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去世前的遺憾:我把人類需求金字塔做反了...

2021-02-18 譜樂臺

感恩遇見,在這裡您將發現屬於內心的那份平靜和無限可能!點擊上方「譜樂臺」關注我們,獲得每天身心健康快樂文摘,共同感受正念的快樂

我們都知道一個理論,也經常引用,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這是一個上世紀40年代就有的理論,我們一直用這個理論來看待人性、來理解世界。在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3.0》書中,引用了英國企業管理專家左哈在起《精神資本》書中寫到,天才的馬斯洛在臨死前曾對自己的理論表示遺憾,認為這個金字塔應該顛倒過來才對,自我實現的需求才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否則就與其他動物的起點是一樣的了。 

「馬斯洛金字塔」是一個把人的需求給分層的著名學說,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年提出的。人生在世,最底層的需求是生理上的,比如食物啊,休息啊,睡眠啊這些,比動物強不了多少。往上一層是安全需求,我們要求有穩定的收入,有健康的身體,不用一天到晚提心弔膽,還能給自己的家庭提供福利保障。再往上一層是關係需求,我們要有親情、愛情和友情。這些都是哪怕再普通的人,也理應擁有的東西。更往上一層,可能就有點不普通了,是聲望需求。我們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在社會上受人尊敬,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人物。金字塔的頂層則是「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是人生的高境界,名利都已經不再重要了,我們只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要有所創造、有所發現,我們要解決這個世界的問題,為此我們非常樂意完善自己,提升自我,樹立正確的三觀,有高尚的道德,避免各種認知偏誤,追求真理……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3.0》書中指出,當今的營銷正在形成創造型的社會。在創造型社會的核心人群,將以實現自我價值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以人類精神為信仰,聽從發自內心深處的呼喚。

 

馬斯洛本意是說人應該一層一層地往上走,但是後世的心理學家發現這並不是嚴格的順序。很多人連溫飽都沒滿足,就已經在追求自我實現,人的需求是複雜的。但不論如何,這個需求的分層,很容易讓我們把人給分層:有的人蠅營狗苟就知道賺錢,有的人卻在追求道德、科學和藝術,他們顯然不是一個層次。那好,請問,現在我們周圍這些人,誰在低層次,誰在高層次呢?這個需求層次金字塔的呈現問題所在,出發點是引導人們一層一層往上走,結果迎合了我們很多人習慣攀比和彰顯的劣性。經常會聽到有些人會振振有詞地說:「別人都在馬斯洛金字塔的下部,我在頂層」!

換句話說,在我們的心目中,自己都是處在馬斯洛金字塔的頂層,而別人都處在中下層。

對自我和對他人的不對稱認識,是個普遍現象。人總是過度自信,高估自己低估別人。而人對自己相對於別人在馬斯洛金字塔上的位置的高估,可能比對自己能力的高估更嚴重。心理學的最新研究結果常常不靠譜,但最近有一個非常靠譜的結果,是對以前研究的大規模重複驗證。研究者對香港和美國的上千個受試者做問卷調查,讓他們評估「自己」和「別人」在兩個方面的水平。一方面是個人能力怎麼樣,包括愛不愛拖延,是否擅長做公開演講之類。一方面是有沒有「認知偏誤」,總共調查了八項認知偏誤,包括「自利性偏誤」 —— 也就是成功都是因為我水平高,失敗是因為我運氣不好 等等,都是常見的心理偏誤。注意,這個研究不是直接測量受試者在這兩個方面的水平,它是考察受試者對自己和對別人在這兩個方面的評估。結果是受試者的確對自己的個人能力有所高估,認為自己比別人的能力強那麼一點點 ——

