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混亂表述蒼白?掌握金字塔原理,提升結構化思維(乾貨文)

2020-11-17 蛻變研習社

序言:麥肯錫的經典教材

《金字塔原理》作者是美國作家芭芭拉明託,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第一位女性諮詢顧問。

本書在1973年首次出版以來,暢銷歐美市場,被麥肯錫視為最重要的管理教材。

正如本書的副標題「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本書致力於訓練結構化思維,使表達呈現邏輯性,廣泛應用於職場寫作、問題解決、口頭/書面表達等領域。

本書適用於所有高、中、基層職場人士,用來提高表達邏輯、講話藝術、寫作水平。

2500字長文+思維導圖分享,10分鐘全面提升「金字塔式」結構化思維!

金字塔原理

什麼是金字塔原理呢?簡言之就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邏輯思路、表達方式。

金字塔的四個基本結構:結論先行: 文章的中心思想放在前面。先總結後具體,先框架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重要後次要。以上統下:每一層次的思想對應下一層次思想的總結概述。以上統下能保證表達的效果。歸類分組:每一組的思想必須屬於統一邏輯範疇。分類使思考更有效率。邏輯遞進:每一組中的思想必須按照一種邏輯順序排列。

「金字塔」尖部最頂層,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唯一明確的結論或觀點。

以下每一層可以表達多個觀點,但這些觀點都是對上一層觀點的論述支持,也是對下一層觀點的提煉總結。

同一層上的觀點,邏輯上屬於統一的範疇。

每一個單元內的思想,屬於單一獨立的範疇。

拿寫作舉例來說,在這個金字塔結構中,處於底層的,是眾多的素材和案例。

每往上一個層級,都是對下層素材的概括提煉後,形成的一個觀點和想法。

這樣逐層向上歸納,最後形成一個清晰而集中的主題思想。

而在正式寫作時,表達的順序與構思的順序是反其道而行之

先向讀者傳達一個清晰的概念,然後向下層層拆分剖析,主題思想或者說觀點,是何原因和何種邏輯。 即我們常說的文章結構:

是什麼——上一層提煉說明的思想或觀點。

為什麼——下一層論點和分解後的小觀點。

怎麼辦——對應每層結論給出的相應對策。

而寫作的順序與構思順序相反。

文章寫作的形成,是自上而下的寫作,自下而上的構思,兩者和諧統一。

請大家了解了金字塔結構以後,再看網上那些觀點文章,必然發現此種套路。

金字塔的三種內部結構:縱向上,主題和子主題各層級思想引領讀者對話(疑問-回答式)橫行上,子主題之間邏輯上用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MECE法則)序言上,講故事結構引出讀者的疑問和作者的回答(SQCA結構)

金字塔結構兩個構建方法:自上而下法:確定主題、設定疑問、給出答案、證實答案。

自下而上法: 收集信息要點、找出關係分類、概況總結、倒推序言。

金字塔五個構建步驟確定文章的主題確定文章的讀者,設定讀者的疑問序言設定「情境」和「衝突」,判斷疑問和答案是否成立根據主題回答下一層問題層層證實答案,重複以上步驟

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在同一層級各組子主題間應用兩種邏輯推理: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演繹推理是一種論證,其中第二個論對第一個論點加以評論。第三個論點說明前兩個論點同時存在時的含義。概括說就是把最後一個論點作為主體。概括整個推理過程。使用最為普遍的演繹方式就是三段論,如: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會死。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一個人。得結論:蘇格拉底會死。

歸納推理,是把相似的思想或相關的行動加以分類,找出共同點,總結出規律性結論。在關鍵句要點層次,使用歸納推理比演繹推理更方便讀者理解。Tips:在自媒體文章寫作中,「歸納推理」比「演繹推理」使用更為普遍!

應用邏輯順序在每一組子主題的內部採用的邏輯順序有以下幾種:

時間順序:通過設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比如公司流程、項目流程結構順序:通過評論某一結構得出的思想,比如組織結構圖,這裡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MECE法則(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且完全窮盡)

程度順序:也稱重要性順序,按程度或重要性分組得出的思想。到此介紹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下面介紹具體的應用場景,知行合一啊

原理應用:思考的邏輯

在學會了金字塔的基本原理後,你只要稍加練習,就可以快速搭建好文章或思路的總體框架結構。

當想好了序言,提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關鍵句要點,在每一個關鍵句要點下就可以展開論述,

這時候就要思考全文的結構了。

遵循下面原則思考問題:一個主題由N個子主題支撐,一個子主題由N個論據支撐客戶不能有效記住太多子主題,簡潔有效有效的邏輯應用如同我們中學寫作文學過的「總分總」結構思考的邏輯樹:結構化的思考,主題分解並確定邏輯順序。圖形化的表達,確定中心思想、建立結構並確立推理方式。

建立思考過程的邏輯順序邏輯順序舉例:如果論證過程是前因後果關係,那最好用時間順序,比如組織流程圖啦,項目計劃等;類似組織結構圖這種,通常採用整體分割(MECE法則),即結構順序;而事務易於分類,且之間具有共性,可以按程度(重要性)順序劃分。

