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熱蘇富比古董拍賣 | 21件黃花梨明式家具斬獲HK$2億

2021-03-01 值點網

本年7月香港春季拍賣,蘇富比「凝盈一色」專場的黃花梨引來收藏家瘋搶,10件明清家具悉數遠超預期成交,大部份更以估價數倍以至10數倍落槌,合共斬獲HK$1.67億,成為一時熱話。

來到本周10月秋拍,蘇富比乘勝追擊,於「凝盈一色」(二)專場帶來23件黃花梨明式家具。雖然競投氣氛未如上季般瘋狂,但仍然成功交出亮麗成績。

扣除2件流拍家具,21件黃花梨合共斬獲HK$2.02億,佔全場成交總額近60%之多。當中以一對萬曆櫃最受歡迎,以HK$4,800萬落槌 - 整整是低估價的12倍之多,連傭HK$5,721萬易手。

以下為大家報導此專場的所有重點成交。

尺寸:141 x 51.8 x 193 cm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落槌價:HK$48,000,000
成交價:HK$57,218,000全場競投反應最好的拍品,最後亦順利登上成交冠軍之位。

拍賣官於大概HK$300萬起拍,競價階梯為每口HK$50萬。惟至HK$600萬時,下一口叫價突然跳升至HK$1,000萬;到HK$1,200萬時,下一口又暴升至HK$2,000萬,再下一口亦達至HK$2,500萬。此時大家都意會到,這對萬曆櫃不可能輕易落槌了。

此場爭奪戰主要有三位電話競投參與,分別委託仇國仕(Nicolas Chow,亞洲區主席)、李佳(Carrie Li,中國藝術品部資深專家)、Pinky Tam(市場部經理)出價。

終於在超過30口叫價後,拍賣官以HK$4,800萬落槌 - 整整是低估價(HK$400萬)的12倍之多。連傭成交價為HK$5,721萬,勝方為李佳客戶。

十七世紀,工匠善用佳木良材,依色澤紋理巧施造化,此對魁碩大櫃便是一例。

櫃表紋飾素淨,僅亮格作牙條造型,又鑲銅活,平添趣致。萬曆櫃為明式家具中之特別種類,因流行於萬曆年間而得名。萬曆櫃結合櫥及櫃之結構,既實用也風雅,深得文人士大夫青睞,常見於文士書齋,或並排左右,或各倚一牆,講求視覺對稱,以合中式屋室陳設之道。

櫃頂層格可置書卷,可陳古玩,抽屜則收納筆墨紙硯,下方門櫃牢固,存放待客所用之茶具等易損雜物尤宜。萬曆櫃頂設多層格者,稀見無多,而考當時木刻版畫亦鮮見其例,故知珍罕。

書齋內陳列書籍,彰顯主人學識修為,頗受文士看重。明人高濂(1573-1620年)撰《遵生八箋》,萬曆十九年(1591年)初刊,稱書格上應有儒家典籍、釋道名著、詩文名篇、醫散經典、法帖畫卷等。

Lot 53

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六柱透雕螭龍瑞獸紋圍子架子床

本場亞軍

尺寸:226 x 156.2 x 226 cm

估價:HK$20,000,000 - 30,000,000
落槌價:HK$19,000,000
成交價:HK$23,165,000

架子床魁偉碩麗,作螭龍蜿蜒迴繞,透雕精美,紋飾祥瑞,可想見十七世紀顯貴起居之態。床榻設於內室,於家宅生活不可或缺,六柱圍子架子床則為床中之最。

架子床與女子閨閣尤密不可分。十七世紀,儒風盛行,府邸廳堂多作會見男賓、操持要務之用,婦女一概簡出,只深居內宅。一家之中,女眷常於臥房度 日,房中家具陳設,尤其床榻,即是身份象徵,彰顯屋主家中地位。

日間,架子床可供消閒:床前置條桌、腳凳,以便閱讀、飲食,圍床設椅凳,又宜閨中小聚。夜裡,床架垂帳,既可擋風、防蚊,亦可保全私隱。床帳選配頗為考究,顏色、花樣須映襯圍子透雕紋飾。

Lot 47

明十七世紀初

黃花梨如意角牙馬蹄足四平條桌成對

尺寸:120.5 x 62.7 x 87.2cm

來源:黎氏古玩,香港,1990年4月10日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落槌價:HK$16,000,000
成交價:HK$19,535,000

