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龍山區這個村的蒜苗,成了農民致富的「香餑餑」

2020-12-22 瀟湘晨報

凌晨3點多,天還沒亮,位於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向陽村的51棟蒜苗大棚內,村民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6組種植戶陳成君夫婦像往常一樣鑽進大棚,妻子熟練地採收蒜苗,用鐮刀沿地割起,捆綁後再裝進箱內,最後送到合作社統一銷售到各地。

從「門外漢」到「行家裡手」,49歲的陳成君種植蒜苗20多年,畢業後便跟隨父親一邊學習一邊嘗試種植蒜苗,憑藉吃苦耐勞的精神,如今,陳成君大棚種植面積已達900平方米,純收入20多萬元,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在工農鄉向陽村,像陳成君一樣通過發展蒜苗棚膜經濟過上好日子的還有很多。

「村裡鼓勵我們種植蒜苗,還定期找農業專家上門指導,現在蒜苗長勢好,市場價格更是喜人,腰包越來越鼓了!」提起蒜苗帶來的甜頭,村民陳利山難掩喜悅。

近年來,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向陽村結合區位優勢,引進蒜苗蒜種,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種植,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的門路。與此同時,每年組織廣大農民開展種植專業技術培訓,邀請農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多方引進優良品種和新技術,通過成立合作社,讓村民「抱團」增收。

如今,蒜苗種植成了當地百姓致富的「香餑餑」,本村種植蒜苗共有50餘戶,年收入達500萬元左右。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隋二龍 趙蓓蓓 編輯:趙樹凱

