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經翼》原文及白話註解

2021-01-09 禪道大叔

原著/繆希雍【明代】

繆希雍,明代著名風水師,中醫家,所著的《葬經翼》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該書被收錄進《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堪輿部》中。翼有翅膀之意,同時又有輔佐、幫助的意思,即幫助學習理解《葬經》。全書一共十二篇。

1、原勢篇

夫山者,宣也,其氣剛。川者,流也,其氣柔。

白話註解:山有疏導的特性,它的氣勢剛勁。江河有流動的特性,它的氣勢柔弱。

剛柔相蕩而地道立矣,是知五嶽四瀆,所以節宣天地之氣者也。昔者庖羲氏之府察其在乎!

白話註解:剛勁的氣和柔溺的氣掀發碰撞,就形成了大地的變化過程和規則。由此可知,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和嵩山這五嶽,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瀆,是用它們來節制和疏導天地之氣的。古時候,始祖皰犧(伏羲)氏仰觀天象,仰察地理,其道理大概就在這裡吧。庖犧氏[páo xī shì]即伏羲。

氣有升降,變化莫測,擬之以龍者,潛淵飛躍,不可得而知也。

白話註解:氣可以上升下降,變化莫側,它化成龍有時隱伏,有時顯露,有時飛騰揚起,很難預知它的變化。

然其始發也,必有勢焉,是故《經》曰:「 千尺為勢,百尺為形 」 。曰:「 勢來形止 」 。曰:「 若馬之馳,若水之波 」 。言:形近而勢遠,形小而勢大也。

白話註解:但在龍脈開始發源時,一定有一種氣勢。所以《葬經》說:「 龍氣逶迤起伏千尺之遠。就是勢;龍氣在百尺之內聚結既是形。」 又說:「 勢,是奔弛而來的;形則是聚結藏蓄的。」 又說:「 勢象馬那樣奔弛,像水那樣波動。」 還說:形是近的龍氣,勢是綿遠的龍氣,形的格局氣度小,勢的格局氣度大。

審勢之法,欲其來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強不欲其弱,欲其異不欲其常,欲其專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順。

白話註解:  觀察和判斷勢的方法是:想要它來而不要使它離開,想要它大而不要它小,要它強勁而不要柔弱,想要它奇異而不要平常,要它集中場不要分過,要它朝迎場來而不顧向而去。

氣之積成體也,厥其狀有五:火言其銳也,水言其波也,木言其直也,金言其圓也,土言其方也,五體皆備,氣之至盛者也

白話註解:氣聚積成形體,它的狀態有五種:火形,是說它形態尖銳,水形,是說它形態波曲,木形,是說它形態聳直;金形,是說它形態圓滿;土形,是說它形態方正,這五種形體都具備的話,氣就最旺盛了。

伏而再發者,由粗出精,剛中柔也,上勢之伏,陟降以正,侍衛以嚴,水分旁達,相顧為關。其縱也,奔崩千裡,其橫也,跨州連郡。

白話註解:龍脈在隱伏之後第二次發動,由粗變精,這是剛中之柔。最上一等的隱伏之勢,它的升降都很規正,護衛它的形態都很嚴整,水流恰當地分布在周邊,互相呼應象一個關塞一樣。這種氣順豎直方向,可以奔馳千裡之遠,橫貫過去則可跨越連綿著許多州郡。

其川源之襟帶也,迴環重複,情與之偕,會為江湖,以蓄其氣,嗇為尾閭,以固其去,故乎若九重,矯乎若萬馬,茫乎不可得而窺焉。

白話註解:它的源流所經過的廣大區域,地勢形態迴環往復,十分和諧協調。匯聚成江湖,用以積蓄氣勢,流歸大海,以保持它旺健之勢。所以,這種勢,深遠得象九重天;強健勇武象奔騰的萬馬;渺茫而不能夠看見它。

《經》曰:「 佔山之法,勢為難 」 。斯言盡之已。

白話註解:《葬經》說:觀測判斷穴山的法則,以審察勢為最難。

善觀山水者,審其長短而知旺衰,善辯衰旺者,問發源之水遠近闊狹,而知山力之大小,兼能鑑氣辯色,因吉兇而卜休咎,則精粗畢舉,靡有遁情,原其所始,要其所終,察其向背,度其所長,不出戶庭,而得方域之概,河山千裡,指顧鹹歸矣。

白話註解:這話真是把其中的奧秘都說完了。善於硯察山水的人,看到它的長短就可以知道氣勢的衰弱和興旺。善於辨別衰旺的人。只要問清水流發源的遠近闊狹就可知道山力的大小,加上能鑑別氣勢,辨明顏色,按照吉兇局預知禍福善惡,那麼就會使粗秕和精華都顯示出來,沒有什麼能夠隱漏的了。探究他的原由,判斷它的結果,觀察它的正面和反面,衡量它的短和長,這樣,不用出門就可以知道整個地區的概貌,揮手指點之間,騁目掃視之際,千裡河山都被攝取到了。

2、察形篇

《經》曰:「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法葬其止。

白話註解:《葬經》說:「勢是奔馳而來的,形是聚結藏蓄的。」這說的就是「全氣」。「全氣」之地,山水交會,龍脈結聚入穴,墓葬應當在這裡。

又曰:「其來若奔,其止若屍。」是知來與奔,言其勢之趨走者,動也;止與屍,明其形之端凝者,靜也。

白話註解:又說:「勢來系奔馳著一樣,它停下來後象屍體一樣端凝不動」。由此可知,「來」和「奔」是說它的氣勢走得快,是動的,「止」和「屍」是說明它的形態端凝,是靜的。

勢即來龍,形即穴星,勢欲其來,形欲其止,故《經》曰:「過水所以止來龍」,又曰:「外氣橫行」。皆所以明其止也。

白話註解:勢就是來龍,它是向穴山伸展的山脈;「形」就是「穴星」,它是龍的氣脈聚結的地方。勢,應當要它奔馳而來,形,應要它能停下來藏蓄生氣。所以《葬經》說:「經由水流以使來龍停下來,聚結融注生氣。」又說:「外氣橫形。」就是通過水流來止聚龍脈生氣。這些都是用來說明形的「止」。

穴星萬變不同,一如人形,雖大小、高下、肥瘠、俯仰、正側各狀之難齊,而其外貌之可必者,不出圓、扁、直、曲、方、凹之六體。六體之變不可勝窮,不合體者非穴星也,夫既明其體矣,又當求其氣之所鍾。

白話註解:「穴星」千變萬化,就象人的形貌,雖然大小、高低、肥瘦、俯仰、正面、側面等各種狀貌難以一致,但人們的外貌一定要概括為某些一類型的話,也不會超出圓、扁、直、曲、方、凹六科基本形體。這種形體的變化,是不能窮盡的。不合於一定體式的就不是穴星。已經認清它的形體,又應當探求氣集中的所在。

夫山體本靜,故穴宜求動,動屬陽,陽即生氣。故《經》云:「葬者,乘生氣也」。後之明師更其說為隱語,云:先看金龍動不動者,即此也。龍從左來,其氣倒右,故穴宜求之於右,龍從右來,其氣倒左,故穴宜求之於左。故云:次看血脈認來蹤。龍來正出者,落穴反多偏閃,龍來偏出者,落穴反多正結。故曰:梧桐葉上生偏子,楊柳枝頭出正心也。

白話註解:山體原本是靜的,因此穴應該求得動態,動屬陽,陽就是生氣。所以《葬經》說:「葬,就是為了乘得生氣。」後代的地理先生把這個說法改為隱語說:「先看金龍動不動」就指的這意思。龍從左邊來,它的氣倒是在右邊,所以穴位應該在右邊尋求;龍從右邊來,它的氣倒時在左邊,所以穴位應該在左邊尋求。所以說:其次要看龍的血脈,認清它來的蹤跡。龍年的方向是正面的,穴位的落定反而多偏側;龍來的方向是偏側的,穴位的落定反而是正面的多。所以說:梧桐是在葉的偏旁結成果實,楊柳反而是在枝頭正中開花。

《經》云:「乘金、相水、穴土、印木」。何謂也?蓋五行中以圓為金,以曲為水,以直為木。凡真穴必有圓動處,窩鉗之圓在頂,乳之圓在下,突之圓在中。

白話註解:《葬經》說:「乘金,相水,穴土,印木。」這是說什麼的呢?因為五行中,把圓的作為金,把曲的作為水,把直的作為木,凡是真正有生氣的穴,一定有圓動之處,窩穴(前平後突、兩邊鞠抱的陽結之穴)和鉗穴(左右兩邊鞠抱特長而中平後凸的穴)的圓形在穴的頂部,乳穴(山勢垂下復又高起所結之穴)的圓在穴的下部,突穴(平中起突之間穴)的圓在穴的中部。

