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夫人結局有多慘?她真的是被郭女王陷害而死?

2021-02-23 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甄夫人原系袁紹次子袁熙之妻,鄴城被破後委身曹丕,一度非常受寵,並為後者生下魏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按照慣有的邏輯,作為正室的甄夫人,在曹丕稱帝後本應被冊立為皇后,然而最終的結局是,她非但沒有身登後位,反而被下詔賜死,而且殯葬時還被強令「披髮覆面,以糠塞口」,結局非常慘。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曹丕對甄夫人如此憤恨,以至於痛下殺手呢?

 

有一種觀點認為,曹操跟曹丕爭搶甄夫人未果,懷恨不肯早立後者為儲君,導致曹丕遷怒於甄夫人,將她處死。關於曹操父子因爭奪甄夫人失和的橋段,見於《世說新語》,其中談到「甄慧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疾召甄,左右白曰:『五官中郎將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此奴』云云。」平心而論,這條記載實在過於荒誕、狗血,不過是齊東野語,徒增笑耳,根本不值一駁。

 

另一種觀點認為,甄夫人之所以失寵,緣於曹丕發覺她跟曹植間有曖昧之情。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拿曹植所做《洛神賦》(又名《感鄄賦》)說事,將其附會為曹植因感念甄夫人所做(「鄄」通「甄」),不獨汙前人之行,亦且汙後人之口。其實,《感鄄賦》中的「鄄」實指鄄城,乃曹植封王之地,非指甄夫人。近代學者考證出《洛神賦》的主旨,其實是曹植為悼念、懷戀亡妻崔夫人而作,而洛神的形象便是崔夫人的化身。

 

崔夫人是大名士崔琰的侄女、曹植的原配,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極富文採,跟曹植很有共同語言。據《魏晉世語》記載,因崔夫人某日外出遊玩時衣裝過於華美,不巧被公爹曹操發覺,認為她違反了穿著華麗的禁令。回家後不久,崔夫人便被曹操下令賜死,令曹植痛不欲生。此詩,便是若干年後曹植為悼念亡妻而做。

 

第三種觀點同樣無聊、狗血,認為曹丕之所以冷落、懷恨甄夫人,緣於他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曹叡實為袁熙之子,不是自己的種兒!持此觀點的人,完全是被《三國志》作者陳壽的故意曲筆誤導所致。陳壽在漏記明帝具體出生時間的情況下,又將其享壽記為三十六(虛歲),按此年齡倒推,人們自然容易得出曹叡生於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結果。而這一年,甄夫人由袁熙之妻過渡為曹丕之妻,理論上有可能懷了袁熙的骨肉。

 

不過考察一下史實,這年的二至八月間,甄夫人所在的鄴城被曹軍圍得水洩不通,而前夫袁熙又在千裡之外的幽州鎮守,根本沒有「播種」的機會。就算甄夫人在二月前懷上袁熙的骨肉,那麼到八月被曹丕「接手」時,必然是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婦,曹丕焉知不是袁熙的孩子?所以這則假說,實在是過於狗血。

 

如果以上三條假說都不成立,那麼甄夫人被殺的原因,就只能是因怨望滿腹招致殺身之禍。甄夫人在嫁給曹丕後,起初考慮到自己是再嫁之人,並且比曹丕年長四歲(曹丕好像喜歡「姐弟戀」,郭女王也比他大三歲),所以為保持恩寵考慮,在做人方面採取極為低調的態度,不僅曲意逢迎公婆,對曹丕的其他妾室積極拉攏,還常常建議曹丕要多娶妻妾。正因如此,甄夫人深得婆婆卞夫人等人歡心,也為自己大賺形象分。

 