【來源: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馳援武漢軍人的遼源家屬這樣說…
    為奪取戰「疫」全面勝利,家住遼源市龍山區新興社區的抗疫軍人司海瑞,2月17日前往湖北省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醫務部從事衛勤工作。他的付出祖國沒有忘記、遼源沒有忘記。3月23日,遼源市雙擁辦、龍山區雙擁辦、龍山區武裝部及新興社區的負責人來到他家中,送上慰問金、慰問信、「一對一」幫扶聯繫卡和擁軍包、水果、鮮花等慰問品。
  • 遼源小夥兒登上央視舞臺
    6月10日,遼源市龍山區壽山鎮小夥兒楊鐵明帶著父母登上了央視節目「越戰越勇」的舞臺。他曾經為讚美家鄉遼源,參與作詞、作曲,並演唱了原創歌曲《遼源》,令其名噪一時圈粉無數。在2019年參加浙江衛視舉辦的「中國好聲音」評選時,他入圍全國30強、吉林省5強。
  • 樹上「糖包子」成農民致富「金果子」
    一走進興寧市龍田鎮坪見村粵香柑高效種植示範基地,一陣柑橘清香撲面而來。深耕海內外果類市場十載的粵和興集團負責人楊彩瓊自豪地說:「這是我們基地最新引種的全新品種「粵香柑」,無核多汁,甘甜適宜,一定會受到市場歡迎的!」
  • 瀋陽蘇家屯農民養孔雀開出「致富屏」
    2016年12月26日,瀋陽市蘇家屯區陳相街道小陳村趙家孔雀園裡,54歲的趙成忠正在清理孔雀活動場地內的積雪。「這些孔雀都是準備銷往黑龍江、吉林等地的旅遊山莊和休閒農家院的,現在供不應求,明年我打算在村裡籌建特色養殖合作社。」  2004年,趙成忠買下了附近旅遊山莊的15隻觀賞孔雀雛鳥,在院子裡開始特色養殖。
  • 9月6日 遼源市民可免費坐公交車看電影
    影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盜夢空間》《電力之戰》《蕎麥瘋長》  地址:龍山區博納廣場3樓。  聯繫電話:0437—3206666。  (9月5日9時30分,影城工作人員將在博納廣場1樓為市民發放免費觀影券,共計1000張,每人限領1張,發完即止,市民憑票按場次入場。)
  • 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重慶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訊(記者 劉雪琴 路奧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2018年7月1日施行以來,重慶市認真宣傳貫徹,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在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重慶萬州消費扶貧:「山鄉土貨」成村民增收「香餑餑」
    重慶萬州消費扶貧:「山鄉土貨」成村民增收「香餑餑」 2020-10-17 14:27:21潘婭莉 攝   中新網重慶10月17日電 題:重慶萬州消費扶貧:「山鄉土貨」成村民增收「香餑餑」  作者 馬佳欣 黃玉保 潘婭莉  「這兩年通過發展種養殖業,過上了好日子,每年有上萬塊錢的純收入,就連原本放在家裡不好賣的紅苕粉也變成了真金白銀。」
  • 博湖縣:小夜市搭建農民增收致富平臺
    紅紅火火的夜市在豐富居民娛樂生活的同時,也為當地老百姓搭建了致富增收的平臺。  博湖縣塔溫覺肯鄉東大罕村村民李俊山得知夜市開業了,就琢磨著也在夜市做烤魚,增加點生活收入。第一天開業李俊山就來到了夜市,看著李俊山手持醬料刷子刷著烤魚,遠遠地都能聞得到香味兒。李俊山表示,黨的好政策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深入我們老百姓的心坎兒了。
  • 農民的兒子王永存:願傾注畢生心血幫農民走上致富路
    ,他卻決心通過學習知識幫助農民改變貧窮的生活。在王永存眼裡農民的事都是大事,為了農民的一樹一苗,光腳下田,舟車勞頓已成了家常便飯,家中的轎車也被他開成了駐村的「老坦克」,但從事農業教學工作的劉桂芳理解丈夫並支持他。
  • 敕勒川英才|致富路上的領頭雁——記土右旗新型職業農民王屯良
    可就是這個祖祖輩輩生長在貧窮村的莊稼漢說出來的話卻是那樣樸實無華:「我是共產黨員,我應該帶頭致富;大家都富了,我的心也就踏實了」。提起王屯良,村民都會翹起大拇指誇個不停,感激之情自然而然流露出來。近五年來,王屯良用辛勞的汗水和聰明的頭腦不僅自己致了富,更是帶領周邊村民奔上幸福路。
  • 泰興市根思鄉:多點發力,促進全鄉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來,泰興市根思鄉黨委、政府圍繞農民增收致富這個主題,切實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廣開財路,挖掘潛力,形成了多點發力,多極增長的農民增收新格局。2020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2.126萬元,同比增長8%以上。
  • 包頭這個村,西紅柿竟然成了「紅珍珠」,咋回事?
    近年來,為了幫助村民致富,沙爾沁鎮的農業技術帶頭人張春明經過多方考察學習,發現自家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普羅旺斯」西紅柿,而且「普羅旺斯」市場需求大,銷路不愁,反季銷售價格高。他率先進行大膽嘗試,在自家地裡建起高科技農業大棚,發展綠色農業,種植越冬西紅柿。
  • 【強村富民】致富路上的「菌中皇后」竹蓀
    【強村富民】致富路上的「菌中皇后」竹蓀 2020-12-21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2020-12-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鎮寧:致富村結「致富果」 六馬芒果銷路好
    穿梭在芒果地裡,鎮寧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民龔萬昌重複交代,讓工人們朝著好的選。 龔萬昌對致富的信心,來源於當地農村產業革命的成果,水果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立足於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將精品水果納入「一縣一業」主導產業,推進水果產業在貧困地區快速發展。
  • 勞模風採丨唐建業:葡萄「串」起致富路 帶領農民奔小康
    在羅定市素龍街道鳳塘村有位遠近聞名的女致富帶頭人,她從一線城市返鄉創業,建起了葡萄種植基地,辦起了公司和農民合作社,用葡萄串起了當地貧困戶和農民的致富路。
  • 開闢致富新路徑,新津「稻蝦第一村」的蝶變之路
    「民變富,村變美,老百姓生活得有滋有味。」近兩年的變化,讓大明村黨總支書記敖華君感嘆不已。 開闢致富新路徑,嬗變「稻蝦第一村」 大明村的嬗變,源於稻蝦產業的引入,而產業的發展壯大,規模效應是關鍵,要想做成規模,就離不開土地流轉。大明村順利完成了土地流轉約2000畝。用當地村民的話來說,除了樓房,甚至連田地的邊邊角角,能流轉的土地全部流轉了。
  • 「科技小院」成為遼陽農民致富加油站
    向企業展示農業新成果 根據農戶需求隨時「出診」「科技小院」成為遼陽農民致富加油站  8月3日,盛夏酷暑,遼陽縣甜水滿族鄉謝家大榛子種植家庭農場的大棚靈芝剛進入噴粉時節食用菌是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項目,近年來,遼陽科技共建高效食用菌產業「科技小院」科技服務團隊立足重點科技示範戶、科技帶頭人、合作社領頭人等,建設打造「科技小院」,不僅讓農民嘗到了科技幫扶的甜頭,也讓「科技小院」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