馬斯洛金字塔

「能力的缺陷」,左邊是自己,右邊是別人。

但真正高估的是認知偏誤方面 ——

馬斯洛金字塔

說白了,就是大多數人認為自己在個人能力方面可能比別人強那麼一點點,但是要說有沒有偏見,三觀正不正,那自己是明顯強於別人。這裡所說的能力大約能管到馬斯洛金字塔上的聲望需求這一層;而認知偏誤,那可是自我實現層面的高級東西。不見得每個人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是這個總體趨勢非常明顯。大家心裡都這麼想 —— 也許我掙錢不多,也許我能力有限,但是我可不像大多數人那樣對世界充滿偏見,我是一個公正的人。錢當然是個好東西,但我工作主要是為了理想和愛好,不像大多數人那樣就為了掙錢。我一直都是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層次,別人基本都只為名利奔忙。如果這麼說感覺有點誇張,那就換個說法。比如你在工作中跟一位同事發生了衝突,他激烈地反對你,你覺得,他為什麼會這樣?難道他是為了公司著想嗎?難道他是為了公平和正義嗎?肯定不會的。他要麼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要麼就是被偏見衝昏了頭腦!

由此我們能不能反思一下。當我們評估社會現實的時候,是不是總覺得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當我們不得不維護自身利益的時候,是不是都是……「不得不」如此 —— 我們內心永遠是個好孩子,只是不得不偶爾向現實低頭。

而那很可能是我們的偏見!我們低估了別人在馬斯洛金字塔上的位置。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身處馬斯洛金字塔頂層的自我】日用品的營銷廣告都是試圖從馬斯洛中下層吸引消費者:我這個冰箱物美價廉,我這個手機性能卓越。那些奢侈品的廣告,都是試圖打動消費者那個馬斯洛頂層的自我。這也是為什麼長輩給介紹對象不靠譜:他們看孩子只能看到馬斯洛中下層,因為頂層的內容很難跨代交流。你家孩子愛好藝術但你覺得那不是賣點,你以為別人家孩子都只認房產證嗎?如果用這個金字塔去衡量「別人」,我們在使用「馬斯洛金字塔「所產生的偏見就更嚴重了。比如:中國古人看自己,那是禮儀之邦,我們是知書達理、捨身取義的中華;我們看蠻夷,那都是只知道利害不知道大義的野蠻人。可是殊不知蠻夷看我們也是這樣:他們可能覺得中原人都愛欺詐而且貪生怕死,草原人都是講義氣的豪傑。

【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

近代我們被西方文化影響太深了,我們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後,就是過於重視「禮儀之邦的教育模式」,不重視科技和邏輯思維,企業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 說白了,我們是因為在馬斯洛頂層呆的太久,吃夠了過度文明的虧。於是中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在國際上做事應該只談利益!既然別人是「列強」,那我們就必須成為「更強」。這個想法其實沒有大毛病,想在國際上混好,硬實力絕對是第一位的。但是,軟實力其實也很重要。列強並不是只講「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胡蘿蔔加大棒」之類,列強的人民也有馬斯洛頂層需求。有研究發現,西方選民投票,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人人都知道自己手裡這區區一票根本左右不了大局,之所以出去投票,那其實是一種自我表達 —— 那是要表達自己的政治理念,那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近些年,隨著量子科學在西方的崛起,佛學禪宗的普及,全球正在重塑我們看待世界和宇宙的觀念。也有更多人意識到,只有追隨內心的需求和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才是最重要的。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本質應該是這樣的:

如同企業發展一樣,當明確了人生的願景和意義,才能清晰地自主規劃發展的路線和階段性的目標,知道如何一步步向目標邁進,過程中也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去逐步實現自己的精神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

這才從真正的意義上走出人生應有的姿態。

謹藉此文感謝菲利普科特勒和左哈這些智者的分享,我們才得以正確解讀「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意義。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因為您的分享,獲得內心平靜、和諧、快樂。

》期待您的關注和支持,長按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我們將與您分享更多關於正念生活的文章,一起匯聚正能量,讓愛傳遞你可能喜歡或值得回味的往期文章:

相關焦點

  • 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誤解
    昨日閒來無事,在抖音上翻看視頻,恰好看到了樊登在解釋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頓時通透,這個模型回答了我心中的太多問題,並且幾乎可以解釋所有人的行為。
  • 鑽石與小度:智能語音助手背後的「馬斯洛需求模型」
    而就像鑽石能夠滿足馬斯洛模型一樣,智能語音助手的先鋒,也開始在馬斯洛金字塔上搞起了基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這一馬斯洛需求模型經常被以金字塔的形象標出。原因在於其發展形態往往是對底層需求的滿足越完善、越充沛,才有可能將滿足感帶到下一層需求,依次類推。
  • 人本主義心理學: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解讀《我不是藥神》
    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最近一部非常火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對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進行了完美的詮釋。因此,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當然也包括心理健康,是每個人都需求做也必須做的事。
  • 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
    對他們來說,工作並非真正的勞苦,因為快樂恰恰寓於工作之中。 具有超然於世和獨處的需要 (5)自我實現者以自己的價值和感情指導生活,不依靠別人來求得安全和滿足,他們依靠的只是自己。 具有難以形容的高峰體驗 (8)高峰體驗是人感受到的一種強烈的、心醉神迷的狂喜或敬畏的情緒體驗。當它到來時,人會感覺到無限的美好,具有極大的力量、自信和決斷意向,甚至連平凡的日常活動,也可以被提升為壓倒一切的、妙不可言的活動。
  • 自我實現者的16種特徵以及馬斯洛的超越自我的Z理論
    金字塔結構的圖表從直觀上會給人一種各種需求之間存在逐級上升關係的印象;而實際上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解讀中有著關鍵的兩點常常被忽略:1、並不是一個需要必須百分之百得到滿足後,更高一級的需要才出現;在大多數情況下
  • 馬斯洛需求模型:孩子遊戲成癮是因為貪玩?其實娃在意的不是玩
    2、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憾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有遺憾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他們也許會因為學習的不理想而無法被他人認可;又或者是因為交際能力有限缺乏朋友。在馬斯洛的人類需求構成中,生理需求是最底層的,也是第1位的,它是其他一切需求得以實現的基礎。遊戲的出現使得孩子有了實現生理需求的可能性,讓他們能夠實現自我,找到了成就感。
  • 狗狗需求金字塔(二)Linda授權的中文正式版來了!你值得擁有~
    為了更好的了解原作者本人對於狗狗需求金字塔®的解讀,以及諮詢一些關於版本更新的小問題,我大膽地給Linda去了一封郵件。在後續的溝通中,她也了解到「海狗HiGO」公益項目的初衷和目的,非常認同我們想做的事情,於是我們欣喜的達成了一致意見,將「海狗HiGO」翻譯的版本作為正式授權的簡體中文版本進行發布。
  •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電影《雙旗鎮刀客》實際上是爽片
    《雙旗鎮刀客》是一部反類型的武俠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這部電影中沒有真正的俠客,既沒有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大俠,也沒有在不公的情況下幫助他人的正義之士。兇猛、冷血、殘忍的劍不僅不朽,而且不朽的不是大俠,而是沙裡裝貪婪、貪婪、不誠實的人,年輕、無知、單純的孩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俠。
  • 鐵林黑化被眾網友跪求下線: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析他改變根源
    一、馬斯洛需求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生理需求是第一層次的需求:這一層次的需求大多基於人類生存本能層次的需求。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求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安全的需求是第二層次的需求:這一層次的需求是基於避免生命遭受威脅/生活穩定的需求。
  • 馬斯洛需求理論:孩子玩遊戲上癮是貪玩?他們在意的也許不是玩!
    提到自我需求滿足,馬斯洛需求模型父母得了解,才能更好地育兒,助娃成長!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
  • 馬斯洛「自我實現」研究新進展
    正如馬斯洛預想的一樣,他發現:自我實現能力更強的人在好奇心、生活滿意度、自我接納、個人成長和自主性等方面也有更高的得分。考夫曼寫道:「總的來說,這些數據支持了馬斯洛的觀點,即,自我實現的個體接受了更多的成長和探索的激勵,而不是滿足短缺的基本需求。
  • 《放牛班的春天》由南風效應和馬斯洛需求理論,解讀無條件養育
