜歡,可謂是一舉三得。
  • 古人云:智欲圓而行欲方,方圓合璧才顯大智慧
    做人如果只圓不方,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根本,變成了不講原則,沒有底線的小人;如果只方不圓,則有太多稜角,不但與他人相處時磕磕絆絆,更容易傷害到自己,在生活中則會遇到太多阻力。所以要把「方」和「圓」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圓滿的人生境界。
  • 真正內心強大、心理成熟的人,往往有四個特徵,有一個,也很厲害
    一般來說,真正內心強大、心理成熟的人,往往有以下四個特徵,必為人中龍鳳,錯不了,有一個,也很厲害。一、外圓內方,方圓結合人在剛進入社會的時候,沒有經過多少打磨,難免血氣方剛,有太多的稜稜角角,在碰壁多了以後,心理才會逐漸變得成熟起來,這是一個由方到圓的過程。但是,真正的內心強大、心理成熟是外圓內方、方圓結合,不能有方無圓,也不能有圓無方,變得太過圓滑和世故。
  • 為什麼做事要方,做人要圓?看後醍醐灌頂
    一滴水,可方可圓,澤潤萬物;一個人,能方能圓,方圓相濟,便可活的豁達、圓滿。"方圓"之說源於我國古代的錢幣,外部是圓形,內部是方孔,看似樸實無華,但蘊含著人生哲理。做人也應當像這銅錢一般,能圓能方,雖未能熠熠生輝,但也有存在的意義。
  • 人有千算,不如天有一算(深度好文)
    在這個世上,無論一個人再怎麼會算計,也不如天會算。有時,當我們丟了它時,就是逆天而行,會受到懲罰,甚至遭到厄運。但當我們始終堅守它時,反而會得到許多庇護,好運和機會。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認可,做人一定要善良。但我們卻不認可,好心一定會得到好報。其實,一個人為人的善良,也許暫時會被曲解和誤解,但老天爺卻看在眼裡,也絕不會辜負真正好心的人。
  • 鬼谷孑:方圓處世,嚴寬待人!治世宜方;亂世宜圓,你真的讀懂了嗎?
    俗話說:圓的不穩,方的不滾。圓為靈活性,為隨機應變,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為原則性,為堅守一定之規,為以不變應萬變。漢高祖劉邦就是忍一時之氣而最終得天下之人。做人需要內方外圓。過于堅硬必被折斷,過於擴張必會裂開。為人處世亦是如此,不能過於倔犟耿直。
  • 書法用筆:《蘭亭》用圓《聖教》用方,百代模楷,規矩方圓之至
    三國鍾繇作書畫像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提筆中含,頓筆外拓。中含者渾勁,外拓者雄強。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隸法也。提筆婉而通,頓筆精而密,圓筆蕭散超逸,方筆凝整沉著。
  • 做人,心中有尺,做事有度!(好文)
    文/泠泠做人就是應該,心中有尺,做事有度!度,是人與人,事與事之間的衡器。鐵石人心,經不起感情的溶解,對人對己真心就好!蜜語人生能使人陣感舒適,但,不能久立你我交心的持久!更不能取的彼此的真心向上。所以說人心交往要把住一個度。人生有尺,做人有度,我們掌控不了命運,卻能掌控自己的一切安排。隨緣就好!人的命,天註定,世上的事,你真說不清。
  • 十句《菜根譚》經典語錄,解開方圓做人的天機,一生要讀一次!
    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反覆無常,人生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讓一步的道理;在走得過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給予人家三分的便利,這樣才能逢兇化吉,一帆風順。
  •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方圓之道」
    胡雪巖是晚清一位富賈天下的「紅頂商人」,他的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他認為一個人如果過度地方正,稜角傷人,勢必頭破血流。反之,處世為人過於八面玲瓏,過於圓滑,也必將眾叛親離。要想贏得商道成功,就必須心中刻著一個「圓」字,堅持能伸能屈的「方圓之道」,做一個真正的「方圓之士」。胡雪巖有一句名言:「欲無辦大事之難題,必先傾全力做到圓世道,圓身心」,在他看來,鋒芒太露,必遭暗算。
  • 大格局,必有大氣度!做人,一定要大氣(深度好文)
    大格局,必有大氣度!做人,一定要大氣:小氣之人,難成大器;大氣之人,必有大福!先給大家分享一個笑話故事:說是在古時候,有個人的父親剛剛去世,他便想找個和尚超度父親的亡魂。和尚開價10兩銀子,這個人費盡口舌,還價到8兩銀子。
  • 懂(深度好文)
    文|哲學君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家鐵凝曾說:所謂「聊得來」的深層含義,其實是讀懂你的內心,聽懂你的說話,與你的見識同步,配得上你的好,並能互相給予慰藉、理解和力量。人生最可貴的,莫過於有一人能懂,彼此懂得更是難得。
  • 做人,不需要人人喜歡(深度好文)
    文 | 星星河 · 攝影 | 溪源 · 編輯 | 一白做人,不需要人人喜歡,你再優秀,也有人看不起,你再善良,也有人討厭你,你再真誠,也有人懷疑你。別人對你的態度,你無法掌控,喜不喜歡,沒關係,做好自己,最要緊。 做人,不需要人人喜歡,再美的花,也有人嫌棄,再差的景,也有人珍惜,我們又不是人民幣,得不到眾人的追捧,有人喜歡也好,沒人喜歡也罷,只要真實的做自己。
  • 青梅煮酒論英雄裡的劉備,掌握方圓之道,才能立足天地之間
    誰知道曹操下一句話說,玄德你種菜好辛苦啊。這才讓劉備放輕鬆了血多,知道曹操還不知道衣帶詔的事情。於是兩個人開始喝酒,這時候天上突然是烏雲密布,所以曹操故意以變天為主題,探討現在天下英雄的局勢,而這也是劉備最怕討論的話題。
  • 善良做人,必有後福!(深度好文)
    不管遇見任何人,有良心才能走進心裡;無論碰到任何事,善良的心永遠不過期。做人,善良最重要!做人,要多行善事,見人有難,就要幫助於人,和人共事,就要多多讓步,,只要堅持善良下去,就會被真心的人一生善待,就會有眾人羨慕的好福氣!
  • 紅頂商人胡雪巖,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
    胡雪巖是晚清一位富賈天下的「紅頂商人」,他的成功得益於精通「方圓之道」。他認為一個人如果過度地方正,稜角傷人,勢必頭破血流。
  • 基於《清平樂》劇情,多角度深度剖析「太平宰相」晏殊的處世智慧
    我之所以想談晏殊,是因為晏殊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為人處世之道。其實在歷史上,真實的晏殊一生都仕途平順,是少有的「富貴閒人」,可這個「富貴閒人」可不是這麼好當的。要知道,晏殊是皇帝身邊的近臣,古語有云「伴君如伴虎」,加之朝中前有太后垂簾聽政、後有呂相權傾朝野,晏殊所處的官場實則並不太平。
  • 人生有度,過則為災。頤養之道,自然而然
    「度」是檢驗做人的一把尺子;「度」是衡量做事對錯的標杆;「度」是定格成功人生的一個準則。人生有度,過則為災,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功不求盈,業不求滿,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醉處。一切自然而然,順其自然。現在,我主要說一下易經對度的解讀。頤,是《周易》中六十四卦中第二十七卦。頤:13畫,五行土,形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