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最解風情的一首詩,不僅俘獲了李治的心,還留下一個成語!

2020-12-20 黃門左侍郎

李世民駕崩,武則天被逼為尼,給李治寫了首情詩,終於如願回宮!武則天詩求李治:「開箱驗取石榴裙。」她的石榴裙下藏著啥秘密?

「武媚娘」 的嫵媚

武則天,又名武曌(zhào) ,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為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14歲時進入後宮,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並獲賜號「武媚」,所以,人們又稱其為「武媚娘」。但是,武媚娘侍奉李世民達12年,卻沒能為太宗留下一兒半女。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李世民對武則天的感情極淡,地位也未獲得提升,一直做了十多年的才人。因為沒能給皇帝留後,所以,李世民駕崩後,她只有一條出路——被發往皇家寺院感業寺為尼。

如果歷史按照常規發展,武則天當會在青燈黃卷中終了一生。但是,武則天並不是個聽天由命的弱女子,即使是被圈養在李世民後宮,她仍然處處尋求「翻身良機」。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李世民病重期間,她就與前來探病的時為太子的李治曖昧起來了。當年,正值25歲的武則天,有著成熟女性的魅力,她憑藉自己的「武媚」,一下子就徵服了時年21歲的毛頭小夥子李治。對於兩人的這段情緣,正史並沒多少詳細記載,也不可能詳細記載,畢竟,這並不件光彩的事。正史中有載,也是語焉不詳,一句「悅之」就一筆帶過:

「時上(指李治)在東宮,因入侍,悅之(《唐會要·卷三》)。」

這樁戀情是如何開始與發展的,史上雖無詳細記載,但依老黃的猜測,在這段感情中,武則天應是主動出擊的那一方,一是她的年齡比李治大,二是她有著十多年的孤枕寒衾的寂寞,因而對於男婦女之情有關非常猛烈的渴望。只是,這樣的地下情,註定是難成正果的。所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後,武則天與其他沒有給皇帝留後的皇宮嬪妃一起,被趕出宮,發往長安的感業寺出家為尼。

「太宗崩,隨嬪御之例出家,為尼感業寺(《唐會要·卷三》)。」

感業寺裡的相思

出家為尼的武則天,是心有不甘的,所以,在李世民崩逝一年後的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只是,這種差著輩份的戀情,即使是十分開放的唐朝,也是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所以,這次的寺中重逢,留給武則天的,是更多的思而不得的苦悶與懊惱。

於是,武則天病了,並且病得不清,以至精神恍惚,「看朱成碧」。這是標準的相思病。為了訴說相思之苦,武則天提筆給曾經的心上人,現在的高宗皇帝李治寫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情詩《如意娘》。其詩曰: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看朱成碧:朱,紅色;碧,青綠色。看朱成碧,把紅色看成綠色。這裡是形容作者相思成疾,神情恍惚,以至連紅與綠都分不清了。

思紛紛:思緒紛亂。

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比來:近來。

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烏棲曲》:「芙蓉為帶石榴裙。」本意是指紅色裙子,轉意指女性美妙的風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說。

武則天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呢?是直訴自己對李治的思念以及對舊情的呼喚。整首詩直譯成現代文,就是:

因為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竟將紅色看成綠色。因為思念有情郎,我已身體憔悴,精神恍惚。

我近來因思念而涕淚長流,如果你不相信,你來打開我的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已沾滿斑斑淚痕。

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已經相思入魔,連顏色都分不清了。相思到「看朱成碧」,相思到成為「色盲」,把紅色都看成綠色了。其實,「看朱成碧」並不是詩人的誇張,現實生活中也時有發生,比如過馬路時,有人因專注手機,或是心想他事,往往也會誤闖紅燈的。

石榴裙下的秘密

「看朱成碧」一語,最早是出自南朝·梁·王僧孺的《夜愁示諸賓》:

