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用筆:《蘭亭》用圓《聖教》用方,百代模楷,規矩方圓之至

2020-12-22 書法網

文/一者

書法因毛筆而生,蔡邕《九勢》,「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一支軟毫毛筆便寫出千變萬化的線條,能否寫出高質量的書法線條運筆成了關鍵。

三國鍾繇作書畫像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

「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提筆中含,頓筆外拓。中含者渾勁,外拓者雄強。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隸法也。提筆婉而通,頓筆精而密,圓筆蕭散超逸,方筆凝整沉著。提則筋勁,頓則血融,圓則用抽,方則用挈。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挈出之。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痿,方筆不翻則滯。圓筆出以險,則得勁。方筆出以頗,則得駿。提筆如遊絲嫋空,頓筆如獅狻蹲地。妙處在方圓並用,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或體方而用圓,或用方而體圓,或筆方而章法圓,神而明之,在乎其人矣。」

康南海此書論,敘盡方圓之法則,書法用筆不外乎方圓。圓筆者,篆法也,多用提筆裹鋒。方筆者,隸法也,多用頓筆鋪毫。無論是提筆頓筆,都是運筆。至於轉折之法,圓用腕轉,轉時當提,而以頓挫之法暗轉筆心,方用提頓,頓前當翻,使筆鋒由陰面翻到陽面。楷書體方而用筆貴圓,渾而飽滿,草書體圓而用筆時以方筆參之。以方筆為主的,筆勢又貴於圓活,此為無形之使轉也。行書則妙在方圓並用,以方筆為主楷法入行者參以圓筆;以圓筆為主,篆法入行者參以方筆,則有剛柔相濟之妙。

只有毛筆能寫出方圓並用的書法線條

周星蓮《臨池管見》 :

「古人作書,落筆一圓便圓到底,落筆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種章法。《蘭亭》用圓,《聖教》用方,二帖為百代書法模楷,所謂規矩方圓之至也。歐顏大小字皆方;虞書則大小皆圓;褚書則大字用方,小字用圓。究竟方圓,仍是並用。以結構言之,則體方而用圓;以轉束言之,則內方而外圓;以筆質言之,則骨方而肉圓。此是一定之理。又晉人體勢多扁,唐人體勢多長,合晉、唐觀之,惟右軍、魯公無長扁之偏,而為方圓之極則。」

清代鄧石如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局部

書寫書法雖然用筆除了方就是圓,當應該以一種筆法為主調。孫過庭所謂:

