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為,你什麼時候回來?」
「天天呀,你告訴爺爺你需要什麼東西呀,爺爺給你準備。」
「佩奇,什麼是佩奇呀?」
這三句話,是山裡留守老人李玉寶,在不靈通的電話裡對兒孫說的話。
他站在颳風的山坡上,拿著老舊的手機,就為了接收到信號,叫孩子們回家過年。
雖然一直沒聽見佩奇是啥,但為了給城裡的孫子準備新年禮物,爺爺踏上尋找佩奇之路......
以上短片《啥是佩奇》,是2019年第一個月刷屏朋友圈的爆火視頻。
短短6分鐘的內容,讓人既心酸又感動,莫名看哭了一群人。
對多數人來說,小豬佩奇像豆漿油條一樣平常熟悉。
可對於影片中的農村爺爺來說,陌生得像是外來物種。
為了讓孫子得到想要的東西,爺爺不厭其煩地問遍全村人「啥是佩奇啊?」
結果,他收到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
有的說是洗髮水,有的名叫張佩奇,有的說是某種下棋法……
直到問到從城裡打工回來的弟妹,才知道佩奇是一隻豬,一隻存在於動畫片中粉紅色的豬。
於是這位硬核爺爺,開始一遍遍的改造,手把手用鼓風機,造出農村版的小豬佩奇。
過年這天,爺爺被外面的鞭炮聲吵醒,他趕緊起床洗漱,開始打掃院子。
隔壁領居家裡,傳出「兒子你回來啦」的吆喝聲,老人抬頭張望的背影裡,都流露出羨慕。
包餃子做飯的中途,聽著電視裡主持人說「眼下有不少人踏上回家過年和家人團聚的旅途……」,爺爺突然起身關掉了電視。
從天亮等到傍晚,兒子一家都沒有回來,爺爺臉上的期待變成了落寞。
坐在山坡上,找到手機天線的老人給兒子打電話,又一次問他什麼時候回來。
當得到的答案是「不回來了」,爺爺要哭不哭的表情,大概是全片最戳人淚點的時刻。
因為這一幕,對所有人來說,都太過熟悉了。
像不像每次逢年過節時,我們對遠在家鄉親人說的話?
因為忙,因為沒時間,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掉老人的思念與孤獨。
明明是闔家團圓的節日,明明吃的穿的兒孫都給了,可他們過得比誰都不快樂。
因為他們要的,僅僅只是陪伴而已。
其實,《啥是佩奇》的迅速爆火,讓人流淚的原因很簡單。
或許它戳中了所有人內心深處的回憶:
「無論何時,我們身後總站著一群人,他們一直那麼用心,那麼執著地愛自己,巴不得把自己有的全部給你。」
可我們呢?
留給他們的,大多都是失望吧。
02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當老人看到兒孫回家,到底會有多開心。
在英國,某網友就曾記錄下每次回家,祖父迎接自己時臉上的表情。
每一次,爺爺看到孫女,都會驚喜叫聲「哎喲」,繼而笑成了一朵花。
對他來說,孫女常回家看看,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吧。
這個笑容,讓所有人都情不自禁跟著笑,然後笑著笑著卻哭了。
網友們紛紛留言:想爺爺/奶奶,想外公/外婆了……
老話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於是,我們懂得珍惜父母,加倍加倍對父母好。
可有幾個人懂得,這裡面的親人,也包括在老家苦苦等待的老人呢?
說實話,人這一輩子,他們已過了一大半,該享受的都享受得差不多。
臨到頭了,最想要的,不是金錢的贍養,而是兒孫的陪伴。
記得看過這麼一條新聞,心酸得憋不住眼淚。
江蘇一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88歲老人,偷偷從養老院跑出來,因為不識路坐錯公交車迷路。
面對民警詢問,老人說,他起床後想起外孫生日要到了,就偷跑出來,想回家給外孫過生日。
可能罹患疾病的原因,老人忘記了很多事情很多人,唯獨外孫的生日,記得比誰都牢。
一個八旬的老人,還像孩子一樣,不經報備就偷跑出來,跋山涉水,只是為了外孫過生日。
說真的,我哭了。
這位老人像極了我爺爺,不顧年老的身體,來回奔波,就為了給子孫送好吃的。
如今我心中有太多愧疚,即便想彌補,也補不全了。
因為當我成年後,只剩外婆一個了。
人總是在失去後才遺憾,為什麼沒有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多愛他們一點,多陪他們一點。
我們只顧著拼命向前奔跑,卻忘了停下腳步等等,身後已經步履蹣跚的親人。
問問自己,你有多久沒有陪過老人了?
