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機甲動畫戰場,沒有練兵模式丨專訪《鐵鷗》製片人總指揮龔震華

2021-03-01 骨朵網絡影視

一年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從2017年6月宣布在日本開機後,承制方七靈石還在為《鐵鷗》投入心血。

「2D機甲動畫是絕對不能有練兵的成分,一旦進入練兵模式就等於把IP燒掉了。」《鐵鷗》製片人總指揮,七靈石動畫創始人龔震華對骨朵國漫(ID:guduoguoman)表示。因為是承制方,優先以成片完成度為第一,而不是當作一部「練兵」作品,所以期間面臨了許多挑戰。

作為一家創業公司,如何在當下市場多家動畫公司已經擁有巨頭入資的情況下,尋找到自己的突破點?七靈石動畫CEO葉偉此前接受採訪回答,選擇開發在國外熱門,國內還是藍海、類型更垂直細分的原創內容品類或許會是答案。

同樣,這次選擇製作《鐵鷗》的原因,葉偉向漫叔坦言,七靈石很願意嘗試將全世界範圍內業已成功的動畫類型本土化。看來將機甲IP本土化是這次的「重頭戲」,《鐵鷗》也是他認為近期項目中質量最好,且用了最高規模去打造的動畫作品,甚至有點「不瘋魔不成活」的意思。

「做一部硬核機甲動畫,是要拼一個公司綜合實力的。」龔震華對骨朵國漫(ID:guduoguoman)鄭重說道,這句話在採訪中被提到了兩遍。而《鐵鷗》正好是一部考驗七靈石的作品。他在過程中戰戰兢兢,卻又滿懷信心。

敢於自我否定,劇本用了6個編劇

「劇本是最花時間的一個部分了。前後一共是用了6個編劇。」龔震華介紹道,編劇組成是公司內部兩名,國內外聘編劇兩名,還有兩位日本編劇。擁有這麼多編劇的原因是在於,初始在技術上是選擇3D還是二維進行了反覆糾結,從而影響了劇本的創作環節,導致劇本較為薄弱,不能過關。

「二維動畫導演的風格傾向與原作者商量。以原始風格作為基礎,進行二次創作,或者對原作進行補全和想像,加入新元素,讓大家看到「別樣」版本的《鐵鷗》,這是原始劇本的雛形。」但分歧點隨即產生,當在製作推進過程中,發現二維呈現達不到在漫畫上能夠體現的畫面,比如機甲裝備,和對現代城市的展現。龔震華果斷叫停,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以來唯一一次解散團隊,重新製作的決定。

這樣敢於自我否定的決定瞬間,在《鐵鷗》的製作過程中的發生次數並不少。他為了研究3D技術是否合適,去和很多業內動畫導演深入交流,報了很多3D學習班,自學最先進的3D動畫製作經驗,提升了不少對技術的認知。而這次和日本編劇的合作經驗更是讓他受益,原來技術可以和劇本相結合。

「現在接觸了很多編劇嘛,有很多編劇要麼是寫真人影視劇出身,或者是3D動畫編劇起家,往往是考慮劇情本身,很難考慮到畫面實際製作層面的問題。」然而日本編劇經過成熟工業化的洗禮,他們可以依據技術的「能力極限」,輔以編劇技巧,達到意外的和諧效果。

簡單說來,日方編劇想出來的情節已經是成熟的畫面關係了,這樣做的好處,自然大量減少了分鏡人員的工作量。

如何通過劇本巧妙揚長避短——技術所不能達到的「劣勢」,這是龔震華學到的一門編劇課,這也是《鐵鷗》劇本在不斷打磨時所秉持的「原則」。

重塑三渲二思維,動態捕捉是最大挑戰

「我最初對三渲二技術是非常牴觸的。」龔震華起初覺得三渲二達不到他所希望的要求。最終選擇日本3渲2頂級技術水準呈現《鐵鷗》,他認為打開了新的操作視角。

「作為一個看慣了二維動畫的人會覺得三渲二的動畫角色,表情會有點僵硬和木訥。」龔震華在此前的思維定式中並未走出來。

三渲二技術用的更多是類似電影的手法,鏡頭可以同真人影視劇一般隨意移動,雖有固定機位,角色的表演和肢體表現會有更豐富細微的體現。但他認為隨著時代發展,三渲二技術會隨之進化。

