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一個被元首「耽誤」的畫家

2021-02-17 理想國imaginist

理想國原創視頻,點擊即可查看

希特勒從小立志當個畫家,還曾兩次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但之後又是什麼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從一個愛畫風景畫的少年變成可怕的獨裁者?為什麼希特勒後來要和畢卡索、馬蒂斯、康定斯基這些現代藝術家過不去?

透過理察·埃文斯在「第三帝國三部曲」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當這樣一位被元首「耽誤」的畫家掌握了權力,會如何對待異議持有者和他們創造的藝術。理想君同時摘選書中部分內容,作為視頻中提及的「墮落藝術展」的補充。

希特勒在墮落藝術展向公眾開放之前提前瀏覽了一下作品,他在開幕的那個晚上發表了一個重要演講,表達了對作品的強烈否定態度:人類這個物種在外貌和性情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古代。體育以及競技和戰鬥性遊戲錘鍊著年輕人的身體,他們開始展現一千年來從未有過的、也從未夢想能有的強健作風.談論藝術的先生們,這才是新時代的人類!你們搞的是些什麼東西?發育不全的瘸子和白痴、只會讓人厭惡的女人、更像動物而不像人的男人,還有那些宛若受到上帝詛咒一般的孩子!希特勒甚至覺得是人的視力衰退造成了這些扭曲作品,要求內政部做相關調查。他認為這個問題是遺傳性的,所以像立體主義者這種不能死板地描繪真實人物形象的藝術家都應該被絕育。實際上,戈培爾展覽選擇作品的主要標準並不出自美學考量,而是基於政治和種族主義。在幾個展區中,只有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還算注重美學標準,其他展區都在指責作品選擇的主題,而非作品的創作技巧。第一個展區的主題包括所謂的「野蠻的表現手法」「色彩浮華的油墨點子」以及「公開蔑視視覺藝術基本技巧」。第四個展區的作品普遍將士兵呈現為殺人犯或者戰爭中的殘廢。據總目上的介紹說,這些作品表現出「某些人喪失了對士兵美德、戰鬥勇氣和行動決心應有的發自內心的尊敬」。第五個展區是一些不道德的色情藝術,大多因為令人作嘔而不便展出。第六個展區是所謂的「殘存種族意識的毀滅」,裡面的作品將黑人和妓女等人當成是種族上的理想典範。第七個展區和第六個展區主題類似,裡面的作品把「白痴、腦殘和智障」當成正面人物。第八個展區是猶太藝術家作品。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個展區是各種「『主義』,那些由弗萊希特海姆和沃爾海姆之流搗鼓出來,在這些年可以賣個白菜價的東西」,其中包括達達主義和立體主義等。總目上說,這些作品表明,所謂現代藝術絕不只是一時的狂熱:「猶太人和文化布爾什維主義者在進行一場有計劃的陰謀以『挑戰藝術的存續』。」宣傳冊子的說明頁10頁中有5頁都包含類似的反猶言論。當時的許多納粹評論家指出,現代主義藝術是國際影響的產物,但藝術必須以德國的靈魂為基礎。針對現代主義藝術,一位作者帶著狂熱總結稱:「願那些墮落者在自己的汙穢中窒息而死,它的命運不會有任何人同情。」1937年11月末,展覽受到了熱烈歡迎,已經吸引了超過200萬參觀者。門票免費,大眾傳媒以作品表現的恐怖和噁心為宣傳噱頭。報紙上說,這些作品「來源於一個悲觀的時代」,是「過去的幽靈」,那個時代「被布爾什維主義和業餘藝術所主導」。