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香港餐廳選擇關門,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老品牌。那些我們小時候看過的香港電影、電視劇中的熟悉餐廳場景,也就此消亡。
去年持續了半年多的風波,已使香港的餐飲業受到很大打擊。如今疫情的發生,更讓餐飲行業雪上加霜。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自去年6月來,香港停業或結業的食肆約有750間,「最壞情況將會有逾千家食肆結業」。
去年12月,曾為多部影視作品拍攝地的「中國冰室」宣布結業;3月,經營超40年的「珍寶海鮮舫」亦宣布「停擺」;「翠華」「許留山」等餐飲品牌也先後宣布關閉部分門店。3月17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7%,其中餐飲服務業失業率高達7.5%。
近日,香港著名旅遊地標、具有40多年歷史的知名餐廳珍寶海鮮舫宣布結業的消息引發關注。
這座位於香港島西南深灣的「海上浮城」式食肆,自1976年開業以來,與鄰近的太白海鮮舫組成「珍寶王國」,曾接待多國政商名人,還是《食神》《無間道Ⅱ》等知名電影的拍攝地。它的結業,令不少市民和遊客甚感唏噓。
其實它的衰落似乎早有苗頭:去年修例風波期間,「珍寶海鮮舫」屢傳因遊客銳減而經營困難,在結業前1個月,珍寶海鮮舫曾大幅裁員,將原有約130名員工裁員至不到60人,且不斷縮減營業時間。
記者注意到,珍寶海鮮舫並非唯一走向衰落的老字號食肆。
2019年最後一天,同樣為多部香港電影取景地、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廣東道的中國冰室,在租約期滿後決定不再續約,正式關門。與此同一天,香港鳳城酒家旺角店也正式結業。
今年3月,被譽為是「一代香港人的甜品回憶」的「許留山」因欠租遭業主入稟法院,追討超過19萬港元租金並要求收回鋪位,同時有債權人亦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對「許留山」進行清盤。
最近,作為「香港茶餐廳第一股」的翠華集團也先後因修例風波和疫情陷入困境。
「這次疫情對我們香港餐飲業打擊非常大,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員工的生計問題。」位於香港灣仔的杭州酒家老闆吳瑞康說。
吳瑞康說,現在店裡的生意額是平時的20%,難以支付員工工資。但店裡都是20多年的老員工,店關門也不是、不關門也不是,只能讓員工倒班,減少上班時間。
與吳瑞康有同感的還有不倒翁飲食集團主席謝進洪。不倒翁飲食集團是香港一個高端火鍋品牌,目前香港火鍋類的餐廳只能做到一至二成的生意額,集團位於時代廣場和國際廣場的分店都暫停營業,只開佐敦不倒翁分店。
△香港灣仔一家酒吧,失去了往日的喧鬧。(新華社記者李鋼3月25日攝)
記者日前在銅鑼灣逛了一圈,發現包括翠華茶餐廳、橋底辣蟹在內的多家餐廳已暫停營業。點點心是位於銅鑼灣天樂裡的一家港式茶餐廳,2月就已暫停營業,3月至4月再次延期停業。周圍多家仍在營業的餐廳晚上6點也停止營業。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2020年前三個月香港餐飲業整體生意下跌40%,其中酒樓及做婚宴的受影響為7至8成。
記者近日晚間去蘭桂坊時發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裡失去了往日的喧鬧和繁華,大約八成的餐廳和酒吧已暫時關閉以應對疫情。少數幾家酒吧仍在營業,但幾乎沒有什麼客人。
△香港蘭桂坊一帶,失去了往日的喧鬧和繁華。(新華社記者李鋼3月25日攝)
在街道拐角處,一張巨幅宣傳畫寫著「吃喝衛生、玩樂安心」,有圖形標註記得戴口罩、經常保持雙手清潔、量體溫、減少身體接觸等。
米其林餐廳「名人坊」隱藏在蘭桂坊的鬧市間,總廚鄭錦富說,現在有客人預訂才會開,一般晚上休息。
公開資料顯示,香港有2萬多家餐廳,餐飲行業從業者約30萬,佔香港整體就業人數約8.4%。
疫情之下,儘管街上還有人外出就餐,但與平時熱鬧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餐廳冷冷清清。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曾表示,疫情出現後,很多食肆生意下跌了30%至50%。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自去年6月以來,已有約750間食肆停業或者結業,佔全香港食肆總量的約2.7%,而僅在1月期內,有超過100間食肆倒閉。他估計,最壞的情況將累計有1000家食肆倒閉。