然而曹丕是個喜新厭舊的主兒,甄夫人雖然待他千般好,但終究逃不過色衰愛弛的悲劇。曹丕稱王后留居洛陽,非但沒有把甄夫人從鄴城接過來,反而把郭女王也立為夫人,使其地位跟前者平起平坐。稱帝後,曹丕不僅將漢獻帝的兩個女兒納入宮中,而且又開始寵幸李、陰兩位貴人。滯留在鄴城的甄夫人眼見情敵越來越多,難沾曹丕絲毫「雨露」,空閨寂寞之餘,難免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漸漸地傳遍宮裡宮外。

 

其實早在曹丕與甄夫人同在鄴城期間,甄夫人便已經對郭女王的受寵表現出不滿,時不時會發一些牢騷,讓曹丕大為敏感。因為甄夫人之前的婆母劉夫人以善妒聞名,依仗兒子袁熙、袁尚作惡,在老公袁紹死後,不僅處死他生前寵幸的五位妾室,而且由於擔心死者地下有知,再與袁紹相會,便又剃去頭髮以墨敷臉來毀壞屍體。考慮到甄夫人有可能步前婆母的「後塵」,所以曹丕對她的戒備心很強,難免早萌殺心。

 

如今甄夫人的怨恨越來越深,曹丕感覺事態的嚴重性也越來越強。按說這問題也並不難解決,曹丕或者可以選擇溫情安慰,或者可以選擇將其廢黜,大不必將甄夫人處死。可偏偏曹丕又是一位性格剛強、敏感多疑之人,容不得別人對他說三道四,尤其是身登帝位後更是如此。

所以在稱帝後的次年(221年),曹丕便遣使將甄夫人賜死。據傳曹丕為防止甄夫人的鬼魂作祟,還特命在甄夫人殯葬時,要其披髮覆面,以糠塞口。關於甄夫人的遇害,很多人將矛頭指向郭女王及李、陰兩位貴人,認為是她們的譖毀所致。但實際上,即使沒有這三位的「添油加醋」,曹丕也極有可能會處死甄夫人,這是他的性格使然。