    學生們個個噤若寒蟬,在校長面前是一群看似安分,背地裡卻帶來更多的反。馬修不認可哈珊的教育方式,用他的耐心慢慢引導著這些孩子打開心門,並用音樂感染了他們,打開了孩子們禁錮的心靈。而在無條件養育中,家長對孩子的愛是出於「他們是誰」,孩子的需求是什麼,感受怎麼樣,而不是「他們做了什麼」。就像影片中馬修對待蒙丹,不管他對了什麼事,在他眼中依然是「我唯一的男中音」。父母愛孩子,應該是愛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是否達到了父母的要求。
  • 倒置的生命金字塔,倒塌的人生;29歲研究生殉情,生命何辜
    2020年6月21日,自殺前一周,陳陸洋在日記中寫道:「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每一天它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希望你做一個愛生活、愛自己的人,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啦!」02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 馬斯洛需求模型: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
    4.孩子更易獲得存在感如果父母對孩子存在一定的忽視,那麼孩子內心的存在感需求便無法得到回應。而在遊戲中,孩子可以通過網絡社交來實現自我存在感,這時的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被認可的。在心理學上有一種馬斯洛需求模型,在模型中個體的需求有五個層面,生理層面的滿足只是最基本的,可見很多父母並沒有如他們所想的那般了解孩子。孩子玩遊戲上癮更多情況下是在內在需求的驅動下。因為父母總是忽視、批評孩子,所以孩子就會缺乏自信。當孩子在遊戲中獲得成就感和存在感,自然就容易上癮了。
  • 馬斯洛:智慧境界的16種共同特徵
    ,往返求】真正的智慧境界有16種品質,世界上只有不到1%的人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你終會體驗到「隨心所欲而不逾距」!晚年馬斯洛,開始接觸東方智慧,對於1954年《動機與人格》中提出的需求五層次理論做出了修正,補充了「天人合一」、「靈性成長」、「高峰體驗」的第六層次需求。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Z理論。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發展。
  •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電影《雙旗鎮刀客》其實是一部爽片
    《雙旗鎮刀客》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類型武俠片,之所以這麼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部電影中並沒有真正的俠客,既沒有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也沒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仗義之士。非但強橫狠辣、冷血殘酷的一刀仙不是大俠,裝腔作勢、貪財失信的沙裡飛更不是大俠,年少懵懂、單純質樸的孩哥同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俠。
  • 人類懼怕時間,時間懼怕金字塔: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底有多厲害
    金字塔群的疑問太多,也許永遠沒有確定的答案,我們能做的只有走近它,傾聽它,用心感覺它。 今天來講世界七大奇蹟之首 ——胡夫金字塔。我們已經講過金字塔的故事,可是這次我們會看金字塔另外一面。
  • 愛一個男人的最好方法:「馬斯洛理論」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影響較大。其實,這三方面,都遵循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自我實現,每一個都按照自我的安好來展開,也只有這樣,愛一個男人才算是幸福和完滿,愛一個人七分就夠了,剩下的三分不妨用於自己的提升和優質,給對方一個優質的愛人。
  • 如何看待對於食物的心理需求和身體需求關係呢?——女神節快樂!
    首先感謝重慶市人類生命與健康博物館約我回答:「身邊的科學(8)—解惑一些營養問題」。其中第二個問題有些哲學意味,我確實思考和準備了很久不好提筆,那天晚上孩子們都睡了,一氣呵成。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你有幾個?
    對照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看看自己離自我實現者還差多遠呢?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的畫像。他們一般都喜歡安靜獨處.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害怕別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現實,而是為了在減少幹擾的條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較,以便去尋求更為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案。他們平靜安詳,保持冷靜,安然地度過或頂住各種災難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