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易經」《易經》如何穩固根基,以便自強不息?

2020-12-22 允協

《易經》是自強不息的,是剛健的,但是凡屬於剛健的,都需要有堅強根基的養育,沒有底氣的雄健就等於零。

以下幾點是《易經》在培養基礎性條件所作出的積極努力:

其一,寬厚的品德,大量容人,培養廣大的人際關係基礎。

《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社會是眾人的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當一個人孤立於社會之中時,沒多久就要枯萎了,因為人的力量來自於社會,能力的運用在於社會,這就需要厚養一些人際關係基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面和見解,難免有所反對、有所支持,你無法和所有人持共同意見,甚至只有一個人讓你面對的情況下,你也無法總是和其持共同意見,在意見相左的情況下,你必須具備一樣品德,就是「厚德載物」,非如此,你不可能聚眾,不可能擁有群眾基礎。

其二,懂得物質性的生養和休憩。

《易經》:「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人是肉體動物,人的精神也是肉體的功能,肉體是由食物組成的,沒有適當的飲食宴樂,肉體無法持續運行完好的功能,這點是不容忽視的。

但是,人體還有一個基本的功能,就是時而需要休憩,不可能持續運行恆久,每天晚上必須睡覺,《易經》是重視晚上的睡眠的,一個好的睡眠,能使第二天精神旺盛,滔滔不絕,不良的睡眠習慣,可能導致精神萎靡不振。

這兩點物質性的原因,絕非小事,雖然聽起來簡單,卻是達到事業成功、人生輝煌所不可少的必要性條件。

其三,善於知人識勢,互動互相資益。

《易經》:「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易經》主張把人進行類屬的劃分,以此來進行一定的判斷和理解,以辨別一樣事物,人與人之間,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在沒有頭緒中,從人的類屬進行一定的辨析,是起到簡化作用的,可以更為迅速地理解一個人或者一樣事物的。

《易經》:「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事情有點怪怪的,不太正常的樣子,其實幾乎所有事情都會有如此的一面,所謂正常不過是過去的事情留下的刻板印象而已,事物是發展的、常新的,怎麼可能還如過去一樣,看起來不怪的呢,對此《易經》認為萬物莫不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在此同異之間去思考,尋覓,定有所得,可以濟事。

《易經》:「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對於悟出的道道,和朋友們互相切磋,豈有不增進各自的智慧的?隱藏起來不互相探討的,你豈能發現別人需要你的什麼思路,豈能發現如何才能說服別人,豈能知道別人的思考在哪裡?因此,你要將你的智慧運用到社會上,互相切磋講習,必不可少,否則你不知道你該提供些什麼給社會。

以上三點,在人際性的、物質性的、智力性的三者,奠定了個人成功之基礎。

一個月讀完《易經》,有興趣點進去:

時間碎片化的時代,快讀,白話國學,是對讀者最好的饋贈。

相關焦點

  • 「說易經」《易經》如何保證人生順利?看看這7條憂患意識
    《易經》是人生的智慧,是開創事業、積極奮鬥的參考智囊。為了確保一生事業的順利展開,《易經》裡面不乏各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這是一路坦途,乃至履險如夷的保障性思維。一是成功之後的防患於未然。《易經》的蹇卦,表示不順利,「君子以反身修德」,不管不順利的,是因為主觀原因,還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的,都需要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因為凡是不順利的,總該去解決,這需要調整自己,將自己的行為尋找出缺點來,予以改變,然後進行道德情操的修養,從而度過不順利。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丨易經的智慧如清泉,綿遠流長,汲之不盡
    《易經》肯定事物的運動變化永無窮盡,認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哲學權威捷恩則說:「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網上和一些書籍中總是傳說著愛因斯坦和《易經》的淵源,其實並不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句話說:「如果這個已經被做了出來,那倒是令人驚奇的。」也有人說:愛因斯坦思維敏捷深邃,思路廣泛。為了探索宇宙奧秘,他曾研究過東方的《大藏經》和《易經》。他在日記裡曾三次提到《易經》。
  • 易經沙龍回顧跟著臺灣天才命理師林滿圓學易經!
    帶有開刀磁場的人如何運用數字恢復健康?手機號碼出現鬼煞為何會導致離婚?60歲以上的老人手機號碼裡為什麼不能有17?63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吸引心臟病的磁場頻率?數字磁場與人之間的能量關係究竟是什麼樣的震動頻率?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幸運數字?
  • 易經:人在「走運」之前,會有3種變化,出現一種都要恭喜你
    假設說有一本書最有中華文化特色,大家會想到哪本呢?「論語」?詩與書?道義經?其實沒有什麼!許多人的答案都來自於易經。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古典文學典籍,至今仍有許多人潛心研究,一字一句,都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近代蔣介石、蔣百裡、陳誠這些名字都是出自易經。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很多詞彙: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三陽開泰,否極泰來,突如其來,無妄之災,待時而動,與時偕行(俱進)也都來自易經,可以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 易經.繫辭
    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無咎。」
  • 與其花錢算命,不如自學《易經》,看懂易經
    眾所周知,《周易》或《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神秘的作品。可以說,未來有先行者。事實上《周易》在近幾千年來廣泛應用於政治、軍事、天文、地理、人文等諸多領域,很多人想學卻學不到。為什麼要學《周易》?當我30歲的時候,我讀了單裡,並加入了《易經》。沒有理由,只是因為一個非常擅長閱讀的朋友告訴我:30歲以後,步步不會錯的,我們非常需要「運氣」。別誤會我,他說的不僅僅是算命的形上學。
  • 易經:真正懂得「謙」的人,會有實實在在的好運勢
    其實,謙,似乎源於《易經》中的謙卦。真懂「謙」者,才會有實實在在的運勢。順應規律變化,就需要謙虛。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順應著規律的變化,春夏秋冬,暑往寒來,盛衰不均,人也從之。《易·序卦傳》說:「有大不能盈,有小不能盈。大者謙謙必豫,所以以豫為受.」
  • 易經說:一個人身上自帶「貴氣」,往往會有這4種跡象,很有道理
    《易經》的確稱得上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我們學易,千萬不能迷信,更不要有「命是天註定的」這種消極的想法。其實《易經》是國學的精髓,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大智慧寶藏。所以,我儘自己所能,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帶領大家讀懂《易經》的規律和奧秘。
  • 鼠寶寶名:易經神採奕奕的寶寶名字,美名隨心、福樂綿綿
    易經起名是中國姓名文化中比較傳統的起名方法。易經當中的人生智慧十分豐富,所以,很多語句成為文人騷客命名的參考。比如,駱賓王,字觀光,唐詩人,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出自《易·觀卦》:「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因此,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易經》中的好名字。
  • 梅花易數佔卜:如何用易經卦象斷卦?
    01內容提要上文介紹了「體用生克法」斷卦法,本文則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用「易經六十四卦的卦象應結合「卦爻之意象」綜合評定。如果說「體用生克法」用的是理性邏輯思維,那麼「卦爻意象」法則用的是直觀形象思維,類似我們小時候的看圖說話,通過直讀卦象得出吉兇和事情的前因後果。
  • 《易經》告誡:你經常說的口頭禪,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
    《易經》勸誡:你常常說的話,通常便是你的一生預言,要警醒易經相對於咱們平常人而言,是引導咱們日常生活的法寶。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常常說的話,通常便是你的一生語言表達,唯有警醒這一些,你才可以順心如意。
  • 羅曼羅蘭的人生名言,與《易經》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所見略同
    著名女作家嚴歌苓曾說,如果說《紅樓夢》影響了我的語言的話,那麼《約翰克裡斯多夫》則影響了我的性格。偶看到羅曼羅蘭關於生活的一句名言,使我不經意想起了《易經》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才覺得原來他們的內涵,是如此接近。
  • 《易經》這三句話,說到心坎上了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取自《易經》卦辭,原文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大地承載著萬物,人應該像大地一樣寬廣。說白了,就是格局問題。有些人因為小格局而失敗,能力差。比如,一個小鎮有個學生整天和同學比,同學買了新手機,穿了新鞋,考上了全班前十名。
  • 《易經》: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都有這5種特徵
    01、自強不息;《易經》中說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體的運動剛強勁健,永不停息,君子也應該像天一樣,力求自我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老子《道德經》中也說:「自勝者強」,能夠自我戰勝,由弱變強的人,才是屬於真正的強者。
  • 6月18,19日《數字易經》深圳場!
    銀行卡號:看卡號便知道你的財運走向,教你如何守住。車牌號:根據車牌號判斷車子使用情況以及好壞影響。姓名:快速簡單教會你姓名學判斷方法。影響你的交友及人際拓展能力。親子關係:分析你和你父母的命格,從易經解讀親子關係,促進家庭感情!夫妻命盤:解讀夫妻關係,如何更好地與你的他相處。桃花宮:如何用數字易經為自己旺桃花,如何找到對的那個他(她)。
  • 「說易經」易經的為人處世之道,對待朋友和小人的2種態度
    《易經》是經天緯地之學,古代群經之首,帝王將相之學,其間的為人處世之道,尤為可觀,本文擇取其中對待朋友和小人的2種態度,略為一說,或可引而伸之,解其中旨要。其一,和朋友之間互相有所感應,應當謙虛以待。《易經》的「鹹」卦,「鹹」字是通假字,通「感」字,為感應之意,這感應,就是建立起友誼,相互間有互相理解的惺惺相惜的感應,在這種情況下,這一卦的主旨思想為「君子以虛受人」,為什麼呀?
  • 《易經》告誡:你經常說的話,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
    同樣地,周易還是一本關於人生道路的書,如果你的人生道路有挫折,或者是不知如何選擇,周易就是能讓你選擇合理的書。「周易」告誡我們:您常說的一句話,往往是您對人生道路的預言,提醒我們,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周易是指引我們日常生活的寶藏。
  • 歷史《易經》重要傳承人
    易經是我國五千年文明文化綱領,是我國文明傳承的根基,也是世界公認的人類文明智慧結晶,那麼易經從產生到傳承到今天都是那些先賢哲人引導的呢?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八卦,從而衍生了易經,《易·繫辭》記載伏羲發明八卦的如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一篇文章看懂《易經》八卦
    兩儀就是陰陽,一氣分陰陽,那麼「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宇宙由混沌未分狀態的氣,進一步分化成陰陽的代表意象——天與地,這就是「太極生兩儀」。也可以理解為老子所說的「一生二」。四象就是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它們同樣可以用符號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