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鹿鄂溫克最後的「森林」女王

2020-12-25 IT168

  這是一個關於少數民族,關於即將消亡的狩獵文明的故事。那片寂靜的森林,在發出陣陣怒吼,只要你想聽,就一定聽得到。「一個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等於失去了一切,失去一切就面臨著消亡。工業文明帶來了一個悲慘的世界,如果有更文明世界的警察向我開槍,那就,開搶吧!」在紀錄片《犴達罕》中維佳衝著鏡頭說道。這裡是個童話世界,也是個悲慘世界。作為一個記錄者,我有幸能夠遇到並做一點記錄,雖然只是皮毛般淺薄的記錄,但這就已經足夠震撼我的內心。震撼我的,除了這片土地充滿悲劇色彩的歷史和故事,還有留霞每次離別時溫暖的擁抱,每每想到都可以治癒我那不安焦慮的心。我更願意相信這裡是一個童話故事。

  冬季的大興安嶺,氣溫可達零下四十度以上,雨果「踏雪尋鹿」沒多久,面巾上就結滿了冰花。(機身:索尼A7RM4 鏡頭:SEL90M28G)

  這個「童話故事」的入口在一個叫阿龍山的地方,再往北200公裡就是中國最北的城市漠河。它的拼音和英文「alone」讀法相近,我叫它孤獨的山。這個深藏在大興安嶺中的小鎮是中國最冷的地方之一,這裡被冰雪凍齡,在阿龍山的街頭像是穿越回到了九十年代。

  雨果在阿龍山鎮下了綠皮火車,在鎮上提了一箱海拉爾啤酒,繼續前往密林深處,來到長滿苔蘚的原始叢林,這是他們的家。母親留霞獨自在森林中等待著兒子雨果的到來,大興安嶺的春夏來去匆匆,半野生的馴鹿也遷徙到森林深處,留霞在獵民點變得更孤獨了,酒是留霞最期待的東西。留霞愛喝酒是有原因的,一來可以驅寒,二來緩解無盡的寂寥。喝完酒的留霞總是會自言自語,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那裡應該有獵槍有成群馴鹿有她的母親巴拉傑依,那裡是鄂溫克狩獵文明的黃金時代。

  留霞,高高的顴骨深陷的眼窩。看起來有些兇,但是她卻單純善良。(機身:索尼A7RM4 鏡頭:SEL2470GM )

  無盡的森林和冰雪像是阻隔著現代文明,這裡不通電也沒有網絡,就這樣與世隔絕了起來。鄂溫克人留霞在獵民點的帳篷裡守候著馴鹿和最後的鄂溫克狩獵文明。留霞有著不同於漢族人的長相,高高突起的顴骨,兩側大出正常比例的耳朵,深陷的眼窩,粗大有力的手指。就像這裡高大的松樹和茂密的苔蘚一樣,一看就是屬於這片森林的生靈。森林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文明法則,留霞了解森林,她遵循著法則「統治」著這片森林。她清楚地知道森林裡每一片的地形和季節變化,每一頭鹿的名字,森林中突然發出的聲響,任何雪地上的腳印她都能判讀出是哪一種動物,她是這裡的「森林女王」。年近花甲的她是中國最後的獵人。像留霞這樣血統純正的使鹿鄂溫克人當地人稱他們為「老獵」。如今這樣的「老獵」不足40人了,他們大多年事已高。

  森林裡是童話的話,那精靈當之無愧是馴鹿。馴鹿的世界裡有六個季節每個季節的食物不同,春天吃青草,夏天吃果子,秋天吃蘑菇,冬天吃苔蘚所以他們要不斷遷徙。留霞熱愛森林更熱愛馴鹿,她說馴鹿就是她的生命。她同樣愛的還有她唯一的兒子雨果。她把兒子取名為雨果,鄂溫克語讀「習溫」,是太陽的意思。她希望雨果可以給她和森林帶來光明和溫暖。然而在雨果很小的時候他就失去了父親,留霞又沒有能力獨自撫養他,他被送去了幾千裡之外的無錫,在那裡的希望工程小學長大。

