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有信 一葉知秋

2020-12-27 騰訊網

立秋

節氣

本來無 物何來參

色塵聲界如如現

雲林悠悠露氣清,

晴蟲悽悽草間鳴;

新秋一葉隨泉冷,

驚夢三更濟芸生。

——庚子立秋題記

立秋,七月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立秋之日涼風至

清商時序 萬物收斂

暑去涼來 白露晨起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來臨,而氣象學上的秋天還得等上一段時間。

此時,北鬥指向西南,太陽黃經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晝夜溫差開始明顯,但白天仍然很熱,故有「秋老虎」之說,所以我們也把立秋到秋分這段日子稱為「長夏」。

「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草木開始結果,

歲月迎來豐收,

收穫的季節就要到了。

《說文解字》:「秋,禾穀孰也。」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生為春 熟為秋

春天是生長的季節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

春花秋月 韶光轉流

花是繁 是暖

月是簡 是清

秋天是輕盈的 是清簡的

雲天收夏色

木葉動秋聲

秋雨一何碧

山色倚晴空

立秋三候

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

一候涼風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蟬鳴。

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因晝夜溫差,清晨有霧氣產生,窗外植物的葉片上掛著晶瑩的小露珠;這時寒蟬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感陰而鳴,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就快過去了。

立秋習俗

秋社

立秋時,人們祭祀土地神,遂有了秋社,始於漢代。

古時候,人們春祈秋報。

春祭祈五穀之生,秋祭報五穀之熟。

朝廷、民間都會挑選黃道吉日祭拜,感謝上蒼和祖先的庇佑,並舉行嘗新儀式,以慶五穀豐登。古人認為,上蒼庇佑,才能風調雨順;春耕秋收,不能忘記祖先。

食秋桃

江南一帶有立秋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有人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啃秋

啃秋,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據說這天「啃秋」後,可不生「秋痱子」。

立秋養生

立秋,萬物狀態由生長變為收藏,陽氣漸收,陰氣漸盛,故有"秋收冬藏"之說。

秋季,人體處於陽消陰長之中。平日裡,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素問·髒氣法時論》:「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洩之。」可見酸能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建議立秋後儘量少吃生薑、辣椒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以助養肺,如番茄、烏梅、葡萄、菠蘿等。

