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ro!在許多長輩的眼裡,當代中國的年輕一代人都被掛上了「垮掉的一代」、「不思進取」、「又喪又頹廢」之類的標籤。
我們真的像他們口中所說的那樣差勁嗎?
我送這些「專家」們一個手勢。
就拿《佩奇是啥》的爆紅來作例子,我所看到的是,當代中國年輕人們嘴上說著恐懼過年、不想回家,但實際上紛紛在朋友圈轉發短片,有些羞澀的表達著對於家人和親情的珍惜。
有些媒體們在年終統計時總說,這幾年年輕群體當中「喪」文化盛行,年輕人們總是喜歡對生活展現出頹廢、戲謔的態度,但坐在屏幕後的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喪」只是我們的保護色,是我們在這個壓力倍增的時代下,對於生活最為無言的一種熱愛罷了。
「按照我目前的工資,
我要工作到106歲
才能在北京四環買個二手房。」
房子對於中國人總是有著令人莫名其妙的重要意義,但對於年輕一代人來說,房子正在成為他們不得不冒著被父母質疑的風險而去考慮放棄的東西——編輯部的一個北漂的孩子就曽說,按照他目前的工資,他要工作到106歲才能在四環買個二手房,還是建立在房價八十多年裡不再增長的前提下。
我十分能理解當下年輕人們張口閉口的喪與頹廢——這個社會的物質程度不是他們嘴上喊口號、打雞血就能填補的,在前所未有的壓力之下,他們只能選擇用一種戲謔與自嘲的態度,來給自己的內心帶來片刻的慰藉。
@BloodWork:985高校畢業,在上海工作五年多了,平時省吃儉用,沒有任何燒錢的愛好,到現在的積蓄還不夠在城區買個廁所。我喜歡這個城市,它總是能給我帶來新鮮感與滿足感,但我更想要在這裡的歸屬感,而不是生病了都不敢去醫院的顛沛流離、擔驚受怕。
@嘿吼嘿吼:在深圳上大四,今年六月就要畢業了,工作還沒著落。深圳的房價這兩年漲的也很兇,我自己倒是對買房沒什麼執念,但畢竟要考慮將來娶妻生子的問題,所以現在就偏向於選擇自己不太喜歡,但工資比較高的工作了,雖然不想這樣,但活的現實比較重要。
@會員果汁:我,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我女朋友,父親是國內TOP3大學的教授,在北京、杭州、三亞加起來有十幾套房。第一次見她爸,叔叔評價我說,是個潛力股,我只能苦笑。我不想做潛力股,想做龍頭股啊!
如果我有給事物下定義的權利的話,給當代的中國年輕人定義時,我會這樣寫:
他們是剛一就業就趕上延遲退休,幹二三十年都買不起房,結不起婚,卻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
他們是吃著各種黑心食品長大,卻每天還在茁壯成長的一代人;
他們是頂著惡劣的就業環境和自然環境,頂著高高的房價住著北上廣出租屋裡,卻沒有怨天尤人,每天還在努力追求自己理想,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一代人;
如果有些人硬要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那也是被現實壓垮的……
「你看看你們這些年輕人,
成天垂頭喪氣的頹廢樣子,
讀那麼多書把腦子讀瓦特掉了。」
當代的中國的年輕一代人有一個統一的特點——他們反感成功哲學,討厭養生之道,對大多傳統意義上「積極上進」的東西嗤之以鼻,喜歡以戲謔和自嘲的態度調侃自己的生活。
他們會揪著幾個流行的梗津津有味的反覆咀嚼,今天NMSL,明天你真是個弟弟,前一分鐘還在「真香」,現在就文體兩開花了。每天哭喪著臉的負能量語錄製造者馬男波傑克成了他們的精神吉祥物。
於是高高在上的老年藝術家們又發表意見了:你們這些年輕人,粗鄙俗氣,不求上進,道德淪喪,不思進取,國家的未來遲早要毀在你們手裡。
我衷心地感謝你們嘴下留情,沒把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滅霸攢齊無限寶石和葫蘆娃的爺爺被蛇精抓走了怪在中國年輕人的頭上。
@帶藝術家:我真的就不懂了,我工作上該幹的活兒一點沒少幹,加班一分錢不多給也毫無怨言,我每周給父母打電話問候,過年回家給全家人帶禮物,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抽完煙拿著菸頭走二百米找垃圾桶扔,我無非是平時發兩條不那麼打雞血的微博,就要被說是「喪」了?
