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內江有座處於三縣交界的古鎮,依山傍水,其隱藏在沱江之畔

2020-12-24 土豆加貓

一位來自成都的遊客說:他去過平樂、黃龍溪、街子、洛帶等許多古鎮,儘管當地用重金打造後,給人一種漂亮的感覺,但是幾乎所有民居、寺廟都是用現代的鋼筋、水泥、磚瓦修建而成的,已很難找到歷史留下的任何痕跡,所有都是些「贗品」。而羅泉古鎮隨處都是古樸蒼老的、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築,無數雕刻異常精美的木雕、石刻、泥塑,無一不顯示出古羅泉人的聰明才智,在其他人為打造的「古鎮」上已是無法欣賞到的。

而我今日有幸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的羅泉古鎮,其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因辛亥保路運動中著名的「羅泉會議」而載入中國近代革命史冊,也因歷史悠久、造型典雅、風格獨特的九宮八廟四大井和狀如遊龍的五裡長街而遠近聞名,吸引了無數遊客、學者、藝術家。它的文明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

而鎮內鹽神廟是中國境內唯一用來紀念、朝拜鹽神管仲的廟宇,早在秦朝年間,羅泉鎮就架起了鹽架取滷水燒鍋巴鹽,成為「天府之國」生產鹽的的基地之一。其產鹽歷史較鹽都自貢尚早五百多年,羅泉鎮的鹽業開發歷漢、三國、南北朝,經唐、宋、元、明代,在歲月更替中不斷發展。至清朝時,羅泉鎮的鹽業開發發展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鎮已有鹽井1515口,所產鹽於公元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品質號稱天下第一。

羅泉古鎮清幽靜謐,寬窄街巷縱橫交錯,街道全用青石板鋪成。走在石板路上,人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降低了音量,這樣的環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讓人自然而然地沉靜下來。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每個店鋪獨具特色,古老的鐵壺、精美的蜀繡、各樣的客棧散發著濃厚的古韻。所有房屋全是木結構的青瓦屋,一樣的門,一樣的窗,不一樣的風格,不一樣的情調,廊柱、簷頭的燈籠、幌子迎風擺動。

遊走在古鎮的小街小巷,青花砙片嵌著紋圖,屋簷上起伏多變玲瓏的翹角,一塊塊青石板路,一扇扇木窗、一個個掛吊雕刻的木瓜和排列彎曲的小街兩旁的青瓦木房啊,仿若就帶著你我穿越了千年的時空,耳邊聆聽了千年古老的吟唱……

透過滿是青苔的青瓦,屋簷下聚集的鄉親們鄰居們;吆喝聲、麻將聲、說笑聲陣陣傳來,古鎮人家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隨意隨心隨情啊! 掛在街面的草鞋,已經脫離了它使用的年代,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種收藏與回憶。圍攏的牌攤牌桌,街道上人來人往,有觀光客,也有生意人,很是熱鬧。茶館裡,人們圍著八仙桌,品著蓋碗茶,聊聊天,打一圈小牌,休閒至極。入鄉隨俗,我也叫上一碗普洱,煞有介事地學著喝起來。瀰漫在空氣中的,滿是茶的清香……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是一杯酒,香甜而甘醇。而羅泉集市上補鞋匠、打鐵匠、扯麻糖,這些即將消失的民間藝人,在這裡還能找到他們的影子。農家嫋嫋炊煙,鎮上叫賣的擔菜人。都恍若時光逆轉,一下回到兒時的時光裡,心裡湧動著甜美的回憶。原汁原味的生活,沒有因時代變遷而改變。

羅泉因為原汁原味,所以每一處都覺得是那麼的喜歡,因此又拍不少的照片。走在寧靜悠閒的古鎮裡,沒有大城市裡的喧囂,有的是那份悠閒自得其樂融融的安逸,可惜,天色將晚,我已無法一一考尋,求證,只得抱憾離開。羅泉,你還有多少秘密,多少故事,待我去挖掘,待我去追尋?

