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政風熱線·市長上線》全媒體直播走進泰州,泰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曹衛東帶領各縣市區政府以及市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傾聽民聲、回應社會關切。一些民生「老大難」久拖不決,曹衛東表示:「所有的問題能不能解決、能不能很好地解決,其前提和基礎是我們有沒有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
問題:噪音擾民3年未解決
回應:問題解決不好,「蝸牛獎」就頒給我
近日,泰州市海陵區智堡小區三期多位業主向節目組反映:他們入住以來飽受小區邊上東風北路大橋交通噪音之苦,經常被各種大型車輛、農用車發出的噪音吵得整夜無法入睡。3年來,多名業主先後向小區開發商、生態環境部門等反映情況,但對方均以「不在職責範圍內」為由推脫。
聽完群眾的訴求,海陵區區長劉劍波首先向小區居民道歉:「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也不難解決,拖了3年,我們要深刻反思。」他表示,區政府、區住建局將立刻安排項目,在小區附近道路設置隔音屏,在道路關鍵節點設置禁止鳴笛標誌,有效降低過境車輛噪音汙染;根據智堡小區周邊情況和時間節點,科學劃定禁行區、限行區,「我們有信心在10天內把噪音問題解決掉」。
被噪音困擾的,還有泰興市春溪苑小區的居民。每天,來自小區門外流動攤點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叫賣聲,讓他們不堪其擾。3年間,他們曾向多方反映,但得到的回覆是「不歸自己管」。「都在『踢皮球』,年底都應該給頒個『蝸牛獎』。」一名業主抱怨說。記者調查發現,距離流動攤點幾十米處就有一家城東菜市場,但由於菜市場陷入債權糾紛無法使用,商販只能在流動攤點擺攤經營。
「不要推了,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蝸牛獎』就頒給我!」泰興市市長張坤現場回應,將成立專項整治工作組,規範有序地建好臨時疏導點,同時推動法院加快解決債權問題,讓城東菜市場早日投入使用。
問題:危房、危路風險大
回應:時間不等人,安全不等人
靖江市恆義村公興圩的村民反映,他們的房屋被鑑定為D級危房,幾十戶每天住得提心弔膽,異地安置或在自家宅基地上翻建的想法又一次次被否定。原來,恆義村所在的江陰—靖江園區在2003年成立之時就被劃分為控制建設區,此處房屋不能翻建。
記者在現場看到,村裡不少房屋的頂部出現多處較大裂縫,漏雨嚴重,有的甚至已出現下沉、整體房屋傾斜。有人告訴記者,目前90%的村民仍居住在這裡,「因為大家沒地方去」。
靖江市市長陳鋒劍坦言,目前遇到的深層次問題,就是財力承受能力問題。他介紹,此前政府已安置600多戶村民,但仍有400多戶村民生活在D級危房中。「如果都搬出去,涉及好幾億元,園區財政一下子承受不了。」他表示,危房肯定是不能住人的,要立刻動員、讓老百姓先搬出來,同時與有關方面積極溝通,儘量在年底前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因為一條危險的路,興化市千垛鎮馬港村村民也過著擔驚受怕的生活。「以前沒有路,我們盼路;現在有了路,我們害怕路。」馬港村村民馬耀雲告訴記者,這條公路上既沒有探頭,也沒有減速帶,通車後交通事故多發,已造成村裡多人傷亡。
「時間不等人,安全也不等人。」泰州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徐生爐表示,將立即責成興化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到現場勘察路況,設置安全標誌標識,在必要的路口增設減速帶。興化市市長方捷補充說,將對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確保所有安全隱患半年內整改到位,讓農村公路真正成為村民的安全致富路。
問題:小區違建庭院難拆除
回應:問題久拖不決,我們政府有責任
家住泰州市姜堰區中梁泰達壹號院的業主反映,自去年小區交付後,一樓的30多戶業主陸續在公共綠化區域翻土砌磚、圈建成私人庭院,當地城管多次要求整改,但沒有任何效果。
記者採訪了解到,開發商在售樓時曾向一樓業主承諾配套院子,房價因此被抬高不少,但交付時開發商並未兌現承諾,這才有了「集體圈建私人庭院」的現象。就在記者採訪當天,仍有一些業主在搶工裝修。
「從去年到現在,問題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我們政府是有責任的。作為政府的負責同志,我向各位業主表示歉意。」泰州市姜堰區代區長孫靚靚說,業主違法建庭院,表面上看是由於開發商的虛假宣傳誤導,實際上還是相關職能部門作風不實、履職不力。下一步,姜堰區將組成工作專班,立即啟動拆違相關程序,力爭在10天內完成拆違,儘快恢復原貌,同時要求市場監管部門調查開發企業虛假宣傳情況,積極引導和配合廣大業主依法維權。
「我們將以此為戒,在源頭上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建設,杜絕此類情況發生,進一步強化對開發企業、物業公司的行業監管,制定和完善行業準入制度,從事後監管變為事前預防,促使開發企業和物業公司規範經營、規範管理。」孫靚靚說。
曹衛東表示,除了現場互動提到的問題要馬上解決,還要舉一反三,建立完善相關機制,「要強化為民情懷、強化攻堅能力、強化務實作風,以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本報記者 顧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