3月17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最新數據顯示,失業率升至3.7%,創下9年來失業率新高,其中餐飲服務行業尤為嚴重,升至7.5%。業界認為,疫情持續將會進一步打擊經濟,不排除失業率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
看似冰冷的失業率數字,對每一個個體而言,都可能意味著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人楊女士擔任餐廳服務員快20年,近期她的老闆通知她,餐廳撐不下去將會在4月結業。
楊女士所在的茶餐廳位於油尖旺區,平時主要的客流都是來源於上班族和遊客。楊女士說,餐廳生意自去年7月以來便受到影響。
楊女士認為,原本大家都在期盼春節後社會復甦,但卻沒想到等來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自今年1月中旬起,楊女士的無薪假變多,一周平均只需要上3天的班,一開始楊女士還樂意接受無薪假期,因為她可以趁著休假期間排隊買口罩,但隨著疫情發展,楊女士直接面臨了失業。
楊女士向記者表示,對老闆的決定並不感到驚訝,連她自己也因疫情的暴發避免了外出就餐。近期,楊女士已經著手尋找下一份工作,但當她在油尖旺區行走,發現不少食肆都暫停了營業,工作暫時沒有著落。「我已經60歲了,找不到工作可以退休,但年輕人呢?」 楊女士對此表示擔憂。
為了紓解民困保就業,繼香港特區政府去年宣布191億港元的紓困措施後,今年2月再宣布成立超過300億港元的「抗疫防疫」基金,當中包含對飲食業的支援,其中大型餐廳、大型食肆及工廠食堂可獲得20萬港元支援,而小食店、小型食肆以及食物製造商亦可獲8萬港元津貼。
有業內人士指出,津貼只是「杯水車薪」,每個月租金才是最大資金壓力,希望政府可以推動港鐵、房委會、房協等旗下鋪位帶頭減租免租,令私人業主效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7日表示,需以更嚴厲手段減少甚至阻止人多聚集的活動,會修例禁止多於四人在公眾地方聚集。措施3月29日零時生效,暫為期14日。
林鄭月娥說,特區行政會議27日下午召開特別會議,通過在《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新增兩條規例,以禁止群組聚集,以及管制餐飲、處所營運,有效期14日,如有需要,食物及衛生局局長會再作指示延長,每次指示有效期不會多於14日。
△香港蘭桂坊一帶,失去了往日的喧鬧和繁華。(新華社記者李鋼3月25日攝)
林鄭月娥強調,特區政府明白即將實施的管制措施將打擊餐飲業等行業的運營,但為了抗疫不得不這麼做,特區政府將為受影響的行業提供財政支援。她還宣布,特區政府將啟動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對承受較大打擊的行業提供更好的支持。
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餐飲業全年總收益1125億港元,同比跌5.9%,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跌幅。
特區政府日前宣布成立300億港元的防疫抗疫基金以協助業界渡過難關。其中,合資格並營運中的普通食肆、水上食肆及工廠食堂的持牌人可獲一次性20萬港元資助,而合資格並營運中的小食食肆、新鮮糧食店、食物製造廠、烘製麵包餅食店及燒味及滷味店的持牌人則可獲一次性8萬港元資助。
本文轉載好文目的在於增進業界交流,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謝謝!另:大量讀者還有沒養成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亮「在看」,以示鼓勵!長期堅持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北購聯雲課堂【直播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