更多精彩歷史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文史磚家」。

相關焦點

  • 她真的是被魏明帝曹叡逼死的嗎?
    文/格瓦拉同志《軍師聯盟》第二部《虎嘯龍吟》當中,將太后郭照與魏明帝曹叡之間的關係塑造的很糟,後者將生母甄夫人遇害一事歸咎於郭照,公然逼迫她自殺。其實,明帝逼令郭太后自殺一事,在史書中的確有出處,不過卻疑點重重。那麼,郭照真的是被曹叡逼死的嗎?
  • 曹叡和郭女王的關係真的有這麼差嗎?
    可歷史中這兩人的關係真的有這麼差嗎?《虎嘯龍吟》劇照在《大軍師司馬懿》電視劇中的郭女王名叫郭照,這個名字是後人推測的,其實正史沒有記載郭女王的名字,因此郭照這個名字沒有多少根據。不過「郭女王」這個名字是可以考究的,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就有記載。
  • 曹丕的皇后郭女王是怎麼死的?真是被養子曹叡害死的嗎?眾說紛紜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奇女子,是三國時期的郭女王,一生經歷曲折離奇,不但美貌出眾,更是智慧過人,一步步從宮人成為皇后,一生未曾誕下一子,卻依舊被尊為太后。郭照最後的結局如何?歷史上的她真的是被養子魏明帝逼向絕路的嗎?
  • 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郭女王年輕貌美,後來落得怎樣的結局
    郭女王少時便與人不同,出生時候更是天有異象。她才智過人,前生命運坎坷,最終登上後位。歷史上的郭女王,這位從寵姬變成皇后的魏文帝曹丕之妻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 她叫郭女王也確實活成了女王,卻在老年卻被逼自殺,死相難看
    郭女王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人如其名,她也曾真正的活成了萬人注目的女王。幼年的郭照很幸福,一家五口,她有疼愛自己的父母,有可以跟自己玩耍的兄弟姐妹。可是在那個亂世,一家人想要平安的度過一生,顯然是不太可能的。郭照也不例外,黃巾起義爆發後,她的家人都在戰亂中死去,她也淪落到了官宦人家做婢女。
  • 歷史上曹丕的皇后是怎麼死的?真是被養子曹叡害死的嗎?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奇女子,是三國時期的郭女王,一生經歷曲折離奇,不但美貌出眾,更是智慧過人,一步步從宮人成為皇后,一生未曾誕下一子,卻依舊被尊為太后。郭照最後的結局如何?歷史上的她真的是被養子魏明帝逼向絕路的嗎?
  • 「女中之王」郭女王,擊敗甄姬進位皇后,或因甄姬被曹叡逼死
    這些影視作品的背景大多是清朝時期,其實宮鬥自古有之,反而清朝的後宮相對來說平靜一些。在三國時期也存在宮鬥,在史料中能夠看到隻言片語的記載。曹丕的兩個皇后甄姬和郭女王就有宮鬥的嫌疑。甄姬因為郭女王的緣故失寵被廢;郭女王成為曹丕的皇后,但最後也有因為甄姬之死,被曹叡逼死的說法。那麼這兩個女人與曹丕、曹叡之間有什麼恩怨情仇呢?
  • 魏明帝曹叡究竟是誰之子?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被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魏文帝病危,曹叡被立為皇太子,文帝死後曹叡在洛陽即位。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魏明帝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
  • 郭女王:一個被「黑化」的千古賢后
    "郭貴妃欲謀為後,與寵臣張韜商議,謊稱甄夫人以魘鎮之術謀害天子。曹丕遂誅甄夫人,立郭貴妃為皇后。因郭后無出,養曹睿為子,雖深愛之,不立為嗣。"但實際上,郭女王這個人有三個優點,讓曹丕非常的欣賞。比如說,甄宓可能不像郭女王那麼大度,對曹丕有三宮六院,寵愛的女人過多這件事,頗有微詞。實際上,歷史上,甄宓之死是否是因為郭女王的讒言或者郭女王過於受寵,史學界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郭女王成為皇后之後,在史料中留下了許多"傳為佳話"的"賢后軼事"。
  • 曹丕的郭皇后:史書為她吵得雞飛狗跳
    郭女王與曹丕 在曹操當魏公的時候,郭女王嫁給了曹丕。當曹丕繼承曹操官爵當上魏王的時候,她被封為夫人。當曹丕建立魏國,當上皇帝的時候,她被封為貴嬪。《三國志》上說:「後有智數」,郭女王經常給曹丕出主意。特別是曹丕與弟弟們爭太子位置的時候,她的謀略發揮了重要作用。 甄皇后之死與郭皇后有關嗎?    對於這問題,史書吵得很兇。    《三國志》說:「甄后之死,由後之寵也。」甄皇后原來是袁紹二兒子袁熙的媳婦,長得非常漂亮。