簷露滴為珠,池水合成璧。

萬行朝淚瀉,千裡夜愁積。

孤帳閉不開,寒膏盡復益。

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

《夜愁示諸賓》的作者王僧儒,是南朝梁代的東海郯人,少好學,6歲能文,曾任尚書左丞、御史中丞。王僧儒長期寄居他鄉,思念鄉友,時屆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之際,還是孤帳獨寢,怎能不能更加愁腸百結!因而做此詩,將夜愁的情景告知諸位客人。「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是思念友人所至,而武則天則化用作思念戀人,其情更烈,也具感染力。

「看朱成碧」後來成為唐宋人常用成語。如李白的「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辛棄疾的「倚欄看碧成朱,等閒褪了香袍粉」等等,都是承襲了武則天的創意的。至今,「看朱成碧」還常被人引用。

即使成為「看朱成碧」的色盲,「比來(近來)」仍為你思淚長流。為了讓李治相信她沒說謊,她還藏了一條裙子為證——「開箱驗取石榴裙」,藏在箱底的石榴裙都被相思的淚水打溼了。李治收到這樣深情款款的詩箋,能不心潮澎湃嗎?所以,不久後,在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的鼓動下,李治堂而皇之地將武則天娶回宮中,被拜為二品昭儀。其後,在王皇后與蕭淑妃的爭寵鬥法中,武則天「魚蚌相爭,漁翁得利」。最終,蕭淑妃失寵,王皇后被廢,武則天成功封后,從而,為她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開啟了便捷之門。

