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大師馬斯洛:成功自我實現者的15個人格特徵

2021-02-19 中國創業家聯盟

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5個特色:

全面和準確地知覺現實

(1)自我實現者對世界的知覺是客觀的、全面的和準確的,因為他們在感知世界時,不會摻雜自己的主觀願望和成見,或帶有自我防禦,而是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貌去反映。與此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則是以自己的主觀方式去知覺世界的,他們試圖使世界與自己的主觀願望、焦慮和擔心相吻合。

接納自然、自己與他人

(2)自我實現者能夠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與缺陷,而不會為這些缺陷而憂心忡忡。當然,對於可以改造或可以調整的不足與缺陷,他們會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而對那些不可改變的不足與缺陷,他們能順其自然,不會自己跟自己、跟他人和自然過不去。

對人自發、坦率和真實

(3)在人際交往中,自我實現者具有流露自己真實感情的傾向,他們不會裝假或做作,他們的行為坦誠、自然。一般而言,他們都有足夠的自信心和安全感,這就使得他們足以真實地表現自己。

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4)自我實現者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獻身於某種事業或使命,並能全力以赴。與常人相比,他們工作起來更刻苦、更專注。對他們來說,工作並非真正的勞苦,因為快樂恰恰寓於工作之中。

具有超然於世和獨處的需要

(5)自我實現者以自己的價值和感情指導生活,不依靠別人來求得安全和滿足,他們依靠的只是自己。他們一般都喜歡安靜獨處.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害怕別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現實,而是為了在減少幹擾的條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較,以便去尋求更為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案。他們平靜安詳,保持冷靜,安然地度過或頂住各種災難和不幸。

具有自主性,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6)自我實現者行為的動力主要來自於自身內部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即B一驅動),而不是來自於因缺少某種物質或精神上的東西需要外部的補充(D一驅動),因而他們更多依賴自己而不是外部環境,能夠抵制外部環境和文化的壓力,獨立自主地發揮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導和自我管理。

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賞力

(7)自我實現者能夠對周圍現實保持奇特而經久不衰的欣賞力,充分地體驗自然和人生中的一切美好東西。他們不會因事物的重複出現而習以為常,失去敏感,相反,他們對每一個新生兒、每一次日出或黃昏,都像第一次見到時那樣新鮮,那麼美妙。

具有難以形容的高峰體驗

(8)高峰體驗是人感受到的一種強烈的、心醉神迷的狂喜或敬畏的情緒體驗。當它到來時,人會感覺到無限的美好,具有極大的力量、自信和決斷意向,甚至連平凡的日常活動,也可以被提升為壓倒一切的、妙不可言的活動。馬斯洛認為所有人都具有享受高峰體驗的潛在能力,但只有自我實現者更有可能、更常得到這種體驗。

對人充滿愛心

(9)自我實現者所關心的不僅局限於他們的朋友、親屬,而是擴及全人類。他們把幫助窮困受苦的人視為自己的天職,具有同所有的人同甘苦、共患難的強烈意識,千方百計為他人著想。在自我實現者看來,他人的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他們已經把自己從滿足自身狹隘需求的牢籠中解放了出來。

具有深厚的友情

(10)自我實現者注重與朋友間的友誼,他們交友的數目雖然不多;同伴圈子比較小,但友情深切和充實。就對愛的理解來說,他們認為愛應當是全然無私的,至少應當是給予愛和得到愛同等重要。他們能夠像關心自己一樣,關心所愛者的成長與發展。

具備民主的精神

(11)自我實現者謙虛待人,尊重別人的權利和個性,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對他們來說,社會階層、受教育程序、宗教信仰、種族或膚色,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是否掌握真理。自我實現者極少偏見,願意向一切值得學習的人學習。

區分手段與目的

(12)自我實現者的行為幾乎總是表現出手段與目的界限。一般說來,他們強調目的,而手段必須從屬於目的。自我實現者常常將普通人看成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把活動經歷當作目的本身,因而比常人更能體驗到活動本身的樂趣。

富於創造性

(l3)這是馬斯洛研究的所有對象共同的特徵之一,他們每個人都在某個方面顯示出獨到之處和創造性。雖然、他們中某些人並不一定是作家、藝術家或發明家,但他們具有同兒童天真想像相類似的能力,具有獨創、發明和追求創新的特點。

處事幽默、風趣

(14)自我實現者善於觀察人世間的荒誕和不協調現象,並能夠以一種詼諧、風趣的方式將其恰當地表現出來。但他們絕不把這種本領用之於有缺陷的人。他們對不幸者總是寄予同情。

反對盲目遵從

(15)自我實現者對隨意應和他人的觀點和行為十分反感,他們認為人必須具有自己的主見,認定的事情就應堅持去做,而不應顧及傳統的力量或輿論的壓力。他們這種反對盲目遵從的傾向,顯然不是對文化傳統或輿論的有意輕視,而是他們自立、自強的人格的反映。

中國創業家聯盟

閱讀量最高創業公號 微信號:chinacylm

引領圖文閱讀時代

關注中國創業家聯盟微信公眾帳號

微信頁面

通訊錄→訂閱號→右上角「+」→搜索「chinacylm」

文章頁面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弘揚創業精神 傳播商業智慧

投 稿 聯繫微信ID:mqiang5 / QQ:461889721

中國自然養生聯盟

chinazrys

推薦理由:健康是一種責任,養生是一種態度。分享行業政策、專業資訊、科普常識。關注我們遠離醫生,自我養生,提供生心靈高品質服務,為您的健康儲蓄能量,遠離亞健康!每晚10點見,五星推薦關注!