  • 《軍師聯盟》:歷史上的郭照,她死得比甄宓還慘;她偷偷告訴曹丕的...
    《軍師聯盟》播到最後,終於給了甄宓一個悲慘的結局。甄宓為了證明清白服毒自盡,兒子曹叡則被送去給郭照撫養。歷史上的郭照,真的和甄氏關係那麼好嗎?電視劇前面郭照偷偷和曹丕說的自己的字,究竟叫什麼呢?其實,郭照的字可是相當霸氣的,而且現在估計很少有人會這麼起了:她叫郭女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女土匪呢,其實就是她的字。
  • 曹丕皇后郭夫人怎麼死的 ?被養子曹睿所逼自殺的嗎?
    曹丕皇后郭夫人怎麼死的,說起三國時期的曹丕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曹丕生前只有一個皇后,也就是郭女王郭皇后,那麼曹丕的郭皇后最好到底是怎麼死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曹丕皇后郭夫人怎麼死的
  • 三國女子圖鑑|請叫我女王 「三十而已」的郭后如何完勝甄后?
    可以說郭后生於黃巾之亂,且生於動亂的中心地帶。曹魏官修《魏書》稱,郭后「生而有異常」,而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郭后年少時就表現異於常人,父親郭永驚奇地誇她,「此乃吾女中王也」。於是,就以「女王」為女兒表字。 郭后祖上世代為郡縣級長吏,父親郭永官至南郡太守,長兄郭浮為高唐縣令,看似不錯,但比起甄后就差遠了。
  • 《軍師聯盟》:歷史上的郭照,她死得比甄宓還慘;她偷偷告訴曹丕的名字究竟叫什麼?
    歷史上的郭照,真的和甄氏關係那麼好嗎?電視劇前面郭照偷偷和曹丕說的自己的字,究竟叫什麼呢?其實,郭照的字可是相當霸氣的,而且現在估計很少有人會這麼起了:她叫郭女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女土匪呢,其實就是她的字。而郭照這個名字,是後人誤傳的,電視劇為了讓她有個稱呼就這樣用了,畢竟叫她女王有點奇怪,不過我們這裡就叫她女王了。
  • 虎嘯龍吟:曹叡和郭照,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我們來介紹一下郭皇后。郭皇后史上無名,郭照這個名字是古代開始以訛傳訛留下來的。但是,她是有字的,她的父親覺得她是家中的女王,所以字女王,也就是叫郭女王。這名字也是夠霸氣的了。曹操做上魏公的時候,郭女王被選入曹丕的殿內。在曹丕奪嫡之爭中,郭女王經常提建議,所以得到了曹丕的寵幸。
  • 曹丕剛稱帝就殺了一女人,兒子曹叡繼位後卻瘋狂報答
    魏王、丞相、冀州牧曹丕沒有封甄夫人為王后,卻進封妾室郭女王為夫人,封號等同於甄夫人。東漢延康元年(220年)六月,曹丕率軍南徵,甄夫人留駐在鄴城。同年十月,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給曹丕,曹丕登受禪臺稱帝,改元黃初,定都洛陽,史稱魏文帝。魏文帝曹丕繼位後,甄夫人被留在鄴城,沒有冊立她為皇后,而是帶郭夫人來到洛陽,進封貴嬪,地位僅次於皇后。
  • 甄宓的愛與死,傳說與真相
    愛情故事增添八卦傳聞,進入歷史,化為戲劇,就是一則則膾炙人口的浪漫傳奇了。「曹子建與甄宓」便是這樣的產物。甄宓真有其人嗎?真的跟曹植髮展出一段情嗎?    其實甄宓這名字是有問題的,史書通常稱她為甄后,她是魏王、後來稱帝的魏文帝曹丕的正室。   甄后,或稱甄皇后、甄夫人,原來是袁紹次子袁熙的老婆。
  • 魏明帝曹叡有多昏庸?被電視劇過度美化,劉禪稱他再世秦皇
    其實,曹丕繼承曹操的位置,廢漢立魏,曹丕死後,曹叡繼位。曹叡也確實是個人才,不僅長得儀表堂堂,還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是曹操三代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在他成為皇帝,也就是魏明帝之後,卻做出了很多昏庸之事。魏明帝曹叡有多昏庸?被電視劇過度美化,劉禪稱他再世秦皇。他的第一點昏庸便是淫奢。
  • 魏國的兩位郭太后,一個輔佐丈夫開國稱帝,一個覆滅丈夫的王朝
    文德郭皇后論年齡,其實比曹丕還大三歲,在曹丕和曹植爭奪儲君之位的爭鬥中,她在幕後發揮了重要輔弼作用,是憑自己的心機智謀而非美色,贏得了曹丕的信任和寵愛,最終力排眾議,立她為後。【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三國志·卷五》
  • 曹丕深愛的郭皇后,為何死後要「頭髮遮臉,嘴裡塞糠」?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