相關焦點

  • 成渝半小時到內江,這些美景美食你不能錯過!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永琴)「大千故裡古牌坊,騎馬踩水遊內江」。12月24日,隨著成渝高鐵「復興號」的開行,「成渝之心」內江出發前往成都、重慶兩地最短時間分別為34分鐘和39分鐘;成都、重慶兩地返程內江的最短時間分別為3 5分鐘、33分鐘。這讓坐擁美食與美景的內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 內江這個神秘小城因央視熱播劇《月是故鄉明》徹底火了!速度打卡!
    美如畫的公路片,讓我們對風景心之嚮往;甜如蜜的愛情片,讓我們憧憬著丘比特之箭;恢弘宏大的史詩片,讓我們讀懂過去、洗滌心靈…每次遇到心儀的電視劇、電影八卦妹都有一種拾起行囊去拍攝取景地打卡的念頭最近,正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就是在我們的家鄉——內江資中取景拍攝
  • 湘西鳳凰古城,沈從文筆下沱江之畔的詩意邊城
    鳳凰之美,來自於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沱江之畔,依山傍水的鳳凰古城,因為沈老敘述的一段故事。將鳳凰這座深藏若虛的小城帶到了人們的眼前。
  • 半邊山江半邊城的五鳳溪古鎮,嘗嘗四川美食一絕,沱江仔鰱十八吃
    四川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發展至今不少在歷史長河中保存下來的古鎮,已經開始逐漸成為人們休閒度假旅遊的選擇,尤其是那些看慣了城市喧囂,每日身處鋼筋水泥土周圍的都市人,每當周末來臨,都會選擇走出城市,走進古鎮看山看水回顧歷史,最重要的自然少不了那些古鎮上售賣的四川美味了。
  • 沱江、血橙、球溪鯰魚,這部央視劇講透了四川的風土人情
    以全面改革開放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為主題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在央視第八套開播,該劇以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張錦繡為主要人物展開,講述了她返鄉創業,帶領全村人民打響脫貧攻堅戰的故事《月是故鄉明》全程在內江取景,以資中縣楊柳灘沱江新畫廊為主場景,以資中血橙、資中鯰魚等為特色主導產業,並在內江城區、資中縣文武廟、羅泉古鎮、銀山鎮、孟塘鎮等地取景。
  • 在內江家門口打卡央視最火劇集拍攝地——
    資中風土人情,以資中縣楊柳灘沱江新畫廊為主場景,以資中血橙、資中鯰魚等為特色主導產業,講述女主人公張錦繡返鄉創業,通過種植血橙,在縣、鎮有關領導和村第一書記的支持幫助下,推動家鄉經濟文化發展,帶領全村人共同邁向全面小康的新徵程。
  • 中國特產美食——四川——內江
    內江市位於四川省東南部,沱江下遊中段,東鄰重慶,南界瀘州,西接自貢,西北連眉山市,北與資陽市相鄰。是重要棉、蔗產區和蔗糖工業中心,素有「甜城」之稱。內江市是著名國畫家張大千的故鄉,現在市內有為紀念張大千而建的大千園。
  • 內江開展綜合整治,還沱江美不勝收
    結合自身實際,內江市牢牢堅持「三個三」,即堅持水汙染治理、水環境保護、水生態建設「三位一體」,突出解決水的問題;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努力實現保護治理與發展同頻共振;堅持黨政、企業、公眾「三方共治」,促進流域治理常態長效,扭住重點、集中攻堅,打好「組合拳」、打好主動仗、打好「操作牌」。為全面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內江市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損害擔責、追責體制機制。
  • 「成渝腹心」內江大千情系唐明渡,資州文風甲川南
    1916年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部的成都華陽人張大鉌在其所著的《巴蜀旅程談》中就寫道:「隆昌至內江途中,以椑木鎮為最富。」椑木鎮為何會如此富庶?「主要是因為蔗糖。」郭小智表示。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內江自唐代以來就有製作蔗糖的傳統。1709年,來自福建的商人曾達一把福建的甘蔗引入到內江,更是把內江糖業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高峰。
  • 2020年沱江中下遊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在四川內江舉行
    10月29日,由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和內江、自貢、瀘州三市承辦的「天府行動-2020年沱江中下遊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在內江威遠舉行。應急演練現場。王斌 攝現場共有30個部門、800餘人參演,來自四川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生態環境事件指揮部指揮長及成員單位負責同志、生態環境部門相關人員和重點環境風險企業近3000人通過現場或視頻觀摩演練,演練過程向全社會直播。
  • 內江:50+100!|內江|內江市委|威遠縣|市中區|資中縣
    ,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以內江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世代工程」為統攬,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區域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 這部央視新劇全程在內江取景,看看有沒有你熟悉的地方