「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下筆便露端倪。

「運筆之法,方圓並用,圓不能少遒勁峭刻之致,方不能少靈和婉轉之機」鄒方鍔《論書十則》

圓中參以方筆,則有遒勁峭刻之致美,方中參以圓勢,則靈和婉轉,左書方圓並用是最高法則。

相關焦點

  • 寫字與書法的用筆差異
    書法不單是寫字,書法首先有筆法。 所謂筆法,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即中國畫特有的用線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峰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
  • 董其昌與趙孟書法用筆與結字比較
    而黃惇教授則認為用筆就是指筆法,而且重點指魏晉筆法,認為「用筆千古不易」道出了書法藝術深層的本質問題。這段文字是跋《定武蘭亭》的,趙孟所說均是以此帖為具體對象,同時也離不開是帖作者王羲之及其所處的時代——魏晉。若想了解魏晉時期書家的用筆方法,相比於傳世的魏晉書法作品似乎在當時的書論中表述的更為直接具體。
  • 學習行書有訣竅,用筆特點要記牢!
    而行書一般的起筆都是順勢落筆的,行書用逆鋒起筆只是少數。行書的用筆是中鋒與側鋒互用的。筆畫無論方圓,以中鋒為主,這是一個基本大法,可是行書在書寫過程中,不斷地起止轉折,筆鋒無時無刻不向側鋒方面轉化,要熟練地運用中鋒和側鋒,固非易事,關鍵在於調鋒,筆鋒要能隨倒隨起,能側能中,就不會有僵臥之病。
  • 柳公權書法中典型的「梯形」點,是怎樣寫出來的?
    柳公權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在書法史上被劃入「楷書四大家」之列。柳公權的書法向來與顏真卿並稱,被人譽為「顏筋柳骨」,在唐代就備受時人推崇。在教皇帝書法時還留下了著名的典故——「心正則筆正」。這種寫法很顯然,是露鋒起筆,收筆處使用頓筆收圓尾所造成的。其難點在於頓筆較重,頓筆後要學會借力收筆。趙體的斜點,寫法與顏體差不多。它也是順鋒而入,頓筆收圓尾的。但是趙體不刻意強求用筆圓潤,所以多帶有行書的筆意,芒角外露。再加上趙體學習二王用筆,運筆不純用中鋒,這造成趙體的斜點起收之處往往看著有些毛糙,不如其它幾家看著乾淨。
  • 比田字格好用太多的方圓格,這門課寒假正好很需要
    方圓格到底為什麼神奇?        小時候如果練過書法,一定知道在書法比賽時,經常用到一種紙叫瓦當紙,排版類似我們現在寫春聯的紙,特點就是:每個字是用一個圓來布局的。        所以小時候我的書法老師,都是讓我們練字要根據圓來布排每一筆。
  • 書法「用筆」的訣竅,王羲之等人這麼總結,一共11句,最好背下來
    趙子昂有一句經典名言:「用筆千古不易,結體因時向傳。」從這句話就能夠看出,書法的「用筆」,是有一個傳承規律的,並且是那些書法高手都在默默遵守的,千古不變。關於書法「用筆」,其中到底有什麼訣竅呢?古人是這麼總結的,一共11句,最好背下來。
  • 骨法用筆:黃賓虹書法
    黃賓虹臨《米芾行書十紙說》局部他與學生朱硯英說:「古文字之萌芽,可證畫理與畫法之用筆。」他與好友傅雷說:「蓋美術之本,原在古文字,文字之精神於古物得見之。」「書法流美,有弧三角,齊而不齊,以成內美。所以,黃賓虹在給傅雷的信中指出:「蘇、米直能以書法引證畫法之用筆,開後人不傳之秘。」的確,特別是米芾八面生鋒的颯爽之筆,為繪畫的生動表現也提供了新的動力。可是,在籀篆筆法還未被後人重新發掘之前,「萬毫齊力」的「刷法」,為溫柔敦厚的「帖學」提供了英爽之風。其某些原理與籀篆之法有相通之處。
  • 揭開書法頂峰之謎,盤點二王書法精髓,中國書法之美欣賞系列一
    書法也是線條藝術,視覺藝術,她除了記載文字,也更多的體現線條之美,視覺之美。書法之美,可以用很多形容詞。比如:英俊瀟灑、放縱飄逸、雄健豪強、嬌若遊龍、古樸典雅、俊秀雄媚、婉約自由、沉著含蓄。這些都可以體現在二王書法上。今天我們就用揭開書法史上第一高峰,晉朝書法來去欣賞書法之美。
  • 【書法知識】 略談「牽絲」 ■方志恩
    草書用的大都是實連之筆,有別於行書的牽絲。所以牽絲真正說起來只有行書一體。馮承素摹本《蘭亭序》,牽絲鮮活、生動,猶有神助,可謂「下真跡一等」。  牽絲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從中可充分看出作者的審美及功力水平。「茂」(圖1)字是馮承素摹本《蘭亭序》中最有代表性、最為複雜、最值得分析的一個字。該字凌空露鋒落筆後,下按上提至第二筆,在迅疾中完成了一系列既富於情感又精準的高難度動作。
  • 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與筆力
    傳統軟筆書法筆力的產生,同用筆有很大的關係。如:起收、逆順、提按、轉折、頓挫、枯溼等等,可以說軟筆書法的筆力表現形式是千變萬化的。但對硬筆而言,則因其質地堅硬的局限性,而很大程度地限制了筆力的表現。一般情況下,硬筆筆力是藉助點畫的方圓、轉折、肥瘦、曲直、長短和行筆的快慢等來表現的。如:折筆處峭勁沉著,速捷明利表現筆力的陽剛之氣;轉筆處圓潤自然、婉轉流暢表現筆力的陰柔之美。
  • 書法愛好者,你可以這樣寫春聯了!
    春聯紙用的是萬年紅灑金宣紙,傳統手工淡墨印刷,搭配好筆好墨,零基礎也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五大經典春聯書體 這五副春聯和福字均集自古代著名書法作品,一筆一划都有來路。我們以這五副對聯所選用集字的時間順序來逐一欣賞。
