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成都的遊客說:他去過平樂、黃龍溪、街子、洛帶等許多古鎮,儘管當地用重金打造後,給人一種漂亮的感覺,但是幾乎所有民居、寺廟都是用現代的鋼筋、水泥、磚瓦修建而成的,已很難找到歷史留下的任何痕跡,所有都是些「贗品」。而羅泉古鎮隨處都是古樸蒼老的、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築,無數雕刻異常精美的木雕、石刻、泥塑,無一不顯示出古羅泉人的聰明才智,在其他人為打造的「古鎮」上已是無法欣賞到的。
而我今日有幸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的羅泉古鎮,其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因辛亥保路運動中著名的「羅泉會議」而載入中國近代革命史冊,也因歷史悠久、造型典雅、風格獨特的九宮八廟四大井和狀如遊龍的五裡長街而遠近聞名,吸引了無數遊客、學者、藝術家。它的文明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
而鎮內鹽神廟是中國境內唯一用來紀念、朝拜鹽神管仲的廟宇,早在秦朝年間,羅泉鎮就架起了鹽架取滷水燒鍋巴鹽,成為「天府之國」生產鹽的的基地之一。其產鹽歷史較鹽都自貢尚早五百多年,羅泉鎮的鹽業開發歷漢、三國、南北朝,經唐、宋、元、明代,在歲月更替中不斷發展。至清朝時,羅泉鎮的鹽業開發發展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鎮已有鹽井1515口,所產鹽於公元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品質號稱天下第一。
羅泉古鎮清幽靜謐,寬窄街巷縱橫交錯,街道全用青石板鋪成。走在石板路上,人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降低了音量,這樣的環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讓人自然而然地沉靜下來。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每個店鋪獨具特色,古老的鐵壺、精美的蜀繡、各樣的客棧散發著濃厚的古韻。所有房屋全是木結構的青瓦屋,一樣的門,一樣的窗,不一樣的風格,不一樣的情調,廊柱、簷頭的燈籠、幌子迎風擺動。
遊走在古鎮的小街小巷,青花砙片嵌著紋圖,屋簷上起伏多變玲瓏的翹角,一塊塊青石板路,一扇扇木窗、一個個掛吊雕刻的木瓜和排列彎曲的小街兩旁的青瓦木房啊,仿若就帶著你我穿越了千年的時空,耳邊聆聽了千年古老的吟唱……
透過滿是青苔的青瓦,屋簷下聚集的鄉親們鄰居們;吆喝聲、麻將聲、說笑聲陣陣傳來,古鎮人家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隨意隨心隨情啊! 掛在街面的草鞋,已經脫離了它使用的年代,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種收藏與回憶。圍攏的牌攤牌桌,街道上人來人往,有觀光客,也有生意人,很是熱鬧。茶館裡,人們圍著八仙桌,品著蓋碗茶,聊聊天,打一圈小牌,休閒至極。入鄉隨俗,我也叫上一碗普洱,煞有介事地學著喝起來。瀰漫在空氣中的,滿是茶的清香……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是一杯酒,香甜而甘醇。而羅泉集市上補鞋匠、打鐵匠、扯麻糖,這些即將消失的民間藝人,在這裡還能找到他們的影子。農家嫋嫋炊煙,鎮上叫賣的擔菜人。都恍若時光逆轉,一下回到兒時的時光裡,心裡湧動著甜美的回憶。原汁原味的生活,沒有因時代變遷而改變。
羅泉因為原汁原味,所以每一處都覺得是那麼的喜歡,因此又拍不少的照片。走在寧靜悠閒的古鎮裡,沒有大城市裡的喧囂,有的是那份悠閒自得其樂融融的安逸,可惜,天色將晚,我已無法一一考尋,求證,只得抱憾離開。羅泉,你還有多少秘密,多少故事,待我去挖掘,待我去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