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解讀《我不是藥神》

2020-10-20 度麥學苑_心理

人本主義心理學: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解讀《我不是藥神》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最近一部非常火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對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第一層次:生理上的需求

人的生理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等各個方面。生理需求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求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求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在第一層次的需求中,性的需求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正所謂「飽暖思淫慾」,性的需求是在生命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才會成為必須品。

《我不是藥神》影片中那些白血病人,就處於需求層次理論的第一層。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活下去就很好。由於家境的貧窮和藥物的昂貴,導致這些病人們每天掙扎在生死邊緣。對於他們來說,道德與法律形同虛設,因為在生命是否能得以延續的殘酷事實面前,道德與法律的底線是如此脆弱,以至於被他們完全忽略。

黃毛的偷竊,老呂的焦慮,思慧的墮落,老劉的無奈,以及程勇的鋌而走險,都來自於人類第一層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在這些需求不能真正被滿足之前,沒有人會想到其他需求。

對於前來度麥學苑諮詢的來訪者,有一部分抑鬱和焦慮情緒較為嚴重的患者。對於他們來說,前來做心理諮詢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如何活下去。對於抑鬱,很多人無法有清晰的理解。因為在常人看來根本無所謂的事情,對於一個抑鬱或焦慮患者來說,則意味著毀滅。

所以,對於我們無法理解的人或事,多一份寬容之心,加一點允許和接納。也許你無法為他們提供直接的援助,但是,從內心去允許和接納他們,就能讓壓在情緒五指山下的他們、無法擺脫苦痛與掙扎的他們獲得力量,重新開始生活。

第二層次:安全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職位保障、家庭安全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求的一部分。

影片中程勇帶領著幾個白血病友們共同創業,開始時自然是為了第一層需求——生理需求。但是,當這個需求得以滿足之後,他們的需求層次自動升級到第二層——安全的需求。程勇從鋌而走險到放棄賣藥規避風險,而黃毛、思慧、老呂、老劉等人則在滿足了自己的生命需求之後,希望賺到更多的錢,有更好的出路,同時期待自己能擁有自己的事業。這一點在黃毛身上的體現尤為明顯,曾經因病而偷竊的人,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他都願意為自己的工作奉獻一生。也正因為如此,在最後他意識到危險之後,開車逃離,並最終致死。

在這裡,我想單獨說一下健康。身體健人康是每個人最大的渴望。不管是影片中,還是生活裡,身體健康的程度真的是非常重要。但是,國人的習慣卻是年輕時用命換錢,老了後拿錢換命。前者容易實現,後者卻無可多得。因此,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當然也包括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都需求做也必須做的事。

第三層次: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等都是人類情感和歸屬的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求比生理上的需求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在影片中,當黃毛和老呂以及其他人因販賣格列寧而逐漸成功時,他們不再對賺錢有著別樣的執著,而是對彼此間的友情表示出了極為珍惜的狀態。尤其是程勇和思慧單獨在房間外的時候,程勇敢於放下性的枷鎖,讓他與思慧之間的感覺越來越完整。

第四層次:尊重的需求

 

 三個層次均被滿足之後 ,人會自動升級為第四個層次,即尊重的需求,它分為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等。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求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對於程勇和他的夥伴們來說,尊重的需求最初的展現是在舞廳裡。當思慧被領導叫去跳舞時,程勇用自己的方式讓大家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快樂。而黃毛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尊重,也是他滿足自己尊重需求的方式。

因各類心理問題前來諮詢的來訪者中,多數人都缺少尊重需求的滿足。或者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或者是成年之後遭遇的挫折和痛苦,或者是自身能力受限而造成的心理創傷等。其實,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並不是你得到了尊重才去努力,而是你要經過努力才能獲得尊重。尊重一定是由內而外的,人首先要有內部自尊,而後才會有外部自尊的出現。但是,生活中多數人往往會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在諮詢中逐漸重建自尊,在自尊的基礎上再獲取外部的尊重,就能讓來訪者走上改變和成長之路。

第五層次: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實現包括了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公正度、接受現實能力等方面。

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決問題能力增強,自覺性提高,善於獨立處事,要求不受打擾地獨處,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求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

 

 影片的後半部分,每個人都朝著自我實現的道路而努力。黃毛為了保護程勇不受傷害,寧願自己開車逃逸,哪怕賠上自己的命也在所不惜;而因為賣假藥而逃逸的張長林,居然死不吐口,堅決地保護了程勇;而程勇則用自己賺來的錢貼補病友們的藥費,甚至寧願違背自己的心意,把孩子送出國,並在明知風險極大的情況下依然為病友們買來最後一批藥。

如同馬斯洛所說: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影片最後,每個人都朝著自己的自我實現之路邁出了勇敢而堅實的一步。

其實,心理成長的道路,就是一條不斷升級、逐步前進的自我實現之路。如同度麥學苑的倡議「做自己」一樣,每個人其實最終都會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我,在陪伴每一位來訪者不斷蛻變的成長之路上,既收穫滿滿,亦獲益良多。


