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希特勒,大家都會想到二戰,一場人類史上最大的人為災難。作為二戰發動者的希特勒的確有過人之處,但他對世界人民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不過關於希特勒有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希特勒本來不是德國人,不過他卻成為了德國的統治者,這是怎麼回事呢?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的一家小客棧內。希特勒的父親是奧匈帝國一個海關職員,希特勒其實有三個兄弟和兩個姐妹,不過均在幼年夭折,只留下哥哥和妹妹保拉·希特勒。希特勒在很小的時候就隨父親加入了天主教成為其信徒。
從1895年開始,希特勒被送進了學堂念書,他在小學的成績還不錯,名列前茅。之後由於他在林茨附近的許多村莊裡搬來搬去,導致希特勒在這段不長的時間內連換多所學校。後來希特勒在蘭巴赫附近的本篤派修道院學習了2年,他參加了唱詩班,選擇了唱歌課。根據希特勒自己的記載,他夢想是將來當個牧師。
到了1900年,希特勒被送到林茨上中學。這倒是讓他的父親花了不少錢,這其實是希特勒的父親想讓希特勒走自己的道路當個公務員。但這並不是希特勒想要的。他多次與父親發生爭執,這導致希特勒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最後連畢業證都沒有拿到,無奈轉學,不過沒多久又退學了。
1905年,16歲的希特勒對政治產生了興趣,同時他對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境內的所有非日耳曼民族產生了強烈的憎恨,對於凡是日耳曼民族的一切無比熱愛,成為了一個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並忽然喜歡起讀書來,之後更是大批大批地借閱圖書。
次年,在希特勒過完17歲生日後,在對母親的軟磨硬泡下母親同意了他到維也納藝術學院去讀書,不過他兩度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了。之後由於父母雙亡,希特勒的生活日益窘迫,無奈之下逃到慕尼黑,流浪在維也納街頭,靠賣畫為生。
此後這種窘迫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一戰爆發,1914年希特勒志願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先後參加了第一次伊普雷戰役、索姆河戰役等戰役,後來在希特勒養傷期間德國投降了。
191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希特勒成為了一名特工,受陸軍政治部領導去調查「德國工人黨」。希特勒成功的潛伏了進去,當時的「德國工人黨」人員並不多,在一段時間的了解後希特勒發現了其與自己在思想方面有很多的共同點,隨即希特勒被「策反」,成為了「工人黨」的成員。
之後希特勒靠著自己的口才與利用當時德國的社會環境迅速獲得了大批的追隨者,並且大肆煽動國內民眾的情緒,之後並將德國工人黨正式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也就是「納粹黨」。此後希特勒開始活躍在了政治高層,在多次波折後利用國內環境成功成為了德國元首。
其實縱觀希特勒的早年經歷不難發現,希特勒的童年並不幸福。加之奧地利與德國本來是一個國家(因拿破崙而分開),而且都以日耳曼民族為主體民族,此外日耳曼民族極其看重血統,而不是國籍。所以希特勒能夠成為德國的元首也就不奇怪了,後在1938年希特勒將德國和奧地利重新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