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知識】 略談「牽絲」 ■方志恩

2021-03-04 書法報





 略 談 「 牽 絲 」 

■方志恩

   牽絲是指書法點畫中的映帶,永字八法中並沒有牽絲這一說。在五體中,只有行書、草書才有牽絲。草書用的大都是實連之筆,有別於行書的牽絲。所以牽絲真正說起來只有行書一體。馮承素摹本《蘭亭序》,牽絲鮮活、生動,猶有神助,可謂「下真跡一等」。

  牽絲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從中可充分看出作者的審美及功力水平。「茂」(圖1)字是馮承素摹本《蘭亭序》中最有代表性、最為複雜、最值得分析的一個字。該字凌空露鋒落筆後,下按上提至第二筆,在迅疾中完成了一系列既富於情感又精準的高難度動作。尤其是第四筆撇反轉至第五筆橫,其間交接處的技法難度非常高。另有「地」(圖2)、「與」(圖3)、「足」(圖4)、「能」(圖5)、「興」(圖6)、「豈」(圖7)、「悲」(圖8)等字,皆可稱之為一筆書,從起筆到結束,一氣呵成。牽絲或提按有度,輕重得體;或圓轉如折釵股,彈性十足;或細如絲髮,圓潤空靈。骨血肉氣神俱在,不浮、不飄、不僵、不滯、不扁、不薄、不生圭角,使人神往。米芾有句名言:「若得筆,雖細如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扁。」兩相驗證,深可玩味。馮摹《蘭亭》大多為虛連,即筆斷意連,隱藏的動作由一種無形的氣勢貫穿其中,是為高妙。此外,顏真卿《祭侄稿》中的「亡侄」(圖9)、「贊」(圖10)等字,蘇軾《寒食詩帖》中的「花泥」(圖11)二字,米芾《苕溪詩》中的「船行」(圖12)二字,趙孟頫《赤壁賦》中的「悲風」(圖13)二字,《閒居賦》中的「窺天文之秘奧」中之「秘」(圖14)字,等等,都是行書牽絲的代表作。


  寫小楷,特別是長篇小楷,須在極靜的環境和心境下完成,靠的是一種意念導引,完成一系列微妙的動作,這種意念動作,全憑對法帖的深度認識、把握及嫻熟的經驗感覺。將王羲之《黃庭經》、鍾繇《薦季直表》、《張黑女墓誌》放大後,就會發現其點畫醇厚精古、雄健秀逸。反觀當代的小楷作品有多少能經得起放大呢?同樣,只要是好字,一定是經得起放大和縮小的,不過此關,便算不上善書者。所以,學習經典小楷,掌握用筆細微的功夫對牽絲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筆墨功夫亦像中醫切脈一樣,要天天看、天天切,不然會沒有感覺,難以辨出病人脈搏細微的變化。米芾「一日不讀書,便覺思澀」,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可見為藝之難。一藝之成,用心為首要,明人呂坤《呻吟語》中說:「心得之學,難與口耳者通,口耳之學,到心得者前,如權度之於輕重短長,一毫掩護不得。」

  若問書法中的牽絲有標準嗎?究諸實際,我們只能有一個大概的回答。牽絲需根據字體的大小、筆勢、結構靈活掌握。筆觸很粗的點畫,用極細的牽絲就顯得做作小氣,缺少和諧;很小的字用很粗的牽絲又顯得粗率。總之,牽絲需要粗細有度,節奏與主筆協調。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牽絲必須中鋒行筆,否則病態百出。另外牽絲須有提按變化,最忌僵直脆硬,不然骨、血、肉、氣、神便無從表現。任何的緊迫急躁、描畫做作都不符合要求,也不能寫出流暢、圓潤、富於節奏和生命感的效果。

  牽絲不可刻意,又不可無意,須在有意無意中自然產生。意的背後是人文、學識、經歷及人格在起作用,這些是看不見、無法學的。高人落筆,必包含有道義聖哲之學,包含有對自然萬物的通透領悟,有著明確的審美追求。是藏是露,是方是圓,是轉是折,度應該怎麼把握,心中有所想,手上就能夠表達出來。所以,臨帖時,一是要臨經典名帖;二是要細緻入微,不能僅從技法上一點一畫地去學,要善於從傳統大文化入手,尤其是古之經典書籍中去深入,從生活中去觀察、從自然中去體驗,規矩可以言傳,神妙必由悟入。

