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鑄法魂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文化建設巡禮
2018-01-19 08:46:40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仇彥軍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正式辦公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形勢下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司法改革、執法辦案、訴訟服務、綜合管理等各項工作任務異常艱巨繁重的情況下,依然把文化建設作為法庭建設的重要方面,以訴訟文化建設、法官群體文化建設等為切入點,著力構建新時代人民法院文化,充分發揮法庭文化的思想引領、精神激勵和文化滋養作用,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五巡文化。
建設公正、高效、便民的訴訟文化
五巡在落實司法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不斷踐行司法改革精準化、精細化、具體化,積極實踐審判權運行新機制,扎牢制度籠子,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全面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要求,同時建立起一整套制度,加強案件質量管理,確保法官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嚴格執行隨機分案制度,除重大、疑難、複雜、新類型及具有指導意義的案件等5類案件外,一律隨機分案;充分發揮主審法官會議功能,為庭領導加強監督指導、宏觀把握審判方向提供合理有效手段;開展案件評查,對已結案件進行全流程「大體檢」,推動提升審判質效。
自成立以來,五巡堅決貫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公開的工作要求,堅持庭審活動一律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全面向社會公開。「庭審公開,把所有法庭上的言行曬在網上,不但是對法官監督和約束,對當事人、代理律師也是如此,必定會使庭審更加規範、文明。」五巡主審法官王丹說。
堅持在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積極謀劃信息化建設,推動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是五巡訴訟文化建設所秉持的重要理念。五巡用足用夠信息化建設經費,不斷提升訴訟服務大廳、科技法庭、遠程接訪、數字審委會、數位化會議室等各類基礎設施配置水平;將全庭8個審判法庭全部按照科技法庭標準建設,配備庭審直播系統、智能語音識別系統;為辦案人員配齊類案檢索系統、文書自動生成系統、文書糾錯系統等智慧審判輔助系統,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審判力量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力提升審判質效。此外,五巡還率先在巡迴區推進電子卷宗隨案生成與深度應用。2017年3月初,向巡迴區各高級人民法院下發通知,要求自7月1日起,五巡審理的二審、再審案件要報送電子卷宗,原則上不再接收紙質卷宗。目前,五巡新立二審、再審案件均實現了電子卷宗的完整報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電子卷宗網上調閱與共享交換的常態化。
2017年5月8日上午9時30分,五巡在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第11審判法庭公開開庭,副庭長劉竹梅親自承辦並擔任審判長,與主審法官張純、李玉林組成合議庭,敲響了五巡巡迴審理案件第一槌。為進一步下沉案件審理重心,踐行司法為民根本宗旨,五巡先後在雲南、貴州等地多次組織巡迴開庭,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訴訟。「西南地區山高路遠,幅員遼闊,很多地區交通欠發達,為方便當事人訴訟,如果各方當事人都在同一個地區,我們一般會選擇巡迴開庭的審理方式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劉竹梅說。
培養忠誠、專業、廉潔的法官文化
五巡始終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擺在突出位置,嚴格貫徹落實庭領導「一崗雙責」,將培育造就一支忠誠的法官隊伍作為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
2016年12月30日,五巡揭牌成立的第二天,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第五巡迴法庭分黨組書記、庭長李少平就率第五巡迴法庭全體主審法官赴重慶市沙坪垻區紅巖魂廣場開展「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在五巡設立的一年裡,多次開展黨日活動,既是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兩學一做」和主題警示教育活動總體部署的具體措施,也是按照「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總體工作思路,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的重要途徑。重視思想建設,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持「三會一課」制度,今年院領導、庭領導講黨課5次;重視作風建設,強調要始終保持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切實將巡迴法庭建設成便民利民為民的「家門口的最高法院」。
創建「學習型法庭」是五巡始終堅持的目標。五巡首創並堅持組織好「每月一講」集體學習,向巡迴區各級法院和重慶律協開放,搭建巡迴區內共同學習平臺,受到普遍歡迎,被譽為「潤澤西南法律人的法治課堂」。2017年5月5日上午,在重慶市江北區照母山公園的一處草坪上,五巡組織開展了第一期「一期一會·朗讀者」讀書活動。此後堅持每月組織一期,成為五巡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品牌。同時,五巡還開展每周薦書活動,由各團隊輪流,堅持每周向全庭薦書一本,即使在異常繁忙的年底結案月,這一活動仍在繼續,迄今已達30期。
「巡迴法庭是新事物,我們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新』,不二法門是『學習』。」劉竹梅說,「組織讀書會、每周開展薦書活動,目的就是讓全庭同志養成終身學習、終身讀書的習慣。只有我們的法官養成這種讀書習慣,才能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才能成為已經專業精進、品德高尚的優秀法官,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司法責任制改革背景下,五巡積極探索監督制約審判權運行機制,在做到對法官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的同時,持續加強紀律和制度建設。持續開展「以案釋紀明紀」活動,用奚曉明、盧恩光、王洪光、黃建中等反面典型案例警醒教育幹警。制定庭規庭紀,加強制度約束,強調「八小時之外」的「慎獨」。強調「兩個安全」,即確保幹警在巡迴期間的人身安全的同時,也要保證幹警的職業安全,確保無廉潔問題,打造清白、乾淨、廉潔的法官文化。
營造拼搏、奉獻、和諧的團隊文化
據統計,五巡轄區內的西南五省區過去三年訴到最高法院的二審、再審案件總數每年900件左右,而2017年全年,五巡收案近1900件。經過一年的運行,五巡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的成效已經凸顯,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執法辦案壓力。為保證辦案績效,五巡幹警「5+2」「白加黑」已成工作常態。在收結案高峰期,為保證均衡結案,五巡還適時開展集中結案活動,幹警工作日下班時間延長至晚上八點半,周六正常上班,且原則上不安排休假。正是這種奮力向前、不甘人後的拼搏精神支撐下,五巡不僅每季度結案率均名列新設巡迴法庭前茅,且全年結案率位居全院各審判業務庭第一。
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人民法院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五巡幹警受此感召克服種種家庭困難,積極投身巡迴事業。正是這群人,為了司法改革事業、為了巡迴法庭發展,勇於擔當、樂於奉獻,毅然決然離開工作生活多年的熟悉環境,勇作司法改革偉大徵程的排頭兵。「2016年歲末,央視一部熱播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第三集名為《以擔當詮釋忠誠》,巡迴法庭法官和幹警正是用他們對巡迴事業的責任擔當和無私奉獻,詮釋著對人民司法事業和法治中國建設的無比忠誠。」主審法官李曉雲說。
巡迴法庭工作人員構成較為複雜,有從最高法院機關選派幹部,也有從地方法院借調以及在駐地招聘的幹警。為凝人心、聚人氣,五巡始終倡導「五巡大家庭」理念,通過舉辦有關人員座談交流會及時統一思想認識,通過組織健康知識講座、集體生日會、集體觀影、籃球賽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增強團隊凝聚力向心力。
「五巡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裡不但有學富五車的資深法官教導我們如何辨法析理,也有朝氣蓬勃的書記員和我並肩工作;既有合議案件時觀點交鋒、劍拔弩張,也有集體生日會上的燭光點點、溫馨感人。一畢業就能在這樣大的平臺上為司法改革事業貢獻己力、添磚加瓦,我感到榮幸之至、光榮之至。」行政審判團隊書記員諶虹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