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有信 萬物驚秋

2020-12-27 騰訊網

今日立秋

在全國人民還在鏖戰酷暑的時候

夏天就這樣悄咪咪地走了

而且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氣溫一如既往地炎熱,確實算是「驚秋」了。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涼風有信,一葉知秋」,夏天還沒離開,秋天就這樣急匆匆地走來。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蟬鳴

2020年,酒店人的路途格外曲折。希望隨著秋天的開始,酒店人可以在下半年迎來滿滿的收穫和喜悅,酒店業也能迎來全面的復甦。

春夏餓瘦了

辛勤的酒店人

秋天趕緊貼點「秋膘」吧

立秋習俗大賞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夏天天氣炎熱,人們普遍胃口較差,身體也會瘦一些。立秋一到,人們要在這一天吃各種各樣的肉和好吃的,「以肉貼膘」,來彌補夏天的損失。

啃秋

立秋這天還有「吃西瓜」的習俗,謂之「啃秋」。全家圍坐在一起吃西瓜,既可以祛暑,又可以「咬住」涼爽的秋天,還寓意來年冬春身體棒棒不腹瀉。

喝立秋水

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到河裡或井裡取水給小孩子喝下,謂之「喝立秋水」。民間認為,喝過立秋水的小孩秋來不會腹瀉、鬧肚子。

吃秋桃子

有些地方立秋當天還有吃桃子的習慣。桃子吃完,桃核留下,等到除夕夜扔到火裡燒掉,可以保佑來年無病無災。

吃餃子

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了,無論什麼節日,吃頓餃子總是沒錯的。

秋色宜人心情好,秋高氣爽翹首笑,立秋美食吃得飽,秋雨纏綿洗煩惱!愛航集團也祝廣大酒店人秋天好運滿滿,客流源源不斷!

愛航•中庫會之家

「愛航•中庫會之家」項目正在全國範圍內迅速開展。現在加入愛航•中庫會之家,將享受項目初期的豐富政策紅利,不僅有更優惠的合作折扣,更靈活的結算方式,還有豐厚的推廣獎勵,錯過機會可就沒有啦!