若窩鉗之中更有突泡,乳突之上復有窩鉗,名曰:羅紋土宿,即少陰少陽之穴也。孩兒頭下有球簷,球簷下有葬口,葬口之上有正中曰人中,葬口之下餘氣曰球髯,此皆入穴動氣證佐消息之異名也。

白話註解:如果在窩穴和鉗穴中還有泡突之形,在乳穴和突穴之上還有窩穴、鉗穴的形態,就稱為「羅紋土族」,也就是少陰少陽之穴。孩兒頭(指圓形部分)下有球簷(穴場前),球簷下面有葬口(即**),葬口上面正中之處叫「人中」,葬口下面的餘氣叫「球髯」,這都是印證說明穴之中有生氣發動的別名。

何為相水?蓋有此圓可乘,左右必有微茫曲抱之水交揖於小明堂前內,後人更之曰:蝦須、蟹眼、金魚等名者,此也。

白話註解: 什麼叫「相水」?一般具有這種形態的穴相,左右兩邊一定會有微茫水(穴場外略低處)曲徊護抱著相交在穴前小明堂(指葬口之下平坦窩聚處)內,後人改稱為:蝦須、蟹眼、金魚等名的,就是指這種情形。

何為印木?蓋微茫水外必有蟬翼沙兩片,隱隱隆隆直夾過穴前,然後逼得微茫水合於小明堂內。昔人云:「上出明肩,下開暗翼,股明股暗,邊短邊長者」,指此。非聚精會神含光洞視者莫能察見也。

白話註解:什麼叫「印木」?在微茫水外面一定有蟬翼沙(指穴前左右兩翼略最高起之處)兩片,隱隱約約,無形中有兩股力量對夾過穴前,然後逼得微茫水相會合在小明堂內。前人說:上面長出明肩(第二分水內側兩道高的地方),下面開著暗翼(指蟬翼沙),一股明的氣勢,一股暗的力量,一邊短一邊長,說的就是上面的情形。如果不是聚精會神,具有明亮的目光去洞察巨細,就不能看得出來。

有此三者,又須有五土四備,裁肪切玉之土,石山土穴取夫四備,土山石穴求乎肪玉。四徵既具,中間必有暖氣,即火也,此佔穴之要法也。是故求穴大勢所在,在乎水城堂局。而細察決疑則定於小明堂,次及近案龍虎鬼樂之情,看水城灣環所在即為有情,下砂須直面來收,即名「得水」,即穴不遠矣!

白話註解:具有上面三種形體,還必須有「五土四備」和裁肪切玉之土,要是石頭山泥土墓穴就取法「四備」,要是泥土山石頭墓穴就從「肪玉」方面去求取。如果四種徵象都已具備,中間一定會有暖氣,就是火。就是推求龍穴的最重要的法則。所以找穴的大勢所在,就在於水城(指圍繞穴最重要的水流)的規模格局,而仔細觀測判斷疑難則以小明堂為依據,其次考察龍虎(指穴山前左右兩山,稱青龍、白虎、二山具有護衛龍穴不受風吹的作用)鬼(指橫龍穴山背後手拖拽的小山)樂(龍脈由山側橫向入穴的穴山後方的山巒)的情態,看到水流彎曲環繞著的地方,就是富有情態,下砂(穴前水流的下方)應該當面朝穴,這就叫「得水」(指穴場四周水勢環饒,水聚而穴氣融結)這靠穴星就不遠了。

更審堂局何方平正,端的要以左右砂水相包適中處,對面登高望之合局處,自然而然不同,即穴不遠矣,必欲無疑。

白話註解:還要觀察明堂的格局,哪邊平正,重要的是看左右山水相環抱的適中之處,從對面登高遠望過來。整個格局相配合的地方,它自然得體,與眾不同,這就離穴不遠了,在那地方定穴就沒有錯了。

看穴前有小明堂微茫水合處,可容人臥。昔人云:水證明堂堂證穴者,此也。小明堂內回首望穴星頂相,於圓、扁、直、曲、方、凹中隨合一體,即是證佐。星體面上有窩、鉗、乳、突、雞心、魚胞、灰中線、盞中酥、草中蛇等一項動氣,即是真穴。

白話註解:看穴前面有小明堂微茫水相會合的地方,可容下一人躺著,前人說:以水來驗證明堂,用時堂來驗證穴,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從小明堂內回頭望穴星頂上的形相,在圓、扁、直、方、凹這幾種表態中只要且種相符合的,那就是證明。穴星的形體表面如果有窩穴、鉗穴、乳穴、突穴、雞心、魚胞、灰中線、盞中酥、草中蛇等任何一項勃發生氣,就是真穴。

或近案有情,或至此則砂水兇惡者皆消得穴中不見,名曰:神藏煞沒;或至此則龍虎方駕得住,或直來橫受到頭,穴星是橫山,則橫龍出穴必有鬼,當以鬼星徵應求之,惟孝順鬼交抱於後,當從中取,又有無鬼者以託、樂證之,託樂之體不同,惟取逼近穴星為有力,又有無託樂者,或龍盡倒鉤,或逆盤向裡,則不拘託、樂有無。凡大龍盡處山尖薄,局勢散,風吹水劫必不結穴,宜向腰脊求之。

白話註解:或者近案(穴山近前的矮山)很有情態,或者到這裡後砂(龍穴前後左右諸山的總稱)水的兇惡之形態都消失於穴中不見,叫做「神藏煞沒」或者到這裡後青龍、白虎才駕馭得住:或者是龍脈直來橫受到頭,穴星的山體是橫著的,那麼橫龍出穴(龍脈從穴山之側進入而結穴)一定有鬼山拖撐在後,應該以鬼星「即鬼山」徵象去求取。要是孝順鬼山交錯抱特在後面,應從中間擇取。還有的是穴山後沒有鬼山的,就以樂山來驗證。樂山的體態有不同,只要擇其逼近穴星的為有力,還有的是穴山後沒有樂山的,或者是龍脈已盡轉過頭,或者是反過來盤曲向星,就不論有沒有樂山。凡是大龍脈盡頭山形尖薄,格局氣勢分散,會受到風吹水劫,必然不能落結龍穴,應該向山的腰脊部位求取。

非腰結必騎龍,二者總須星辰端秀,穴情合法,夾從有情,局內水俱為之用,同稱幹龍正盡。大抵騎龍之穴,穴雖多種,不出倒、順、橫、側這四勢。倒順之法不離龍脊,在龍脊者,山須開面,再出細**星如過峽關,穴前小明堂寬平不覺水跌穴中,不見大水去穴前,去都亦出真面朝向轉裡,枝腳要抱回,當穴兩旁,要有夾耳,即天乙太乙,羅城要周密無缺,水流去數十裡必合,必有真水口,捍門收住,此順騎龍之法也。

白話註解:如果不在腰部結穴,就一定是「騎龍」的取法,腰結和騎龍,兩種取法都應該使周圍諸山端整清秀,穴的形態合乎法度,縱橫之間富於情態,穴山形局之內的水流都能對穴有用,這兩種都同稱「幹龍正盡」。一般來說,騎龍的地形,雖然可以有多種穴形,但不超出倒、順、側、橫四種勢態。倒和順兩種取法都要在龍脊部位,在龍脊結穴,山勢必須開闊,然後再呈現出細嫩柔知的景象,穴星要有像經過兩山相夾處那樣的情狀,穴前小明堂寬闊平坦,不感覺到水會跌流進穴中去,看不到大水從穴前而流去,即使有水流去也應該正面朝向轉裡,枝腳(龍脈主體兩邊所伸出的短小山巒,為龍脈分氣所結。)要呈抱回之回勢,相向著穴的兩旁要有夾耳(從後邊左右夾護穴場的兩座山巒)。就是天已、太已兩座山。羅城即穴山前水出口處眾山布列,要周密嚴整,沒有空缺裂隙,水流去幾十裡後一定會合,那裡一定有真水口(指穴山前水流出口處),被捍門(即穴山前水流出口處如門戶夾水對峙之山)收住,這就是順騎龍法。

