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 種族隔離之痛

2020-08-19 愛美劇tv分享

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口碑傳記電影《綠色書》

講述正值美國境內施行「種族隔離」的上世紀六十年代,黑人鋼琴演奏家唐.雪利,僱用常年混跡夜總會幹事的白人「老炮兒」託尼·利普,擔任個人巡演之旅的司機兼保鏢的故事。

一路之上,觀眾跟隨兩位主角的見聞遭遇,切膚感受到了那段充滿對黑人族裔種種毒害不公的歲月,而片名《綠皮書》便正是取材自這一時期的特殊歷史產物——

堪稱「黑人外出生存指南」的此書,由黑人郵遞員親測撰寫,將各地「願意向黑人提供餐食」的旅店飯店,記錄在上,為同胞掃雷。

而我們今晚所要介紹的這部HBO年度奇幻恐怖大劇,則可謂是「平行時空」的虛構講述了,三位「一邊負責測繪《綠皮書》,一遍意欲尋親」的黑人主角,在穿越美國之行期間所經歷上演的,對抗和捲入,各種怪力亂神,邪魔妖祟的陰謀勢力之中的故事。

劇中,

即有著現實的白人至上主義的警民和黨派的圍獵,又有著超現實的「克蘇魯」味兒十足的怪獸異形生物的追殺!

章魚狀,多觸手,克蘇魯基本盤

身上都是眼睛,密恐觀眾陣亡

不出意料,並未失手——

這部由美劇霸主HBO投拍,「科幻劇大拿」J·J·艾布拉姆斯(《迷失》《疑犯追蹤》《西部世界》全是由他的「壞機器人」公司製作的)

聯手「恐怖片新貴」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我們》編劇兼導演)協力監製的野心大劇,一經上線,滿分開局!

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全劇,

以男主虛實相輔的恐怖夢境作為開場,那真叫一個先聲奪人,語境豐富——

身為韓戰退伍兵,熱衷科幻奇幻文學讀物的他,

夢回槍林彈雨的朝鮮戰場,並在夢境之中,潛意識將自己在當地結識的亞洲女子,幻化成從神秘太空艙內,從天而降的聖潔女神,

同時,緊隨而至的「克味」章魚怪,成為威脅到他與女神的恐怖存在——

隱喻角度,章魚怪即是戰爭的化身,

其實無論是侵略方還是被侵略方,對於兩陣營的最普通士兵來說,戰爭都是邪惡的,隨時有可能吞噬掉自己的生命。

必須一提的是,男主所讀書籍正是被譽為「克蘇魯之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

但說洛夫克拉夫特受時代影響也好,主觀歧視也罷,

他的作品裡往往夾帶著對黑人(種族主義)和女性(直男癌)的偏見乃至仇視(黑人和女性在其筆下都是愚昧,招致厄運的元兇形象)

因此,他是偉大的,也是充滿爭議性的,

而後世在繼承他所構建的克蘇魯風格體系的同時,

也對他的價值導向,進行了一定的取捨和反叛,出現了「反 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種寫作流派,

而本劇的同名原著《洛夫克拉夫特小鎮》便就是這樣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受到有意(反叛意識)無意(創意背景)啟發的作者,

創作出了這樣一部設定講述著,試圖尋父的退伍兵男主和充滿女性主義和冒險精神的女同學,伴護測繪《綠皮書》的叔叔,共同上路,將邪魔夢魘照進現實的冒險故事。

想當然,作為開拓者的他們,幾乎可用寸步難行,遍地來形容,

他們所到一座小鎮,在進入早前被標記為「友好」的餐館複測就餐後,竟被「見機行事」的服務員舉報,招致兇悍的鎮民逐車追殺,

而比起主角們早前在黑人社區,如魚得水的生活,

在種族隔離時期,他們勇於跳出「舒適圈」爭取為同胞摸索這個社會的活動邊界,不可謂不崇高。

充滿爵士樂的黑人社區

而就主角們命懸一線之際,一輛拉風的銀色福特汽車,橫路攔毀了追擊團夥的車輛,

只見下車的是一名氣質神秘的白人女郎,

但在如此前後反差,且無法確定女郎身份和動機情況之下,心情複雜的主角未貿然下車致謝,揚長而去,

此舉既符合狀態邏輯,也埋設勾畫出本劇,各派陣容錯綜複雜的的格局,

由澳洲超模阿比·麗跨界飾演

從劇集預告之中,我們能夠明顯捕捉到,

似乎存有一個掌握或者說正在試煉探索魔法的,類似三K黨(極端白人至上主義教派)一樣的邪教組織,極可能對身為黑人的主角們有所陰謀利用,

似啟動某種魔法儀式

燒十字架,典型的三K黨儀式

而男主失蹤已久的爸爸,據目擊者稱:

竟也十分巧合的,是其在跟隨一位駕駛銀色福特車的白人離開後失蹤,

想必與援救主角們的是同一組織,存有關聯。

作為一部「公路題材」影視,本劇極力挖掘對「生死時速」橋段的編排——

在經歷暴民瘋狂追殺後,主角們在途經「日落鎮」時又遇到攔路虎般的巡警,

其刁難主角們在日落之前,必須驅車離開地界,

但若超速行駛,他們又將陷入巡警的又一詭計,

於是乎,堪稱橫豎都是一死主角,終被幾位巡警拖到林中處決,

而這一幕的處境場景,遙想照應著,發生在數月前的「黑人男子弗洛伊德被警察當街壓死」的現實,

令人絕望,即便種族隔離廢絕已久的今時今日,根深蒂固的歧視所帶來的迫害,仍未消除。

別急,別急,喜聞樂見的怪獸馬上就來——

必須承認普通觀眾對於嚴肅社會議題的興趣相對有限,

而編劇仍選擇過多著墨於此,除了批判意圖,

實則也是在巧借白人至上的前後兩波警民,鋪襯著在怪獸登場之前,或者說在沒有怪獸的現實裡,惡人往往就是世間踐害同類的怪物。

只見就在巡警準備行刑之際,林中怪獸,襲殺眾人。

怪獸彈跳力太強

當眾人逃至林中小屋躲避若干怪獸攻擊時,

隨即也上演了,在初步參透怪獸怕光情況之下,

警員挾持人質,逼迫女主折返原地,提車接應的劇情,

而女主玩命奔向汽車所在的劇情與木屋之內,已然被怪獸咬傷的警員逐步轉化的劇情,被平行剪輯在一起,緊張恐怖的氛圍,營造的十分出色。

飛奔的女主與身後跳來跳去追殺的怪獸,

很恐怖很有代入感,緊張到同角色一同心律不齊

白人惡警,徹底變為怪物,這不是隱喻,這是明喻

最終,男主在對抗怪獸命懸一線千之際,女主成功提車趕回,撞屋增援的橋段,富有雙重的視效衝擊力和設計感——

橫衝直撞房屋和怪獸的舉措本身是第一重,

在車燈打光下,觀眾和角色正面清晰目睹怪獸全貌是第二重!

同樣,就在主角們退無可退,用以螢光彈作作為最後的抵禦時,一串神秘的口哨聲,猶如指令般遣退了怪獸群,隱隱約約似乎再次佐證主角們受到某一組織的保護,或已利用為前提的暫時性的庇佑,

而就像我們在上文中根據預告物料對劇情所作的推測——

冥冥之中受到類似三K黨一樣,白人至上主義邪教組織所援救,及指引上門的主角們,很可能對組織而言,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價值。

男主探尋父親失蹤之謎的過程,即也是揭開這一陰謀的過程。

總之,本劇故事帶有鮮明強烈的懸疑和批判色彩。以及,從題材和架構方面,充滿著對「克蘇魯之父」洛夫克拉夫特「仇黑」「仇女」觀念與類型片領域「白人獨佔」局面的修正,顛覆,以及,對種族主義未絕的現實指涉和深刻反思。