相關焦點

  • 涼風有信 一葉知秋
    立秋之日涼風至 清商時序 萬物收斂 暑去涼來 白露晨起 「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 二十四節氣|涼風有信 秋月無邊
    七月立秋,秋之言揫(同揪),縮之意,陰氣出地,始殺萬物,故以秋為節名。南北朝《三禮義宗》通俗講:古人認為,立秋時陰氣出關,大殺四方!變奏曲 中國哲思印象畫 作者:張玲古人如何感知秋天的降臨?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在北方,人們「立了秋,扇子丟」。在南方,「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處暑正當暑」。
  • 立秋|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立秋 ·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立秋至,涼風起,一葉梧桐應時落地,一聲「秋來了」,驚動了世間萬物。即便暑氣未消,秋都會如約而至,像無形的手將天地轉換,就等著蛩聲漸起,寒蟬低唱;坐著看雲捲雲舒,天高氣爽。立秋,是酷夏後的一聲吶喊:天涼好個秋!
  •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2020-08-22 0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涼風有信,處暑來臨
    「秋處露秋寒霜降」,七月中,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秋季的第二個節氣,今天到來。「處」止、隱、藏也。「暑」暑氣。處暑:意味著長夏盡,暑氣除。涼風有信,秋月無邊,不妨做個逍遙之人,出門迎秋,看山,看水,看雲,看月亮。然後又學學文人墨士,寫寫詩:「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 【佳文共賞】 涼風有信
    文/杜輝        涼風有信張衛健飾演的韋小寶在劇中最經典的臺詞就是涼風有信,秋月無邊。因為自己是北方人,所以對普通話配音版的涼風有信感覺音律更好,當然這個是母語造成的先入為主感覺。網上片段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搜下,補習一下(此劇演員陣容強大,值得一看。當然改編幅度也較大,但不失為不錯的消遣喜劇)。       張衛健演藝風格中那種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風格特質,配上韋小寶這一角色,賦予了角色特有的性格和風格。
  • 立秋有感:涼風有信,秋月無邊,一葉知節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立秋日,涼風有信送來「天涼好個秋」的預告。那薄如蟬翼的夏裝曾幫我們阻擋暑氣熱浪。起風了,風帶捲來了落葉,我想這就是最好的信物。我們的心不再感覺燥熱,早晨的霧氣和夜晚的寒露讓我們感覺到了季節微妙的變化。一場秋雨一場寒,我們從等風來到等雨來,如同萬物等待雨露均沾。
  • 【詩詞鑑賞】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在古詩詞中感悟秋天!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在古詩詞中感悟秋天,感受秋天的變化! 驚秋 唐-韋莊 長安十二槐花陌,曾負秋風多少秋。 汾上驚秋 唐-蘇頲
  • 涼風有信,秋意無邊:葉的離去,是因為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
    每一片飄然而落的葉子都有一段故事,在故事的最後終是一場告別。在回歸大地的那一刻,再多的眷戀也都將釋然。「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依稀還能聽到蟬鳴的高高枝頭,開始偶爾飄墜一片落葉,秋無聲地來了。連綿群山不再是翠綠如玉,而是多了一些滄桑。山間溪水潺潺,水底鵝卵石清晰可見。天色向晚,夕陽透過山間松葉,給寂靜山林鍍上溫暖夢幻的金色。山靜默不語,正悄然褪去夏的盛裝,變幻出秋的顏色。潺潺水聲和著婉轉鳥鳴,秋的禪意躍然眼前。
  • 「佳文共賞」 涼風有信
    文/杜輝 涼風有信,原本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名曲《客途秋恨》的開頭詞,其實到現在已經少人知曉。張衛健飾演的韋小寶在劇中最經典的臺詞就是涼風有信,秋月無邊。因為自己是北方人,所以對普通話配音版的涼風有信感覺音律更好,當然這個是母語造成的先入為主感覺。網上片段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搜下,補習一下(此劇演員陣容強大,值得一看。當然改編幅度也較大,但不失為不錯的消遣喜劇)。 張衛健演藝風格中那種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風格特質,配上韋小寶這一角色,賦予了角色特有的性格和風格。
  • 白露生|涼風有信,禾黍盈滿
    按老人們的說法,立秋有三候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一候為五天,今日便是二候,白露漸生,暑去涼來。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禾黍盈滿是秋,落木蕭蕭是秋,入骨相思還是秋。大連的最後一場雨打落了滿城的黃葉,我寫給你的信再也寄不出去了,冬天真的說來就來。卡在喉嚨的話雖然一直沒說出口,卻還記得自己小心翼翼的心跳聲。有些事情本不該如此,可終究如此。我努力地把沒有你的日子過得像詩,哪怕真正的自己並不灑脫。希望麥子和麥子都長在一起,河流與河流都歸於一處。更希望你能幸福。
  • 今日立秋:涼風有信 祝君秋安
    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說的是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大地上早晨也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燦爛的陽光依舊,熾熱的大地如常,時而出現的大雨,卻在慢慢奏響,與夏告別的旋律。
  • 詩詞丨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一片葉子見全局,一絲涼風知秋至,這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立秋獨有的感知。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也是一年中最富有詩情的時刻。酷暑已盡,人人喜涼;未及深秋,不必生悲;綠意將褪未褪,草木將黃未黃,伴著明亮而不毒辣的陽光,品嘗最宜人的自然。這個季節,最適合在午後品讀唐詩宋詞,一杯花茶,一碟點心,偷得浮生,半日閒。
  • 倏然又驚秋
    儘管蛙還在鼓譟,蟬還在鳴唱,風依舊悄悄在一片葉子上寫下秋的詩歌。一片葉子見全局,一絲涼風知秋至,這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立秋獨有的感知。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怎麼理解帶人生哲理的句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這句詩句明顯的告訴我們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有自己明顯的特有季節美景。而這四個季節都有迷人的美景,這是要說明美景其實是很多的,只是需要我們去看看發現這種季節的美景。春天會有耀眼燦爛的百花一齊放,秋天有美麗的圓圓月亮高高掛在天空上。炎熱的夏天也會有涼爽的冷風而冬天也有雪花飄飄灑灑的美景。也就是詩人告訴我們應該善於發現人世間的萬物之間的美景。因為每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特點特色,也提醒我們要隨著時間季節,美景的轉換而去看看發現這世界上各色各樣的美景。
  •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本文有音樂,可調整音量再閱讀。涼風有信,秋月無邊。這句詞,源自於粵劇表演藝術家白駒榮的南音《客途秋恨》之中。於我而言,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老人家們都那麼喜愛這些傳統戲劇曲目,聽上去甚是文縐縐,但當仔細弄明白意思了,才發現原是悲戚戚,又酸溜溜的戲碼。
  • 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上古時代以鬥柄指向確定季節交替,北鬥七星循環旋轉,這鬥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七月節,立字解見秋(立秋)。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又稱交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但此時盛夏餘熱未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
  • 詩詞: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秋月之下的景色,仿佛有了一層「濾鏡」。秋天的洞庭湖泠泠水色和皎皎月光相互輝映,湖面風平浪靜,猶如自然、未經雕琢的一面銅鏡。從高樓遠遠眺望洞庭湖,澄澈的湖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青山蒼翠如墨,好似白銀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 詩詞丨立秋,歲月匆匆去,倏然又驚秋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儘管蛙還在鼓譟,蟬還在鳴唱,風依舊悄悄在一片葉子上寫下秋的詩歌一片葉子見全局,一絲涼風知秋至,這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立秋獨有的感知。《立秋》立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也是一年中最富有詩情的時刻。酷暑已盡,人人喜涼;未及深秋,不必生悲;綠意將褪未褪,草木將黃未黃,伴著明亮而不毒辣的陽光,品嘗最宜人的自然。
  • 古今七月唯美的別稱,情濃蘭秋赴七夕,秋風撫弄情人淚
    (這個民間俗稱鬼月,有需考證,之所以成為鬼月就是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在一些陰陽術士的渲染下成為鬼月。)農曆七月在古代是一個很美好的月份,它代表著希望與開始。七月七日的乞巧節,就是青年男女相親、相識、有緣在一起的節日。農曆七月也是秋天的開始,預示著收穫,與更新。另外七月十五中元節,古代中元節就是"孝老節",這個月份客居在外的人,都要以祭奠先人的方式,來寄託自己的思鄉念祖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