    以全面改革開放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為主題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在央視第八套開播,該劇以事業有成的女企業家張錦繡為主要人物展開,講述了她返鄉創業,帶領全村人民打響脫貧攻堅戰的故事《月是故鄉明》全程在內江取景,以資中縣楊柳灘沱江新畫廊為主場景,以資中血橙、資中鯰魚等為特色主導產業,並在內江城區、資中縣文武廟、羅泉古鎮、銀山鎮、孟塘鎮等地取景。
  • 市政府副市長、沱江(內江)市級河長曹斌開展巡河調研
    (銀山鎮汙水處理廠實地查看)12月16日,市政府副市長、內江沱江市級河長曹斌赴市中區、資中縣對沱江(內江)流域開展巡河調研。(內江)流域綜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現場督導解決。曹斌強調對「十四五」國控考核斷面:要一個斷面制定一個達標方案,逐一排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確保完成國家、省上下達的水質目標任務。
  • 改善人居環境 內江沱江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穩步推進
    近年來,內江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確保沱江一江清水向東流作為實現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大力推進內江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世代工程」,著力構築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內江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便是內江推進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世代工程」的具體舉措。
  • 四川隱藏著一座「神秘」的古鎮,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是羅城古鎮
    這個神秘的老城被稱為「四川文化傑作」, 羅城古鎮住著苗、滿、漢、黎、回、滿、彝七個民族, 其中,主街涼廳街被當地人俗稱為「船型街」,建於1628年明代崇禎元年,至今,這座倖存下來的老街仍保留著明清時代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的一部分, 涼廳街是羅城舊時代的中心,被當地人稱為「船形街」,長
  • 漢安湖、「夜內江」小鎮、體育公園……萬達,給內江又帶來一座全國...
    內江城市升級下的文旅發展契機內江,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2300年歷史,素有「大千故裡」「書畫之鄉」的美譽。綿延境內300公裡的沱江,造就了羅泉古鎮、雲頂古寨、隆昌古牌坊,留下了自盛唐以來的越溪「牛燈舞」、資中木偶戲等1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文旅內江,本底優越。
  • 2020年內江市總河長會議暨沱江(內江段)河長制工作會議召開
    4月26日,2020年內江市總河長會議暨沱江(內江段)河長制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市第一總河長、沱江(內江段)市級河長馬波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持續改善全市水生態環境,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為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貢獻內江力量。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總河長鄭莉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級河長戴震,市政協主席、市級河長康俊,市委副書記、市副總河長餘先河出席會議。
  • 內江未來最吃香的區縣,不是東興也不是隆昌,而是這個地方
    本文所有數據來自網絡,不可作為官方發布的真實情況,同時也是小編自己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同聲音,請私信或者評論,謝謝大家。本文內容,是小編原創。內江為我國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不僅如此,在內江歷史上還擁有9個名人,合稱十賢人。同時,內江經濟也不是很差,在2020年一季度實現312.33億元的GDP總量,處於全國第171,這樣的內江未來勢必吃香。如果說未來內江整體吃香,那麼其下轄的區縣中,哪個未來最吃香呢?
  • 四川南部城市群簡易地勢圖:自貢,內江,瀘州,宜賓和樂山
    在之前筆者介紹過川東北的五個中心城市的情況,四川盆地內部主要分成四個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其中川南城市群的面積是最小的(只有4.42萬平方公裡),但是小有小的好處,我們從圖上看到川南城市群的五大主要城市(自貢,樂山,內江,瀘州和宜賓),各自相距都不遠,最遠的只有100公裡左右,各個城市之間的交通都十分的方便。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五個地級市。
  • 簡陽沱江邊有一座「古鎮」叫石橋(多圖)
    簡陽石橋古鎮,她是千裡沱江上的四大古鎮之一,曾經有著「小漢口」之美譽。為保護石橋古鎮寶貴的「人文」遺產,目前已有張家祠堂、陝西會館等11處古建築已被納入成都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本文就帶您走進石橋,走進這座真實的江邊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