但這次最大的挑戰還不在並不「新鮮」的三渲二技術,而是在於更大膽的動態捕捉。將真人電影中的技術運用到2D機甲作品中,這是項較為勇敢的嘗試。

「我們的分鏡不是畫出來的,劇本寫好之後直接讓真人在動捕棚裡面直接進行表演。」這是他認為非常全新的挑戰,摒棄了傳統的分鏡工作方法,這個結果也是在不斷嘗試中悟出的經驗。

「把內容全部演出來,把它導入進電腦之後,根據3D裡面的次序機位,不停去選擇最好的一個機位來。」這樣做的後果是,一場戲啟用四至五個機位,之後拿去做剪輯,出來的效果動態可能會很僵硬,但是機位和表演流暢度會非常好。取捨必有得,龔震華非常滿意,他會將這個方式運用到七靈石其他的作品中。

「因為是三渲二,不是純3D,所以還是需要有二維的表演。怎麼在非紙面上進行二維表演,其實成功失敗皆有,那麼我們這次吸取教訓,還是要有二維動畫的人員一對一進行擺位,這樣的動作才是會非常好。」龔震華總結道,技術上的摸爬滾打必不可少,只要勇于堅持嘗試,定不負付出的時光。

定位中度賽博朋克風,七靈石的本土化試水

「與其說是科幻不如說是中度賽博朋克風。」當骨朵國漫(ID:guduoguoman)用科幻題材去定義《鐵鷗》時,龔震華對作品有了更細緻的類型細分。

葉偉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整體來看機甲用戶偏少,但少不代表沒有市場,很可能只是之前沒有值得關注的作品。真正好的作品、大家認可的作品是可以重新帶起一個市場的。而《鐵鷗》的漫畫原作,在龔震華看來就非常好看,有一種自成體系的魅力。這也是七靈石選擇承制《鐵鷗》的緣由,處於對作者和作品質量的雙重信任。

《鐵鷗》的對標受眾在葉偉此前看來,以90後市場為主,主要集中於機甲控和軍迷,原作LAS自己也是這樣的人,他畫的很多東西就是自己和同伴非常喜歡的東西。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人其實能夠影響再往下的流行趨勢,中學生也會受到影響。

在龔震華看來,《鐵鷗》將會是一次七靈石劃時代的合作方式,不單單只是扮演製作方的角色了,而是根據產品調性其調配最合適的製作團隊。當覺得不能夠在一個整體上體現出更好效果的話,果斷Say no。主動性的「調換」,能使作品走得更遠。