  帳篷外,雨果和媽媽打趣。這裡到了秋冬季節更是寂靜,有時候找個說話的人都難。(機身:索尼A7RM3 鏡頭:SEL2470GM )

  在獵民點,雨果看著手機裡在山下下好的短視頻,留霞喝著酒。(機身:索尼A7RM4 鏡頭:SEL2470GM )

  冬季,氣溫接近零下四十度,河套的冰被凍得發藍,一切好像都可以被凍住。「生存」便成了當務之急,留霞清楚地知道,只要斷了火就很容易被凍死。所以到了冬季,重度酒精依賴的她也會適當降低飲酒的量。好在兒子雨果來了,雨果不僅能幫助他挑水,劈絆子。還能幫她「找鹿」。母子提著馴鹿愛吃的「豆餅」拿著鑼呼喊著馴鹿,他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見到鹿了,找鹿是個體力活,常常要拿好乾糧,順著鹿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走上一整天甚至更久。冬季的叢林很容易迷路,需要經驗,體力和耐心。然而留霞沒有了這樣的體力,從小在城市長大的雨果也沒有這樣的耐心,他們只好在近處敲鑼呼喊鹿回家。雨果想要賣掉一頭馴鹿,然後去成都學習音樂,他想做個說唱歌手,出人頭地,但因為疫情一切都被擱置了。

  挑水,劈絆子,是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做的事情。河套的水結了冰,只能鑿冰挑著回家。(機身:索尼A7RM4 鏡頭:SEL2470GM )

  「 一個薩滿的家族 在退出歷史舞臺

  多麼悲哀請求上天寬待一定不要懈怠

  離開森林要重謀生路看不見溫暖鐵爐

  吃完列巴喝完茶翻山越嶺找鹿的日子

  從背槍馳騁林海

  到家住隔壁臨海

  他付出全部真心

  也渴望能受尊重

  樺樹皮船飄進博物館使他從此灰心

  他只在繪畫世界裡面能夠得到一絲關心

  每日家中街頭酒瓶滿地醉生夢死

  他不想成為現代社會手中的一顆棋子

  凌晨三點走在無人街道打開畫紙

  消失的文化冰川的融化都令人髮指。」

  雨果在他的歌詞裡這樣寫道,像他舅舅維佳寫的詩一樣,表達著憂傷和憤怒。

  留霞在別人的幫助下準備割下這頭公鹿的鹿茸,這樣一副野生鹿茸價值不菲。(機身:索尼A7RM4 鏡頭:SEL70200GM)

  春天來了,馴鹿也回到了鹿圈。清晨三點,陽光就透過晨霧照在了褪去冰雪的林間草地上,滿地的小草和紅豆破土而出,冰爽的空氣混雜著香草味沁人心脾,森林中的一切都開始復甦,森林中的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生活和故事還在繼續。

  我要感謝索尼青年攝影師發展計劃幫助我講了這個故事,我一直是索尼的忠實用戶,可靠耐用的索尼A7RM3一直是我的常用機型。這次拿到索尼A7RM4確實讓我驚豔,更加有安全感的手感,更加順手的操作按鈕,還有更出色的畫質。在獵民點電是很寶貴的,我很擔心電池不夠用,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野外拍攝,索尼設備經受住了考驗,可靠的性能讓我的拍攝順利完成。再說道這一支SEL90M28G微距鏡頭,它搭配索尼A7RM4 6100萬的像素更是如虎添翼。細節表現感人,大自然的質感從這個搭配的照片中展現地一覽無餘。

  最後我還要感謝留霞和雨果,我和他們像家人一樣共處,留霞給我取了鄂溫克名字「貝爾」,是月亮的意思。最後一次去找她的時候,是一個傍晚她眼睛不好,開始她並沒有能認出我來,本能地問我找誰,讓我離開。後來我指著天上的月亮說道:「我是貝爾呀,月亮!」她突然反應過來迅速轉變了臉色,跳起來擁抱我,「是貝爾啊,我的好兒子,你怎麼才來呀!」。拉我進溫暖的「地印子」,那一刻我能感受到我眼眶的熱淚在打轉。

