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五巡:辦案注重西南特色 巡迴審判讓無力者前行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讓百姓在家門口感受到最高法院的公正和溫暖

  ——最高法五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側記

  何能高

  日前,一對年近六旬的夫婦專門從昆明坐車來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送上「司法公正,青天可鑑」的錦旗,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近年來,最高法五巡以「做深、做實、做細、做亮」的「四做精神」在司法改革的前沿,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務,真正做到讓審理者裁判,讓無力者前行。

  庭前會議守正創新調糾紛

  最高法五巡坐落在重慶市江北區的一個體育公園。渝、川、雲、貴、西藏西南五省市區是其巡迴區。兩年多來,五巡始終在巡迴辦案中注重西南地區的特色,在司法改革中守正創新。五巡充分發揮主審法官的團隊作用,在巡迴審判中,讓每一位主審法官發光發熱。

  馮文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主審法官。他非常注重發揮團隊的庭前會議作用,對所有的二審案件和再審案件,都由法官召開庭前會議,明確雙方的爭議焦點,充分發揮訴訟民主,充分調動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藉助庭前會議平臺,深入開展訴訟爭點整理,促使當事人不斷擴大共識,縮小分歧,消解怨氣,回歸理智,以最大限度減少開庭審理,最大幅度縮短庭審時間,最大可能促成庭前和解,最大努力生成公正裁判。

  同時,保證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深度參與訴訟過程,充分保障其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努力做到案結事了,服判息訴,實現合議庭審判有章法、法官助理工作有平臺、代理律師訴訟參與有機會、庭前和解有載體,大大減少了庭審次數,縮短了庭審時間,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在恆通公司與紅河公司一案中,正是通過庭前會議,讓當事人講事,律師講理,法官講法,將這起爭執多年的小區項目工程糾紛調解結案。

  巡迴審判讓無力者前行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是司法改革的重要舉措。五巡的主審法官李延忱對此深有體會。

  李延忱在主審趙某憶申請再審案件中,了解到趙某憶同其父母2009年在昆明市購買房屋一套,並取得了房屋所有權證。但卻被其妹妹趙某金通過兩個公證處的兩個公證文書將此房屋以一千多萬元賣掉。趙某憶向一、二審法院提起訴訟均未得到法院支持。

  對此,年近六旬的趙某憶認為自己有理說不出,深感痛苦和無力。但他沒有想到,對他的申訴,五巡迅速提審,並考慮到趙某憶年紀偏大、路途較遠等因素,在開庭時間、調查取證等方面切實貫徹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要求,對於原審中未能查清的事實,進一步進行了釐清。

  經審理,五巡認為本案中兩個公證機構在公證過程中沒有盡到合理審查義務。而且公證文書證明趙某憶是離婚狀態與事實不符,趙某憶從未離婚。故五巡前不久作出民事裁定,撤銷一、二審判決,將案件發回原一審法院重審。

  另一位訴訟當事人也對五巡法官說,「在法律面前,我們有時深感無力。但是,有了五巡的公正裁判,我們可以繼續前行。」

  司法救助溫暖人心

  三年來,五巡始終把巡迴區百姓的司法服務放在心上,出臺了提升司法公正,提升訴訟服務質量的系列措施。

  今年4月,五巡的訴訟服務中心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媽,喃喃自語說要為自己家人申訴,但就是不按要求填寫表格。站在訴訟服務大廳的王飛見狀立即親切地走到她身邊,了解她的情況。當得知她沒有文化不會寫字時,立即主動為她填寫了相關表格和材料,讓她順利立了案。

  同樣是在這個大廳,主審法官李劍弢在接待一位拄著雙拐的老漢羅某祥時,主動深入了解他的相關情況。原來,羅老漢16歲的兒子被人殺害,沒有生活來源;他本人最近被摩託車撞了,妻子也因幹農活時被加工土豆的機器打殘,手掌被打掉一半。失去了勞動能力的羅老漢夫妻因為另一個智力不高的兒子的妻子離家出走,承擔了撫養孫女的重任。

  了解到這些情況,李劍弢立即帶著團隊來到羅老漢所在的村莊進行現場調查,並聯合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榮昌區委政法委和當地的鎮政府、村委會等多家單位為羅老漢聯繫律師援助,解決低保問題並發函給重慶高院,要求積極主動為其提供司法救濟。

