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影視產業觀察第十場沙龍暨 「國際綜藝大師班」系列首場活動成功舉行,韓國知名王牌編劇樸輝善帶來了「造就韓國現象級綜藝的四大要素」主題分享。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線上授課中,樸編劇將從業23年的經驗傾囊相授,百餘位來自電視臺、視頻網站、製作公司、廣告公司的中國同仁們參與了這次活動。
從《鯽魚餅》到《都市漁夫》,
樸輝善編劇如何製造流行?
在本次沙龍正式開始後,樸輝善編劇首先表示,韓國製作人都有不同的風格,有的邀請明星的能力突出,有的與電視臺密切合作,而他自己則是第三種:以內容取勝。樸編劇職業生涯裡的兩部代表性作品,一是2009年的SBS《Star Junior Show鯽魚餅》,二是2017年的Channel A《都市漁夫》,這兩檔節目在韓國掀起創作潮流的節目都源自樸編劇對生活的洞察。
《鯽魚餅》的創作靈感源自樸編劇參加家長會的經歷。在班級裡,家長的座位不因各自的社會地位決定,而取決於孩子的成績。樸編劇由此想到不應該只從明星的咖位出發邀請嘉賓,那些過氣多年或者三四線明星的孩子也可以很有魅力。帶著這種製作思路,沒有頂級明星加盟的《鯽魚餅》反而取得了更高的收視。
《鯽魚餅》的成功使得其他電視臺也投入到明星親子節目的開發中,2013年,MBC推出戶外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KBS打造明星爸爸帶娃的《超人回來了》,都取得了極高的收視和影響力。後續圍繞明星夫妻、女婿與嶽父嶽母關係的《明星夫妻秀 親愛的》《百年客人》等節目相繼出現,韓國進入了「家族綜藝」的時代。
而樸編劇並沒有繼續這類節目的製作。在他看來,《鯽魚餅》的初衷是為了向觀眾展示過氣明星的孩子也可以很可愛,而後續大火的綜藝逐漸變成了一線明星的孩子上節目來獲得曝光,這種「人氣的世襲」違背了策劃的初衷,也缺乏社會責任感。
近幾年,樸編劇打造了又一熱門綜藝《都市漁夫》,由演藝圈的釣魚達人李德華、李敬揆、Microdot前往各地漁場展開釣魚旅行。樸編劇坦言,節目的靈感是從《三時三餐》漁村篇得來。
釣魚這一看起來枯燥無聊的運動若是在以往的提案中出現,必然會被電視臺領導否定,但因為《三時三餐》這類慢綜藝的興起,讓原先不被認可的題材有了實踐的可能性。其次,這一題材實則也有廣大的受眾基礎,釣魚在韓國人最喜歡的運動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登山。
《都市漁夫》的成功,主要在於節目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真實性,除了當期釣魚的地點是節目組決定,其他基本都是由嘉賓自由發揮,三位嘉賓的表現也十分出彩。在確定嘉賓陣容時,大多數製作人的做法是要先邀請咖位最大的主MC,比如這檔節目裡的「綜藝教父」李敬揆,但樸編劇的做法是,先邀請了比李敬揆高10屆的大學前輩李德華,通過李德華來聯繫李敬揆。有老前輩李德華鎮場子,每逢錄製必吵著要早點下班的李敬揆,在《都市漁夫》裡呈現出了不同以往的溫順一面,成為節目的看點之一。此後,韓國也出現了一系列釣魚綜藝,比如SBS《傳說中的大魚》、MBC《請點餐吧》、JTBC《偶像釣魚營》等。
造就韓國現象級綜藝的四大要素是什麼?