  趙孟頫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句話永遠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焦點

  • 【女紅坊】鏤金作勝傳荊俗 剪彩為人起晉風 ■戴慧媛 我愛韓國飲食文化中的書法元素 ■金玟廷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戴慧媛  我自幼喜好書畫,孩提時起就喜歡在紙上塗塗畫畫,對藝術有一種特別的興趣。13歲隨鄉賢戚老師學習書法,後又習畫,考入了師範院校的美術教育專業,正式地走上了學習書畫之路。
  • 魯豫和董卿比秀書法,用墨一塵不變引專家批評,缺乏書法素養
    ;業餘的則沒那麼嚴格,她們的書法比較多是從形態美來說。魯豫的書法作品比較少見。更多的是一些現場的揮毫照。不過有網友從現場的揮毫照細察,發現魯豫的書法是照著宣紙上的線格進行書寫,這對一個書法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很尷尬的事兒。
  • 書法要寫出筋,王羲之反覆強調一個字,明白後99%的書法毛病解決
    學書法,很多同學會在書法的「筋」上出問題。 這其實還是對書法的「筋」存在誤區,只是想當然明白了。其實你不明白。 對於這個問題,王羲之反覆強調一個字,你弄懂了其中的原理,基本上99%的書法毛病都能解決掉。所以本節內容很關鍵,要好好學。
  • 【創作手記】黑白世界 靜待花開——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作品創作記 ■林玉梅
    黑白世界 靜待花開——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作品創作記
  • @遼中書法迷 共賞沈延毅大師書法風採
    ■《霍揚碑》(圖三)啟功先生曾有詩讚沈延毅先生:「白山黑水氣蔥蘢,振古人文大地同。不使龍門擅伊洛,而今魏法在遼東。」概括了沈老的是地位並給沈老的書法十分允當的評價。■沈延毅書法作品沈延毅複雜深邃、剛毅倔強的用筆,俊逸古厚、雄渾奇崛的書風給人以心靈的感動,王僧虔《筆意贊》:「書之妙道,神採為上。
  • 陶邑藝術館之書法交流
    ■張遠航(南泉山人),著名書法家、畫家,一級美術師。畢業於北京解放軍藝術學院,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研修班,師從嶺南畫派關山月大師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劉大為主席學習繪畫和書法,擅長儒道釋人物山水和榜書創作,作品曾獲全國第九屆美展銅獎,全軍美術書法展一等獎。書法研習古法碑貼,曾向關山月、啟功、王學仲、沈鵬等書法大家求教。
  • 王世國:書法助我高考
    廣東書法評論家協會主席■王世國 龍 草書鬥方(四尺半開)看著這張陳舊的黑白照片,我浮想聯翩。這是1979年春天,我在縣城內小旅店宿舍門前拍下的,破舊的門上貼著我用楷書寫下的春聯:「古城已不舊,陋室亦有新。」這幅春聯寄託著我對新一年高考的希望。
  • 趙子昂《洛神賦》原色書法真跡,牽絲飛白、纖毫畢現!行書好字帖
    在中國的書法藝術中,我們常常有「臨池」「臨帖」的說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任何人都離不開臨摹。我們知道「臨摹」其實包含兩層意思,但它們都必須有一個承載的對象,那就是字帖!因此,在學習書法的時候,選擇一本優質的字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馮小剛揮毫大秀書法,圈內追捧獨具瘦金體神韻,網友卻說:差的遠
    在大導演中喜歡書法出名的,馮小剛算是其中一位了。在演藝界,相對於藝人來說,導演之於書法似乎更能讓人接受。因為導演需要綜合方面的素養,文化素養尤其不可缺,這也就使得書法藝術能夠更好地契合人們的接受心理。相傳連範冰冰這樣的大美人也求教書法的秘訣。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其實,寫草書不能一味求速,當注意提按、頓挫、轉折、牽絲,它必須做到當速則速,當遲則遲,慢中求快,快中有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從而生了強烈的節奏感,充分表現出草書的藝術魅力。作詩、填詞要講究平仄變換,寫草書當然不能筆姿單一。一般來說,速則挺拔、勁利;遲則沉著、勁健。若能速不能遲,一滑而過,字易出現飄、滑、薄的感覺;若能遲不能速,則顯生硬、呆板,缺乏活力。
