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微報資源↑ 資源新聞盡在其中
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間,資源縣的婚嫁之事往往還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訓,因此上古流傳下來 的「三茶」(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和同房時的「合茶」)「六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在民間就鋪排成說媒、取八字、合八字、拿「紅庚」、定親、行聘、定婚期、接親、回門等九道排場。
接親這道排場最為隆重,也最講究,現在還衍生出新娘的弟妹或侄子女、外甥攔門要紅包的習俗,但在當時可還有許多講究,對山歌和對對聯就是其中的兩個「門檻」。
對山歌就是男方這邊有個提親客要和女方那邊組織的歌手對歌,山歌俚語,出口成章,對贏了方可娶親。對對聯又稱攔轎對,又俗稱攔馬對,就是男方的提親隊伍到女方家中時,女方家族中德高望重且富有才學的長者往往會出一上聯,要求在吉時迎娶之前對出下聯,新娘方可上轎。舊時百姓信奉「耕讀傳家」,對對聯是一個地方且耕且讀的榮耀體現,從許多百姓家中堂前的對聯「繼先祖一脈真傳克勤克儉,教兒孫兩行正業唯讀唯耕」便可見一般。
話說當年資源鎮(原為延東鄉)天門村的蔡公諱其巍,為其小兒完婚,經媒人說合,定的是瓜裡鄉的唐氏。去迎娶時,唐氏宗族一位長者出了一句上聯:
瓜種種瓜裡,瓜瓞綿綿連桐弟
這句上聯有幾個巧妙的地方:首先是三個瓜字迭用,既含地名,又有寓意;第一個「種」寓為種子,第二個「種」則為動詞,「瓜瓞綿綿」是為子孫昌盛,而「桐弟」則是唐氏的別稱。
當時提親的人對不出來,只好寫好上聯,飛馬跑回天門,告訴蔡公其巍,蔡其巍馬上約了其後、其芳、其佑幾位讀了古書的長者,商量如何對對聯。幾個人商議後,對聯如下:
天書書天門,天姿昭昭傳濟陽
「天書」既有天上神仙寫的書或信之意,又有古代帝王的詔書的含義,寓天作之合,「天姿昭昭」則是讚揚新娘天生麗姿,而「濟陽」是蔡氏的別稱。
對仗工整,寓意豐富,一時傳為佳話。
劉長佑
劉長佑,湖南省寶慶府(現為邵陽市)新寧縣人氏,清末時任廣西桂林府臺。
一日,劉長佑從新寧家鄉經梅溪、大灣、天門赴桂林任上辦公,至西延產籽坪(現為中峰鎮)時,天色已昏,便在當地資江邊人家借宿。是時,他見資江水清澈見底,遊魚翩翩,柳絲倒垂,倦鳥回巢,不由心生一聯:
影橫江底,鳥宿水中魚上樹
可冥思苦想,劉長佑竟然想不出下聯,到第二天依然是毫無頭緒。他臨走時便對當地人說:「誰要是對出下聯,就到桂林府來,我給一個知縣於他。」可惜當時無人能對。
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合鎮文化館(現與延東鄉合併為資源鎮)一名工作人員蔡美富在資江邊釣魚時,想到此聯,更是見藍天白雲,山峰竹木蒼翠,昌、蝴蝶嬉戲於山水之間,心中萌生一聯:
峰映碧空,蝶戲浪間竹掃天
卻不知此聯劉府臺是否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