若倒騎龍則多結於龍將盡處,倒望來龍結穴,元武須開大面,垂頭須細嫩,小明堂近案夾耳一如前法求之,近身枝腳通應抱回,大水倒合會於後,或有捍門在後,羅城水口俱須緊密,水口以交互者為上,左順側騎,右順側騎,左倒側騎,右倒側騎四法。穴必偏向一邊,亦以龍來左右定之,凡側騎之勢必偏,順則取當面出一橫案過宮收回,穴前之水,下砂枝腳趨來與橫案相親,如合盤之勢必方佳。逆則取穴上收一邊之水(凡言收一邊水者,即指前界水而言,必無收後界水之理,記取、記取)。

白話註解:要是倒騎龍法,則多把穴結在龍脈將盡之處,回過頭來望著來龍結穴,元武(即玄武,指穴場後山)的山勢要十分開闊,而且山勢漸漸向穴場垂近,呈現十分舒緩柔和的情狀,從小明堂去審察夾耳山的配合,方法如同順騎龍一樣;靠近穴場的技腳山全部應該呈現回抱之勢,大的水渡反向會合在穴山後,有的有捍門山在後邊,羅城水口都應該十分嚴整周密,水口以水澆交匯為上,左順側騎,右順側騎,左倒例騎,右倒例騎,這四種方法,穴都要偏向一邊,也應該看龍脈來向的左右而決定。凡是側騎的形勢其位置一定偏,如果是順向,則應擇取一座橫案山(穴山近前的橫山)經過穴場而收回勢,穴前的水流下砂和枝腳都趨向過來和橫案山相親近,有如合盤的勢態,這樣才好。如果是逆向,就擇取穴上收一邊之水(凡是說收一邊水的,就是指收前界水,而絕沒有說收後果水的道理。)

面前另有橫案遮闌,只取橫而有情抱我更佳。蓋逆勢小案多順,勿以為嫌。下砂逆砂收回,直面向裡,明堂夾護應案羅城水口,一如常法檢察,不可疏漏。唯有橫騎龍結作不同各勢,直與大龍腰落一體,或出一節二節星辰即結者,尚名橫騎龍,若再抽數節,或開小障出脈作穴,方舟腰落,此其大略也。

白話註解:前面另外還有橫案山遮攔的話,就只擇取橫向而有抱峙穴山的為好。一般說,逆勢小案山就多為順向。不要嫌棄這種情形。下砂應該逆向插入收回,真面朝向裡,夾護明堂的形勢,應審察羅城、水口,就以常用方法去檢驗,不能有疏漏。只有橫騎龍的結穴作法與各勢不同。而跟大龍脈從腰部結穴的體式差不多,如果在大龍脈上派生出一座兩座山巒,在那裡結穴的,還叫做橫騎龍,如果衍生出好幾座山巒,或者象張開一片帳幔,山脈之勢比較形闊,在這裡落穴。就稱為腰落。這些是察形的主要方法和原則。

大抵葬者,藏也。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藏之欲乘生氣者,謂陽氣聚處則無風、蟻、水三者侵體之患難夫也,。夫情與無情其本無二,山川交會何殊?有情者哉!信斯言也,求穴者思過半矣!

白話註解:一般來說,葬,就是為了藏蓄生氣。墓穴,就是山水相交,陰陽相融和凝注,情所集中的地方。藏蓄,為了乘得生氣,是說陽氣聚結處就沒有風、蟻、水三者侵蝕骸體的憂患,而情和無情的本源都一樣的並沒有兩個,為什麼山水交會的地方就特別有情呢?要是相信了這話,求穴的人對察形的道理也就大體上都領悟超過一半了。

3、怪穴篇

亦做察形篇,竟形穴大意較然可知。唯是奇形怪穴非常法所可盡書,謹再春概,列之於後,學者以意求之可也。

白話註解:仔細研讀察形篇,風水形穴大意就可以知道了,但是奇怪的穴位,一般的書籍沒有講解,筆者將之大概列出來,放在後面,讀者可以自己揣摩其中要害。

穴有搖拳者,穴星蠅正,中間卻空,或結於左,或結於右。結穴一邊必然細嫩,或捻頸,或伏斷再昂,到頭必有動氣,動氣前必有小明堂而皇之,僅容一人側臥,則微茫之水方住房。若搖拳又兼沒骨,則看石紋兩邊左右相交中間有土,方是真穴。沙水必盡拱這邊,那邊只為應案相向而已。

白話註解:有一種叫搖拳的穴,穴星雖然端正,但中間卻是空的,穴只能或結於左邊,或結於右邊,結穴的一邊。必須細嫩柔和,或者扭轉龍脈之頸脖,或者龍脈跌伏似斷,然後再昴起,其頭部一定有氣發動,氣動的前面一定有小明堂,只容得下一人側臥,這樣微茫水才在此處停住,如果搖拳穴又兼有 「 沒骨 」 的特徵、就看石紋兩邊左右相交中間有土,才是真穴。砂水一定是全都趨向拱護這結穴的一邊,那一邊只是為了朝應(即朝山,在穴前較遠而高與龍穴遙相對應之山)案山相對向南已。

穴有入水者,楊公云:也有穴在深潭裡。是也,此必石脈邊根透下,聚水湖海平窪處,仍復昂起,星辰不拘大小,必有上好土色石紋相交,證佐分明,窩鉗、乳突、雞心、魚胞等動氣天然,方是真穴。

白話註解:有的穴是落入水中去的。楊公筠松說:也有穴在深潭裡。就是這種情形。這種穴,一定是石脈連根透水而下,水聚積在湖海平窪處。龍脈還會再昂起,周圍諸山不論大小,一定有上等好的土色和石絞相交錯,證佐分明,窩鉗穴、乳穴、突穴、雞心、魚胞等穴定形勃發生氣十分自然,這才是真穴。

大要在察後龍真來,別無結作,方可著眼。若果大龍度水,必然開障作勢,兩邊枝腳一齊湧來,臨水跌斷,方是真度水龍。若山不開障,來不洶湧,枝腳邊有邊無,便非真度水之龍,水中雖有小山,只作星散零斷者論,必不融結。

白話註解:最主要的是,觀察後龍真來,不在別的地方結穴,才能著眼。如果是大龍渡水,一定會象拉開帳幕一樣,造成開闊的氣勢,兩邊的枝腳山一齊奔湧而來,臨近水之處,地勢跌斷,這才是真渡水的形勢。如果山不開帳,來勢不洶湧,枝腳山一邊有一邊無,就不是真渡水之龍,水中雖然有小山,只能作分布零星散亂的來看、必然不能融結為穴。

穴有影光者,如太陰金星,整齊圓匾,而面上或急或滿,別無動氣,前餘氣圓暈,即是影光。或以得水一邊有微動處,扦掛角穴,或正中取魄穴,必有小明堂,及應案方真。蓋太陰者月象也,以其圓匾而滿急,故不求之面而求之氣,此至理所存,非臆說也。

白話註解:有一種穴叫作影光的,象太陰金星、它的形相整齊圓扁,但面上顯得過急過瞞,沒有什麼生氣,前面有餘氣圈暈(穴場處微茫隱顯的暈圈),這就是影光之穴,或者在得水中那邊有微動處插入掛角穴,或者在正中擇取魄穴,一定有小明堂和朝山案山才算是真穴。太陰、是月的徵象、因為它圓扁而滿急,所以不求它的面上而求它的氣,這體現了最正確的道理,並不是隨意無憑的說法。

穴有仰瓦者,法曰:兩金扛一水,穴在軟中裁。,凡天財體多是背後仰瓦,只以有乳為真,及鬼星託樂為準,大地亦有此法,唯別於來勢尊特,羅城闊大而已。

白話註解:有一種穴叫仰瓦,葬法說:「 兩金扛一水,穴在軟中裁。」 凡是天財星(體方頂平的山峰)的體形都是呈仰瓦狀,即穴場後的 「 玄武 」 位兩邊高中間低,這種情形以有乳穴之形為真穴,並以有鬼星樂託星為標準,在大地也有這種穴法,其區別只在於龍脈的來勢厚重突出,羅城闊大而已。

穴有拖槍形、將軍踏弩形,皆是餘氣不住,所謂:元武嘴長高處點,三腳金星頂上扦。同一例也。

白話註解:有的穴叫拖槍形、將軍踏弩形,都是餘氣不停駐,常說:元武嘴長高處點,三腳金星頂上扦,都是指同一種例子。

穴有上聚者,凡纏護龍虎周回捆夾得緊,其氣必拶聚於頂,除小明堂外則以外洋為局,總亦須入穴細嫩,藏風不露為妙。若後龍近處,從無抽細作蜂腰鶴膝狀及輳地跌斷者,必無此法,誤下立致敗絕。慎之!