結語

武則天的這首《如意娘》,極盡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與同時代的女詩人相比,武則天的這首《如意娘》仍可算是抒寫閨情的上乘之作。武則天的成功上位,與這首詩的關係到底有多大,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適時把握機會,利用各種力量,打擊敵手,壯大自己,終獲成功,這才是她作為政治家的超強風範。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武則天和李治那些詩詞唱和小花邊兒
    剛入宮的武則天還不叫武則天,甚至連則天都是一個稱號,而非皇名字。至於閨名叫什麼,眾說紛紜。反正進了宮被李治的父親李世民封為才人,賜號武媚。所以早期的武則天被稱為武才人或武媚娘。彼時的武則天14歲,含苞待放,鮮豔嫵媚。但任她再貌美如花,奈何對的時間遇上了錯的人,所以她不是李世民喜歡的類型。
  • 唐代最有名的一首元宵詩,作者是蘇軾先祖,前兩句包含一個成語
    詩中描寫了洛陽市民元宵之夜的歡樂景象。首聯寫燈火輝煌,成語「火樹銀花」即由此而來;頷聯寫人流如潮,明暗相間,縱橫交錯;頸聯寫夜遊之樂,突出歌伎豔若桃李;尾聯寫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無限留戀。我來細看這首詩。四面八方,天地上下的燈都合在一起,一片燈火輝煌。
  • 武則天一首詩短短20字,卻「狂」出了新天際,李白都不一定寫得出
    在當時,幾乎任何人都無法避開詩歌的金色光芒,就連當朝的帝王將相們也是如此,像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唐代皇帝,狄仁傑、魏徵、張九齡等一眾大唐名臣,也都曾經留下過不朽的作品。而女皇武則天也不例外,作為千古第一女帝,武則天的身上充滿了太多的傳奇。
  • 《武則天》,李治離世前沒除掉武則天是輕視女性還是因為愛
    他們有一種共生關係,一個離不開另一個。武則天需要李治達到自己的權力身份,李治需要武則天幫助去接管李家王朝。有人說李治難道不是被武則天逼迫著做一些自己不願做的事情麼?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她還不縱容他麼?如果不愛,他們不可能僅僅是利益關係相處那麼久,還給與對方最需要的,一個要自由,一個要權力,正好合適。如果不愛,李治不會在武則天做出那麼今天看都有點驚世駭俗的事情,還能在最後把軍國大權交給武則天,沒有除掉她。至少他最後還是信任她的。
  • 《武則天》,李治離世前沒除掉武則天是輕視女性實力還是因為愛
    李治和武則天不僅是普通夫妻的婚姻感情人生夥伴,更是處理國家大事的政治夥伴。他們有一種共生關係,一個離不開另一個。武則天需要李治達到自己的權力身份,李治需要武則天幫助去接管李家王朝。還可以在她一次次做出危險判斷時,最後還是選擇信任她。她同樣縱容他,每一次李治懶理朝政,都是武則天勤奮督促甚至垂簾聽政。最後乾脆二聖當朝。縱容他花心在外,對自己的姐姐還有親人都有怨言,卻從不對皇上又太多抱怨。只是偷偷處理善後。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她還不縱容他麼?
  • 《武則天》,唐高宗李治離世前未除武則天因為愛還是輕視女性實力
    他們有一種共生關係,一個離不開另一個。武則天需要李治達到自己的權力身份,李治需要武則天幫助去接管李家王朝。有人說李治難道不是被武則天逼迫著做一些自己不願做的事情麼?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她還不縱容他麼?如果不愛,他們不可能僅僅是利益關係相處那麼久,還給與對方最需要的,一個要自由,一個要權力,正好合適。如果不愛,李治不會在武則天做出那麼今天看都有點驚世駭俗的事情,還能在最後把軍國大權交給武則天,沒有除掉她。至少他最後還是信任她的。
  • 一首很俗的詩,卻寫出了崩不住的大歡喜,留下兩個成語,延用到今
    初衣解詩:古代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人生兩大喜事。當然我輩沒有經歷過科考,所以很難想像當時人們的心態。寫這首詩的孟郊,我們曾經學過一句話叫做「郊寒島瘦。」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孟郊的詩,做的特別的輕寒悽冷,這是他詩的風格,比如我隨手拎出一句來「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紋,短日有冷光。」看到都覺得冷颼颼的。
  • 武則天這首詩僅20字,卻寫出了狂放不羈,李白一生也寫不出
    而建立在繁華、自信之上的是,詩歌這種題材也成為了唐朝人用來記載日常起居生活、家國理想、個人抱負的載體,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之下,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雅士、甚至是白衣百姓,都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而我們今天所說這首詩的作者,既不是詩仙李白也不是詩史杜甫,而是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 李治死前為什麼不殺武則天,一代女帝,和花心懶惰李治的愛恨情仇
    ,不管是從品性還是從從政方面都是不完美且欠缺的,花心又懦弱,有婦人之心善良卻又非常散漫,這樣看似不怎麼出彩的人為什麼會愛上做事決絕手段高明又有些小腹黑的武則天呢?,這個讓李治自己統治地位受威脅的狠角色,這大概也是因為李治真的很愛武則天吧,但是作為李唐王朝的直系,李治還是沒有狠下心來除掉武則天這一大威脅,武則天也正是利用了李治的善良,從而開啟了新疆圖創下了女帝歷史。
  • 武則天也有三宮六院!武媚娘與李治亂倫?
    但武則天並未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依唐後宮之例,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2.武媚娘與李治亂倫?