  這只是五巡在公正司法,為民司法的小小事例。在司法改革的大潮中,五巡人勇立潮頭,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美麗巡迴的故事與詩篇。

相關焦點

  • 重慶二中法院被授予最高法五巡巡迴審判點
    重慶二中法院被授予最高法五巡巡迴審判點 2019-11-29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五巡文化建設巡禮:文化育人鑄法魂-中國法院網
    2017年5月8日上午9時30分,五巡在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第11審判法庭公開開庭,副庭長劉竹梅親自承辦並擔任審判長,與主審法官張純、李玉林組成合議庭,敲響了五巡巡迴審理案件第一槌。為進一步下沉案件審理重心,踐行司法為民根本宗旨,五巡先後在雲南、貴州等地多次組織巡迴開庭,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訴訟。
  • 最高法四巡召開巡迴區刑事行政審判座談會
    本報訊 5月18日和20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以視頻形式分別召開巡迴區刑事審判、行政審判座談會,全面總結2019年以來刑事和行政審判工作情況,分析當前審判態勢,進一步統一裁判思路,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 「文化五巡」名片日臻亮麗
    黃海 攝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揭牌一年多來,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結合西南地區審判工作特點和巡迴法庭工作實際,大力營造濃厚的法庭文化氛圍,推動各項工作全面提升  □ 本報記者  李東霞  □ 本報通訊員 仇彥軍  隨著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特邀書畫家手中畫筆最後一筆落下,2017年11月17日,長13.86米、高2米,創作歷時近兩個月的巨幅壁畫
  • ——最高法四巡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紀實
    最高法四巡主審法官到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為百名駐村第一書記作法治講座,圖為講座現場。因其案件不屬於四巡受理案件範圍,法官代其將案件按程序登記後,認真釋法明理,耐心解答相關法律問題並告知權利救濟途徑,老人表示接受接談意見,在表達了對四巡的感謝後滿意離開。  用心盡心,夯實日常溝通聯絡工作  四巡充分發揮貼近基層、方便群眾訴訟的優勢,積極開展巡迴辦案。5月28日上午,萬會峰審判團隊專程到當事人所在地法院召開再審案件聽證會。
  •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徐家新解析巡迴法庭
    12月28日至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四、五、六巡迴法庭相繼在江蘇南京、河南鄭州、重慶、陝西西安掛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的6家巡迴法庭,在布局上有何講究?新設立的這些巡迴法庭主要負責哪些工作?又將給社會公眾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12月29日,《法制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徐家新。
  • 最高法四巡舉辦「中原法治大講堂」第八講
    10月1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舉辦「中原法治大講堂」第八講,邀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長、第二巡迴法庭分黨組成員、二級高級法官梁鳳雲以《行政協議案件審理若干實務問題》為題進行授課。梁鳳雲圍繞行政協議案件審理中的審判實務問題,結合自身的辦案經驗和心得體會,從把握審理思路、正確識別協議範圍、當事人資格確認及管轄的調整等九個方面對行政協議案件審理進行深入解讀,解答了行政訴訟法修改以後多個理論焦點和實踐困惑。講座既有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又有實踐層面的對策與思考,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兩個半小時的講課內容豐富、邏輯嚴密。
  • 巡迴審判:打通司法正義的「最後一公裡」
    【摘要】巡迴審判制度合理地照顧到偏遠地區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體現了人民法院「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原則。開展巡迴審判、「送法下鄉」,不僅可以解決具體的糾紛問題,而且向國家政權各機關和社會各領域各方面輸送了可以看得見的公平和正義。巡迴審判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國家層面有必要通過立法促進巡迴審判在這些地方真正落實。
  • 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從制度上把冤假錯案降到最低限度
    專訪|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從制度上把冤假錯案降到最低限度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這一最高法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致力於依法及時公正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等案件,推動審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
  • 專訪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從制度上把冤假錯案降到最低限度
    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這一最高法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致力於依法及時公正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等案件,推動審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談巡迴法庭取得的成效:實現審判重心下移,既方便群眾又服務當地發展澎湃新聞:巡迴法庭被喻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亦被視為十八大以來司法改革的「試驗田」「排頭兵」。過去五年間,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有何成效?起到什麼作用?
