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世上只有1%的人能達到智慧境界,他們有16種共同特徵

2021-02-17 奇人視角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

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6個特色:

 

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

 

2、他們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也能接受所處的環境。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他們能安之若命,處之泰然。雖然他們不見得喜歡現狀,但他們會先接受這個不完美的現實(不會抱怨為何只有半杯水),然後負起責任,改善現狀。

 

 

3、他們單純、自然而無偽。他們對名利沒有強烈的需求,因而不會戴上面具,企圖討好別人。有一句話說:「偉大的人永遠是單純的。」我相信,偉人的腦子裡滿有智慧,但常保一顆單純善良的心。

 

4、他們對人生懷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來解決與眾人有關的問題。他們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單顧自己的事。

 

5、他們享受獨居的喜悅,也能享受群居的快樂。他們喜歡有獨處的時間來面對自己、充實自己。

 

6、他們不依靠別人滿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他們像是個滿溢的福杯,喜樂有餘,常常願意與人分享自己,卻不太需要向別人收取什麼。

 

7、他們懂得欣賞簡單的事物,能從一粒細砂看見天堂,他們像天真好奇的小孩一般,能不斷地從最平常的生活經驗中找到新的樂趣,從平凡之中領略人生的美。

 

 

8、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曾經歷過「天人合一」的宗教經驗。

 

9、雖然看到人類有很多醜陋的劣根性,他們卻仍滿有悲天憫人之心,能從醜陋之中看到別人善良可愛的一面。

 

 

10、他們的朋友或許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關係,卻比常人深入。他們可能有許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素未謀面,卻彼此心儀,靈犀相通。

 

 

11、他們比較民主,懂得尊重不同階層、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人,以平等和愛心相待。

 

12、他們有智慧明辨是非,不會像一般人用絕對二分法(「不是好就是壞」或「黑人都是懶惰鬼」)分類判斷。

 

 

13、他們說話含有哲理,也常有詼而不謔的幽默。

 

14、他們心思單純,像天真的小孩,極具創造性。他們真情流露,歡樂時高歌,悲傷時落淚,與那些情感麻木,喜好「權術」、「控制」、「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截然不同。

 

 

15、他們的衣著、生活習慣、處世為人的態度,看起來比較傳統、保守,然而,他們的心態開明,在必要時能超越文化與傳統的束縛。

 

 

16、他們也會犯一些天真的錯誤,當他們對真善美執著起來時,會對其他瑣事心不在焉。例如愛迪生有一次做研究太過專心,竟然忘了自己是否吃過飯,朋友戲弄他,說他吃過了,他信以為真,拍拍肚皮,滿足地回到實驗室繼續工作。

 

據馬斯洛的估計,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最後能成長到上述這種「不惑」、「知天命」、「耳順」、「隨心所欲而不逾距」、圓融逍遙、充滿智慧的人生境界。

奇人視角

關注我,你就不會取消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我不敢期望每個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然而我相信,當我們愈趨近這種境界時,我們的人生會愈有喜樂、愈有意義。

 

成長是必須付代價的,因為成長永遠包含著冒險、面對未知、嘗試新經驗、擴展個人的極限與改變。若不必成長,我們就不用改變自己,不用面對未知的危險,更不用花心神面對生活的挑戰,從各種選擇中做出新的決定。