白話註解:有一種穴叫上聚,凡是青龍白虎圍護捆夾得緊密,它的氣就一定會逼壓聚集在穴頂部,除了小明堂之外,就以外洋大明堂構成形局,總的說也應以入穴細嫩,藏風不露為妙。如果後龍近處從沒有衍生出細小的山巒成蜂腰鶴膝的形狀,以及接地跌斷的;就一定沒有結穴,誤用這種方法,會馬上導致敗絕。應該非常的慎重!

穴有下聚者,凡後龍未嘗跌斷輳地,或入穴氣急,或星面匾大,穴出弦稜之類,通名下聚。

白話註解:有一種叫下聚的穴,凡是後龍沒有跌斷地,或入穴氣急,或者穴星面形扁大,穴中出現弓弦稜角狀等,通稱為下聚。

要以低而不沉,平而不脫,四山高而不壓,小水應案相稱,方為合格。

白話註解:取穴的要點是,低而不沉,平而不脫,四邊山高但不壓迫小水,朝山案山要相稱才是合格的。

穴有脫龍就局者,來龍雖大,拋蹤閃跡,穿田度水,脫卸在一邊,初看若與大龍不邊屬,細察則大龍正面卸下,伏而再起,本山別不結地。

白話註解:有一種穴叫脫龍就局的,龍脈來勢雖然大,但其蹤跡隱露拋閃,穿越原野,渡過江河,閃脫拋卸在一邊,初看好象和大龍脈不相連貫,仔細觀察則發現是大龍脈擴張形勢而卸下,隱伏之後再發起,在原來的主脈上並不結穴。

如新建伯王公祖地,乃大豐山正面卸下,平地數裡無脊,忽於平田中起小小兩枝倒地本,一橫一直,正中落穴有窩,界龍之龍甚遠,而大豐山反在一邊,並不坐障,惟見江水繞流,遠朝是面,局勢寬平而已。觀此可以類推。

白話註解:比如新建伯王公的祖地是大豐山正面卸下,數裡內都是平地而沒有山脊,忽然在平田中突起小小兩枝象倒地木一樣的土壟,一橫一直,在正中落穴,有窩界龍之水在遠方,而大豐山反在一邊,並不坐幛,只見江水環繞,遠遠地朝應著這一面,局勢寬闊平坦而已。從這可以類推其它。

穴有四空者,脈從一隅入首,斜倚受氣,四正俱空,四隅有山照應。若姚江邵氏柳氏家祖地是也。須來龍真確,活動飛舞,局勢完秀,四山面拱方可為準。

白話註解:有一種穴叫四空的,龍脈從一角進入,頭偏斜倚靠看受氣,四個正面都是空的,四個邊角有山照應。象姚江邵氏柳家澳的祖地就屬這種情形。必須是龍脈來得真確,呈現出靈活生動,飛騰起舞的氣象,形局氣勢完整清秀,四周山拱護,這樣才合乎標準。

穴有皮者,凡木星開大口,懸乳或發水泡,微有微茫,略見而難分者,多是皮。蓋木之生氣在皮,故木星入穴土亦不厚,壙不宜大深。

白話註解:有一穴叫皮的。凡是木星(頂圓身端直的山峰)開大口,呈乳穴或發水泡之形,有微茫水,隱約可見而不能辮認得很清楚,這種情形多屬皮。因為木是從皮生出氣來的,所以木星入穴土也不厚,墓穴不宜大和深。

夫葬者,藏也。故穴以藏聚為主,蓋藏聚則精氣翕集,暖而無風,暖則無水,無風則無蟻,三害不侵,則穴得矣。

白話註解:葬,就是藏,所以穴以藏聚生氣為主要目的,能藏聚則精氣融和凝聚,溫暖而沒有風吹,暖就沒有水衝,沒有風吹就沒有蟻蟲,風、水、蟻這三種禍害都不侵蝕,那麼就成為好穴了。

穴雖怪不出乎動氣,小明堂及應案鬼樂以求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等相法以證之。砂水聚散有情無情以別之,眾為我用,則我為主,身為人衛,則我為奴,氣精力強故為主者,個細而數斷,粗雄偏側,故為從者,擁護而趨隨。穴星之山形,宜大入手處落穴,動氣宜小,大抵所喜者潤嫩小巧,所忌者粗大老拙,斯求穴之大法也。

白話註解: 即使有怪穴,但不外乎是動氣,以小明堂以及應案鬼樂的配應原則去探求,用乘金、相水、穴土、印木等方法去驗證,以砂水聚沒,有情無情的標準去辨別,這就可以了。眾人為我所用,則我就是主人自己;當別人的侍衛,就成了奴僕:氣精力強的就能成為主人,而個小,零星散斷、粗拙、偏側的就成為護從者,起著跟隨擁護的作用。穴星的山形,應該在大人手處落穴,動氣應該小,大體來說,喜歡潤嫩小巧,而忌粗大老拙:這是求穴的重要法則。

悟之者,自能成其變化,達其元微,書不盡言,圖不盡意,往聖尚欲自得,況後賢乎?

白話註解:能領悟它,自己就可以隨其千變萬化而靈活應用,達到精妙深微的境界。用書來敘述,是寫不完要說的話的,用畫圖來表示也難以完全傳達出本意來。以往的大師們尚且還想從自己的實踐中獲得精義,更何況後學呢?

乃若諸家穴法,則三寶、寶照、楊、曾、劉、胡、廖、謝、司馬輩,鹹究極其變,不可不參之以開廓知見,然而一領百會,非心通神解者,孰能與於此法外一句?唯有情則姤,可以暗會,難以形求。噫,大匠能與人以規矩,不能與人巧,昔人謂:有人識得明堂法,五百年中一間生!誠嘆此爾!

白話註解:至於各家的穴法,像三寶、寶照,楊筠松、曾文燦、劉潛、胡矮仙、廖禹、司馬頭陀等人,都把穴法變化探究窮盡了,不能不拿來借鑑,以開闊眼界,增加見識、但是一領百會,如果不是心通神解的,誰能在這些法則之外還能得出一句自己的見解呢?只有有心的才能遇到真正的精髓。可以在心中暗會,而難以通過直觀的形式去求取。大師可以使人懂得規製法度,但不能給人以智巧,前人說:五百年中或者才有一人能真正精通明堂穴法的。真是為此而發的感慨啊!

4、穴病篇

夫山止氣聚,名之曰穴。穴有真病,同乎廢人,雖具形骸,神氣傷於敗缺,則中無所存。如是者,法不可葬,葬之則三害臻。

白話註解:山脈停駐,生氣聚結的地方就叫穴。穴如果有真病,就跟殘疾的人一樣了。雖然具有形體,但因為它有缺陷神氣就被傷損了,形體之中已沒有什麼有用的東西了,象這樣的情況,按照穴法是不能落葬的,要是葬了,風、水、蟻三害都會齊集。

故穴有貫頂者,脈邊腦抽,星峰不現,上既無分,下何所合也?穴有折臂者,龍虎夾輔,當穴凹折,外風不蔽,生氣內散也。

白話註解:有一種叫貫頂的穴,山的脈理糾連不清,山頂癟縮,山峰不顯現出來。上面既然不分明,下面還能覆合什麼呢?有一種穴叫折臂穴,夾護穴山的青龍白虎二山,面對穴山而凹折,不能遮蔽外風。導致生氣內散。

穴有破面者,星體雖端,面則流破,一如浪痕,皮崩肉裂,生氣無傅也。穴有墜足者,脈從足出,星峰上壓,生氣不舒也。

白話註解:有一種破面穴,山體雖端正,但穴場卻被掘破,好象波浪形的傷滾,皮崩肉裂,生氣無法附著。有一種墜足穴,氣脈從山腳下入穴,往上逼壓星峰,致使生氣不能舒通。

穴有繃面者,星面繃緊,脈痕橫生,條數雖多,橫而無直,氣無所聚也。穴有飽肚者,粗如覆箕,圓如榧子,扁如瓜體,上下渾淪,分上弗具,雖有尖圓,法無所施也。

白話註解:有一種繃面穴,穴場繃緊壓填,脈理橫生,紋理數量雖然多。但都是橫生而沒有順直的,生氣就無從藏聚了。有一種飽肚穴。粗拙如覆蓋著的簸箕、圓得象榧子,扁得象瓜的體形,上下一團,沒有分界條理,雖然有突圓之形,但也沒有用處。