明代木匠善於結構處賦巧思,所造桌案雖用料簡省, 然承重無虞。此類桌案清雅素淨,乃作四面平式,腿足與桌面對齊,又接角牙以加固。該設計始於宋、興於明。

四面平式窄長條桌用途甚廣,乃明代千家萬戶之選。考木刻版畫可知,此類條桌用法多樣,可應不同場合需求。常置臥房之內,作書案或餐幾,或倚客廳側 牆,陳花木或珍玩,亦可設宴,供賓主遞酒布菜。

Lot 5

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如意雲牙頭夾頭榫帶託子翹頭案

尺寸:267 x 50 x 89 cm

來源:嘉木堂,香港,1987年

估價:HK$3,500,000 - 4,500,000
落槌價:HK$14,000,000
成交價:HK$17,115,000

翹頭案長而不寬,兩端翹起,明清時素為名門望戶所愛。此案檔板雕飾巧致,面板木紋雋美,尤為出眾。翹頭案常設客廳,倚南牆,可陳置奇石、時花、古玩等,於主人會客時平添清雅。桌案檔板作如意雲頭者,於當時圖書、繪畫屢見不鮮。

尺寸:104.5 x 64.4 x 86.7 cm

來源:

估價:HK$1,200,000 - 1,800,000
落槌價:HK$11,000,000
成交價:HK$13,485,000牙條輪廓圓轉,刀法秀逸,正面雕雙鳳朝陽,獨具一格。此桌為半桌,雕飾精繁,殊為罕見,上部形如炕桌,王世襄名之曰「矮桌展腿式」。十七世紀家具多尚素淨,然此類半桌不吝華飾,融不同家具風格於一身,別有韻致。

尺寸:103.5 x 70 x 100 cm

來源:黎氏古玩,香港,1990年4月10日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落槌價:HK$7,500,000
成交價:HK$9,250,000

此躺椅形制如同玫瑰椅,靠背及扶手梳背式加雙環卡 子花,而扶手加長。軟屜坐面,前面的活動擋板,可伸縮,平放時可作窄床。躺椅造型簡樸,散發文人氣息,仍見明式家具之遺風。

宋代文人生活優雅含蓄,畫中多見正襟危坐,未見醉翁椅或躺椅身影。反觀明朝文人雅仕,生活輕鬆自如,多彩多姿,這與當時政治、文化理念有莫大關係。 

尺寸:212 x 108.5 x 50 cm

估價:HK$1,800,000 - 2,200,000

落槌價:HK$7,000,000
成交價:HK$8,645,000

榻,乃中式家具古老款樣之一,自兩漢已風靡,供貴 胄睡臥,及至明代,除常置臥室,亦可入書房。涼榻雖多為一人用,然現例尺寸寬綽,可臥二人,起居皆宜。

此榻部件圓實,裹腿棖四面交圈,乃仿竹製家具。長久以來,竹製家具受人喜愛,因竹之挺拔氣節素為文人所仰,且竹柔韌圓活,宜造輕便之物。明代工匠取名貴木材傾力打磨,活現竹之靈秀。

尺寸:266 x 67.5 x 81.5 cm

來源: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1日,編號418

估價:HK$3,000,000 - 4,000,000
落槌價:HK$7,000,000
成交價:HK$8,645,000

平頭案素來無飾,此案上雕紋者殊為罕有。腿足縮進,不連桌角,乃明代經典式樣,因形似漢字 「一」之孑然一筆,素稱「一字首式」。

此式脫胎於傳統木造建築,自宋以來頻頻見諸刊本、繪畫,線條簡潔大方,為中式家具不朽經典。案前墨客可揮筆自如,且不設抽屜,長邊無棖,以免坐椅之人使用不便。

尺寸:38.6 x 27.7 x 79 cm

來源:黎氏古玩,香港,1990年4月10日

估價:HK$300,000 - 500,000
落槌價:HK$6,500,000
成交價:HK$8,040,000

香幾長方形,高束腰,壼門牙條浮雕卷草紋。四足,三彎腿外翻豹腳式足,下承底座。形態清雅俊美,線 條流暢曼妙,賞心悅目。

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論及香幾:「富貴之家,或置廳堂,上陳爐鼎,焚蘭熅麝;或置中庭,夜色將闌,仕女就之祈神乞巧。道宮佛殿,也設香幾, 焚香之外,兼放法器。」寥寥數語,道出了香幾之用途及美態。