相關焦點

  • 馬斯洛:智慧境界的16種共同特徵
    ——王育琨記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4.1--1970.6.8)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和著名的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
  • 只有1%的人能達到高級智慧境界,他們有16種共同特徵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
  • 只有1%的人有大智慧,他們有16個共同特徵!
    一:如何成為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世界只有1%的人能達到智慧境界,他們有以下16個共同特徵: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有16種共同特徵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
  • 【音頻】心理大師: 只有1%的人能達到高級智慧境界,他們有7種共同特徵​(1304期)
    但是當馬斯洛第一個女兒出生以後,他感到自己太愚蠢了,「任何一個有孩子的人都不可能成為行為主義者。」 行為主義顯然並不能提供他足夠的理解人類的知識。馬斯洛認為人有五個需要層次,生理、安全、歸屬和愛、自尊、自我實現,低級需要滿足了,人就會向高級需要發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低級需要百分之百地滿足之後才能滿足高級需要。 按照馬斯洛的估計,在當時的美國人中,85%的生理需要、70%的安全需要、50%的愛和歸屬需要、40%的自尊需要、和10%的自我實現需要得到了滿足。
  • 天才的40個特徵,只有1%的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無論是天才還是英雄,他們往往具備很多共性。著名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描繪出天才級人物的畫像,並提煉了16個特徵。先來細細品味以下這些描述,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其中某些傾向: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
  • 馬斯洛:偉人所具備的16個特徵
    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6個特色: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2、他們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也能接受所處的環境。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他們能安之若命,處之泰然。雖然他們不見得喜歡現狀,但他們會先接受這個不完美的現實(不會抱怨為何只有半杯水),然後負起責任改善現狀。
  • 自我實現者的16種特徵以及馬斯洛的超越自我的Z理論
    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6個特色: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2、他們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也能接受所處的環境。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他們能安之若命,處之泰然。雖然他們不見得喜歡現狀,但他們會先接受這個不完美的現實(不會抱怨為何只有半杯水),然後負起責任改善現狀。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你有幾個?
    對照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看看自己離自我實現者還差多遠呢?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的畫像。當然,對於可以改造或可以調整的不足與缺陷,他們會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而對那些不可改變的不足與缺陷,他們能順其自然,不會自己跟自己、跟他人和自然過不去。在人際交往中,自我實現者具有流露自己真實感情的傾向,他們不會裝假或做作,他們的行為坦誠、自然。一般而言,他們都有足夠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這就使得他們足以真實地表現自己。
  • 有這七個特徵 說明你已達到很高的智慧境界!
    我們經常能看到聰明的人,卻很少能看到智慧的人。聰明往往是方法論層面的機巧,智慧則往往是世界觀的高超。聰明可以習得,而智慧則需要開悟。第一個特徵:第六感很強一般來講女性的第六感會強於男性,因為女性的神經感知優於男性,男性更偏向於理性思維。
  • 鬼谷子的處世智慧:一個人身上有這2種特徵,遲早能大富大貴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著自己能大富大貴,都希望自己在將來能出人頭地,有一番作為。有的人可能就會說:「不管是富貴還是貧窮,那都是命運決定的。」其實不然,還是有很多人,他們的原生家庭並不富貴,但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 心理大師馬斯洛:成功自我實現者的15個人格特徵
    一般而言,他們都有足夠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這就使得他們足以真實地表現自己。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4)自我實現者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獻身於某種事業或使命,並能全力以赴。與常人相比,他們工作起來更刻苦、更專注。對他們來說,工作並非真正的勞苦,因為快樂恰恰寓於工作之中。
  • 天道:人生有5重境界,丁元英在第4層,只有芮小丹達到第5層
    在《天道》中,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充分向人們展現了人性的複雜,在這部電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多樣人生,也見識到了不同人的生活境界,今日筆者便簡單總結了一下從《天道》中看到的五種人生境界,或許能對生活窮困潦倒的你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 馬斯洛「自我實現」研究新進展
    考夫曼將這項測試放在了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網站上,在獲得了500多人的測試數據後發現,這10個特徵中的每一個特徵都相互關聯,但是每個特徵都對統一的自我實現因素做出了獨特的貢獻——表明這是由10個子特徵構成的有效概念。參與者在測試中的總分還與他們最主要的五種人格特質(即,具有較高的外向性、宜人性、情緒穩定性、開放性和責任心)的得分相關。
  • 盤點金庸的四大武學境界,武俠極限是什麼?只有2人能達到
    而且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武學之道有脈絡可循,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金庸武學的境界。一境界:融會貫通爐火純青此境界是指能將自己的武功完全熟練運用,已經是到達很高深的地步。而且能夠達到此境界的,皆是各部書中的一流高手,在江湖上都很有名氣。
  • 佛教:大富大貴的人,身上都有這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過: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沒錯,天底下幸福的人,真的是相似的,那些大富大貴的人,身上也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看看你有嗎?這世上有四種人,第一、大富大貴的人。第二、貧窮困苦的人。第三、富貴的窮人。
  • 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
    與此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則是以自己的主觀方式去知覺世界的,他們試圖使世界與自己的主觀願望、焦慮和擔心相吻合。 接納自然、自己與他人 (2)自我實現者能夠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與缺陷,而不會為這些缺陷而憂心忡忡。
  • 南懷瑾:三句話說透了人生最高境界,若能達到,前程不可限量
    《無量壽經》謂:「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所謂境界,在佛教中指的是學佛所能達到的境地,修行的成果。而在俗世中,境界也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人生的感悟。這世上之人,高矮胖瘦,窮富美醜皆有,有些人成就非凡,有些人卻只能碌碌無為;有些人清淨自在,有些人卻遭受諸多煩惱苦厄,這一切差別,在佛門看來,都是境界不同引起的。
  • 健全人格的內涵及特徵
    有研究者綜述和分析過50餘種定義例如,有研究者把人格看作是-一個人區別於另--個人並保持恆定的具有特徵性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模式,有研究者則把人格看成是代表個人或人們的--般特徵,說明對情境的反應何以是持久的模式,還有研究者D認為格是個體內在的在行為上的傾向性,它表現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總和,是具有動力- -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予人特色的身心組織,等等。
  • 孔夫子的仁是什麼,每個人都能達到了仁的境界嗎?
    夫子說:沒達到仁境界的,不可能長期處在儉約的環境裡,內心不可能長期處在快樂中;真正的仁者隨時都能安於仁,具有智慧的人能發揮仁的用。夫子說:有「仁」的修養的人,才能真的喜愛人,也真能夠討厭別人。夫子接著說:如果立志於仁的人,並不會真正地去厭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