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從2017年6月宣布在日本開機後,承制方七靈石還在為《鐵鷗》投入心血。
「2D機甲動畫是絕對不能有練兵的成分,一旦進入練兵模式就等於把IP燒掉了。」《鐵鷗》製片人總指揮,七靈石動畫創始人龔震華對骨朵國漫(ID:guduoguoman)表示。因為是承制方,優先以成片完成度為第一,而不是當作一部「練兵」作品,所以期間面臨了許多挑戰。
作為一家創業公司,如何在當下市場多家動畫公司已經擁有巨頭入資的情況下,尋找到自己的突破點?七靈石動畫CEO葉偉此前接受採訪回答,選擇開發在國外熱門,國內還是藍海、類型更垂直細分的原創內容品類或許會是答案。
同樣,這次選擇製作《鐵鷗》的原因,葉偉向漫叔坦言,七靈石很願意嘗試將全世界範圍內業已成功的動畫類型本土化。看來將機甲IP本土化是這次的「重頭戲」,《鐵鷗》也是他認為近期項目中質量最好,且用了最高規模去打造的動畫作品,甚至有點「不瘋魔不成活」的意思。
「做一部硬核機甲動畫,是要拼一個公司綜合實力的。」龔震華對骨朵國漫(ID:guduoguoman)鄭重說道,這句話在採訪中被提到了兩遍。而《鐵鷗》正好是一部考驗七靈石的作品。他在過程中戰戰兢兢,卻又滿懷信心。
敢於自我否定,劇本用了6個編劇
「劇本是最花時間的一個部分了。前後一共是用了6個編劇。」龔震華介紹道,編劇組成是公司內部兩名,國內外聘編劇兩名,還有兩位日本編劇。擁有這麼多編劇的原因是在於,初始在技術上是選擇3D還是二維進行了反覆糾結,從而影響了劇本的創作環節,導致劇本較為薄弱,不能過關。
「二維動畫導演的風格傾向與原作者商量。以原始風格作為基礎,進行二次創作,或者對原作進行補全和想像,加入新元素,讓大家看到「別樣」版本的《鐵鷗》,這是原始劇本的雛形。」但分歧點隨即產生,當在製作推進過程中,發現二維呈現達不到在漫畫上能夠體現的畫面,比如機甲裝備,和對現代城市的展現。龔震華果斷叫停,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以來唯一一次解散團隊,重新製作的決定。
這樣敢於自我否定的決定瞬間,在《鐵鷗》的製作過程中的發生次數並不少。他為了研究3D技術是否合適,去和很多業內動畫導演深入交流,報了很多3D學習班,自學最先進的3D動畫製作經驗,提升了不少對技術的認知。而這次和日本編劇的合作經驗更是讓他受益,原來技術可以和劇本相結合。
「現在接觸了很多編劇嘛,有很多編劇要麼是寫真人影視劇出身,或者是3D動畫編劇起家,往往是考慮劇情本身,很難考慮到畫面實際製作層面的問題。」然而日本編劇經過成熟工業化的洗禮,他們可以依據技術的「能力極限」,輔以編劇技巧,達到意外的和諧效果。
簡單說來,日方編劇想出來的情節已經是成熟的畫面關係了,這樣做的好處,自然大量減少了分鏡人員的工作量。
如何通過劇本巧妙揚長避短——技術所不能達到的「劣勢」,這是龔震華學到的一門編劇課,這也是《鐵鷗》劇本在不斷打磨時所秉持的「原則」。
重塑三渲二思維,動態捕捉是最大挑戰
「我最初對三渲二技術是非常牴觸的。」龔震華起初覺得三渲二達不到他所希望的要求。最終選擇日本3渲2頂級技術水準呈現《鐵鷗》,他認為打開了新的操作視角。
「作為一個看慣了二維動畫的人會覺得三渲二的動畫角色,表情會有點僵硬和木訥。」龔震華在此前的思維定式中並未走出來。
三渲二技術用的更多是類似電影的手法,鏡頭可以同真人影視劇一般隨意移動,雖有固定機位,角色的表演和肢體表現會有更豐富細微的體現。但他認為隨著時代發展,三渲二技術會隨之進化。
但這次最大的挑戰還不在並不「新鮮」的三渲二技術,而是在於更大膽的動態捕捉。將真人電影中的技術運用到2D機甲作品中,這是項較為勇敢的嘗試。
「我們的分鏡不是畫出來的,劇本寫好之後直接讓真人在動捕棚裡面直接進行表演。」這是他認為非常全新的挑戰,摒棄了傳統的分鏡工作方法,這個結果也是在不斷嘗試中悟出的經驗。
「把內容全部演出來,把它導入進電腦之後,根據3D裡面的次序機位,不停去選擇最好的一個機位來。」這樣做的後果是,一場戲啟用四至五個機位,之後拿去做剪輯,出來的效果動態可能會很僵硬,但是機位和表演流暢度會非常好。取捨必有得,龔震華非常滿意,他會將這個方式運用到七靈石其他的作品中。
「因為是三渲二,不是純3D,所以還是需要有二維的表演。怎麼在非紙面上進行二維表演,其實成功失敗皆有,那麼我們這次吸取教訓,還是要有二維動畫的人員一對一進行擺位,這樣的動作才是會非常好。」龔震華總結道,技術上的摸爬滾打必不可少,只要勇于堅持嘗試,定不負付出的時光。
定位中度賽博朋克風,七靈石的本土化試水
「與其說是科幻不如說是中度賽博朋克風。」當骨朵國漫(ID:guduoguoman)用科幻題材去定義《鐵鷗》時,龔震華對作品有了更細緻的類型細分。
葉偉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整體來看機甲用戶偏少,但少不代表沒有市場,很可能只是之前沒有值得關注的作品。真正好的作品、大家認可的作品是可以重新帶起一個市場的。而《鐵鷗》的漫畫原作,在龔震華看來就非常好看,有一種自成體系的魅力。這也是七靈石選擇承制《鐵鷗》的緣由,處於對作者和作品質量的雙重信任。
《鐵鷗》的對標受眾在葉偉此前看來,以90後市場為主,主要集中於機甲控和軍迷,原作LAS自己也是這樣的人,他畫的很多東西就是自己和同伴非常喜歡的東西。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人其實能夠影響再往下的流行趨勢,中學生也會受到影響。
在龔震華看來,《鐵鷗》將會是一次七靈石劃時代的合作方式,不單單只是扮演製作方的角色了,而是根據產品調性其調配最合適的製作團隊。當覺得不能夠在一個整體上體現出更好效果的話,果斷Say no。主動性的「調換」,能使作品走得更遠。
「做好了《鐵鷗》,得到核心人群的支持,對於七靈石之後的作品口碑都有好處。」葉偉的話正好與之對應。
結愛 │ 白一驄 │ 陳凱歌
徐靜蕾 │張朝陽 │ 雷佳音
街舞系列 │ 遠大前程 │ 女子圖鑑
NINE PERCENT啟示錄 │ 新《流星花園》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