  • 書法迷有眼福!「長安選堂獎」東莞市第十一屆青少年書法現場大賽獲獎作品展來啦
    據了解,該書法大賽自2019年7月25日至8月30日面向全市青少年徵稿以來,共收到885件參賽作品。大賽現場決賽共評選出金獎20名,銀獎30名;銅獎50名,優秀獎100名;入圍獎若干名。  不少家長也帶著孩子前來參觀學習,感受書法的魅力。市民劉一江告訴記者,「展覽很有意義,很多作品都讓人印象深刻,加上我的孩子也在學書法,希望他看完之後能有所啟發。」
  • 王羲之的祖師奶蔡文姬,書法果然不凡!妙筆生花,天人合一!
    在燦若星河的中國古代書法界,不乏出眾的女書法家,蔡文姬就是其中一位,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她的風採!蔡文姬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學家、書法家。梁武帝稱他:「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當代史學家范文瀾講:「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最高境界。」蔡邕的字整飭而不刻板,靜穆而有生氣。
  • 書法必從正書始?全方面探討書法的基礎
    很多人都認為書法的基礎就是楷書,要想學好書法一定要從楷書練起。對於這樣的命題很少人會去思考其合理性,尤其是如今滿大街的書法培訓班常常因為家長所能看懂的僅僅是書法這一點,對小孩灌輸楷書就是書法的基礎,以至於從小就對書法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偏見。那麼肯定也有人會質疑楷書真的是一切書法的基礎嗎?
  • 書法專業的張格寧,書法的確很「專業」
    張格寧,陝西延安人,自幼喜愛書法,後求學於長安,受教於馬光州老師。2014年考入湖北美院中國畫系書法專業,師從孟慶星、周瓚、李默諸師。2018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書法專業本科。張格寧畢業創作作品大學書法專業4年學習能夠帶給學生什麼呢?
  • 日本頂級書法家寫的字,深得中國書法的精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並且很多大學也開設了書法專業,而大多數的報考者往往是一些在其他專業上面並不出頭,才考取書法專業的,這自然與古人寫字是大不相同的。日本書法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毋庸置疑,因為書法是根植於文字本身,從意境上來看,書法就是將一些矛盾衝突加入到了書法當中,從而使書法具備了無限變化的哲學魅力。
  • 王羲之這50餘字,被宋徽宗畢生珍藏,乃是書法界的「至寶」!
    真正的書法藝術其實距離普通人還是比較遠的,沒有過一定書法經驗地人,往往能夠欣賞的是一些規整而端莊近似於「美術字」的範式,而對於真正的優秀作品,往往看不懂。這是因為書法的審美技巧不是人天生的,而是經過一定階段的培養所獲得的,對於書法而言,在印刷體課本教學時代品培養出來的人,往往只能看懂近似於「印刷體」的書法。而對於草書,很多人則嗤之以鼻。
  • 中國書法史上之最!漲知識了!
    點擊上方古玩鑫,關注古玩收藏辨偽知識平臺   古玩鑫《泰山刻石》宋拓本李斯被後代書法家尊崇為小篆書法之祖和秦漢書法家之首。他傳世書跡有《泰山刻石》和《琅牙臺刻石》等。崔瑗、崔寔父子學他的書法,後人並稱「崔杜」。杜操的書法有骨力而微瘦,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將他的章草列為「神品」。張芝最早的今草大師
  • 王世國:文化修養不能決定書法水平
    ■紀曉嵐行書七言聯■王世國 著名書法評論家王嶽川先生曾在《學習時報》上撰文《文化有多深,書法就有多高》,批評當代書法「先鋒」們跟隨百年前的西方而大談形式主義;倡導書法應當回歸中華傳統文化和具有「正大」氣象。文中一些觀點具有積極意義,我也贊同。
  • 《方放書法作品選》發售!
    《方放書法作品選》 — 獨家配送超美蘭亭雅集紀念書籤 — ■名家方放 當代知名女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