穴有割腳者,形勢雖正,水洗洇褥,掃割無餘,生氣已蕩也。穴有漏腮者,貼身蟬翼,裹不過穴,小水既漏內,龍虎折邊,水不會於小明堂也。

白話註解:有一種割腳穴,形勢雖然端正,但水流衝擊困褥(長穴前的方形成長方形平整高地),把穴腳掃割掉,生氣就蕩然洩盡了。有一種漏腮穴,貼近穴前的蟬翼砂不能包裹穴場,穴庭邊倒有泉水長流而漏失,龍山虎山折邊,水流不能匯聚在小明堂。

虎蹲者,形反而兇僭且逼也。龍踞者,勢凌而壓強且竄也。

白話註解:虎蹲,是相穴場前右鍘的白虎山蹲踞昂頭,這是倒反的形勢,呈示出兇僭而且逼壓的徵象。龍踞,是指穴場前左側的青龍山高踞斜出,不拱抱相向,呈示著欺凌壓強而且背棄出竄的徵象。

元武拒屍者,星峰無降勢也。朱雀騰去者,水傾反而朝斜背也。

白話註解:玄武拒屍,就是穴場後山山勢高昂,不向穴場垂近,山峰沒有降勢,不願受人之葬。朱雀騰去,意即明堂水流不縈迴歸聚,朝山反背而不朝向穴場。

前花者,餘氣為官,二水雖交,尖露無睜,沙腳逼迫也。後假者,穴背鬼託,龍虎雖端,水涯必溜,出穴一望,眾不歸隨也。

白話註解:花,龍脈結穴後,餘氣在穴山前的朝山背後再結小山,就是官星,雖有二水相交,但尖露不開闊,沙腳逼迫。後假,在穴山後背拖抱的小山就是鬼山,龍虎山雖然端整,但鬼山卻為水涯所淹沒,出穴一望眾山都沒有歸隨的情態。

左右詭落者,其堂必傾,過宮回視,水卻趨會於真穴也。

白話註解: 左右詭落,它的明堂一定傾斜,經過穴場回首一看,可見水流都趨匯到真穴中了。

故凡山形高大,穴出貼身,縱見窩、鉗、乳、突,百稀一實也。形穴軟小,而眾水不歸,護纏不附者,雖巧嫩可觀,生氣微薄,必無尊特也。

白話註解:所以凡是見到山形高大,穴從貼近處出的,即使看到窩、鉗、乳、突的穴形,那也是一百次中才有一次是真的。要是穴形軟小,眾水流均不歸聚,護衛纏繞得疏漏,即使巧嫩可觀,也是生氣微薄,必定沒有尊貴特異的氣象。

要以先審向背,次察精粗,枝幹既得,主從因之,四應有情,分合無謬,眾勢既會,沙水自朝。

白話註解:總之主要應先看清向背,其次觀察粗精。認精枝幹以後,根據主從關係,求得前後左右四面的朝向應都有精態,那麼分與合都沒有錯了。各種形勢都齊備以後,山水會自然朝向穴山。

起自分龍,至於入穴,山水互交,由大及小,由外及內,直至入首動氣,小明堂分合分明,則枕圓向尖,眠幹就溼之道得,而風、蟻、水三害不侵,天地之生機顯,而穴無所逃矣!

白話註解:從分龍開始,直至入穴。山水交匯,由大到小,由外到裡,直至人首動氣,小明堂的分與合都分明,那麼就可得到真氣,風、蟻水三種禍害都不侵襲,天地的生機顯現,那麼吉穴就得到了。

不然,其誤可勝窮哉,佔穴真偽可不慎歟!

白話註解: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產生的惡果就無窮了。探測穴的真和假能不十分慎重嗎?

5、峽論篇

夫峽者,祖山中幹行度之次,斂大為小,變粗為精,兩山相夾以成之也,故同峽必斷伏,旁必有夾,謂迎送也。

白話釋意:峽指的是祖山(龍賣發源處的山嶺)的龍脈主幹在行走過程中停下,把形體收攏變小,由粗擴變為精,由兩山相夾護而形成的,所以峽一定是斷伏的,旁邊一定有山相夾,這叫做迎送。

過必中出得正氣也。其伏也至地,其拔也幹霄,水分左右,山轉關闌,蓄而迴環,可建州邑,則幹之所鍾,枝之所止,概可想矣。

白話釋意:幹龍經過這裡一定是從中間出去而得到正氣,它低伏時貼著大地,它挺拔而起時直衝雲霄,左右有流水環繞,眾山徊護,形勢含畜而迴環往復,可以在這裡建州立邑。

是故平夷千裡,王者之宅,奔騰不息,山陵之格,迢迢鬱郁,作鎮方嶽,自餘偏斷宅墳已而。

白話釋意:所以平原千裡,可建王者之宅,其氣奔騰不息,山陵疊障,其氣深厚錦遠,可作鎮守一方之將種的宅墳。

6、分龍篇

崇山忽起,作鎮一方,莫之與京者,是曰祖山。

白話釋意:高山忽然隆起,成為一方之險要形勝,沒有別的山能與之相競爭,這就是祖山。

群壟橫出,力有長短,眾之所趨,彼獨開張,斷續拱護,是為正幹。或各分而勢小,或因幹而再抽,此分龍之始也,各分欲其成體,再抽欲其出面。

白話釋意:群峰橫出,山力有大小長短之分,如果為眾山所趨隨,它本身卻能不斷地張開擴大,得到諸山的拱護,這就是正幹,即大龍脈的主幹。有的從大龍脈分枝而氣勢弱小,有的從主幹再分長出支脈,這就是分龍的開始。從大龍脈分出的要各自成體,從幹龍再衍生出的應要能長出形面

成體者尚須變化,出面者唯求特達。又當觀其始分再抽之際,護從岡巒,孰多孰寡,孰短孰長,則得水得局,可概見也。昔人謂:起家須用好公婆。是也!

白話釋意:成體的還須有變化,出面的應求其特異發達。還應刻觀察始分、再抽之時,所護衛趨從的岡巒,哪裡多哪裡少,哪些長哪些短,這樣就可大體知道是否得水得局了。前人說:起家須用好公婆,就是這樣了。

7、四獸砂水篇

夫四獸者,言後有真龍來住,有情作穴,開面降勢方名元武垂頭,反是者為拒屍。

白話釋意:四獸說的是:穴場後有真龍來往,後山山勢漸向穴場垂近,象接受人之安葬,極有情態,這就叫元(玄)武垂頭,如果與此相反,穴場後山山勢高昂,不向穴場垂近,狀如不肯受人之葬,這就叫拒屍。

穴內及內堂水與外水相輳,瀠洄留戀於穴前,方名朱雀翔舞,反是者騰去。

白話釋意:穴內和中明堂水流與外水相聚匯,在穴前縈迴留連,這才叫朱雀翔舞,如果相反,明堂水流不縈迴歸聚,就叫朱雀騰去。

貼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龍虎者,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故云青龍蜿蜒,白虎馴服,反是者為銜屍,為嫉主,大要有情於穴,於主不欺,斯盡拱衛之道矣。

白話釋意:穴前貼近的左右二山,把它們叫做青龍、白虎是因為用它們來護衛穴場,不讓風吹,二山對穴場環抱有情,高低相稱,不是逼迫欺壓和凹折逃竄之狀,這就叫做青龍蜿蜓,白虎馴服,和這相反的就叫銜屍,叫嫉主。關鍵是對穴現出馴順之情,對主山沒有欺壓的勢態,這就盡到拱抱護衛的作用了。

至於砂之插回收水者,必須開面向裡,不拘遠近,俱名有情。遠朝及前後左右之砂,皆以真面相向,無破碎、尖射、兇頑為融結證佐。唯曜氣飛揚,穴中不見者不忌,大地多有此類。

白話釋意:至於砂(穴前後左右諸山)之中,那些插回收水的,必須開面向裡,不論遠近,都叫作有情。遠朝和穴前後左右的山,都以真面相向,沒有破碎、尖射,兇頑的形態作為融結氣脈的證明。

欲知砂之背面,當分厚薄頑秀。背厚面薄,背頑面秀,背挺面灣。面來必有情而長,背則無情而短。

白話釋意:想要知道砂的反背和正面,應該分清厚薄頑秀。如果背厚,面就薄,如果背粗頑,而就秀麗;如果背挺直,面就彎環,正面朝向一定有隨意而且深長,背面反向則無情而且短淺。

故砂之灣者水必灣,砂之秀者水必秀,砂之走竄者水必不收,砂水之形實相比附者也,吉凶徵應,可不方而喻矣!