相關焦點

  • 內蒙古根河,藏著我國最後的使鹿部落,網友:真得有四不像?
    可是冬天的內蒙古,除了白色的專屬色調,在阿爾山,零下二十幾度的河流依然不凍;在根河,最後的使鹿部落原始生活,內蒙古除了粗獷,比我們想像中更有內涵。沒錯,就是聖誕老人的坐騎——拉雪橇的那群精靈,一群極具神奇色彩的馴鹿,人稱四不像,它的角似鹿,頭似馬,蹄似牛,身似驢,卻兼而有之,自成一體。而跟馴鹿一樣神秘的還有它們的主人——「鄂溫克族」。「鄂溫克」,在鄂溫克語意思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也有的說是「楊樹林或樺樹林茂密的地方」。
  • 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興安嶺深處的「馴鹿使者」
    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相傳在很早以前,他們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獵,捉住了6隻野生鹿仔帶回飼養,久而久之發展成了今天人工飼養的馴鹿。據有關專家考證,鄂溫克人飼養鹿可追溯到漢朝以前,《梁書》中關於「養鹿如養牛」的記載指的就是這裡飼養馴鹿的北方民族。由於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馴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後消失,唯獨在鄂溫克獵民中得以延續......
  • 大興安嶺密林深處,藏著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
    敖魯古雅,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位於呼倫貝爾市根河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這裡是森林與草原的界線,內蒙古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在此交匯,一邊是草原、河流,一邊是森林、山崗,空氣新鮮,野味十足。這裡交通、通訊閉塞,經濟發展處於停滯狀態。
  • 中國原創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獲2020年度伊索榮譽獎
    2020年最後一天,美國民俗學會(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揭曉了2020年度伊索獎和伊索榮譽獎獲獎作品。由中國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與畫家九兒聯手創作的圖畫書《鄂溫克的駝鹿》,獲得了伊索榮譽獎。什麼是伊索獎與伊索榮譽獎,評選標準是什麼?
  • 呼倫貝爾|森林深處邂逅神獸的迷之微笑
    >從森林到草原,像時光的輪迴。大興安嶺的松濤,敖魯古雅的鹿鈴。看山河之壯美,沐生命之光輝。從滿洲裡到根河,一路上從蒼茫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過渡到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景色十分的壯美。目的地根河的敖魯古雅,是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最愛根河,源於我十二年前讀過一部茅盾文學獎的小說——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以一個九十歲的鄂溫克部落最後一個酋長的自述口吻講述了鄂溫克人與馴鹿的傳奇故事和百年滄桑的歷史。
  • 中國唯一的馴鹿村,生活著最神秘的民族,也是「最後的狩獵部落」
    300多年前,一群鄂溫克人從西伯利亞遷入大興安嶺,建立了一個鄂溫克馴鹿村。這裡的人們世代依靠狩獵和馴養馴鹿為生,對外稱作敖魯古雅。這就是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地方。這是中國最後僅存的使鹿部落,是中國最古老、最神秘的民族,走進敖魯古雅,就等於走進一部夢幻的童話世界。
  • 最後的敖魯古雅
    呆在山上的日子就像那條激流河譁譁而過,扎魚、找鹿、擔水、砍落木桿子……或許再加上打獵和遷徙,就和過去的鄂溫克生活有六七分相似了吧。說起打獵,馴鹿也是獵人的好幫手。無論多遠的路,馴鹿都能安穩地把獵物送達。顧桃也曾跟著走過獵民小道。那次是為了去鹼場尋犴。一夜醒來,窗戶裡居然飄進了雪,外面的雪下得綿軟,又是白茫茫的景象。毛謝和維佳本要陪他去,怎奈一夜雪把計劃全打亂。
