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另一種創意思維
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1⃣️ 新媒體藝術行業的未來趨勢
跟我的設計專業如何結合?
2⃣️ 怎麼剖析優秀作品背後的創作邏輯
3⃣️ 新媒體藝術教育的教與學怎麼進行
4⃣️ 新媒體藝術所需的創造力是什麼
以上問題,我們邀請了兩位新媒體藝術家和教育者 邱偉豪 與 Barak Chamo 在第104期講座中進行了回應。
並分享了他們從👉校園👉行業👉投身教育的心得與見解。
我們整理了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具有價值的回答。
全文乾貨共 4500 字,耐心閱讀
希望對你有啟發 :)
↓↓↓
偉豪:對我來說,新媒體藝術是與技術相結合的創新型藝術,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在那個時候,藝術家們使用電腦、收音機、印表機等進行創作。
新媒體藝術一直都是使用著最前沿的技術,包括各種各樣的傳感技術、虛擬實境,可視化等。
Nam June Paik, Magnet TV, 1965
影像藝術鼻祖之一的藝術家
Barak : 是的,新媒體藝術一直在改變,就像繪畫、音樂、雕塑,也都是在變化中發展。因此隨著技術持續不斷地發展,新媒體藝術可以擴大到不同的領域。
雖然討論的話題一直在變,但是它們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早期的藝術家用影像手段創作,當今更多的是用新技術,例如機器學習、虛擬實境等,但與此同時影像藝術也還在流行。
所以,雖然技術一直在更新,趨勢在改變,但是你還是可以使用傳統技術來創作。這賦予了藝術更多的可能性與創作潛力,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創作空間。
Hito Steyerl, How Not To Be Seen, 2013
影像是此藝術家創作的主要表現手法
Anna Ridler, Myriad (Tulips), 2018Barak :如今我們可以從娛樂行業、技術行業、媒體行業、設計行業,甚至新聞上都能看到可互動的東西的存在,我們正在使用的社交媒體,都頻繁地出現新科技。
新媒體設計師、軟體設計師變得越來越重要。你可以在社交媒體上找到很多機會,不僅僅是成為藝術家,也有更多方向可以選擇。
Barak 在 Cactus 公司做的沉浸式空間 2019偉豪:我很贊同 Barak 將此分為兩類,一類是成為新媒體藝術家,另一類是想從事相關職業,這是有一些區別的。
你可以往新媒體藝術家方向發展,開自己的工作室,或是去其他的工作室和一些公共組織。可能你會想到謀生的問題,那你可以選擇成為老師、設計師、工程師以及創意編程員和創意技術專家等。
我想強調一點是,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機會,比如 Google, Facebook, Adobe 等等的大公司都會有專門的編程部門,專注於研究未來趨勢,創作的自由度很大。還有一些商業工作室也致力於創造新媒體藝術作品,你都可以嘗試。
Experiments with Google 官網內容Nancy Baker Cahill, Liberty Bell, 2020
AR 虛擬雕塑
偉豪:你可以找到一個已存在的領域與技術結合,例如攝影、繪畫、設計結合編程,然後創造出一個新的領域、新的學科,我想這就是新媒體藝術與其他學科的相互合作。
愫君, Omnia per Omnia, 2018Barak :這個問題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是很有意思的。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與行業的融合,另一種是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
越來越多的線上娛樂領域變得具有互動性,從抖音和 Instagram 上的增強現實濾鏡,到電影製作轉向虛擬場景,再到現場音樂活動走向數位化,新媒體藝術家在行業中找到了更多的表達空間。
偉豪:我目前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的媒體藝術與技術(MAT)專業讀博,那就介紹一下我的學校是怎麼教的吧。
這裡的核心課程分為理論和技術兩個方向,理論就是新媒體藝術史,技術就是基礎編程訓練,例如學習 Processing,幫助我們進一步實現自己的項目。
這兩門課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媒體藝術的概念,打開我們的視野,並且挑戰我們的傳統觀念。
Barak :我碩士畢業於紐約大學的 itp,這裡的課程也是非常相似的,包括歷史與技術,編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課程。
基礎課程都差不多,第一個就是學習編程,然後是硬體,接下來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這些課程都具有思維啟發的意義,思維方式和技術都是這個領域中最重要的,我們需要用創造性的方式去使用這些工具。
跟新媒體藝術一樣,課程內容也是一直在改變的,總是有更先進的技術會出現,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創新,找到技術與藝術更好的平衡點。
Panopticon, 2018
Barak 與吳桐合作的裝置
Barak :這可能是我聽過最多的問題,「學習哪個軟體最好?」
最重要的是,你要選擇一個讓你覺得舒服的、自信的、能表達你自己的工具,並且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你的想法。
如果你問一個在行業內待很久的人,他們只會告訴你學什麼軟體都行。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已經不懼怕學習新的工具,而且能夠熟練地運用它們。
軟體入門一開始都是很難的,他們也都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的。所以要找到你的學習動機,才有動力堅持下去。
我想說的是,你可以把這些工具想像成畫家的畫筆,只要你能把你的工具用到極致,就能實現你天馬行空的想法。
Barak 製作裝置作品