  • 專訪|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從制度上把冤假錯案降到最低限度
    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這一最高法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致力於依法及時公正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等案件,推動審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談巡迴法庭取得的成效:實現審判重心下移,既方便群眾又服務當地發展澎湃新聞:巡迴法庭被喻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亦被視為十八大以來司法改革的「試驗田」「排頭兵」。過去五年間,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有何成效?起到什麼作用?
  • 最高法二巡發布《東北三省行政審判白皮書(2015—2020)》及行政...
    12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暨東北三省法院行政審判新聞通氣會及行政案件審理情況通報會在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通氣會上,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第二巡迴法庭分黨組成員梁鳳雲通報了《東北三省行政審判白皮書(2015—2020)》。
  • 最高法這樣說
    執行死刑21年後,聶樹斌案終改判△最高法再審改判聶樹斌無罪 來源:央視新聞直播間從2014年12月最高法指定山東高院複查聶樹斌案,到今年6月最高法決定提審,再到今天聶樹斌最終沉冤昭雪……最高法對該案的再審發現了哪些問題?又為何最終改判聶樹斌無罪?審判機關從該案中應汲取哪些教訓?新華社記者就社會各界關心的焦點問題採訪了最高法負責人。
  • 融資租賃兩權相爭起糾紛 最高法五巡成功調解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獲悉,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第五巡迴法庭庭長李少平大法官擔任審判長在第五巡迴法庭大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訴人國家開發銀行與被上訴人云南東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主體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
  • 一個公司兩個章 最高法五巡運用協商整理爭點斷案
    中新網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從最高法第五巡迴法庭獲悉,1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依法公開審理尹某紅與貴州中誠宜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多主體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最高法第五巡迴法庭通過運用協商整理爭點等方法程序,當庭確認了主債務人與債權人達成的和解協議。
  • 最高人民法院四巡啟動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
    這是四巡培養鍛鍊人才的又一項新舉措。  四巡結合巡迴法庭既有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審判業務,又有立案信訪和綜合行政業務的特點,實施「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四巡分黨組成員、副庭長王錦亞表示,開展「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目的就是通過搭建不同崗位相互交流的平臺,讓每一名幹警都能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收穫,最終成長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合力將四巡打造成一支能力素質過硬的鐵軍。
  • 最高檢三位刑事檢察官的閱卷筆記|辦案與閱卷
    編者按:12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辦青年幹部學習講壇,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與最高檢青年幹部共話如何抓好基礎性工作,通過辦案扎紮實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深悟透做實。活動中,圍繞把習近平總書記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通過閱卷落實落細,檢察官們交流了自己的心得體會。特摘選三位刑事檢察官的發言,與大家分享。
  • 新冠疫情常態下的最高法院巡迴法庭可否考慮轉型?
    正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真正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紀必嚴、違法必究」,還須公檢法等司法機關的貫徹落實。 為此在這「破舊立新」之際,華哥大膽地「老生常談」,再次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建議周強院長認真思考巡迴法庭的未來!
  • 以「典」帶面 乘浪前行,雲南省檢察院注重用民法典精神引領各項工作
    檢察機關在貫徹實施民法典中肩負著雙重責任:既要在辦案中嚴格踐行民法典,又要通過法律監督保障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這是最高檢對全國檢察院提出的精準定位。雲南省檢察院貫徹落實最高檢的要求,在把業務學精通、把兵練精、促進全面發展幾個方面下功夫,推進全省各級檢察院的民法典學習宣傳,同時結合辦案開展好以案釋法和崗位練兵。
  • 對「馬錫五審判方式」的新認識
    馬錫五的群眾路線的基礎和經驗來自當年和劉志丹、習仲勳等在陝北革命根據地創建時期的長期基層工作經歷,特別是馬錫五從事根據地政權建設和後勤保障工作的經歷。「馬錫五審判方式」產生後,引起毛澤東、董必武、謝覺哉等領導高度重視,並向其他解放區推廣。新中國成立後,最高人民法院第三任院長謝覺哉親自編寫《馬錫五審判方式》小冊子,號召全體司法幹部向馬錫五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