尺寸:84.8 x 46 x 112.5 cm

來源:紐約佳士得1994年12月3日,編號258

估價:HK$1,500,000 - 2,000,000
落槌價:HK$4,200,000
成交價:HK$5,257,000

雙開門內設十四屜,大小不一。方角多屜櫃通稱藥箱,用於存放藥材,亦可收納文書、筆墨,乃至首飾、珍玩等。明末清初文士李漁(1611-1680年)著《閒情偶寄》,康熙十年(1671年)初刊,論及抽屜之功用,名此類多屜櫃曰「百眼櫥」。

尺寸:96 x 51 x 179 cm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落槌價:HK$5,200,000
成交價:HK$6,467,000

圓角櫃乃中式家具典雅之範。上窄下寬,櫃帽噴出,作臼窩以納門軸,乃從木造建築演化而來。由下至上收窄,尤顯挺拔、輕靈,櫃門及兩側如室內之牆,可靈活拆卸,櫃內空間一覽無遺。此式雛型為帶門大箱,宋人置於案上。

尺寸:57.3 x 37.3 x 53.5 cm

來源:

估價:HK$300,000 - 500,000
落槌價:HK$2,200,000
成交價:HK$2,772,000

交杌,又名馬札,造型輕巧、可摺疊,便於攜帶,尤為出遊之用。明仇英繪,萬曆時期刻本《列女傳》記 錄了一名隨從扛著交杌,跟隨主人馬後,應協助主人 上下馬或中途休息之用。

交杌源自西域,始見於東漢,又稱胡床,遊牧民族綁在馬背上以便歇息之用。《後漢書.五行志一》記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箜篌、胡笛、 胡舞,京都貴族皆競為之。」京城貴族的競相效仿, 在中原被廣泛使用,成為中土最早坐具之一。

此專場共123件拍品登場,其中40件未能售出,成交率僅67%,不算理想。惟由於黃花梨表現超群,故全場總落槌價仍然達到HK$2.77億,超越約HK$1.7億 - 2.4億估價範圍。

以下為大家簡介黃花梨以外的重點成交。

高度:11.3 cm

來源:1993年6月20日購於香港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落槌價:HK$18,000,000
成交價:HK$21,955,000

西漢時期,高足玉杯珍貴非凡,乃為皇室、諸侯、朝廷權貴所制。類似例子曾於重要遺址、墓葬出土,且發掘地點皆位於墓室主位。

據學者考據,此類高足玉杯並非真的作平常飲酌之用,而是應與祭祀相關,裝盛添加了細磨玉粉、甘露之「靈藥」,祈求飲者長生不老。

此杯鳳鳥紋以谷紋下地相襯,繁複縝密,渦紋方向各異,兩兩成雙,或水平、或垂直,變化之間生意盎然。其他相類之器,多僅綴谷紋,或高足作圓弧形。

尺寸:12 cm

來源(值點網整理):

香港蘇富比2009年10月8日,編號1624(HK$9,844,000成交)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落槌價:HK$14,500,000
成交價:HK$17,720,000

此罐於大概HK$600萬價位起拍,連獲17口叫價,連傭HK$1,772萬成交,由「L0077」號競投牌勝出。此位收藏家亦投下同場另一件明朝瓷器 - 洪武雙色暗花雲龍紋碗(見下)。

一般來說,青釉瓷器以顏色深淺分成三類:青色較淺者稱為粉青、較深者稱為冬青、更深者曰豆青。

明代永樂一朝的青釉特色是玻璃質強,同樣按呈色分成三種,但分類與名稱與上述不同,分別為影青、冬青、翠青。

永樂影青釉,顧名思義是仿宋、元時期的影青釉品種。釉質肥潤,有較大氣泡布於釉中。由於釉面玻璃質強,在已刻劃紋飾輪廓線內形成積釉現象,把紋飾襯託得格外清晰秀美。永樂影青瓷傳世種類不多,一般只見撇口碗。