白話釋意:所以山彎水必彎,山秀水必秀,如山勢走竄,水流就一定不歸聚。砂和水的形勢是相互比照依附的,吉和兇的徵象應驗,可以不言而喻了。

8、明堂篇

夫明堂者,穴前水聚處也。其名有三:大約有窩、鉗、乳、突四體,則自然有蟹眼、金魚、蝦須三法之小水皆自球簷分下,微茫界合處,可容一人側臥,名小明堂。

白話註解:明堂,就是穴前有水聚交流的地方。它的名稱有三種:第一種,凡是有窩、鉗、乳、突四種穴形的,就自然會有蟹眼、金魚、蝦須三種繞穴的幹流水(指穴場附近略低段,下雨時有水淋流,雨停則水止)這些幹流水都從球簷處分下來,至微茫水的交合處,可容一人側臥,這就叫小明堂

兩邊必有蟬翼砂,似有似無,包裹於外。佔山正法必有此堂,入穴方真。

白話註解:它的兩邊一定有蟬翼砂,看上去像是有,又像無,包裹在小明堂外。按正宗的佔山求穴法則,一定要有小明堂,入穴才算是真穴。

其二,龍虎內二水合處,名中明堂,專以窩、平、圓、扁為常體,然亦有真地無此者,或穴結高山,龍虎夾緊,直垂向穴下,穴中小水聚成一線,從中流出者,勢使然也。

白話註解:第二種,穴場前青龍、白虎二山內的倆支水流聚合處,叫中明堂。一般以窩、平、圓、扁為常見形體。但也有些真地沒有幾種形體,有的是在高山上結穴,龍虎二山夾護得很緊密,直接垂向穴下,穴中小水匯聚成一條線,從中間流出來,這是地勢造成的。

或穴結臨江臨溪,洋朝當面,直至山腳,若非龍虎夾緊,直走至水邊,則水衝堂則氣散,且兼有洗腳之患,便不成地。此山川自然之情,造化之妙,非人所能為者。

白話註解:有的靠近江河小溪結穴,水面朝穴,直到山腳。如果不是龍虎山夾護緊密,直走到水邊,則水就會衝擊明堂而導致生氣消散,而且兼有洗腳穴的弊端,這不能成為真地了。這些都是山川本身的情勢,大自然的力量所造成的,不是靠人力所能夠做到的。

總之,落穴處開睜,則小明堂已真,外雖夾緊無害。吉水蕭氏白砂祖地,牡丹滴露形,即此格也。時人誤安金簡銀槽之名,又從而援之以誤,後世俾無堂局亦得濫此,可慨也。

白話註解:總之,落穴處開睜,則小明堂已真,外雖夾緊無害,吉水蕭氏白砂祖地,呈現牡丹滴漏型,就屬於這種類型,當時的人誤把此形安上 「 金簡銀槽 」 的名稱,人們都跟著沿用而錯上加錯,後世的人們即使並不懂得明堂形局的也濫用這名稱,真令人慨嘆不已。

其三,乃外洋大勢自少祖分水,總聚於大龍虎外,或從太祖分水,併入外堂,或無此二者,而外來大水橫過中明堂前,後面幾節分水俱流入橫水內,或遠江遠溪來朝,抱於橫水外,通名之曰:外洋大明堂。

白話註解:第三種:外洋大勢從少祖山(接近穴山的高大山巒,可收束氣脈並將之輸入穴場)分水,總聚於大龍虎山之外,或者從太祖山分水併入外明堂,或者不是這兩種情況,而是外來大水橫流過中明堂前,後面幾節分水都流入橫水內,或者是遠方的江河溪流來朝向,環抱於橫水之外,通稱為外洋大明堂。

風中明堂即是內堂,其水有逆有順有橫,大地龍虎多層大水在外,非橫則逆,則此內堂之水雖欲之元,行走終必當面而出與大水會,此小順大逆,上地之局也。

白話註解:凡是中明堂,也就是內明堂,它的水流有逆、有順、有橫,在大地,龍虎山之外有多層流水,不是橫向就是逆向,那麼這種內堂的水流即使想它成為一處,但流走的趨向最後一定是面向明堂與大水會合,這是小順大逆,是上等穴地的形局。

唯大水勢順而內堂水逆,有龍虎下砂收回,名小逆大順,此中下地也,亦有層層交互過宮環抱者,此名大順局,亦主力量綿遠,此非龍真穴的山勢大者勿下。

白話註解:如果是大水勢順而內堂水逆,龍虎山下穴前大流下方有眾山關欄收回,這叫大逆大順是中下等的穴地。也有流層層交互穴場而環抱的,這叫大順局,也象徵著力量綿長深遠,如果不是龍脈穴地真確,山勢雄大的不能落穴。

大抵明堂以聚水為上,橫抱次之,朝水又次之,交互有情,不見水去而順流者,又次之。四局既定,義備於斯,唯明者詳焉!

白話註解:大體來說,明堂以聚水為最上等,水流橫過明堂而環抱的屬其次,遠處水流來朝向又次一等,水流層層交互有情態,看不到水流離開順流的更次一等。四種形局已能判定,道理都包含在期中了,只有明智的人能弄清楚它。

9、餘氣篇

羅城者,祖山分障,包羅於外,以成大局者,即龍之餘氣也。

白話註解:羅城,是由祖山分脈衍生出來的眾山,它們在穴山前水流出口處,從外面保羅布列著,以形成大局勢,這就是為餘氣。

穴已結而前出者為官,穴後拖抱不見者為鬼,此即穴之餘氣也。曜氣者,龍虎外飛揚反張者,即砂之餘氣也。

白話註解:龍脈結穴後餘氣從前面出來結成的山,叫做官,氣脈結穴後從後面出來拖抱的小山叫做鬼,這都是穴的餘氣。曜氣,是龍虎山外面尖利巨石,即砂的餘氣。

順騎者,餘氣前去,倒騎者,餘氣後拖,二者雖拋假穴,畢竟虛花,若不以乘氣之法及開睜與否、石紋轉否證之,鮮不誤者。

白話註解:如果是順騎龍,餘氣就往前面走,如果是倒騎龍,餘氣就向後拖。這兩種都是拋假結穴,畢竟是虛花,如果不用乘氣之法以及開睜與否,石紋轉否來驗證的話,很少不錯的。

昔賢謂:餘氣不去數十裡,決然不是王候地。正指此類,非專為穴前餘氣一端而設也。

白話註解:過去的大師們說:餘氣如果不行走數十裡之遠,必定不是王侯之地。就是指這類情形,不是專為穴前餘氣一類情形而定的。

10、水口篇

夫水口者,一方眾水所總出處也。昔人謂:入山尋水口。又云:中士求水口。又云:平地難得者水口。

白話註解:水口,就是一個區域內眾多水流的總出口處。前人說:入山尋水口。又說:中等水平的地理先生就懂得找水口。又說:平地難得的是水口。

蓋局之大小,山之貴賤,鹹於是乎別也。必祖龍開障,展作羅城,羅城餘氣去作關闌,重重關鎖,纏護周密,或起捍門相對峙,或列旌旗,或出禽曜,或為獅象,蹲踞回互於水上,或隔水山來纏護,大轉大摺不見去水為佳。

白話註解:因為形局的大小,山的貴賤都要根據水口而分別出來。一定要祖龍開障擴展成羅城,羅城的餘氣形成關欄,重重關鎖。纏護緊密,或在穴山前水流出口外形成捍門,夾護對峙,或列成笙旗,或出現禽星(水流出口處的水中之石)和曜星,或成獅子、大象的狀勢,蹲踞回互在水上,或隔著水流去的蹤跡才好。

若在山中,必得交互水口方為有力。若結都會及帝王山陵必有北辰尊星坐鎮水口,高昂聳異,望之驚懼者始合。上格唯取兩面合抱收回者為正局,一邊真面單卷,一邊借輳無真面同收者為偏局,皆以跌斷成星體者為貴。此總水口也,亦名大水口。

白話註解:

如果是在山中,一定要能交互水口才是有力。如果是選擇作都會以及帝王陵寢之地,就一定要有北辰尊星(穴山前方水流出口的高山)坐鎮水口,應高昂聳立,挺拔特異,一看到就讓人心驚膽懾,才合乎要求。合乎上面說的情況以兩面合抱收回者為正局,一邊真面單卷,一邊借無真面合抱收回者為偏局,都以跌斷成星體的為貴。這是總水口,也叫大水口。

