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授團隊發表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2021-01-10 騰訊網

素材來源:湖北工業大學官微

日前,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111"引智基地唐景峰/陳興珍課題組在生物自噬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utophagy》(《自噬》,IF=11.059)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TYK1 promotes autophagy through enhancing the assembly of autophagy-specific class III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omplex I"(《STYK1通過第III類磷脂醯肌醇激酶[(Ptdins3K)]促進細胞自噬》)的論文,論文記載了團隊在生物細胞自噬起始調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內容簡介

自噬是一種進化上非常保守的由溶酶體介導的生物降解過程,對細胞內穩態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自噬過程首先形成雙層自噬體膜,而後該雙層膜包裹一部分受損細胞器及蛋白聚集體等細胞質成分,將其輸送到溶酶體進行降解。在多細胞生物中,自噬作用能夠調節多種生理功能,如細胞營養應激反應、細胞命運決定和組織重塑等。

自噬起始過程由多種調控因子參與,主要包括由BECN1、ATG14、PIK3R4(VPS15)及PIK3C3(VPS34)形成的PtdIns3K-C1複合體及ULK1複合體共同介導。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蛋白也被發現參與自噬體膜的形成。

在該項研究中,唐景峰教授團隊發現並著重闡明了絲氨酸/蘇氨酸/酪氨酸激酶1(STYK1)參與自噬起始的分子機制。STYK1,也稱為NOK(Novel oncogene with kinase-domain),是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RPTK)家族的一員,與同家族FGFR/PDGFR的同源性為20%-30%。目前關於STYK1基因的報導有限,其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功能很大一部分是未知的。本研究首次在腫瘤細胞和GFP-Lc3轉基因斑馬魚中證明了CRISPR-CAS9技術敲除STYK1後能夠顯著抑制自噬。

該團隊進一步闡明了STYK1能夠與PtdIns3K-C1複合體發生相互作用。同時STYK1能夠上調該複合體中BECN1蛋白第90位絲氨酸的磷酸化作用,導致負調控蛋白BCL2結合BECN1的能力降低,從而達到促進自噬起始的作用。同時,他們還發現STYK1以二聚體的形式參與該過程,STYK1蛋白第191位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對STYK1二聚體的形成以及對自噬的調控作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此次研究擴展了對STYK1作為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員的功能認知,補充了自噬起始的調控因子及其分子機制,為針對以自噬為靶點的藥物開發提供了新的科研依據。