相關焦點

  • 鐵林黑化被眾網友跪求下線: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析他改變根源
    一、馬斯洛需求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二、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現實意義01:適者生存在現代生活中,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我們可以升級為生存的需求。
  • 馬斯洛需求理論:孩子玩遊戲上癮是貪玩?他們在意的也許不是玩!
    個體因素 既孩子自身的內在動機和需求。其實遊戲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必要的需求,而讓他們沉迷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孩子自身內在動機和需求,比如在遊戲裡可以尋求自信心滿足、尋求陪伴等等。
  • 馬斯洛「自我實現」研究新進展
    譯 | 心理學空間網亞伯拉罕·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他在上個世紀指出了自我超越的路徑,即,若要更慈悲的關注於全人類的幸福,就需要發揮自己真正的潛能,成為真實的自我——這就是他的「自我實現」理論。
  • 愛一個男人的最好方法:「馬斯洛理論」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影響較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其不僅是動機理論,同時也是一種人性論和價值論。這一理論彰顯著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的關係,需要層次越高,力量越小,潛力也越小,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某些精神層面的東西,不是誰都需要的,有的感情並不存在這種訴求,也無力訴求,因為單純活著就已經耗光了所有的運氣。
  • 自我實現者的16種特徵以及馬斯洛的超越自我的Z理論
    金字塔結構的圖表從直觀上會給人一種各種需求之間存在逐級上升關係的印象;而實際上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解讀中有著關鍵的兩點常常被忽略:1、並不是一個需要必須百分之百得到滿足後,更高一級的需要才出現;在大多數情況下
  • 馬斯洛:智慧境界的16種共同特徵
    ,往返求】真正的智慧境界有16種品質,世界上只有不到1%的人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你終會體驗到「隨心所欲而不逾距」!晚年馬斯洛,開始接觸東方智慧,對於1954年《動機與人格》中提出的需求五層次理論做出了修正,補充了「天人合一」、「靈性成長」、「高峰體驗」的第六層次需求。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Z理論。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發展。
  • 掌握心理學理論武器,對照現實生活,指導應用實際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然就是理論在支撐,理論給出框架。 學習理論就是學習框架,才成體系,一提一串。 普通心理學是正常人,正面,變態心理學是反面,社會心理學橫向,發展心理學是縱向。由此看人是正面加反面,橫向加縱向。
  • 馬斯洛去世前的遺憾:我把人類需求金字塔做反了...
    點擊上方「譜樂臺」關注我們,獲得每天身心健康快樂文摘,共同感受正念的快樂我們都知道一個理論,也經常引用,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這是一個上世紀40年代就有的理論,我們一直用這個理論來看待人性、來理解世界。在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3.0》書中,引用了英國企業管理專家左哈在起《精神資本》書中寫到,天才的馬斯洛在臨死前曾對自己的理論表示遺憾,認為這個金字塔應該顛倒過來才對,自我實現的需求才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否則就與其他動物的起點是一樣的了。
  • 《放牛班的春天》由南風效應和馬斯洛需求理論,解讀無條件養育
    而在無條件養育中,家長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他們是誰」,孩子的需求是什麼,感受怎麼樣,而不是「他們做了什麼」。就像影片中馬修對待蒙丹,不管他對了什麼事,在他眼中依然是「我唯一的男中音」。父母愛孩子,應該是愛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是否達到了父母的要求。
  •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電影《雙旗鎮刀客》實際上是爽片
    兇猛、冷血、殘忍的劍不僅不朽,而且不朽的不是大俠,而是沙裡裝貪婪、貪婪、不誠實的人,年輕、無知、單純的孩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俠。《雙旗鎮刀客》可以被觀眾喜愛,某種程度上,因為這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普通人個人需求和價值觀的自我實現。
  • 「心理學必讀清單」10本經典著作
    馬斯洛《動機與人格》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並於其中融合了其 美學思想。最為著名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本書系統地闡述了馬斯洛關於人性、人的需要、人格發展的動力和規律、社會改革和促進健康人格發展的方法和途徑的觀點和理論。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眾心理學的經典著作。
  • 用三個心理學理論,解讀電視劇《中國式離婚》林小楓為何失去婚姻
    筆者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白熊效應和南風效應共同影響了女主林小楓的心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用,讓林小楓不滿足婚姻現狀,提出更高生活品質要求,欲望不斷增長;白熊效應,讓懷疑和猜忌心理在林小楓心中越來越嚴重;南風效應呢?
  • 《教育心理學》人物思想匯總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伍德沃斯)3.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動作、建構主義者、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認知發展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法(前道德階段
  •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非但強橫狠辣、冷血殘酷的一刀仙不是大俠,裝腔作勢、貪財失信的沙裡飛更不是大俠,年少懵懂、單純質樸的孩哥同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俠。《雙旗鎮刀客》能得到觀眾的喜愛,從某種層面來講,是因為影片向我們展示的是普通人個人需求和價值的自我實現。
  • 卡爾·羅傑斯 人本主義治療
    卡爾·羅傑斯       卡爾·羅傑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家和發起者
  • 需求層次理論:低層次需要得不到滿足,就顧不上高層次需要
    大家好,我是小郭。我平常是寫搞笑段子的,但今天的天氣不適合搞笑。天氣預報顯示,我們這裡白天到夜間一整天的溫度是-5℃/-15℃,這是真的冷啊,而搞笑最怕的就是冷。想像一下,我費了好大勁兒,好不容易逗您一笑,下一秒笑容就可能被凍僵在臉上一整天。
  • 女醫生追求指南——基於ERG理論的瞎扯
    他是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創建者之一,智商高達194!其最為人所熟知的主要是以下的需求層次理論:該理論把人的需求按照階梯一樣分成了以上五個層級,並且認為人在每一時期都有一個層次的需求佔主導,當該層次的需求滿足後,就會向更高層次發展。
  •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誤解
    昨日閒來無事,在抖音上翻看視頻,恰好看到了樊登在解釋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頓時通透,這個模型回答了我心中的太多問題,並且幾乎可以解釋所有人的行為。
  • 教師資格證考試:心理學中的12個「核心」
    心理學中的12個「核心」 1. 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2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3.:柏拉圖、涂爾幹、孔德、凱興斯泰納(最為極端國家主義傾向)、斯賓塞、諾篤爾普35、個人本位論:盧梭、帕克、愛倫·凱、馬斯洛、羅傑斯、裴斯泰洛奇、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