這些汙名化的描繪和說明向讀者暗示他們參觀展覽時可能的所見所聞。在展覽開始的前幾周,主要的參觀者都是慕尼黑中下階層人士,他們好多人從來沒有去過展覽;當然裡面也包括忠誠的納粹黨徒,他們意圖發展一種新形式的反猶情緒。由於裡面的作品太過令人憎惡,小孩和年輕人都被禁止入內。不過,這反而激起了大眾的興趣。儘管年輕人被禁止入內,但展覽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年輕的參觀者,其中包括7月份前往的當時只有17歲的彼得·京特。京特的父親是一名藝術記者(但在1935年被開除出帝國文學協會),因此他對繪畫所知甚詳。在參觀過程中他覺得展覽中的氣氛讓人恐懼。京特後來說,展覽的參觀者大聲叫嚷著作品如何糟糕,藝術評論家、商人和博物館館長如何合夥愚弄公眾,因為許多作品下面都有標價,暗示這些作品都是用「德國勞動人民一分一毫繳納的血汗錢」買來的。埃裡克·黑克爾的一幅作品標價100萬馬克;但是組織展覽的人沒有說這其實是1923年的支付價格,要知道在那個時候的通貨膨脹下,100萬馬克其實根本不值幾個錢。一些參觀了展覽的黨團甚至給宣傳部發去電報:「那些藝術家應該被綁在他們的畫旁邊,這樣每個德國人都可以向他們吐口水。」藝術家馬克斯·貝克曼的朋友卡羅拉·羅特注意到年老的參觀者不斷搖頭,表示失望;納粹青年分子和褐衫軍也在嘲笑這些作品。展覽中充斥著仇恨和蔑視,容不下任何異議者,而這也是關鍵的一部分,納粹政府將展覽變成了又一次大規模的群眾宣傳活動。不過,京特說,他第二次去參觀時現場安靜了很多,一些人在藝術作品前徘徊,很明顯他們喜歡這些作品,覺得這是他們最後一次欣賞的機會了。總的來說戈培爾的展覽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像其他的納粹文化一樣,它給普通的保守公民提供了機會,他們可以大聲表達自己以前老是藏著掖著的一些偏見。許多展覽作品的作者是外國藝術家,比如畢卡索、亨利·馬蒂斯和奧斯卡·科科施卡,或者是已經移民的藝術家比如保羅·克利和瓦西裡·康定斯基。不過仍然還有一批藝術家待在德國,希望這股風潮過去之後能夠東山再起。1936年,馬克斯·貝克曼在漢堡舉行了最後一次個人展覽;戈培爾的墮落藝術展開幕之後,他便離開德國流亡到阿姆斯特丹。儘管處境艱難,貝克曼仍然堅持繪畫。在接下來的幾年艱苦時光中,他獲得了他的畫商和國外崇拜者的支持。不過其他人可沒這麼走運。表現主義藝術家恩斯特·路德維希·基希納和貝克曼一樣已經年逾五十,從20年代開始大部分時間都住在瑞士,但他遠比貝克曼依賴德國藝術市場。1937年之前他都沒有放棄希望,但在1937年他被普魯士藝術研究院開除,許多作品被齊格勒委員會沒收。在墮落藝術展中,基希納的作品超過32件。那個時候基希納已經染上疾病,而且已經好幾年沒有創作靈感了,之後他再也沒有重回1910—1920年間在柏林時期的巔峰狀態。被研究院開除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我一直希望希特勒是與所有德國人站在一起的,但是他現在卻讓這麼多有德國血統的、優秀的嚴肅藝術家聲名掃地。這些人命運著實悲慘,因為他們——那些嚴肅藝術家——都希望,也確實曾經為德國的榮耀和偉大做出貢獻。」針對他的作品展開的新一輪沒收行動加深了他的絕望情緒。1938年6月15日他毀掉了許多保存在瑞士鄉下隱居之所的作品,走出門外朝心臟開了一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文摘自理想國譯叢039《當權的第三帝國》,內容有刪減,標題自擬。配圖《鋼琴家》。