相關焦點

  • 湖北工業大學科研團隊在權威期刊《Autophagy》發表論文
    -29 16:55:42 來源: 小e教育 舉報   2020年9月25日,生物自噬領域權威期刊
  • 科研| 徐驍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發表肝移植受者代謝病研究
    科研 | 徐驍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發表肝移植受者代謝病研究 2020-04-05 0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京13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在科學創新的進程中,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是反映基礎研究進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高校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期刊上。本期推送,就來了解一下南林這一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那些硬核科研成果吧!
  • 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An 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 in Phosphatase andTensin Homolog (PTEN) Encodes A Circuit Breaker of Lactate Metabolism」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陝西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
    近期,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慶彩團隊分別在《ACS Nano》《ES&T》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該系列成果的取得標誌著陝西科技大學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成效日趨凸顯,科研團隊和科研平臺的建設逐漸成熟,為學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也將進一步提升陝西科技大學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影響力。1 蘇慶梅和杜高輝教授在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提高鋰硫電池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
  • 湖北工業大學科研團隊在「胰腺癌耐藥機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
    近日,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細胞調控與分子藥物「111」引智基地、發酵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唐景峰/陳興珍課題組在腫瘤學國際權威期刊Molecular Cancer《分子癌症》發表胰腺癌吉西他濱耐藥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LncRNA PVT1 promotes gemcitabine resistance of pancreatic cancer via activating
  • 在國際舞臺發「中國聲音」,山師三心理學研究成果入國際權威教材
    該書是全世界公認的權威教材,目前有超過300所世界範圍內的高校在心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中選用該書作為教材。這意味著,多年來在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山東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研究團隊,進一步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公認。
  • 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4月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熊盛武 袁景凌)近日,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袁曉輝教授團隊與廣州大學孔凡江教授、劉寶輝教授團隊,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田誌喜研究員團隊及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James Weller教授團隊協作,以該校為通訊單位在國際遺傳學頂級期刊
  • 長海醫院舉行重大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劉建民教授團隊腦卒中...
    在選取發表文章有很明確的標準,要是改變現階段醫療指南和臨床實踐的重大發現,要是影響國際民生的重大疾病和問題的研究成果,並且經過同行嚴格的評估後才能發表。劉建民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具備上述要求,達到了本專業領域的國際最高標準,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 《自然》主刊發表山東農大段巧紅團隊科研成果,揭示被子植物受精...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蕪湖教授領銜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並在國際頂級雜誌發表
    近日,媒體報導了安師大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課題組對雙黑洞探測的重要成就,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普通市民,我們對於該項課題的研究內容很難理解。但是,可以說這是一項在學界非常值得稱道的工作,研究內容被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通訊》所採納,足以說明其「含金量」。
  • 北大教授科研新成果:農民燒柴做飯每年害了10萬人,王福重第二?
    北京大學是我們夢寐以求中的學府,教學和科研都是世界一流,尤其是大學的教授們所展現出的學術和人格魅力更是讓眾生傾倒。但北大在前行的路上,也是飽受爭議。陶澍,環境地理學家,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他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最權威的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引起了輿論風波。陶澍專家團隊研究成果顯示,農村燒飯取暖產生的PM2.5汙染,造成了每年數十萬人的死亡。
  • 華山醫院朱劍虹教授利用幹細胞修復大腦,臨床回歸科研又獲不凡成果...
    原標題:華山醫院朱劍虹教授利用幹細胞修復大腦,臨床回歸科研又獲不凡成果 看「一根筷子」如何傷腦又補腦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朱劍虹教授,早在14年前,大膽創新從外傷破碎組織分離大腦幹細胞,將幹細胞注入腦部,實現腦組織修復重建。這一創新成果,為數以千萬計的卒中、老年痴呆、帕金森病人帶來可喜的治療前景。 幹細胞到底如何找到腦部受損處、實現修復呢?因臨床困惑引領的科研,又獲取不凡成果。
  • 第七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管理工程學報》如何...
    《管理工程學報》編委會由全國管理學界的優秀專家和海外著名學者組成,發表論文涵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製造與運作管理、技術與創新管理、金融工程與會計財務、戰略管理、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決策科學、行為經濟學、營銷管理、項目管理等諸多領域,旨在反映我國管理科學、教育及科研的最新成果,提出重大管理問題,引導我國管理工程的發展。
  • 湖北「超牛」科研團隊:解決領域技術難題,成果帶來數億元市場
    3000餘萬元;發表SCI、EI收錄論文100餘篇,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省級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中國化工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1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科研成果轉化10餘項。
  • 西南交通大學張旭教授團隊在固體力學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5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學力學學院張旭教授研究組在固體力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在線發表論文「Cyclic plasticity of an interstitial high-entropy alloy
  • 《自然材料》刊發華中科技大學馮光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2月4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線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能源學院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馮光教授團隊關於導電MOFs-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的最新研究成果。馮光教授團隊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Kornyshev教授合作,根據MOFs具有其分子尺度模型能體現實際結構的特點,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計算和電化學實驗測量,研究了導電MOFs和離子液體組成的新型超級電容器的電容特性和儲能機理。結果表明導電MOFs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電極材料:其能量密度可與目前性能最優的多孔碳材料相媲美,而且其阻抗更小、更有利於充電。
  • 長徵醫院泌尿外科王林輝教授團隊發表腎臟腫瘤治療重要研究成果
    長徵醫院泌尿外科王林輝教授團隊發表腎臟腫瘤治療重要研究成果 2020-12-14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的文獻引文大數據挖掘來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被引證情況,目的是為了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武漢大學科研人員在《自然》發表新冠病毒氣溶膠研究成果!
    4月2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武漢兩所醫院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