偉豪:是的,對我來說「易學性」和「表現力」是最關鍵的兩個點。易學性,你能夠學會嗎?表現力,你可以用工具做什麼。
我認為你第一件事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是只是嘗試想探索這個領域呢?還是你想在這個領域中發展。
如果你想深入這個領域,以我的經驗來說,我會想自己有一個對媒介的基礎理解,就像以上帝視角去看待事物,看到最本質的東西,對我來說學習 Processing 就是這樣。
學習編程是培養另一種思維。比如一首歌,其他人聽到的是旋律,而我聽到的是歌曲背後的數據,這就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並且掌握編思維程能幫助你今後快速學習其他工具。例如我會 Processing 再去學 Blender 就可以快速上手,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系統的軟體,但是它們背後的數據結構是相似的。
Machinery Interference, 2018邱偉豪與 Jieliang Luo 合作的裝置作品Barak :代碼是開放的,沒有限制的。不僅是編程給了我們更多的可能性,也是作為表達自己的手段。
偉豪:編程工具變得越來越友好,過去設計師想學但是他們沒有的選擇,現在有更多的選擇,更多人願意去學習和實驗。
所以我不希望大家把編程當成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去對待,而是用來進行各種嘗試實驗和創作。
無論你是藝術家還是設計師還是其他背景,你可以用這些背景知識,來啟發自己表達出更新的觀點,給你更多表達的機會。所以編程只是另一種工具,像是 PS 和 AI 一樣,用來創造新東西。
Barak 日常軟體練習
偉豪: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你要找到它,學習它,再與技術結合,這就是我的創作方法。也就是找到你的創作激情,靈感就來了,然後再選擇適合的工具。
我很喜歡攝影,所以當我有了靈感就會用攝影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後結合技術再創作它,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很多的實驗。
從我的一些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我對攝影的激情,以及從渲染軟體中獲得的靈感與實驗,3D 模型和渲染都是我以前沒嘗試過的,發揮了我的好奇心與激情去探索新事物。
Barak:我的靈感來源是從技術、視覺、工具實驗中獲得,最近我喜歡技術材料,組合不同的硬體來創作,對我來說動手是非常具有啟發性的。還有就是從學習藝術史、媒介、科學和技術的過程中獲得。
Barak 的燈光雕塑作品 2019
我從現有的工具和技術中找到新的意義,這個過程中就會延伸出一系列的作品。例如我有一系列作品就是關於圖像與像素、燈光與 LED 等,都和視覺有關。
偉豪:開始一個項目之前,我會做相關的研究,找這個領域的專家,與他探討我的想法,得到一些專業的反饋。還有就是找到與你有共同理念的藝術家、專業人員等等,各自運用自己擅長的部分合作。
Barak :這在個人項目和商業項目之間有所不同。商業項目需要平衡我的創作風格和完整性與項目的需求,也取決於我的職責。
如果作為技術總監,我的工作是專注於能讓項目以最優的方式建立,構建新的系統和執行交互工作。作為創意總監,你對項目的方向有更多的控制權和責任,與客戶和合作者合作定義風格、敘述、互動和主題,以呈現自己的藝術風格和交付客戶的目標是很重要的。尋求合作非常重要。當你在尋求合作者時,必須清楚知道你們的共同目標是什麼,以及必須了解對方的背景,才能更好地互補。並且經常與不同的人或是機器合作,你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看到另一種創作思維,以及 Ta 們是如何回應你的創意。
Barak 與 Sam Oh 在 LightboxNYC 做的投影作品Barak: 創造力,你可能會想到有價值的、美學的、有趣的、美麗的。我認為創造力是創建新的聯繫,創作出以前從未出現過的東西,並且能與觀者產生聯繫,有啟發性的,或是重新定義一種工具的用途。我認為這就是基本原則。
偉豪:我認為是一種能讓你產生疑問和好奇心的方式。創造力一直在變,當我們進入到這個領域,一切都很有吸引力,都很有新意。但是隨著看得作品越來越多,我開始更在意作品更深層次的含義,你的作品是否能讓觀眾產生疑問?
還有一個是決策力,當我看到一個有前瞻性的作品時,我會想知道作者為什麼會想到這一點,並做出這個決定。
Barak:哈哈哈,我太感同身受了,因為我也很討厭我以前的畢設作品,我認為它是一個好想法但是最終呈現得很糟糕。無論你是否喜歡你的作品,先把它做出來,即使現在不是那麼完美,可以稍微放置一段時間再看它,你會有新發現。成長的過程是保持學習和製作的狀態,打開眼界,從不同的領域尋找靈感。偉豪: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去做就好了,做好後放在一邊,過一段時間後靈感就回來了。你可以看看別人的作品,聽聽別人的意見,了解到其他藝術家是如何做的,都是很有啟發性的。現在的大環境變化非常迅速,你要接受你不能立刻做出一個完美的傑作,因為我們一直都在學習、進步。所以當你看回自己過去的作品時,肯定會有不同的觀點,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SchultzSchulz Graphik 用 Processing 實現創意玩法
偉豪:我平時會做很多原型來記錄我的靈感,可能做了 100 個才能挑出一個去實現。我認為學習和創作是同時發生的,就像我的課程中,我將知識點都拆分成小點,每學完一個小知識點就開始做練習。當你一步一步地完成了這些小練習,最後回過頭看你已經創作出了很多作品了。因此不要忽視基礎的知識的重要性,一個簡單的技術也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東西。編輯:K7
審核:葉欣,小八
-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不免費授權)
歡迎指正和投稿:media@zuibishe.com
往期相關好文
最畢設&helloup 招人啦
期待你的加入(全職辦公)
後臺回復「招聘」,閱招聘詳情
應聘簡歷請投遞至:join@zuibis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