冬青則色澤較重,釉色青中閃綠,蒼翠欲滴,具有宋、元龍泉釉的效果,故也稱為「仿龍泉釉」。釉質肥厚,多有小氣泡及垂流現象,偶爾也有無氣泡的。

至於翠青釉,色澤光潤,色青嫩如翠竹,常見蓋罐和高足碗。器面多光素,因釉汁隨器身各部位的凹凸起伏面面垂流積釉,從而使蓋罐肩部色澤淺淡而下部濃重。

當然,書本文字上說明並不困難,惟親身鑑賞時卻不是這麼容易分辨。同是青釉,冬青和翠青呈色有時頗為接近,判斷時就只能靠經驗和主觀意見。

以我們談的這件永樂朝青釉蓋罐為例,於2009年首次在香港蘇富比拍賣,HK$984萬成交,當時行方判斷為「WinterGreen」、即冬青。

今次再度於蘇富比易手,行方則判斷為翠青。

尺寸:12 cm

來源(值點網整理):

Peter Hariolf Plesch(1918-2013年)收藏,至1959年Bluett & Sons Ltd,倫敦,1959年羅傑琵金頓(1928-1969年)收藏,1959年始,自此家族傳承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編號12(HK$5,840,000成交)估價:HK$12,000,000 - 16,000,000
落槌價:HK$8,000,000
成交價:HK$9,855,000

瓷器市場近年掀起高古宋風,令愈來愈多收藏家認識到建窯(位於今日福建)黑釉盞器。此建窯茶盞的HK$800萬落槌價雖然遠低於估價範圈(HK$1,200萬- 1,600萬),但仍然比2016年拍賣成交價升值了約37%,以投資角度來看其實已算不俗。

日本收藏家自古就愛「建盞」,惟他們卻稱之為「天目碗」,為何會有此獨特稱呼?

時間回到千年前的宋朝,品茗之風遍及大江南北,宋人不但愛辦茶宴,以茶待客,更會鬥茶茗戰,一比茶藝。福建瓷窯的黑釉茶碗乘時興起,大行其道,不但為文人墨客所推崇,連皇帝也下旨命令燒造御用茶碗。「建盞」二字,從此成名。

中日文化交流與商貿來往,自古未斷。前往宋朝求法的日本僧人,回國時也帶回學到的茶藝禮儀,以及所獲茶器。

黑釉建盞與浙江臨安天目山甚有淵源,後者以高聳日本古松聞名,天目茶現仍馳名。學者推斷,當年日本僧人離開宋土,把建盞與天目茶一起帶回本國,於是把「天目茶」之名也套用到「建盞」之上,於是建盞就成為了天目碗。

建盞釉色之美在於上面的結晶斑駁,而大家正是按這些結晶斑駁形狀之異去分類:最為人熟悉的包括兔毫(像兔毛般細長)、油滴(圓顆狀)、曜變(七彩變幻)。

是次成交的建盞在日語稱為「禾目」,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兔毫」。

尺寸:20.5 cm

估價:HK$8,000,000 - 12,000,000

落槌價:HK$7,000,000
成交價:HK$8,645,000

洪武朝御製雲龍紋碗,碗形撇口深腹,胎體厚重,外罩醬釉,內施藍釉,模印五爪祥龍騰遊瑞雲,乃屬為數甚稀的一種暗花雙色釉瓷。雲龍紋碗內外施異色釉藥,於當時應屬繁縟技法,前例罕有,後代亦鮮。

綜觀全球博物館,紋飾、釉色與此碗相近者的完整例子寥寥,包括以下五例:外醬釉內藍釉高足杯|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美國密蘇裡州)外藍釉內紅釉雲龍紋碗|曾由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後於1976年在倫敦拍賣售出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專場:凝盈一色(二)