點擊卡片,即可查看


點擊卡片,即可查看



新書上架

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第三帝國的到來》:本書透過德國的歷史、社會與文化,探究納粹黨徒的心理 ,還原納粹攫取權力的過程,揭示反對者為何未能阻止他們,生動再現了導致第三帝國到來的混亂失序、經濟災難、暴力行徑,以及社會的兩極分化。詳細闡述了歷經一戰、《凡爾賽條約》、惡性通貨膨脹和大蕭條的德國,如何一步步走向專制統治;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又如何為激進思想的醞釀提供了溫床。《當權的第三帝國》:和平的納粹德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在納粹黨當權之初,沒有人認為它會掀起又一場戰爭浩劫。在短短的六年間,它實行了一系列鐵腕政策,鎮壓政治運動,整頓就業市場,刺激經濟復甦,整合民間機構,打造民族共同體。正當德國人適應著新秩序帶來的急劇變化,因繁榮穩定的假象而沉浸在喜悅之中時,卻不知不覺地被綁在納粹的戰車上,高速駛向滾滾硝煙之中。原來,和平的納粹德國是為發動戰爭而服務的。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希特勒一幅畫賣出101萬,他是被戰爭耽誤的畫家?|百家故事
    希特勒一幅畫賣出101萬,他是被戰爭耽誤的畫家?| 百家故事在歷史前進的軌道上,任何一個小小的變化都可能在未來引起巨大的改變。但人類沒有上帝視角,在小變化發生的時候,沒有人可以預知它將引發什麼。尤其是那些在歷史長河中起到重要影響的人,他們一個不起眼的選擇,甚至會引起歷史的「地震」。本期推文,小編要介紹的是關於「戰爭惡魔」希特勒不為人知的藝術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吧。許多人認識希特勒,是因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者,是一個「戰爭惡魔」。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希特勒在繪畫上也頗有造詣。
  • 希特勒回來了,元首從河北回來了!
    作為一個在b站看過元首鬼畜視頻無數的人來說得知這部電影我的內心是激動的,託b站up主的福這麼快就能看到高清版,雖然說那些黃納彈幕著實讓人無語,看來德國的肥皂業形式一片大好。另一部分人則是年輕人,對於希特勒只是一個符號化的印象,或者說覺得很酷,當年的那段歷史並沒有深入了解,在看到這位留小鬍子的人後馬上自拍合約留念,發到推特上炫耀一番,時間長了也許會對這位元首有一個盲目崇拜,可惜電影在這方面沒有細拍,不過可以看看類似的電影《浪潮》。
  • 史話|德國喜劇片,惡搞「元首」希特勒
    「這不是一個代表大眾的電影」丹尼·雷維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德國,只要你接觸和希特勒有關的題材,就會立即引起爭議。」暴政源於童年陰影希特勒躺在元首辦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煩惱的童年往事。他的腦海裡浮現出這樣一幕:「我的父親曾經給我一個彈弓。他抬頭看了看,並對我說『殺死那隻鴿子!』我彈出子彈,死掉的鴿子落到他的腳上。父親說『真倒黴!』然後就憤然離開了。」
  • 身為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竟只有下士軍銜,為何他不用權力提一提?
    德國元首希特勒,雖然是個搞政治的獨裁者,但他並不像普通政客一樣,只專注於權術,他也很重視對軍權的把控,若非如此,他也不大可能發動二戰,還取得侵佔大半歐洲的顯著戰果。但令人詫異的是,雖然希特勒很倚重軍隊,但他卻從沒想過在軍中給自己安排個高職,也沒有為了好看,給自己提升過軍銜,到死也只是一個「下士」。在人們的印象中,高官一般都好面子,喜歡給自己扣上很多好聽的頭銜。那麼,作為元首的希特勒,為什麼就不給自己也提提軍銜呢?其實答案很簡單,他覺得沒必要。希特勒的下士軍銜,是一戰時期他自己賺拿命來的。
  • 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一生從不碰3樣東西,現代人戒掉一樣都難
    希特勒生於1889年,奧地利裔德國人。1933年正式上臺成為元首。對於希特勒的評價,外界始終沒有統一的定論。從戰爭的角度來看的話,希特勒堪稱世界惡魔。1939年,二戰正式爆發,這場世界級戰爭持續7年之後,捲入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
  • 希特勒想成為一名真正的畫家,前後四次報考了維也納美術學院
    在成立納粹集團和發動二戰之前,希特勒有一個特定的身份——一個靠出售自己繪畫作品謀生的畫家。希特勒的繪畫愛好起源於1900年3月26日畫的一幅關於瓦倫斯坦的畫。從此,11歲的希特勒常常在學習時間偷偷作畫。
  • 男神、吸毒、畫家,14件希特勒你不知道的事!
    1、納粹時代當時很多德國女人都認為希特勒十分性感,夢想著嫁給他。這大概能解釋為什麼希特勒那麼受女性歡迎了,走到哪裡都被女性圍著,像明星似的。  2、1938年希特勒和史達林都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人物。  3、希特勒和史達林都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 希特勒太難殺了!七月密謀:刺殺「元首」,自家人卻幫了倒忙
    這是一個牽扯到上萬人的計劃,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其實每一個參與者心裡都非常清楚,真正阻礙這個計劃的只有一個人,此人不除,國無寧日。這個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希特勒率領納粹黨打著反對凡爾賽條約的幌子,當上了德國總理;1934年,希特勒登上了第三帝國的最高權力舞臺,自封元首,從此帶領德國走上了窮兵黷武的毀滅之路。1944年7月19日傍晚,本土後備軍團副司令奧爾布裡奇特上將,接到一個電話,對方只說了一句話:女武神命令,明日啟動。