若中間只結一地,餘皆為用者,其近身必當有小水口。中洋外洋亦必層層有收水之砂,此為專結,昔人謂:關門若有十重鎖,必有王候居此間。可概見也。

白話註解:如果中間只結一地,其餘都作為它的護衛之用,那麼它的貼身處一定有小水口,中洋外洋也層層有收水之砂,這叫專結,前人說:關門若有十重鎖,必有王侯居此間。其道理大體可見了。

若局內龍非一枝,地非一穴,則各各有近身小水口或有羅星收水,昔人謂:大水之中尋小水者,指此。

白話註解:如果形局內不止一枝龍脈,地不止一穴,則各自有貼近的小水口或者有羅星(穴山前方水流出口外水中突起的丘埠)收水,前人說:大水之中尋小水,指的就是這種情形。

蓋水口乃地之門戶,王候有王候之垣城,將相有將相之閫地,方嶽藩鎮可以類推,觀外即可知內,當與望勢參合,亦佔山之要訣也。

白話註解:水口是穴地的門戶。王侯有王侯的城牆。將相有將相的門第,那些能當封疆大吏的也可以類推,察看外面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內中的真相,應與望勢參照起來,這也是佔山的要訣。

11、望氣篇

山崗,體魄也,氣色,神理也。故知山川為兩儀之巨跡,氣質之根蒂,世界依之而建立,萬物所出入者也。

白話註解:山岡,是體魄,氣色,是神理。因此可知,山川是天地陰陽的最大的形跡,是氣質的根本所在,世界要依照於它而建立,它是萬物生長和消亡的處所。

然則氣,其形之本乎?知形勢而不知神氣,臂之貴人已死,不如賤生,壯夫病困,未若弱強。

白話註解:雖然如此,但氣不正是形的根本嗎?懂得山川形勢,但不懂得神氣,就像是:死去的貴人,還不如活著的貧賤百姓;強壯的大漢一旦隱於病困還比不上健康的弱小者。

凡山,形勢崩傷,其氣散絕,謂之死;形勢雖具,生氣未舒,謂之枯;死者不可以復生,枯則有時而潤。

白話註解:凡是山的形勢崩敗傷損,它的氣就散絕,叫做死;形勢雖然具備,但生氣不能舒通,叫做枯,死的不能夠復生,枯萎的,則還有滋潤的時候。

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新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條之幹也;洛陽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燕也者,北隴之盡,鴨綠界其後,黃河挽其前,朝迎萬派,擁護重複,北方一大會也。

白話註解:關中,是天下的脊柱,中原的龍頭;冀州是太行山的正脈,是中條幹龍;洛陽,是天龍的正中,中原的精粹所在;燕都,是北隴的盡頭,鴨綠江在它的最後邊,黃河在前牽著它的頭,朝向迎接千山萬水,被擁護環抱,重疊往復,成為北方一大都會。

之數者自三代以來,靡不帝王之宅,然興衰迭異者,以共氣有去來之不齊也。

白話註解:上面這幾個地方,自從商周三代以來,無不成為帝王之都,但是興衰變迭各有不同,是因為氣的來去不一樣。

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雲蒸靄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鍾而未休。

白話註解:凡是山,看到紫色的雲氣象車蓋,蒼煙有如漂浮在空中,美麗的雲氣,四季常在,山的表層沒有崩陷損蝕,色澤光亮如油,草木繁茂,泉水清涼甘甜,泥土散發出香氣而肥沃,石壁潤滑而明亮,象這樣的山,氣才能集中凝聚而沒有消散。

雲氣不騰,色澤黯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乾涸,如是者非岡之斷絕於掘鑿,則生氣之行乎地方,有一於此,法不可葬,誤葬卜之者立躋乎淪喪。

白話註解:如果是雲氣不升騰,色澤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泉水乾涸,象這樣,山岡不是因為挖掘開鑿而斷絕,就是生氣行走到別的地方去了,只要有一種這樣的情況,按葬法是不能葬的。錯誤地選到這樣的穴地,馬上就會導致躋身淪喪的境地。

此氣機之變未始易窺,然而山川雖大,氣則有微,盛衰雖微,來非無自,審擇形勢,參以鑑氣辨色,微乎微乎,精義之至者乎脫不具,夫天縱之朗鑑,濟之以神明,無累鮮克舉此。

白話註解:氣的內在變化是不容易觀測得到的,但是山川雖大,氣還是有表徵,盛衰的原因雖然深微,但並不是沒有依據的,觀察選擇形勢,再以鑑氣辨色來參照,即命名十分深微的精義也是可以領悟到的。不管是天賦你具有明鏡一般分辨是非的心,還是明察秋毫般的智慧,卻很少能不為此牽掛。

故知庸人睹而弗見,聽而罔聞,幾微旁燭,亦何自而臻耶?與時消息,以乘生氣,此形勢之要,佔山之秘,故終之以望氣焉。

白話註解:這些庸人們有眼睛而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到,怎麼能達到完美的境界呢?能夠對細小的徵兆得以明察,根據時令盛衰消長的規律而乘得生氣,這是觀察形勢的關鍵,推斷選擇穴山的奧秘,所以最終還需要通過望氣才能達到目的。

12、葬旨篇

山剛水柔,相比以求,喜其姤會,惡其囚流,遠勢近形,眾秀畢呈,勢來則聚,形止斯凝。

白話註解:山是剛性的,水是柔性的,應該加以區分對比而去尋求,山水配合相得,人們就喜歡,有弊漏缺陷,人們就會厭棄。遠看有勢,近成穴形。各種秀麗景象都呈現出來。龍脈之氣奔馳而來的就會凝結成形。

或躍若龍,或馳若馬,萬派同奔,眾勢俱下,巍巍戾空,是祖是宗,睨而視之,神悚心驚,大以成大,眾中特尊,小以成小,特亦情存。

白話註解:或者象龍一樣騰躍,或者象馬一樣馳騁,千山萬水都一齊奔馳,磅礴的氣勢逼壓而下。祖宗之山,巍峨入雲,不能正目而視,令人心驚神懾。大的依託於大的而成就。在眾山中顯得特異尊崇,小的依託小的而成,他特異而富有情。

凡物之性,負陰抱陽,陰背肅殺,陽向榮昌,向故使聚,背乃反張。向出口面,背則頹溜,唯口得食,唯後弗秀,寧為雞口,毋為牛後,向背若差,其失大謬。

白話註解:大凡萬物的特性,是背負陰而朝向陽,背陰的一面往往生物枯落,向陽的一面往往繁榮昌盛,所以向陽來使生氣聚合,背陰就會使生氣消散,向陽的就能展面張口,背陽則頹敗淹滯,只有口才能得到食物,在背後的就不是靈秀了,寧做雞口,不做牛後,陰陽向背如有差錯,那麼失誤就會很大。

陽若左旋,陰必右回,陰若左轉,陽亦右隨。陽窩陰脊,兩片為的,消詳變化,造物定式。

白話註解:如果陽向左邊轉來,陰就會往右邊過去,如果陰向左轉來,陽也隨著往右轉去,這種消長變化是大自然的規律。

陰來陽止,陽來陰承,毫釐有差,休咎反徵。左來鍾右,右來鍾左,入首察脈,氣歸止所。氣行地中,必與水比,淺深欲乘,明堂是例。

白話註解:陰來陽就停止。陽來陰就隨接著,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吉兇福的徵象就會相反。氣從左邊來會集中在右邊,氣從右邊到就集中在左邊,要察看龍脈之氣是否入穴,生氣歸聚就成穴形。龍氣在地下運行,必然和水一起交合,水的深淺是否能乘氣,就要觀察明堂,以之依據。

江南無深壙,江北無淺穴,此地氣厚薄之下齊也。休若高昂,貴在包藏,葬者藏義,乘風弗藏。形若下聚,勢必得水,水來風去,氣融斯美。

白話註解:江南沒有深的墓穴,江北沒有淺的墓穴,這是因為地氣的薄厚不一樣。山體如果高昂,要求得福貴就需包藏;葬,它的意思就是要使生氣聚藏,如果被風吹割,就不好了。如果穴形下聚,一定會得水,水來風就會去,生氣就會融結在這裡。

金木相併,火金並體,葬其所會,挨生棄死,隱隱隆隆,生氣在微,動而弗著,故曰難知。

白話註解:來龍需要觀察其五行屬性,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尋找生氣所在,所以風水學說很難被掌握。