  • 《內蒙古民族音樂典藏——歌唱家系列:太陽姑娘——鄂溫克族使鹿部傳統音樂傳承人瑪妮·尼格萊·固德林專輯》(CD)
    她意識到,保護和傳承鄂溫克民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自1980年以來,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民族、本部落傳統文化藝術的搜集整理與學習傳承上,並先後採訪了妞拉、瑪嘎拉、馬克西姆、巴拉傑伊、尼胡力克、瑪利亞·索羅共等許多使鹿鄂溫克傳統文化藝術傳承人,用日本學者黑格爾先生當年送給她的一臺索尼牌磚頭錄音機,搜集、記錄、收藏了大量使鹿鄂溫克珍貴的文化藝術資料。
  • 電影《犴達罕》來自根河原始森林裡的真實故事 並且 這個故事還在上演著......
    她有時候笑笑,話不多,只說鄂溫克語,她是敖魯古雅鄂溫克最後一個不說漢話的人,似乎能聽懂。據說老一輩的鄂溫克人還會說俄語,因為年輕時要用鹿產品和獵物去和俄國人做交易,換取糧食和布匹。 瑪麗亞·索一直固守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她熱愛森林,離不開馴鹿。
  • 森林新英雄 鹿男-奧伯隆 評測數據
    同時頭頂這個鹿角真的非常突兀,有點頭重腳輕的趕腳!第二個視頻但是作為主動攻擊的一方,在丁丁和維薩的搭配下,最後瓦妹完全一點點的被鹿男給蠶食掉了。所以只要鹿男能夠拖到最後,在牧師的配合下,我覺得優勢就非常明顯。第三個視頻第3個視頻也一樣,同樣用3角組合最終把瓦妹給幹掉了。
  • 花千萬建免費鄂溫克移民村,敖魯古雅鄂溫克鎮,過著簡單原始生活
    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鄉,居住著鄂溫克民族,這個民族以狩獵為主,也是我國最後以狩獵為生的民族。他們曾經是以打獵和飼養馴鹿為生活。雖然他們民族的人數並不是很多,他們世世代代狩獵守護家園。我們來到了根河敖魯古雅獵民鄉來感受鄂溫克民族的狩獵生活,以及歷史文化氣息。
  • 鄂溫克冬季馬賽-30℃極寒開賽:寒冬中的火熱派對
    樂炎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12月27日電 (記者 張林虎)27日,2020年鄂溫克冬季馬賽暨遊牧文化體驗季在鄂溫克族自治旗開幕,傳承千百年的民族文化在-30℃低溫中傳承。鄂溫克自治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是中國三個少數民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自治旗之一。圖為賽駝比賽現場。
  • 2020鄂溫克冬季馬賽暨遊牧文化體驗季開幕
    12月26日,2020年鄂溫克冬季馬賽暨遊牧文化體驗季在鄂溫克族自治旗開幕。  冬季的鄂溫克,銀裝素裹,千裡雪域如同冰雪世界。  鄂溫克自治旗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是中國三個少數民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自治旗之一。「鄂溫克」為鄂溫克族人的自稱,意為「住在山林中的人」。
  • 鄂溫克非遺產品亮相751火車市集 掀起民族文化新浪潮
    10月1日,751火車街區舉辦的第九屆火車市集精彩啟航,並與北京751國際設計周實現全程聯動,期間特別設置了「鄂溫克民族非遺特色產品推介」環節和「鄂溫克民族非遺特色產品靜態展」,旨在弘揚非遺文化的同時也將繼續推行非遺保護持續發展的理念。
  • 【領導動態】市委書記吳慶軍深入觀音山景區和鄂溫克馴鹿園調研
    【領導動態】市委書記吳慶軍深入觀音山景區和鄂溫克馴鹿園調研 2021-01-08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國兩位君主》鹿怎麼養 養鹿玩法分享
    王國兩位君主養鹿玩法分享 養鹿是遊戲中一個非常特殊的玩法,一天大約可收入10-15金。 遊戲中,養鹿的森林必須在國界內。 國界外,鹿都跑了,獵不到的。 養鹿的森林寬度必須大於主城寬度,但不要太大,太小一天都刷不出鹿的,一般2片相連的小森林或者1片大森林,森林太大會影響移動速度,森林中移動速度下降。 森林非常建議靠近那一側的國界,弓手每天都從牆裡出門打獵,看不到家裡的鹿,他是不會主動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