@嫌疑人X:什麼喪不喪的,你給我一個年薪一百萬的工作、一個物價合理的市場、一個不張口閉口就是彩禮和房子的丈母娘和一個好身體,我能樂觀積極到讓你懷疑人生。
@reminder:如今房價高房租高消費高,就工資不高。一個沒有背景、家世普通的年輕人,一手一腳都要靠自己拼,一月三五千的工資,房租費、通訊費、夥食費、社交費,哪個不要錢?忙工作,忙家庭,忙生活,忙社交,全要費心。換你你喪不喪?反正我是喪了。
@cookie jar:我們其實也不是喪吧,是一種類似於一眼看到故事結局的無聊與無力。電影有很多類別,但現在的生活,就只像一類電影,奮鬥類。愛情事業尊嚴都得靠奮鬥得來,得靠賺錢得來。於是故事就變得很單調,單調地令人打不起精神,昏昏欲睡。
喪也好,頹廢也罷,都是我們「垮掉的一代」所被動接受的。
只是在長期的失望與無力之後,這種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習慣。
畢竟面對如此艱難的人生,我們也沒什麼好辦法,就喪著玩兒好了。
「紅口白牙地評判年輕人的你們,
見過凌晨四點的外灘和國貿嗎。」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並不是個新詞,比如它曾用來被形容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人、八十年代的英國人、九十年代的日本人和現在的我們。
其他國度與時間線的人我無權評價,關於我們這撥「垮掉的一代」,我有一個蠻喜歡的網綜藝人(被封殺過,我就不提名咯)曾經說過一段話,我深以為然:
「自顧自跳廣場舞擾民的不是他們;
不讓座就拳腳相加的也不是他們;
碰瓷耍賴的不是他們;
炒高房價的不是他們;
開黑心食品加工坊的不是他們;
建小工廠亂排汙的更不是他們;
是誰自己道德缺失卻反過來教育下一代人說這就是現實呢?
是誰自己跌倒了還要反訛把自己扶起來的年輕人,到底是誰扶不起來?」
說實話,我真的非常欣慰,在這樣的壓力下,這一代中國的年輕人們還能心懷熱情的去努力奮鬥,去追逐夢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不被人理解。
@南妹妹:我身邊的姑娘們,她們認真,努力,她們少女時期看著《蝸居》二十歲出頭看著《東京女子圖鑑》,她比她的父母長輩更知道有錢或者以後老公有錢有多重要。男孩子們大部分加著班,掉著頭髮,服務著607080後。真沒有任何一代人比90後更努力,更渴望成功。
@戰忽局東南局局長:在邊疆,有無數的年輕武警官兵在保家衛國;在海陸空,有無數年輕戰士守衛著祖國的領土主權完整;神舟十號發射現場,背後默默付出貢獻的是一群新一代的科研人員;在世界上的各個領域,中國的年輕一代都在為祖國添磚加瓦,並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試問,說我們垮掉了,您配嗎?
@DaisyGatsby:93年女,大學畢業三年。在成都,一無所有。可是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可以冷靜對待生活的小變故,不假思索地拒絕誘惑,不用依賴任何人。即使最後我依然一無所有,我也甘之如飴。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是至少,我知道生命是美好的。
@僅剩熱愛:93年男。已婚,大專文化。有個四歲的兒子,有個美麗且勤勞的妻子,做小買賣,存款兩萬。我26了,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我的未來毫無希望。但我覺得我的未來一片光明。我知道自己是個沒文化沒能力的憤青,可我還是懷著希望,那希望,就是看著生活一步一步好起來,和那份虧欠自己愛的人的感激,它們推動著我必須進步。
@拉出個電鋸:作為一個80後,我發現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現在批判90後、00後的,跟當年批判我們的,基本都是同一撥人。而卻很少看到80後去批判90後,也沒看到90後怎麼詆毀00後。越是受過教育的人,越不會擅自給自己所不了解的人下定義吧。
我鐵皮人,沒權沒勢,也算不得什麼意見領袖,但我想說,當今的這一代中國年輕人才是中國的黃金一代。
這是一代自信的人,不會妄自菲薄。
這是一代高素質的人,不會目光狹窄。
這是一代勇敢的人,不會苟且鑽營。
待這一代人成為中流砥柱時,中國將無比輝煌。
「去熱愛所有最新鮮的事物與思想,
這才是屬於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作為中國當代年輕人中一員的你,如果給你做一張海報,你會用什麼文字形容自己?
是熱愛祖國,以自己的力所能及去維護國家的威嚴與榮譽;
或是樂於創造,拒絕墨守成規的頑固思想和老掉牙的陳規陋習;
亦或是追求個性,不想成為人群裡最平庸碌碌無為的那一個;
然而,愛好新鮮,熱衷於高品質的生活,無論是思想、書籍,還是音樂、娛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全都要最新鮮的,是年輕一代,新鮮一代的共同畫像。
來看看這幾位在自己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大咖用怎樣的海報定義自己對於新鮮的追求——
思想上去了,對食物的品質也不能含糊,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桃一筐,牛奶自然也要喝新鮮。
與中國的新鮮一代同樣堅持「鮮戰略」的新希望乳業,正發起新鮮星球徵集令,定製你的新鮮一代專屬海報,不僅獲得「牛奶錢包」現金券,還有機會作為當代中國新鮮一代的代表,參加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儀式及上市答謝宴,親眼見證中國最新鮮乳業公司的成長。
本鐵皮人雖然不算年輕了,但還算新鮮,我好了,你們呢?
據說夠新鮮的老鐵們都已經做好了自己的專屬海報,落後就要挨打,掃面下面二維碼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就有機率走上人生巔峰。
有些人,只看到我們的頹廢與喪,卻對於我們背負壓力的奮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算了,怎樣都好,我們積極奮鬥,熱愛生活,追求最為個性與新鮮的生活方式,又不是為了你們而活。
這個世界並不是以非黑即白的線性邏輯去運作著,請不要拿百分之一的腐朽猥瑣,去否定百分之九十九的優秀努力。
最後,用五月天的《倔強》的歌詞作結,這首歌當年高三的時候聽到吐,現在倒覺得,看過了許多事、許多人之後,顯得格外貼切——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我不怕千萬人阻擋
只怕自己投降」
點擊「閱讀原文」,開啟新鮮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