愛美劇tv imjtv.com推薦 綠皮書

相關焦點

  • 透過奧斯卡影片《綠皮書》,分析19世紀美國的種族隔離制度
    《吉姆克勞法》的口號是「隔離但平等」,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切公共設施都根據種族隔離。 她家附近就有一所白人小學,但是因為種族隔離,她每天都要走過 21 條街,去很遠的學校上課。 這一年,琳達的爸爸太心疼女兒,於是到白人學校請求入學,卻被教育局以種族隔離為理由拒絕了。於是,琳達的爸爸終於忍無可忍,終於發飆了。他聯合多名家長提起集體訴訟,要求學校廢除種族隔離。
  • 綠皮書:種族問題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義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 《綠皮書》的「種族平權」,奧斯卡的「白人救贖」
    >《綠皮書》是一部以「階級調和」和「種族調和」為母題的電影,鋼琴家Don Shirley雖然德高望重,卻因黑人身份屢遭歧視;司機Tony Vallelonga是一個義大利裔美國人,為生計奔命。在乏善可陳的奧斯卡提名電影中,「工整」和「清新」被歸類為《綠皮書》的優點,但如果你知道這部作品背後的真實故事,或許會對它產生全新的認識。
  • 〝綠皮書〞電影中要說的絕不只種族歧視而已
    因為兩位影帝級教科書般的演技互相飆戲,碰撞出不少兩人間精採的對手戲,吸走了大多數觀眾的眼球,所以讓許多人忽略了做為片名的〝綠皮書〞(Green book)其實才是主角。美國在1860年代內戰結束,廢除奴隸制度之後100年,種族隔離問題在不少地方依舊存在,特別是原本就蓄黑奴的南方諸州。
  • 好萊塢的《綠皮書》能否成就美國的黑白友誼
    由525黑人跪殺事件引發的示威活動愈演愈烈,遊行人群強佔警察局、焚燒公共設施,當局調遣國民警衛隊,雙方對峙,劍拔弩張,種族歧視之痛又一次點燃了自由女神像下的土地種族是否真的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無法逾越的鴻溝?根據真人事件改編的電影《綠皮書》會告訴你,種族歧視令人窒息,但人類原始情誼卻足以消除膚色的差異。
  • 總的來說,綠皮書還是太美滋滋了
    黑人奴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種族隔離政策。南北戰爭之後,隨著聯邦軍隊逐漸退出南方各州,白人至上主義在南方再度抬頭。1876年,南方州陸陸續續頒布了本州的種族隔離政策,統稱《吉姆克勞法》。這些法律頒布的目的只有一個:將黑人從白人社會中徹底隔絕出去。
  • 總的來說,《綠皮書》還是太美滋滋了
    黑人奴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卻是種族隔離政策。南北戰爭之後,隨著聯邦軍隊逐漸退出南方各州,白人至上主義在南方再度抬頭。1876年,南方州陸陸續續頒布了本州的種族隔離政策,統稱《吉姆克勞法》。這些法律頒布的目的只有一個:將黑人從白人社會中徹底隔絕出去。
  • 影評:《綠皮書》-種族矛盾的延續
    綠皮書給我第一個直觀的印象就是這部電影很舒緩,沒有什麼起伏點,可是並沒有給人睏倦的感覺 看《綠皮書》最逃避不開的就是種族這個問題,《綠皮書》發生的社會背景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剛好白人主義盛行
  • 《綠皮書》: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
    《綠皮書》: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雷裡執導,馬赫沙拉·阿里、維果·莫騰森主演的,以美國種族講述的是一名黑人鋼琴家,為前往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個粗暴的白人混混做司機。在一路開車南下的過程裡,截然不同的兩人矛盾不斷,引發了不少爭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時候,一起共渡難關,演繹出一場跨越種族和階層的友誼。電影中,身為黑人的雪利博士,功成名就,兩次進白宮演奏,多次出入上流社會,甚至居住於音樂廳的樓上,處處顯示著他身份高貴、受人擁戴的表象。
  • 19世紀美國黑人出遠門神器:《綠皮書》
    比起北方的「日落城鎮」,南方的殘酷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19 世紀的南北戰爭以後,雖然美國的奴隸制名義上被廢除,但是在美國南部,「像對待奴隸一樣對待黑人」 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只是用另一種形式被寫入了法律,而其中的《吉姆克勞法》最為臭名昭著。《吉姆克勞法》的口號是「隔離但平等」,顧名思義就是,把一切公共設施都根據種族隔離。
  • 從《綠皮書》到《為黛西小姐開車》,解讀奧斯卡的「偽」政治正確
    《綠皮書》擊中評委會痛點的地方在哪裡,可以先從對片名的了解出發,何為「綠皮書」?這是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1962年,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又一次掀起小高潮,黑人郵政員維克多雨果格林編寫了這麼一本小冊子,指出哪些旅店和餐廳不仇視黑人,可以讓黑人入住和就餐。小冊子的名字「Green Book」中的Green即取自格林(Green)。