  • 王羲之《蘭亭序》臨習指南
    趙孟頫臨《蘭亭序》局部《蘭亭序》的基本風格關於王羲之書法的基本風格,歷來都有定評。雖說象《蘭亭序》這樣的劇跡其可靠程度尚有疑問,但對大王書風的繼往開來之功,卻是無人能予以否定的。《蘭亭序》在真偽方面的爭執,並不影響它是一本極優秀的學習範本,學習行書以它作為門徑頗可收便捷快速之效。與漢、西晉的其它書法作品相比, 《蘭亭序》書風的最明顯特徵即是它的用筆細膩和結構多變,大王以前的墨跡如陸機《平復帖》、吳皇象《急就章》古拙可愛、平和淡怡,頗見內斂之功,但無清雅之巧。存世漢簡中倒不乏筆畫跌宕縱肆、變化豐富的作品,但在結構上又相對飄散而乏麗趣。
  • 硬筆書法-臨摹《蘭亭序》部分繁體字第三講
    王羲之《蘭亭序》是一篇有關人生「生、死」感悟的文章,同時書法清新優美,遒健飄逸,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經波折,其真跡還是遺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又」字需要注意:1.「橫撇」的「橫畫」起筆時,落筆就向右下行筆,落筆要輕,然後轉右上,如上圖所示;2.「橫撇」和「反捺」之間不是接觸的,也就是「反捺」的起筆,在「橫畫」的下方。整體結構
  • 【經典臨摹】王羲之《蘭亭序》臨習指南
    蘭亭」有虞世南、褚遂良臨本,馮承素摹本,歐陽詢的臨本早已不存,拓本稱「定武蘭亭」,翻刻本有數十種之多。《蘭亭序》在真偽方面的爭執,並不影響它是一本極優秀的學習範本,學習行書以它作為門徑頗可收便捷快速之效。 與漢、西晉的其它書法作品相比, 《蘭亭序》書風的最明顯特徵即是它的用筆細膩和結構多變,大王以前的墨跡如陸機《平復帖》、吳皇象《急就章》古拙可愛、平和淡怡,頗見內斂之功,但無清雅之巧。存世漢簡中倒不乏筆畫跌宕縱肆、變化豐富的作品,但在結構上又相對飄散而乏麗趣。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怎樣用筆
    本文乃作者小哥哥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要寫好字,關鍵在於用筆,用筆的先決條件是先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我國的毛筆,是由筆管和筆毫兩部分組成的。筆管的材料是硬的竹木,筆毫的材料是具有彈性的獸毛(黃鼠狼毛、兔毛、羊毛等)。筆是用人的手來操作的,如果「執」的方法不正確,操作就會受到限制,因而也就達不到書法藝術所要求的效果。古人對於執筆的方法,說了許多,有的正確,有的錯誤,這裡不準備一分析辯駁,只提出個人長期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來介紹給初學寫字的同志參考。
  • 關於書法神品《蘭亭序》之美,請看這位高手的總結篇
    牽絲映帶方圓轉,疏朗提按縱橫翻。翰墨風流今古冠,鵝池誰不愛亭蘭;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萬金換也難。史載太宗取真本,隨身殉葬在身旁,盜墓大盜聞風至,挖開卻無珍寶藏。又有傳說李治換,武氏合葬乾陵堪。蘭亭序集全文如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 硬筆書法-臨摹《蘭亭序》部分繁體字第二講
    馮承素版《蘭亭序》引子《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經周轉,其真跡還是遺失於歷史的長河中。本篇文章是採用的是粗細為0.7mm的中性筆,推薦以下品牌。所臨字帖(該字帖有三個版本的《蘭亭序》,推薦)如下所示。「蘭」字該字是「蘭」的繁體,其楷體如下圖所示。
  • 熟紙——側鋒用筆之材料選擇
    結合上文論述可知,晚明正是大字書法和羊毫長鋒筆流行的開始,亦是對「筆筆中鋒」強調和對「側鋒用筆」忽略的開始。由於材質與工藝差異,故紙的性能有生、熟之分。抄紙曬乾,未經加工者,即為生紙,其質地疏鬆,吸水性強,施之筆墨多有泅滲,行筆多有滯澀而對生紙進行諸如染色、施膠、上礬、塗蠟、研光等工藝加工後即是熟紙,其吸水性降弱,質地更為細密滑淨,施之筆墨不易泅滲,故行筆流暢,點畫遒勁。
  • 哪種毛筆更好用 顏真卿和柳公權的用筆之爭
    學書法的人都知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擅長行書、楷書,其行書氣勢遒勁,楷書筋力豐厚。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以骨力勁健見長。他們二人的書法並稱「顏柳」,並有「顏筋柳骨」之譽。筆法圓轉,筆鋒內含,線條遒勁而舒和;其墨法蒼潤自然,渴筆枯墨,燥而無潤。這篇作品多次出現渴筆、枯筆,在重頓收筆處多有破鋒開叉的現象。之所以這樣,一是當時顏真卿悲憤交加,情不自禁,故書寫不顧筆墨之工拙;二是與其所使用的短禿的硬毫筆有關係。這種硬毫筆據說就是雞距筆。
  • 《蘭亭序》10種
    虞世南得智永真傳,直接魏晉風韻,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為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局部:此次將此五種珍本匯於一帙,海峽兩岸法書極品齊聚一堂,全面展現中華瑰寶之流光異彩。我們再看看後人摹本。6、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