拍賣日期:2020/10/9
拍品數目:123

成交:83
未成交:40
成交率:67%
成交總額:HK$341,654,900

相關焦點

  • 佳作薦書 l 蘇富比藝術空間「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特展圖錄
    書籍信息 | BOOK DETAILS書名: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出版者:蘇富比 / 嘉木堂有限公司作者:伍嘉恩裝幀:布面精裝出版時間:2015年初版葉承耀醫生近照此次蘇富比藝術空間的展覽,出版了同名展覽圖錄《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收入全部38件套的展品。雖然幾乎所有的藏品都在之前的葉醫生的出版圖錄中收錄過,但早年的那幾種圖錄,不僅價昂,而且早就一書難求。
  • 香港蘇富比:葉承耀醫生黃花梨專場全圖(上)
    『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專拍,作為香港秋拍的重頭戲,本場將精彩呈現攻玉山房主人——葉承耀醫生的部分頂級黃花梨收藏及明式家具共38件套。這批明式家具淵源清晰、質量上乘,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關於葉醫生及其收藏,網上已有很多文字介紹,茲不贅述。現將38件器物高清細圖分兩集發送,僅供聯盟內部分享。
  • 最高單品3.066億港幣成交!香港蘇富比秋拍斬獲33.49億,重量級藏品全成交!
    香港蘇富比2020秋拍現代藝術晚拍現場10月5日晚,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和「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晚間拍賣」率先舉槌,兩個專場共上拍41件藝術精品,經過2個半小時的激烈爭奪,38件順利成交,成交率高達92.6%,斬獲7.87億港元,大幅超越拍前4.5億左右的估價。
  • 醉心於明式家具收藏的名醫——葉承耀先生
    拍賣會上68件拍品拍出40件,成交總額約為2262萬港元。其中成交最高的3件家具為明黃花梨三屏風獨板龍紋圍子羅漢床、明黃花梨靈芝紋衣架和明黃花梨兩卷角牙琴桌,分別以200多萬港元拍出。而這所有拍品均來自香港的大收藏家——葉承耀。收藏的啟蒙之路葉承耀的兩位叔父可以說是他收藏之路的啟蒙老師。
  • 香港收藏明式黃花梨家具號稱「四大天王」
    1988年到1991年的三年時間,葉承耀幾乎投入了全部時間和積蓄,收藏了68件以黃花梨為主的明式家具。目前葉承耀手中的明式家具達160餘件,其中大部分是黃花梨木,還有紫檀、烏木等材質,95%家具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購自「嘉木堂」。與將自己住處打造成博物館的藏家安思遠不同,葉承耀將所有的藏品放置在兩個恆溫恆溼的倉庫裡,「平時很少示人,但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它們」,這也是他多次舉辦展覽的重要原因。
  • 32.2億強勢收官,香港蘇富比春拍為市場注入強心劑
    原創 陳小利 雅昌藝術網32.2億港幣、5件過億、37件超千萬成交、16項世界拍賣紀錄、買家來自近40個國家,90%成交拍品透過電話、網上或書面出價競投,新客戶佔買家人數近20%,25%買家為40歲以下……香港蘇富比2020春拍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 香港蘇富比2015秋拍 葉承耀醫生之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成交2.6億港幣 拍賣師一舉獲得白手套
    這場拍賣由一個明末黃花梨插肩隼綠紋石紋酒桌開拍,一開拍就舉牌激烈,從900萬一直追到2100萬成交。這次拍賣有一個亮點就是lot121一個不起眼的黃花梨花式筆筒,從9萬一直激烈搶到150萬成交。據紀錄該筆筒為吳大徵,吳湖帆舊藏,流傳有序,就筆者分析,具有名人效應的文人文房是個永遠的常青樹。這次拍賣,明顯文人文房較為搶手。
  • 明式家具珍品「安思遠圈椅」
    原款: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圈椅(一套)高92cm,寬62.2cm,厚44.5cm安思遠舊藏 / 成交價:9,685,000 USD參見紐約佳士得2015年3月春拍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收錄於《明式家具經眼錄》P133安思遠款圈椅應該是近幾年來仿製最多的一款
  • 蘇富比香港春拍古董八大專場交5.6億港元「天價成績單」!