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你有幾個?
    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什麼是真正的自我實現?對照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看看自己離自我實現者還差多遠呢?
  • 自我實現者的16種特徵以及馬斯洛的超越自我的Z理論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6個特色: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2、他們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也能接受所處的環境。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他們能安之若命,處之泰然。雖然他們不見得喜歡現狀,但他們會先接受這個不完美的現實(不會抱怨為何只有半杯水),然後負起責任改善現狀。
  • 馬斯洛「自我實現」研究新進展
    doi:10.1177/0022167818809187考夫曼首先使用馬斯洛認為的自我實現者共有的17個特徵進行了在線調查,但是他發現其中7個特徵是冗餘或不相關的,並且與他特質沒有關聯,最終,考夫曼留下了10個自我實現的關鍵特徵。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有16種共同特徵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的16個特質和8條途徑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
  • 【音頻】心理大師: 只有1%的人能達到高級智慧境界,他們有7種共同特徵​(1304期)
    但在大多數心理治療師都在努力了解人們心理不正常的原因時,他卻用一生大部分時間來彌補其他心理學理論對人格理解上的缺陷,致力於了解心理學如何幫助建立幸福、健康的人格,成為人本主義的創始人。馬斯洛最初並不是學心理的,父母要求他學法律,他因此來到大學,卻對這個專業毫無興趣,第一年就退學了。
  • 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
  • 馬斯洛:智慧境界的16種共同特徵
    ,往返求】真正的智慧境界有16種品質,世界上只有不到1%的人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晚年馬斯洛,開始接觸東方智慧,對於1954年《動機與人格》中提出的需求五層次理論做出了修正,補充了「天人合一」、「靈性成長」、「高峰體驗」的第六層次需求。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Z理論。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發展。
  • 健全人格的內涵及特徵
    健康人格者的共同特徵主要是能自我控制.有個人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發生變化。具有健康人格的人首先是心理健康者,他們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已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運;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優點與弱點、善與惡,並容忍和認可它們;他們不是生活在過去的往事之中,而是堅定地立足於現在,並著眼於未來的目標和任務。健康人格是一種在結構.上和動力上向崇高人性發展的特徵,表現出人格的完整.統一和穩定等特點,是人格特徵的完備結合。
  • 馬斯洛:偉人所具備的16個特徵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
  • 心理學:愛一個人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02 馬斯洛:自我實現了之後才能去愛另一位心理學大師馬斯洛(Abraham Maslow)關於愛情的觀點好似與弗洛伊德的自我實現理論恰恰相反,他在其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分析道,基礎的愛情屬於「社交需求」,是在滿足了生理需求
  • 家暴者的十三個心理特徵
    家暴並不罕見,如果能提前識別家暴者的特徵,也許能採取措施避免悲劇發生。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馬丁·赫伯爾特所著的《防止家庭暴力》一書中,總結了家暴者的13條心理特徵。1.長期低自尊,感覺自己能力不足。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副教授謝麗麗認為,基因遺傳、童年期嚴厲的家庭教育、父母或者撫養人簡單粗暴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導致一個人過度自卑或是自卑與自負交織在一起的複雜人格。在這類人心中,自尊心甚至高於生命。每當遇到挫折,他們更想通過暴力證明自己的能力,發洩在他認為安全的對象身上。那些有性功能缺失或障礙者家暴可能性更高。
  • 馬斯洛:世上只有1%的人能達到智慧境界,他們有16種共同特徵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成長者)的畫像。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6個特色: 1、他們的判斷力超乎常人,對事情觀察得很透徹,只根據現在所發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夠正確地預測將來事情會如何演變。
  • 心理學:孤僻型人格者特徵
    孤僻型人格的人遇到困難時,既不妥協也不抗爭;既不合作也不主導;既不熱情也不冷酷。因為他自有他的「象牙塔",在那兒,他自有他遺世而獨立的風範。每個人都有偶爾需要獨處的時候,因為獨處有助於個人價值仞實現。有意義的獨處是建設性創造的土壤。孤僻型人格的人的獨處有以下幾個特徵。
  • 警惕你身邊的「黑暗人格者」
    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的典型行為特徵:冷酷無情、擅長操縱、陰謀算計、實用主義、注重結果和忽視道德。自戀(Narcissism)的典型行為特徵:自我中心、愛慕虛榮、自我吹噓、支配性、優越感、傲慢無禮和自以為是。
  • 馬斯洛去世前的遺憾:我把人類需求金字塔做反了...
    在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3.0》書中,引用了英國企業管理專家左哈在起《精神資本》書中寫到,天才的馬斯洛在臨死前曾對自己的理論表示遺憾,認為這個金字塔應該顛倒過來才對,自我實現的需求才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否則就與其他動物的起點是一樣的了。
  • 鐵林黑化被眾網友跪求下線: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析他改變根源
    一、馬斯洛需求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二、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現實意義01:適者生存在現代生活中,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我們可以升級為生存的需求。
  • 人本主義心理學: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解讀《我不是藥神》
    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最近一部非常火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對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進行了完美的詮釋。前者容易實現,後者卻無可多得。因此,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當然也包括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都需求做也必須做的事。
  • 心理|你身邊有【反社會型人格】嗎?
    在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有以下6個診斷標準:人格功能受損:同時出現自我功能(如自尊、自我中心等)和社會功能(如無法共情、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等
  • 被忽視的心理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
    如果他的生活中沒有這麼大的應激的狀態,但還總是懷疑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的話,我們就要考慮他人人格是否不穩定,是否有問題。那麼這種情況可能產生的表現症狀還有就是疑病症或者體相障礙,懷疑自己的身體不夠完美,懷疑自己有愛滋病,自己的身體有問題啊,也有一些人可能出現性心理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