03
前段時間《親愛的客棧》,一向以女強人形象面眾的劉濤,在提及外婆時泣不成聲。
因為對於外婆,她真的有太多不舍與遺憾了。
看著自己與外婆的視頻,戴著復刻外婆遺物的戒指,劉濤忍不住哽咽:「如果人生可以換,我可以用任何事情交換,讓我再見她一面。」
只可惜,人生從來沒有如果,更沒有所謂的後悔藥可救。
所以王鶴棣流淚後悔,因為工作問題,連外婆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那個當初會把自己一半生活費給他用的人,那個怕他吃不好穿不暖的人,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退出了他的人生。
現在能做的,除了想念,只剩悔恨。
當初給予老人太少的陪伴,在往後的時光裡,都將成為刻在骨子裡的悲傷。
記得當時沈月也哭著說:
「我們現在一年能回幾次家?
我一年可能就回一次家,外婆現在70歲了,如果她能活到80多歲,我這輩子只能見她十多次。」
一年見一次,老人能撐到幾歲,就能再見幾次。
量化的團聚次數,細想一下,真的令人悲傷。
在老一輩們剩餘不多的人生裡,大概真的是見一面少一面了。
你永遠不知道,這一次的見面,這一次的擁抱,會不會是最後一次告別。
就像兒時的我,不曾明白在院子裡,和奶奶互餵冰棍的交談,會是我陪她的終點。
每一個人總認為還來得及,再多賺點錢,再拖一拖時間,老人會在盡頭等自己。
可事實是,他們真的等不到了,他們的年紀已經不允許了。
你嘴上老說「以後」,卻根本沒有考慮老人的年齡,還能有多少個以後。
獨處老家的老人,不是習慣兒孫的忙碌,只是害怕成為兒孫的負擔,所以一次次回「你忙你的,我過得挺好的。
人越老是會越怕孤獨的,你眼中老人的堅強,不過是偽裝。
一如村上春樹說的:
「哪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明明是拙劣的謊言,卻莫名說服了所有孩子。
04
毛不易在《一葷一素》裡唱到:
「日出又日落,深處再深處,一張小方桌,有一葷一素。
一個身影從容地忙忙碌碌,一雙手讓這時光有了溫度。」
這首歌描繪出的形象,讓人忍不住回憶過去老人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
他們給予的一葷一素,是特屬老家的味道,是愛我們的溫度。
你還記得每次回家時,不斷給你塞錢,生怕你不夠用的奶奶嗎?
你是否回想起,那個做了一桌好吃的飯菜,還擔心你不夠吃的爺爺?
你能否想起離別時,往你車裡箱子裡不斷塞食物的外婆?
老人的愛,總是顯得很笨拙,因為經歷過饑荒的年代,他們覺得能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
於是他們竭盡全力,把自己有的,一股腦地塞給兒孫,希望兒孫過得好。
不懂事的我們,還曾經因此厭煩過他們,認為他們囉嗦又麻煩。
現在想想,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等老人一個個走光了,才恍然大悟,以上的一切,在往後餘生裡,都成了得不到的回憶。
在網易雲的評論裡,某網友說:
" 小時候想過金碧輝煌燦爛的一生,長大後,平凡簡單地過一生卻那麼難。
雲也清,風也淡,沒有牽絆,平凡的一天,我願意用一切去交換。 "
過去和老人平凡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千金散盡,都換不回一個曾經。
如果可以,多想回到過去,盡情擁抱他們,和他們多說些知心話。
清醒的人最荒唐,說好陪家人變老,最後連常回家看看都做不到。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快過年了,不管你有錢沒錢,都常回家看看吧。
你的出現,於他們而言,就是這一年最棒的禮物。
【今日互動】
你有多久沒有回家陪老人了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