窩鉗乳突,動體之形,穴以之立,不合匪情,貫丁漏腮,繃面莫尋,割腳折臂,真氣不臨,元武拒屍,死氣勿鹹。

白話註解:窩、鉗、乳、突等穴是生氣發動的形,穴就靠它來確定,如果不合要求就逆理無情。象貫頂穴、漏腮穴、繃面穴等都是不應去找,割腳穴、折臂穴都沒有生氣降臨;元武拒屍這種形勢,充滿死氣,不能結穴。

銜屍嫉主,壓竄災侵,有臨必合,無合必淋,蝦須蟹眼,金魚難別,三水四穴,豈可一律。

白話註解:銜屍嫉主這種形勢,逼奪走竄,會導致災害侵害。是蝦須、蟹眼、和金魚難以辨別,三種幹流和四種穴形,當然不能用簡單一個標準去判斷。

貼身蟬翼,股暗股明,水交氣止,明堂略平,來可人臥,不平則傾,球簷球髯,人中莫偏,正球架折,杖枕尖圓,緩急饒減。

白話註解:穴的貼近處有兩處蟬翼砂,一邊暗一邊明,水流相交,氣就停聚,明堂應略為低平,能容一人側臥,如果明堂不平正、穴就會水傾;穴頂有圓球, ** 下有球簷,明堂內有球髯,人中應正而不偏,點穴時杖杆後對穴山的圓頂前對朝砂、案砂的交會點、根據龍脈來勢的緩急而推移確定穴的位置。

接迎要端,消詳放送,就溼眠幹,棺脈相枕,盈縮自然,水蟻不作,八風宴安,九害永辭,五福自駢,匠心燭遠,至理幽元,俯察道要,匪悟難言。

白話註解:接迎龍氣要端正,放棺入穴,靠著溼潤的而睡在乾爽的地方,棺與龍脈相對靠,伸長縮短順其自然。水和蚊都不會產生,八方之風平息,九害永遠辭別。五福自然接連而來,以智巧之心去體察幽深玄妙的道理,認真仔細地領悟其精義,這是一般語言所難以傳達的。

相關焦點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7)|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1):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註解行印緣起(代序) 16.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2):前言 17.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釋經名  18.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6)|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1):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註解行印緣起(代序) 16.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2):前言 17.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釋經名   18.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針灸必讀 |《標幽賦》原文及白話解
    二、原文及白話解【原文】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察歲時於天道,定形氣於予心。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不窮經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白話】救治疾病的方法,針刺有絕妙的效果。【原文】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下手處,認水木是根基。【白話】針刺以調氣血為要,下手施術補母瀉子是基本方法。【原文】天地人三才也,湧泉同璇璣、百會;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
  •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66):畜生業盡為人為仙,再生六天...
    》(1):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註解行印緣起(代序) 16.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2):前言 17.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釋經名  18.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易經·說卦傳》原文與註解
    《易經·說卦傳》原文與註解第 一 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白話】 乾卦有天,圜(圓),君,父,玉,金,寒,冰,大赤,良馬,老馬,瘠馬,駁馬,木果等現象.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0)|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珍藏)
    久已想用白話註解,出版流通,無奈得不著機會。今以仙學研究院需要講義,註解方能完成。又以丹道刻經會志在流通,出版方能如願。可知世間萬事成功與否,各有時節因緣,信非偶然。    二、本篇正文的好處,在毫無隱語,從頭到尾,都明明白白,闡揚眞理。不像別種丹經,滿紙的龍虎鉛汞、天幹地支、河圖洛書、五行八卦,弄得學人腦筋昏亂。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王治平居士白話譯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要看佛說的經典原文,不要看那些註解,現在的註解太多加入了個人的觀念.(紹雲老和尚)
    不要看那些註解,現在的註解太多了,你看佛說的經典原文,你把原文看上百遍,自然能理解一點原文的意義。那個理解是你自己的,你照著原文的意義做,佛說得不會錯。聽這個註解這樣講,聽那個註解那樣講,每一個註解都把他個人的觀念加入一點進去。所以,我們現在講學佛,有許多人搞了多少年,連正知正見都搞不清楚。
  • 風水古著:葬經 偷天玄機 四十七義
    禽形妙在翼阿,不拘左右。不可一途而取,豈容一例而言。蓋黏倚撞,細認穴情。吞吐浮沉,務依葬法。唇臍目尾顙腹,三吉三兇。角耳鼻協腰足,四兇二吉。形似亂衣,妻必淫,女必妒。勢如流水,家必敗,人必亡。或遇提蘿之山,定生乞丐。若見擎拳之勢,定出兇徒。水破太陰,雲雨巫山之輩。山欹文曲,亂流洛浦之人。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一)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本論》(原文、白話譯)
    >佛教以孝為本論印光法師 原著圓濤法師 白話譯    【原文】孝之為道,其大無外。經天緯地,範聖型賢。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來乘之以證覺道。故儒之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原文】雖然,儒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者也。若釋氏辭親出家,豈竟不顧父母之養乎。夫佛制,出家必稟父母。     若有兄弟子侄可託,乃得稟請於親,親允方可出家,否則不許剃落。其有出家之後,兄弟或故,親無倚託,亦得減其衣缽之資,以奉二親。
  • 長轡遠馭,從容按節——淺談中華書局註解本《紅樓夢》的閱讀與使用
    在讀完中華書局註解本《紅樓夢》之後,我想,這個版本絕對稱得上是《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善本」。1配套使用,針對性強對大多數教師而言,「整本書閱讀」可能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整本書怎麼讀?可能很多教師還頗感迷茫,更不用提怎麼去教學。註解本正針對「整本書閱讀」做出了指導,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從中得到啟發與引導。
  • 白話《西遊記》:第二回-騰雲駕霧+天罡地煞
    但原文中菩提祖師說了蒼梧就是零陵,而且屬於北海地界,那麼原來白話西遊:第一回-猴王出世中第二幅現實和西遊記的對比地圖就有失準確。以此為例,西遊記中四大部洲主要是指中國南半部。現代的中國版圖相比盛唐時期,少了東北外圈、蒙古外圈、新疆外圈、朝鮮、越南北部、緬甸北部等,多了雲南等地。所以西遊記中所說的東土大唐,其實指很小一部分區域。
  • 「文言已死」百年祭 白話,但不可太白話
    胡適的使命,就是舉著白話的火把,帶領近代中國進入現代世界。可能每個人對於白話的評價都各有不同,但白話對於胡適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胡適眼中的白話,是熠熠光輝的,是會為未來希望之光所映照而通體透明的,這就是屬於胡適所獨有的白話想像。 胡適1916年7月《答梅覲莊——白話詩》有這樣的詩句,「文章須革命,你我都有責」、「諸君莫笑白話詩,勝似南社一百集」。
  • 陳鑫拳論十三篇白話詳解(上) 附:陳東山小架視頻
    原文:打拳行到此地,注意不可散功不可停,一散一停丹不成矣。白話譯文:練拳行動到了這個地步,千萬不能稍有鬆懈,要精進不停,否則真元一時不能在我身中穩固,金丹就煉不成了。 原文:在昔紫陽真人曰:真汞生於離,其用卻在坎,奼女過南園,手持玉橄欖,正此謂也。日日行之無差不間。
  • 《唐詩三百首》原文、註解、 韻譯、評析全文閱讀(95——138章)
    【註解】:1、掖垣:因門下省、中書省地處左右兩邊,像人的兩掖,門下省為左掖。2、金鑰;指開宮門的鎖鑰聲。3、珂:馬鈴。4、封事: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洩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稱。【韻譯】:左偏殿矮牆遮隱花叢,日已將暮,投宿的鳥兒,一群群鳴叫著飛過。
  • 郭璞《葬經》全文及翻譯
    特醫 扁鵲 華佗 孫思邈 黃帝祝由 千金不換 生男生女 疑難雜症 號脈常清靜經 北鬥真經 中華道藏 民間偏方 奇方 健康 脈經 黃帝內經外經 道家 辟穀 仙丹 煉丹 服餌 盲派 算命 金口訣 一掌經 諸葛神數 取名改名陰陽 八卦 太極 無極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字 奇門遁甲 周易 易經大小六壬 梅花易數 燒餅歌 馬前課 面相 手相 舌相 掌紋 指紋 抽籤 神籤 牛角杯 聖杯風水 居家 陽宅 陰宅 葬經
  • 白話造句和解釋_白話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曹禺《北京人》:「你別以為我在跟你說白話,我早已看好了尼姑庵,都跟老尼姑說好了。」] 說話;閒聊。 [《花城》1981年第6期:「在您面前,輪不上我白話。」] 漢語書面語的一種。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與白話(上)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與白話(上)渝州華巖寺沙門釋宗鏡校刻問曰: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