  • 《綠皮書》的內核讓人毛骨悚然
    縱向來看,《綠皮書》到《觸不可及》就像黑人運動的開端與發展。從60年代的平權運動開始,一直到90年代末期,黑人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地位好像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種族歧視仍然隱藏於西方社會的各個角落。可見,不同階層、不同種族之間的人們如何生存,如何共處的問題,仍然是西方國家的痛點。 有人提到,《綠皮書》看起來就像是《觸不可及》的倒置版。從《觸不可及》中的白人富豪配黑人護工到《綠皮書》的黑人音樂家配白人司機,兩部電影的角色配置大同小異。
  • 小木說電影,深入解讀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背後的故事
    電影《綠皮書》取材於真實故事,以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大環境為背景,以優雅傲驕的黑人鋼琴師唐,聘請白人安保寵妻狂魔託尼為司機,在美國南部危機四伏、卻又妙趣橫生的旅行演出,遭遇各種種族歧視為事件,展開的一部旅行電影。
  • 《綠皮書》殘酷社會現實下的溫暖真情
    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講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個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故事,託尼由於夜總會關門裝修,需要工作,需要經濟來源維持生活,他通過參加鋼琴演奏家唐的面試,擔任他的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迴演唱會時的接送和演唱會的準備工作,唐和託尼通過「綠皮書」指南,在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
  • 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到底指的是一本什麼「書」?
    近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美國影片《綠皮書》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成為這屆奧斯卡最大贏家。在此之前,《綠皮書》就備受矚目。在2018年上映後,該片獲得美國全國評委會最佳影片獎,並被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為年度十佳。那麼,《綠皮書》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綠皮書》指的是一本書嗎?
  • 2019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必看理由:種族隔閡的年代,唯有鋼琴聲拉近人心!
    19年2月24日,《綠皮書》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19年3月1日,國內院線上映《綠皮書》目前已獲得3億票房,創下最佳影片中國票房紀錄(圖片來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謂的「綠皮書」指的是在美國種族隔離制度盛行時代一本為美國黑人編寫的旅行手冊
  • 佳片有約 | 「綠皮書」是什麼……?
    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此同時,唐·雪利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託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電影&時光一黑一白之間不同種族的文化衝突,和一高一低社會階層的雙向反差,是促成這部電影的重要因素。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綠皮書》,編劇將「綠皮書」用來當故事基底,巧妙地植入了一個關於底層白人和精英黑人的故事。
  • 《綠皮書》:種族歧視背景下經歷磨合成長起來的友情
    《綠皮書》全稱叫做《黑人司機綠皮書》,是美國種族隔離時期用來給旅途中的黑人指示接待他們的餐館和旅館的指南,因為當時不是任何一家參觀和旅館都會接受他們進入,這本旅行指南為黑人旅行者規避了風險。影片正是在這一時期發生的故事,講述了在1962年,美國白人混混託尼被黑人鋼琴家雪利博士僱用為司機、助手兼保鏢,護送雪利博士從紐約到南方腹地進行巡迴演奏,靠著綠皮書一路前行
  • 當我看《綠皮書》時,我在看些什麼?
    黑人導演斯派克李憤怒而激烈地指道:《綠皮書》和29年前的奧斯卡最佳《為黛西小姐開車》一樣,是一個白人視角的種族「偽和諧」故事,近30年過去了,好萊塢好像從未改變。一位黑人編劇Ira發推吐槽:「《綠皮書》?我看更像是『白皮』書。」《紐約時報》在推特轉發了一篇長評,標題是《為什麼奧斯卡持續沉迷於種族和諧的幻想之作?》
  • 《綠皮書》背後的真實故事
    這部時長130分鐘鞭笞美國種族隔離制度的影片,情節取自真人真事,是美國黑人鋼琴家唐·謝利與其僱用的白人司機託尼·利普在一次巡演中發生的故事,社會不公這一重大政治問題用一個個溫情的故事折射出來,觀眾輕鬆觀看,笑淚相加,但看後又沉重思考,對制度缺陷進行深刻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