立秋,是成熟和收穫的開始。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從春的萌發,夏的繁盛,

到秋的成熟,冬的等待,

書寫了季節的喜怒哀樂。

年少的稚嫩、青春的湧動、

壯年的索求,生命的經歷、

感知和成長,隨著光陰的輪迴,

在步入人生之秋的中年,

更加成熟和豐盈。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人生的真諦 是對

世事萬物運化的參悟

榮辱不驚 得失隨緣

但願

歲月靜好 你我無恙

圖 | 網絡 文 | 靈隱寺

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立秋|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立秋至,涼風起,苦夏已久的人們終於可以舒一口氣。立秋的熱斷了根,已是強弩之末。詩人齊己在酷夏中抬起頭:「苦熱恨無行腳處,微涼喜到立秋時」。立秋,分秒之間,涼爽之氣開始充塞天地。清晨醒來,於微寒之際往窗外的植物一瞅,葉子上掛滿晶瑩的露珠;樹上寒蟬振動雙翅,聲聲嘶啞叫著秋涼。立秋,也是一年中最富有詩情的時刻。
  • 涼風有信 萬物驚秋
    「涼風有信,一葉知秋」,夏天還沒離開,秋天就這樣急匆匆地走來。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蟬鳴
  • 成語故事:一葉知秋
    舉例 老舍《四世同堂》:「看到梨棗,人們便有『一葉知秋』之感。」 「涼風有信,一葉知秋」,夏天還沒離開,秋天就這樣急匆匆地走來。 公司的領導者應具有一葉知秋的敏銳觀察力,才能使業績蒸蒸日上。
  • 【佳文共賞】 涼風有信
    文/杜輝        涼風有信張衛健飾演的韋小寶在劇中最經典的臺詞就是涼風有信,秋月無邊。因為自己是北方人,所以對普通話配音版的涼風有信感覺音律更好,當然這個是母語造成的先入為主感覺。網上片段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搜下,補習一下(此劇演員陣容強大,值得一看。當然改編幅度也較大,但不失為不錯的消遣喜劇)。       張衛健演藝風格中那種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風格特質,配上韋小寶這一角色,賦予了角色特有的性格和風格。
  • 立秋有感:涼風有信,秋月無邊,一葉知節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立秋日,涼風有信送來「天涼好個秋」的預告。那薄如蟬翼的夏裝曾幫我們阻擋暑氣熱浪。起風了,風帶捲來了落葉,我想這就是最好的信物。我們的心不再感覺燥熱,早晨的霧氣和夜晚的寒露讓我們感覺到了季節微妙的變化。一場秋雨一場寒,我們從等風來到等雨來,如同萬物等待雨露均沾。
  • 「佳文共賞」 涼風有信
    文/杜輝 涼風有信,原本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名曲《客途秋恨》的開頭詞,其實到現在已經少人知曉。張衛健飾演的韋小寶在劇中最經典的臺詞就是涼風有信,秋月無邊。因為自己是北方人,所以對普通話配音版的涼風有信感覺音律更好,當然這個是母語造成的先入為主感覺。網上片段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搜下,補習一下(此劇演員陣容強大,值得一看。當然改編幅度也較大,但不失為不錯的消遣喜劇)。 張衛健演藝風格中那種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風格特質,配上韋小寶這一角色,賦予了角色特有的性格和風格。
  • 涼風有信,處暑來臨
    「一場秋雨一場涼」,過了處暑,就意味著氣溫開始明顯地下降,涼風起天末,君子以如何?不如學學陶縣令,喝喝酒,採採花,亦或模仿林和靖,放鶴歸去,一葉扁舟便可漫遊江渚,待黃昏暮色布滿天,月色暈暈方才歸來。雖如此,卻是做隱士卻做得名氣大增之士。
  • 二十四節氣|涼風有信 秋月無邊
    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在北方,人們「立了秋,扇子丟」。在南方,「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處暑正當暑」。三伏天裡,南方的朋友們扇著扇子唱著歌: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看我思嬌的情緒是度日如年......①①出自二三十年代粵劇名曲《客途秋恨》的唱詞;電視劇《小寶與康熙》中韋小寶經常掛在嘴邊的臺詞。二候,白露降。
  •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本文有音樂,可調整音量再閱讀。涼風有信,秋月無邊。這句詞,源自於粵劇表演藝術家白駒榮的南音《客途秋恨》之中。於我而言,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老人家們都那麼喜愛這些傳統戲劇曲目,聽上去甚是文縐縐,但當仔細弄明白意思了,才發現原是悲戚戚,又酸溜溜的戲碼。
  •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2020-08-22 0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詩詞: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秋月之下的景色,仿佛有了一層「濾鏡」。秋天的洞庭湖泠泠水色和皎皎月光相互輝映,湖面風平浪靜,猶如自然、未經雕琢的一面銅鏡。從高樓遠遠眺望洞庭湖,澄澈的湖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青山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 白露生|涼風有信,禾黍盈滿
    按老人們的說法,立秋有三候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一候為五天,今日便是二候,白露漸生,暑去涼來。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禾黍盈滿是秋,落木蕭蕭是秋,入骨相思還是秋。大連的最後一場雨打落了滿城的黃葉,我寫給你的信再也寄不出去了,冬天真的說來就來。卡在喉嚨的話雖然一直沒說出口,卻還記得自己小心翼翼的心跳聲。有些事情本不該如此,可終究如此。我努力地把沒有你的日子過得像詩,哪怕真正的自己並不灑脫。希望麥子和麥子都長在一起,河流與河流都歸於一處。更希望你能幸福。
  • 王者榮耀一葉知秋是誰 主播孤王事件一葉知秋的故事
    王者榮耀一葉知秋主播是誰?王者榮耀一葉知秋的故事一度震撼和觸動了無數玩家,作為遊戲中第一個上最強王者的人,一葉知秋無疑是位非常厲害的遊戲主播。不過由於總是熬夜直播上王者,最終造成過勞猝死的悲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一葉知秋的故事,一同緬懷這位初代的最強王者。
  • 今日立秋:涼風有信 祝君秋安
    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說的是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大地上早晨也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燦爛的陽光依舊,熾熱的大地如常,時而出現的大雨,卻在慢慢奏響,與夏告別的旋律。
  • 一葉知秋,一心知意
    一葉知秋,一心知意。靈感來源於他們之間的愛情信物——一片葉子。婚禮選用了墨綠作為主色調,結合溫暖的秋色系花藝,活潑跳躍的櫻草黃融入其中,像是秋日裡和煦的暖陽,步入會場的瞬間給人帶來一絲暖意。籤到區旁邊有個小小的信箱,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圍坐在一起寫下祝福,喜悅祝願或是留戀不舍...字裡行間,紙短情長。一封封有溫度的信件,承載著留戀與祝福。在這個人手一部手機的時代,手寫信愈發珍貴,一筆一划都傳遞著每封信背後的溫度。一位老爺爺認真的在寫祝福,幾次都想不起來幾個字怎麼寫,反覆寫在手上確認才落筆 ,認真的樣子像極了小時候的我們,畫面溫暖又有愛。
  • 時光靜好,一葉知秋,一念永恆
    落筆間,往昔已遙遠,時光靜好,一葉知秋,一念情長。回眸,往事散落一地,此時,時光微涼,有幾許惆悵。眺望遠方,你只一個過客,卻成了我日夜期盼的歸人。 相思化作飛舞的落葉,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四季輪迴,又是一個深秋,知音難尋。落花紛紛,來不及看清你眼中的深情,就已各奔西東。有一場遇見,驚豔了時光,總是念念不忘。
  •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接下張衛健的這句臺詞,你已經暴露年齡了
    張衛健與林志穎 走紅之後,張衛健籤約鄭則仕的公司,開始拍攝電影,1992年到1995年,張衛健接戲不斷,風頭強勁,甚至當年的四大天王都為張衛健做過配角,但效果卻平平,很多人都說,當年王晶力捧張衛健,目的是為了代替周星馳,但最終發現「周星馳這樣的天才只能有一個
  • 一葉知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一葉知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已經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可以預料出事物的發展趨向。出自: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近義詞有:見微知著、落葉知秋,一葉知秋是中性成語,緊縮式成語;可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霸屏童年自帶BGM的男神,帥到掉渣
    這些角色哪個不是有無數版本的,前有男神級的版本,張衛健的版本不說超越經典,但是也演出了「張衛健」版濃重的個人特色。在2000~2007年裡,他就是完全霸屏般的存在,拍什麼火什麼,張衛健的戲一上,收視完全不用擔心。被譽為「電視界的周星馳」。那時候的和他合作的女主大多都是張庭,王豔,蔣勤勤,李冰冰,胡靜等人。
  • 一葉知秋 | 秋風 (主播:嘉敏)
    秋風文/一葉知秋主播/嘉敏秋風文/一葉知秋你穿過了高山吹遍了村莊大地換上金色的盛裝 你吹甜了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