    ,每季的收官之戰都是古董類別的拍賣,本季也不例外。本季度八個專場及成交結果分別是:「清潤柔輝:茉琳琵金頓珍藏黃釉御瓷」,成交率百分百,成交總額超3040萬港元;「魚豫幽藍: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盌」,僅一件重點拍品,斬獲近2.3億港元;「玲瓏雅趣:明清掌上御瓷珍翫」,該場也是白手套,成交金額達7885萬港元;韞古雙仕:「美國私人瑰藏中國藝術品萃珍」,成交率63%,成交金額達5500萬港元;「瑩淨芳淳:顯赫私人瑰藏宋代瓷珍」,成交率:78 %
  • 【經典回顧】2016香港蘇富比「明式家具專場」全部成交 黃花梨卍字紋羅漢床1184萬奪魁
    香港蘇富比『明式家具 – 亞洲私人收藏』專場拍賣於2016年4月6日在香港舉行,繼『攻玉山房』明式家具在2015年秋拍取得破紀錄的驕人成績後
  • 2017藝拍年鑑 | 家具成交榜單Top50!
    黃花梨家具成交記錄清康熙 御製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成對高314cm;寬156.5cm;厚77.5cm成交價:9890萬元2017年12月18日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賣會 禹貢(二)—康熙御製黃花梨大四件櫃 唐英督陶與大清的輝煌時刻 (Lot 5178
  • 黃花梨家具:古典家具中美的典範,極度養眼!
    2、海南黃花梨味道大一些,即所說的降香,而越南黃花梨香味略小。3、海南黃花梨紋理好,鬼臉多,即所謂的虎皮紋,越南黃花梨相對差一些。4、顏色上二者也有區別,海南黃花梨顏色深一些,越南黃花梨淺一些。5、從材料上看,越南黃花梨樹材略粗大,海南黃花梨直徑普遍較小。
  • 【木·緣】這個美國人,收藏的黃花梨家具,價值好幾個億
    安思遠,1929年出生於紐約曼哈頓的顯赫家族被譽為「中國古董教父」他是為數不多的最早,研究中國古典家具的西方人也因他是第一個出版中國明式家具書籍的西方人作為明式家具之王下圖中出現的黃花梨的圈椅曾在拍賣會上以900多萬美元的天價出售似乎有點超出圈椅在當下所應有的價值
  • 式樣各異的「十大羅漢床」愛好古式家具收藏者,您看哪件能奪冠?
    時間:2008年4月27日尺寸:高94.5x寬247x直徑175cm2、明末海南黃花梨(降香黃檀)獨板圍子馬蹄足羅漢床,拍賣成交。此床為標準格角攢邊。下裝二根弧形支承穿帶出榫納入大邊中央位置,另四根對角出榫納入邊抹加強穩固。
  • 葉承耀:和古典家具相互擁有的滿足
    展覽期間,「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已化身為擬古的蘇州庭園宅院,長廊曲徑將人們導往客廳、書房、茶室三個生活空間,於是明式家具以跨時空的設計精彩地展現在大家眼前。此次呈現38 件套黃花梨及紫檀精品家具的便是 「攻玉山房」主人葉承耀先生。人們都知道,葉先生是香港知名的皮膚科專家,親切地稱呼他為葉醫生。然而與其醫名相比,其頂級明式家具珍藏更使他譽滿香江、蜚聲國際。
  • 未來十年,黃花梨還會是拍場的主角麼?
    與此同時,幾乎沒有中國人問津家具一事,而在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賞》、《明式家具研究》出版以後,家具開始逐漸受到國人關注,家具研究的陣地逐步轉移回國內。九十年代中期,國際及國內拍賣行開始涉足古典家具的拍賣業務,開啟了古典家具的拍賣時代,距今不過25年歷史。
  • 拍場 黃花梨威武,把香港蘇富比中國藝術拍賣前兩名都佔了
    香港蘇富比11月24日及25日兩天共兩場中國藝術拍賣總成交達9,930萬港元,逾總估價(4,630萬港元)兩倍。
  • 拍場上最貴的十大黃花梨家具
    這件「明·十七世紀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以850萬美元落槌,成交價968.5萬美元(約RMB6011萬元),超最低估價12倍,被場中一位中國藏家競得。安思遠堪稱明式家具之王,這套明十七世紀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在開拍前就備受外界關注。其每一處的曲線和用料粗細都極盡飄逸美感,文人氣息濃鬱,是安思遠珍藏的這批明式家具中非常特別的一件。
  • 內幕 | 明式家具為什麼要拆卸後運到香港?
    題圖 / 香港荷里活道古董街舊影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和全球藝術品交易之都,也是明式家具的集散地,流失海外的珍貴家具曾在這裡裝船,回流祖國的黃花梨家具也在這裡登陸上岸。1985年、1989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和《明式家具研究》先後在香港出版,掀起了明式家具的收藏高潮,不論是收藏人數還是交易數量,達歷來之最。伴隨而來的,家具的走私也更加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