「做好了《鐵鷗》,得到核心人群的支持,對於七靈石之後的作品口碑都有好處。」葉偉的話正好與之對應。

結愛 │ 白一驄 │ 陳凱歌

徐靜蕾 │張朝陽 │ 雷佳音

街舞系列 │ 遠大前程 │ 女子圖鑑

NINE PERCENT啟示錄 │ 新《流星花園》F4

相關焦點

  • 三渲二製作的《鐵鷗》,會是國產機甲動畫的破局者嗎?
    另外一方面,我們一直想做一部把壞人也能當正常人來看待的動畫,而《鐵鷗》沒有傳統意義上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一個理念或者信念,做出自己認為最正確的事情,如果能夠把這些東西完完全全拍成動畫的話,我們覺得是一個很不錯的題材。」 龔震華如是說。 和傳統的機甲動畫相比,鐵鷗的不同在於寫實性和邏輯性。
  • 從廚師到動畫導演的十五年 | 專訪七靈石動畫龔震華
    沒有猶豫,帶著一股衝勁,從上海到東京,19歲的龔震華,在2003年的年末,開始了他的動畫尋夢之旅。 學習進入第三年,學生需要在動畫畢設,寫論文和實習中做出選擇。「我作畫能力太差,就選擇了寫論文和實習。」龔震華笑著說。 作為動畫製片人的修行,這一年才真正起步。
  • 微漫畫作品《鐵鷗》動畫化開機儀式在東京舉行
    現如今,應廣大漫迷的呼聲和期盼,《鐵鷗》動畫化開機儀式於2017年6月14日在東京舉行,動畫將由微漫畫出品,七靈石承制,並於2018年開播。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和躲避追殺踏上了逃亡之路,直到他遇到了一架來歷不明的機甲「鐵鷗」。然而,此時關普蘭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捲入了一場人類革命之中……
  • 少女與機甲的結合,是原創動畫IP的一次新嘗試
    到了2020年,由六道無魚動畫工作室製作的原創動畫《霧山五行》正式上線,其因畫風寫意、打戲流暢而徹底出圈,上線後驚豔全網,在IP改編佔大頭的國產動漫市場上添上了屬於國產原創動畫IP濃墨重彩的一筆。絕大多數動畫人都有著做原創動畫的理想。對動畫公司來說,擁有自己的原創動畫IP意味著可以在後續的產品開發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能夠為公司獲得更好的營收和發展前景。
  • 鰻娛漫語 |《鐵鷗》——也許是國內目前最好的機甲漫畫
    簡單地從邏輯上講,《鐵鷗》有著火起來的必要條件,但目前國內火爆的機甲題材作品,卻沒有一部有著與《鐵鷗》類似的氣質。但凡對作者LAS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喜歡日式硬核遊戲的機甲狂熱粉,而這種喜好非常鮮明地反應在了《鋼羽》和《鐵鷗》身上。
  • 曾參與製作《銀魂》、《死神》等近300部日本動畫,「七靈石動畫」獲 B 站千萬元級 A+ 輪投資|早起看早期
    七靈石CEO葉偉向36氪表示,七靈石與本輪資方 B 站一直保持著合作關係,B 站投資及獨播、七靈石製作的小說改編動畫作品《解藥》預計年內製作完成,未來雙方也會在「國創動畫」方面有更多合作。七靈石由旅日動畫獨立製片人龔震華於 2011 年成立,主要從事動漫畫的原創研發和動漫製作。成立初期,七靈石參與製作了《灌籃高手》、《銀魂》、《死神》等近300部日本動畫。
  • 王者榮耀的設計師沒看過鐵鷗?我不信
    「中國機甲漫春天」的鐵鷗,這動漫只有pv,全篇太窮沒做出來。王者榮耀鎧的機甲設計,2020年4月製作,2021年2月8日上線,鐵鷗漫畫時間線是2015年,對於機甲設計,給機甲圈的玩家看都是不認為構成抄襲,除了頭部和配色哪裡都不像,這種鯊魚頭不算很少見。
  • 資訊 | 七靈石動畫承制的《鐵鷗》公開首支PV,2019年播出;金庸《倚天屠龍記》漫畫正式上線騰訊動漫APP
    【國產機甲動畫來襲】七靈石動畫承制的《鐵鷗》公開首支PV,2019年播出《鐵鷗》也許是國內目前最好的機甲漫畫(鰻娛FUN前些日子寫過這篇漫評的,不熟悉的同學們不妨在APP內搜索來看),漫畫於2015年開始連載,原作作者——LA5。
  • 2D與3D動畫的融合
    近年來,從大量的動畫電影中不難看出,二維與三維結合電影日益增多。二維與三維的結合,契合時代的發展潮流,深受動畫技術革新的影響。大家都知道,2D是平面的,3D是立體的。2D也能做出立體的視覺效果,但是沒有3D的效果好。3D只很難做出純平面的效果,看上去都是立體的。如果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可以說是相當的費時間了。
  • 背後是國產3D動畫和2D動畫的戰爭
    2D動畫的局限性這裡仍然是國產連載動畫,並沒有涉及到動畫電影(因疫情上映較少)。如果說到連載動畫,我個人曾經一度強烈支持發展3d動畫,2d動畫當然也要發展但可能會輸。原因就日本2d動畫全面佔有,成熟並且系統性。
  • 獨家專訪 | Mole,一個低調的90後機甲設計師-7.GAME