  • 聽說,希特勒回來了……
    事情是這個樣子,不知大家還記得ACG界的元首的憤怒麼, 想當年可是網紅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而「我到河北省來」、「氣死偶嘞」等神字幕更是讓惡搞風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過,過氣網紅也不是那麼好當的,於是乎,不甘寂寞的元首又重現江湖,只是這次的畫風格外的奇特。
  • 漢斯·波瑟:希特勒的首席藝術品採購官
    圖中左一是漢斯·波瑟曾經夢想成為畫家的希特勒,委託了漢斯·波瑟擔任其「元首博物館」的首席採購官,在納粹佔領的土地上搜羅藝術品。波瑟的旅行日記如今成為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獻。希特勒親自指派他擔任籌備中的林茨元首博物館"專員"。波瑟在當年的7月5日展開第一次鑑寶之旅。他搭乘臥鋪列車前往慕尼黑,在納粹掠奪藝術品的暫存地"元首行館"中挑選出第一批畫作,幾日後前往希特勒的家鄉奧地利林茨。波瑟在當地與納粹地方黨部領導會面,他將這些人的名單仔細列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中。希特勒的帝國總理府此前已經拍了電報,要求眾人積極協助波瑟。
  • 希特勒不是德國人,卻為何能成為德國元首,受到「追捧」?
    希特勒的父親是奧匈帝國一個海關職員,希特勒其實有三個兄弟和兩個姐妹,不過均在幼年夭折,只留下哥哥和妹妹保拉·希特勒。希特勒在很小的時候就隨父親加入了天主教成為其信徒。 從1895年開始,希特勒被送進了學堂念書,他在小學的成績還不錯,名列前茅。之後由於他在林茨附近的許多村莊裡搬來搬去,導致希特勒在這段不長的時間內連換多所學校。
  • 希特勒為什麼自殺?德國元首自殺未解之謎
    1945年5月4日,蘇聯偵察員在帝國總理府花園的一個彈坑裡發現了被推測為希特勒和埃娃的兩具焦屍。史達林接到報告後認為希特勒沒死,只是隱匿起來了,他對美國和英國領導人談了這一看法。當時,英國首相艾德禮也認為希特勒仍在世。
  • 命運最坎坷的元首,被流放不說還被關監獄,最後還被希特勒滅國!
    說起命運最坎坷的元首來,那就不得不說波蘭元首約瑟夫·畢蘇斯基,他這位波蘭元首的命運可真就是太坎坷,因為作為波蘭元首的他不僅被流放過,而且還沒德國人關進了監獄,別的暫且不用多說什麼,試問在世界歷史上,或許被流放的元首有很多,或許被關進監獄的元首也有很多,但是除了畢蘇斯基這位波蘭元首之外,還有幾位國家的元首能被流放過還關過監獄的
  • 電影《元首偷走了粉兔子》裡小女孩一家為什麼讓希特勒如此害怕?
    相比之下,《元首偷走了粉兔子》則更像小女孩安娜的私人日記,影片文本處理更趨於克制和真實,再現了一個猶太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因希特勒上臺而流亡的過程。這兩部電影都有各自改編的原著,《喬喬兔》的原著《囚禁的天空》(Caging Skies)是一本以希特勒青年團為背景的純虛構文學。
  • 希特勒背後的女人,隱姓埋名數十年,元首寄生活費,下場卻極悽慘
    1896年1月21日,保拉·希特勒出生在希特勒家的哈費爾德農莊,她是母親克拉拉·希特勒的第6個孩子。保拉自小學習刻苦,可成績卻總是一般。7歲那年,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在一家酒館裡突然暴斃,年幼的保拉自此便失去了父親,只能與母親克拉拉相依為命。然而,作為一個女孩子,母親克拉拉卻總是對她不很在意,自始至終最寵愛的還是兒子阿道夫。
  • 青少年時期的邱吉爾與希特勒
    二,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1889年4月20日18時30分許,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的一家名為波麥的小客棧裡。 他的父親是奧匈帝國的一個海關小職員,而且他母親是其父的第三次婚姻,希特勒有一個哥哥(阿洛伊斯·希特勒)和一個妹妹(保拉·希特勒。)
  • 希特勒當了12年的德國元首,為何自殺前還是下士?原因太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法西斯黨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都是依靠軍事政變而走上軍事擴張道路,德國的納粹頭子希特勒,卻是經過民選走上了臺前。從如今看,希特勒的演說極其荒誕,講述的無非是那套日耳曼血統第一的口號,為何數千萬德國人會將選票投給他呢?或許我們從一個細節就能夠看出來,那就是1933年開始,希特勒雖然當了十二年的德國元首,但是在自殺前,他卻依然是一名下士。
  • 希特勒買了幅價值160萬的名畫,二流畫家:我畫的贗品,不到100元
    二流畫家、叛國賊、造假者、民族英雄,是漢·凡·米格倫人生中各個時段的標籤,而他的人生無疑是充滿刺激和傳奇的,直至今日,荷蘭人在講起米格倫時,依然會眉飛色舞的炫耀米格倫是如何欺騙納粹、欺騙希特勒的。
  • 惡魔的崛起:阿道夫·希特勒
    為何一位立志成為頂尖畫家的奧地利青年變成了禍害整個世界的魔頭?
  • 納粹最後的元首:希特勒為何拋棄戈林,選擇了他當繼承人?
    希特勒在1945年,已經是走投無路了,在戰爭即將走到失敗的終點時,他的命運也即將走向了終點。明眼人都能看到希特勒這個瘋子不死也快了,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動心思想要尋找出路了,畢竟49年加入國軍的傻子不多。本來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是納粹二號人物戈林,雖然戈林鼠目寸光,就是因為他才導致德國納粹沒有航母,但希特勒這傢伙也聰明不了哪去,說起來兩人還挺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