在介紹完自己的從業經歷後,樸編劇以韓國當前四大熱門綜藝《Mr.Trot》《認識的哥哥》《我獨自生活》《團結才能踢》為例,詳解了造就韓國現象級綜藝的四大要素:人設、真實感、緊張感、規則/置景。
韓國今年最熱的綜藝,莫過於創下36%收視率的《Mr.Trot》。其所屬電視臺TV朝鮮在韓國是特別邊緣的小頻道,但近年來卻憑藉《戀愛的味道》、《妻子的味道》、《Miss.Trot》《Mr.Trot》呈現出迅猛的上升勢頭,樸編劇透露,這四檔節目都出自同一位導演之手。這位導演曾在韓國SBS電視臺製作才藝挑戰節目《Star King》長達十年之久,近幾年才加盟TV朝鮮頻道。
作為一檔選秀節目,出彩的選手是節目成功的必備要素。而《Mr.Trot》的任英雄、英卓、李燦元、金浩中、鄭東元、張民皓、金熙栽等上位圈選手,將近一半都曾參加過《Star King》。能夠把十幾年前的選手資源再整合利用,體現了一檔成功的節目背後實則需要製作團隊多年的積累。
在選角思路上,《Miss Trot》和《Mr Trot》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論。樸編劇介紹,大部分音樂節目在選擇選手時,遵循的思路是把所有唱歌好的人聚集在一起, 再從中挑選有個性有特色的角色,這樣一來選出的人物就會趨同。而這位導演提出的選角思路是,從已經具備特色的群體當中,篩選出唱歌好的人。比如 Youtube 上的武術頻道集中了所有會武術的人,那麼在這些人裡有沒有唱歌好的人?最終採用的是兩種選角方式並行, 從而既保證了節目中有音樂實力特別突出的選手,也有很多有特點的、兼顧音樂 實力的選手。樸編劇的分析,讓大家茅塞頓開。
對於熱門常態綜藝《認識的哥哥》、觀察類綜藝的代表《我獨自生活》、足球題材的《團結才能踢》三檔節目,樸編劇同樣結合四大要素人設、真實感、緊張感、規則/置景生成的四維雷達圖,以及獨立於四大要素之外的趨勢值,分析了各自成功的原因。
中國綜藝節目的製作還有什麼需要提升?
最近幾年,樸輝善編劇深耕中國市場,可以說是與中國合作最多的韓國編劇之一。從2014年開始,樸編劇為中國電視臺及視頻網站的多檔節目擔任策劃和編劇,包括浙江衛視《人生第一次》第二季、《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王牌對王牌》第五季,江蘇衛視《我們戰鬥吧》《最美的時光》,北京衛視《魯豫的禮物》第二季,騰訊視頻《Hi歌》《帶我去遠方》,優酷《男神女神》第二季等,對於中國綜藝節目製作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都十分了解。
基於對兩國綜藝的洞察,樸編劇認為中國綜藝在拍攝和剪輯兩方面都存在些許遺憾。首先在拍攝層面,一是嘉賓沒有參與事前會議,投入度不足;二是拍攝過程中轉場頻率和嘉賓休息時間過長,出演者的情感多次被打斷,最終呈現效果就會有所折扣。
樸編劇以韓綜舉例,不論是《三時三餐》還是《RM》,嘉賓在非拍攝階段的情緒和投入度都是有所下降的,情緒恢復到原有狀態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拍攝時間。周而復始地調動藝人情緒,就會導致前後連接不夠順暢。而休息的時候藝人是在休息,但工作人員得為下一階段的拍攝做準備。因此製作團隊要儘可能地保持好連續拍攝的節奏,減少打斷藝人的情緒狀態。編劇在休息期間要與嘉賓進行交流,並提醒下一場拍攝中需要做的事情。
針對中國藝人自主性不高的問題,樸編劇認為可以在遊戲設計上加以彌補。比如比起要求嘉賓主動參與的遊戲,迫不得已被動參與的遊戲方式更適合中國藝人。此外,中國綜藝的嘉賓大多不是職業搞笑藝人,他們的綜藝感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應該設置多名藝人共同參與的遊戲,防止尷尬冷場。
二是剪輯層面,中國綜藝會打斷觀眾的情緒。樸編劇表示,不論是韓國還是中國,都要求綜藝的節奏越來越快,因此給到每個段落的時間就很有限,當一個笑點出現後,留給觀眾笑完的時間不是特別充足。樸編劇對比後發現,中方的剪輯節奏普遍會比韓國快個一兩秒,而這一兩秒就會對觀眾情感的延續產生影響,尤其在《三時三餐》這類慢綜藝裡尤為明顯。因此在加快剪輯節奏的同時,也要注意留給觀眾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更投入到節目的觀看中。
結語
在最後的提問互動環節,樸編劇就素人綜藝的選角、微綜藝的發展、不相熟的嘉賓如何保證其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等問題進行了解答。三個多小時不間斷的分享乾貨滿滿,不少同行都在會後表示物超所值、意猶未盡。對於當天沒有參加直播的朋友,本次沙龍活動進行了全程錄像,也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整理。您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聯繫工作人員購買課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