  • 看劉曉慶版武則天,李治究竟愛武則天麼?
    李治離世前質問武則天,他到底愛不愛武則天?也許是愛恨交加。愛在何處?愛武則天助力他趕走國舅成為有實權的皇上,能容忍自己懦弱逃避愛好輕鬆自在的生活。愛武則天智慧可上朝堂,溫柔下可照顧他。恨她心狠,害死小公主,還有身邊的人。
  • 唐高宗李治和上官儀合謀廢武未遂後,武則天為何不殺掉李治奪權?
    以武則天的心性,這恐怕是難以忍受的,於是,就有歷史愛好者問了,為什麼武則天不乾脆殺掉李治,不但能掀翻壓在身上的石頭,然後還可以早些掌權,後來的武則天殺兒子時,眉頭都不皺一下的,難道心軟了?實際上,武則天在李治執政時期,權力還沒有大到能殺帝自立的地步,李治也沒有電視劇中描述的那般軟弱,沒有李治的扶持和後來遺詔上的授權,武則天在未來也達不到那個地步。
  • 李弘,李治最看重的太子,阻止武則天的最後一枚棋子
    她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很完美的,當好了唐太宗背後的女人,避免自己的家族,後戚當政,勸李世民,寬容對待大臣,在唐太宗心目中,在朝廷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直到貞觀十年,因為生病,去世。長孫的成功,告訴後來的皇后們,除了漂亮和女工,書還是要好好看,該知道的政治歷史,還是要略懂一二。
  • 古詩詞日曆 | 武則天《如意娘》
    本意是指紅色裙子,轉意指女性美妙的風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說。題目《如意娘》,商調曲,為唐代女皇武則天在感業寺出家為尼時思念唐高宗李治而作。武則天十四歲入宮為才人,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跟著唐太宗,媚娘學習了許多治國理政的本領,所謂名師出高徒,為媚娘協助李治並最終奪取政權打下了基礎。唐太宗崩,媚娘居感業寺為尼。在感業寺,是武則天一生中最悽清寂寞的四年。禍兮福所伏。
  • 唐詩中很絕妙的一首詩,不僅詩成千古名作,還出了2個成語
    唐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也是我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詩風格各異,題材廣泛,展示了唐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唐代詩歌浩如煙海,唐代詩人群星璀璨。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詩人,更是創作出了一首首千古名作,成為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科後》,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所創作的一首千古名作。
  • 文韜武略的李治,為啥那麼「怕」武則天?特殊的經歷、現實的需要
    而對於這個幾乎是唯一儲君人選的兒子,李世民也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不僅手把手教其理政,甚至還專門編寫了《帝範》一書,把自己的帝王權術、為政心得、治國技巧傾囊相授。 在安排好一切後,臨終前的李世民還叫來自己留下的班底、當面叮囑,他安撫痛哭流涕的兒子李治:「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 《大明宮詞》成就了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人,是愛她的高宗李治
    二十年前第一次看《大明宮詞》高貴的王公貴族公主貴婦,唯美的畫面充斥著整個屏幕,詩一般對話臺詞讓我們看到了最高層次的教養,以為就是歌頌皇宮貴族的愛情,漸漸發現,帶著一點血腥味的權利利刃已經悄悄出鞘。平靜的背後是波瀾洶湧的大浪淘沙。一場權利爭奪戰拉開了序幕。
  • 118篇:李賢被廢,武則天不僅殺了親兒子,還有親孫子!​
    李賢被廢,武則天不僅殺了親兒子,還有親孫子! 太子李弘死後,李治與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李賢很快入主了東宮。 這時候李賢剛剛20歲,與死去的哥哥相比,他不僅身強體壯,而且還極為聰明。《尚書》、《論語》幾乎過目不忘,從小就受到了李治的特別喜愛。
  • 明明是一首送別詩,卻被駱賓王寫成叛逆者之歌,寓意深遠!
    說起駱賓王,很多人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知道他的一首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小佛讀小學那個年代,這是二年級語文課的一首詩。駱賓王的出名其實不僅僅因為年少時寫出了《詠鵝》,更是因為武則天臨朝稱制後,駱賓王與徐敬業等人起兵討伐武則天,轟動一時的《討武曌檄》就是駱賓王的作品,這篇檄文,寫得極好,就連武則天自己讀後產生了惜才之情,「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這篇檄文煽動力之強了。今天咱們來讀一讀駱賓王的另一首古詩《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 互相利用,互相成全,愛與恨兼在,李治與武則天的豐富世界
    兩人性格上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武則天可以說是強勢做事決絕,李治則屬於有婦人之心。根據歷史的記載,可以看出李治是愛著武則天的。可是後來李治也有過廢后的想法,也想過要對武則天施行一定的打壓,但終究都沒實踐。在這段時間裡,武則天給了他很大的幫助。雙方的出現就像彼此的黑暗世界中的一束光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是坎坷磨難都經歷過,堅持到最終才有所成就的。開始的她,可以說是眾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