    -國內外資深藝術家專訪頻道」版權申明:本期專訪由7.GAME原創撰稿,畫師獨家授權發布           微信公號轉載請於後臺回復「轉載」,按流程轉載。在如今日韓仙俠畫風遍地盛行的遊戲美術行業,機甲風雖然自成一派,但真正了解其魅力的人卻依舊少數,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90後機甲設計師Mole做客7.GAME,讓他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設計時的心路歷程,帶我們領略機甲的魅力所在。
  • 「鋼鐵巨獸,縱橫戰場」——盤點幾本科幻機甲類小說
    而到現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戰場的模式也隨之變化,從幾百年前追求數量上的壓制到現在追求質量上的碾壓。人們對於戰爭的幻想也隨之產生了變化,極致的單兵作戰能力和個人英雄主義也往往讓人感到熱血沸騰,如此以來,機甲這樣的幻想產物也應運而生。上世紀80年代,美國出了個玩具系列叫做「變形金剛」,同時期,日本也出了個動畫系列叫做「機動戰士高達」。
  • 兜兜轉轉了10年,《戰場女武神》正統續作終於回來了丨觸樂
    家用遊戲機那時在國內還沒有今天這般的普及程度,不過由於第2年TV動畫版《戰場女武神》的播出,這款遊戲還是走進了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很多玩家的視線。在指令模式下,玩家可以作為指揮官俯瞰整個戰場,排兵布陣,下達各種命令;而在行動模式下,玩家又將選擇一名士兵採取各種行動,進入類似TPS的遊戲模式中,不過在一次行動中移動距離有限制,且只能進行一次攻擊。由於每名士兵在行動過一次後,最大行動距離(AP)都會減少,導致難以繼續向前移動,因此在遊戲中通常需要多名士兵配合作戰。
  • 日本的機甲動畫為何「長壽」?
    被日本ACG文化薰陶多年的我們,對於「機甲」並不陌生。然而,該怎麼定義「機甲」,卻依然是一個難題。當我們談到「機甲」時,似乎會看到動畫的出產數量一直遠高於原創漫畫作品,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比如動畫《ALDNOAH·ZERO》,其導演青木英之所以選擇機甲這個分類,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原創作品能夠獲得成功。一般意義上,「機器人動畫」幾乎被視同於「巨大機器人動畫」。那麼像《鐵臂阿童木》和《哆啦A夢》這樣,以人形或者袖珍尺寸登場的機器人,又該如何去認識呢?
  • 機甲才是男人的浪漫!盤點Switch上8款值得一玩的機甲遊戲
    除了故事模式外,還有生存、防禦、攔截、刺殺等模式可供遊玩,玩家還可以自定武裝外甲,大大提升了可玩度。日區中文 港區中文丨可預購丨動作《機甲戰魔》曾於年初發布過試玩版。此外本作還有多人模式。超級機器人大戰V&X港區中文丨角色扮演,模擬,策略《超級機器人大戰V》和《超級機器人大戰X》即將登陸Switch平臺。
  • 專訪追光動畫,解構新國潮動畫《新神榜:哪吒重生》
    在2016年的時候,追光動畫作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決定從傳統的合家歡的故事方向轉向年輕潮流內容風格,「因為我們追光很多同事都是很年輕的人,90後、95後佔到了主流,大家還沒有成家立業,還沒有孩子,做家庭向作品沒有經歷難以產生共鳴」。
  • Sanctuary專訪 《秦時明月》動畫製片人「九大」:中國風動畫要尊重第一歷史
    國產三大動漫之一——秦時明月系列動畫的製片人。而且大部分看動畫的人群在小學的時候還有一些偏向低幼的國產動畫可以看,但是一旦到了初中高中,幾乎就沒有什麼適合他們的片子看了,那麼他們就只能轉向觀看日本的和歐美的這些動畫。「但其實我們的中國小朋友肯定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國家生產的動畫片,這個更有認同感,更有代入感。就像你看火影忍者都是講忍者的故事,那你可能還要去了解一些這個忍者的背景啊。
  • 爆料時間 | 黑科技+傳統動畫,2d畫面的新嘗試(內含發碼福利~)
    不過,後續的兩款手遊《影之刃》和《影之刃2》在2d橫版畫面的底層技術上並沒有做出太大突破,從動畫編輯工具到場景編輯工具等,均沿用了《蜃樓》期間研發完成的成果和工作流程——簡單而言,精度也許上升,維度和技術時代並未進化。
  • 專訪 | 一文字_桃太郎:從動畫導演到概念設計,筆下的機甲和妹子是所有男人的夢想
    專訪人物|  一文字_桃太郎 ▼ 桃哥:要說我如何走上繪畫道路的這得從我小學時代說起,小時候就喜歡塗塗畫畫,三天塗滿奶奶家兩面牆啥的,後來上了初中高中開始接觸遊戲動畫,從此立志要學畫畫,高中二年級進入畫室系統的學習繪畫,高中畢業並沒有選擇在國內就讀大學而是選擇了去法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