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立夏未夏,大地仍存有一抹春意,寂寥花飛,落英滿地,草叢青綠。
郯城縣李莊鎮著力打造的一條美麗景觀河道——「 龍鬚溝」,水清景美,盆景式的園林綠化,隨風搖曳,嫩綠的草坪上織出七彩的花毯。可誰想到這裡曾是一條「龍鬚溝」。
塑「龍頭」,打造「園林景觀」
這條被稱謂的「龍鬚溝」,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開挖的「一級揚水站」溝渠。特別是渠首,地處鬧市區,因年久失修,加上附近居民傾倒垃圾、雜物造成淤塞,溝渠裡蚊蟲叢生、臭氣燻天。
如何改變現狀?李莊鎮黨委、政府把這條「臭水溝」當作今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項目,科學謀劃,積極行動,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必須改善溝渠沿岸的人居環境,在不改變原有地貌的基礎上,重點改造提升沿線的基礎設施。」李莊鎮黨委書記石啟立說。
首先是治理渠首。渠首位於205國道和李曹路交匯處,車流、人流量大,環境汙染大。為此,鎮黨委政府以綠化、美化環境為目標,突出城市園林風光,高標準規劃、高標準綠化,努力打造一個綠色、生態的人居環境,重點清理了溝渠沿岸的亂停亂放車輛,將渠首位置覆土建園,封閉管理,專門邀請了園林培育基地的技術人員前來現場作栽種技術指導。主要栽植了一些綠色喬木、灌木,覆蓋了草皮地被,高矮樹木搭配,點綴著帶圖案的花圃。
放眼望去,溝渠渠首變成了一座綠色的「小島」,像一條昂首的「龍頭」,風兒吹動垂絲的樹木枝條像龍鬚搖擺,虯屈的幾株羅漢松在草叢中伸出翅膀欲翹首騰飛,一些遊人在短小的步道走廊上,邊走邊欣賞著風光美景,這裡儼然成為了一個小公園。
強「龍身」,確保「水清岸綠」
李莊鎮的這條「龍鬚溝」,臨渠沿岸村莊多,人口集中,溝渠中的汙染主要來自居民生活垃圾及汙水,特別是汛期雨天的水網溢流及地表徑流攜帶大量汙染物直接入渠,溝渠的自身水循環動力又不足,很容易變為「臭水溝」。
為有效遏制外圍汙染源,防止反覆汙染,去年以來,特別在人居環境整治中,進行了河道清淤及沿岸綠化,並在人口集中的鬧市區溝渠上加蓋了綠色的鐵皮屋,使「明渠」變為「暗渠」。同時,完善整個片區管網配套,結合郯城縣在境內開展的防汛排汙提升工程改造項目,主要對「龍鬚溝」和「劉楊路」排洪溝、工業大道沿線雨、汙水管網系統進行新改擴建,雨天發生汙水溢流時,通過「劉楊路」排洪溝快速接納溢流汙水,大幅減少汙染物在溝渠的存留,該工程投資1億多元,鋪設管網2000多米,建截汙井20多座,確保溝渠汙水全部進入防汛排汙管網。並整修溝渠沿岸堤壩1500多米,栽種各種景觀樹木700餘棵。
如今,清澈的溝渠水倒映著岸邊的樹木花卉,許多居民在樹下乘涼休息,昔日的「龍鬚溝」變得「水清岸綠」。
擺「龍尾」,涵養「幸福源泉」
李莊鎮的這條「龍鬚溝」,是一條「斷頭溝」。 當年,東面的一道「金雞嶺」阻擋了溝渠開挖,並因技術、資金等原因,也沒有建起「二級揚水站」。
「龍鬚溝」在「金雞嶺」下斷流,形成了一個「蓄水池」。鎮黨委、政府為了保持蓄水池長治久清,在上遊實行了上述治理措施,切實減少溝渠汙染。並規範居民生活汙水排放,排查鬧市區的洗車場、餐飲類門頭、農貿市場、建築工地等汙水排放行為,向大河汊分流,小溪處截流,堵截10餘個排汙口,新建500米的截流管渠,完成了1000米的雨、汙水分流管道,從根本上控制上遊溝渠的汙染源。同時,上遊的雨、汙水經分流和初步淨化後,在溝渠內又經過長著水生植物——蘆葦、荷花、蒲草等淨化功能強的植物再次淨化,保證進入渠尾「蓄水池」的水質達標,蓄水池岸上的金雞嶺泉水遠近聞名,被譽為「神泉水」。
(王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