原理應用:寫作的邏輯

在文章的寫作中,應先搭建起具體的金字塔結構,文章內容較多的話尤為有益。

文章的結構要能使讀者和你站在同一高度上,表達的思想須符合以下規則:文章結構中上層的思想是下一層思想的提煉總結每組思想必須屬於同一的邏輯範疇每組思想必須按照特定邏輯順序序言寫作技巧:描述背景(S),序言提示讀者已知背景,且是確認的。指出衝突(C),描述背景後接下來構建衝突。引起疑問(Q),根據衝突引出讀者的疑問。給出答案(A),文章的主題思想就是給出讀者答案。序言的SCQA結構: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構建起序言的架構。

Tips:優秀的人才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自上而下的方法構建文章的金字塔結構如前面自上而下法構建金字塔結構,可以回頭複習一下。

總結文章寫作步驟:確定主題思想,即討論的問題準備回答讀者頭腦中已知問題列出「情境」列出「衝突」以講故事引出讀者疑問和回答是採用演繹推理還是歸納推理(自媒體文章多採用歸納推理)重複以上的疑問-回答式對話,構建文章架構總結思考

金字塔原理廣泛應用於我們的職場、寫作等領域中,適用於職場等各類群體系統提高結構化思維和表達呈現邏輯,祝大家理論聯繫實踐,獲得能力提升!

本文也是採用了金字塔結構構建框架,請收藏以備借鑑。

後續將繼續解讀《金字塔原理2:實戰篇》,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蛻變研習社。

文中部分內容借鑑了頭條老師的圖文,在此表示感謝!

蛻變研習社與朋友們一起研習,一起精進,一起蛻變。

相關焦點

  • 用結構化思維,理清工作匯報邏輯
    談到結構化,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被很多人知道主要是源於芭芭拉明託,在1963年的時候,她是麥肯錫聘請的第一位女性諮詢顧問。她的報告做得不錯,公司領導就讓她教一下公司的諮詢師做報告,後來把講義整理出來就成為《金字塔原理》。
  • 產品經理面試,為什麼被說「缺少結構化思維」?
    一、什麼是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是將事物結構化,從整體到局部、層級分明地引導思維和表達的一種思考模式。以金字塔原理為思維模型,將問題進行拆解、抽象、歸類、整合,進行自上而下地思考和發散,提升思維的廣度與深度。缺乏結構化思維的人,他們的思考過程是單點、零散、雜亂無序的。
  • 伊能靜中文邏輯有多差:自以為是?是她無法建立語言邏輯的"金字塔"
    我們從中不難發現,伊能靜主要問題還是中文表述混亂,詞不達意,無法實現邏輯自洽。她行為矛盾的背後,是邏輯矛盾;語言矛盾的深層,是思維的混亂。如果不能讓觀眾在短時間內理解自己的全部思路,這個表達就是非常失敗。伊能靜沒有區分清楚自己思維的過程和講給別人聽的過程?她在想問題的時候,天馬行空,根據自己想法去探尋答案,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的過程,但是很有可能想到岔道上去了,無法得到正確的結論。
  • 課程的內容如何結構化設計?不妨試試它
    昨天在《課程結構設計的「三中全會」原則》文末提到「金字塔原理」,今天我們就來細談一下「金字塔原理」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中的運用。《金字塔原理》的作者是芭芭拉·明託,據說芭芭拉·明託是麥肯錫顧問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諮詢師。
  • 「神奇的數字7」,通過金字塔結構記住更多的東西
    這意味著當大腦需要處理的項目超過4個或5個時,就會開始將其歸類到不同的邏輯範疇中,以便於記憶。人的神奇也在於此,人無法一次記住7個以上的項目,但是人可通過歸納分類而記住更多的東西,關鍵是找到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行結構化。所有的思維過程將大腦中的信息組成巨大的金字塔群。
  • 思維導圖第一課(四大原理+四大要素)
    一、思維導圖的原理思維導圖通過利用圖像、分支和關鍵字等元素,充分調動全腦進行記錄和表達思想,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維可視化的工具和技巧。思維導圖的四大原理第一、圖像原理。比起抽象的文字符號,人的大腦對圖像的敏感度更高,生動有趣的圖像會給大腦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思維導圖正是運用了圖像,來有效刺激大腦。
  • 改變認知+升級大腦,結構化戰略思維是關鍵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的作者周國元曾在麥肯錫公司工作多年,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系統化地從理論、實踐等方面介紹介紹結構化思維,最終匯集此書。書中方法論和案例相結合,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複雜的概念簡單化,便於讀者能更好地理解結構化戰略思維,進而實現自身思維升級。
  • 可能是他掌握了這種思維
    答案是運用「結構化戰略思維」。領導者,是時候摒棄專業思維了專業思維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思維方式,它是自下而上的學習方法。把所有底層(「下」)細節知識點都掌握了,再來提煉對整體的理解(「上」)。然後領導者再把這些專業知識吸取上來,把它們提升洞見的層次。到了洞見水平的,領導者就可以做商業上的決策,這種分解問題、尋找專業知識、最後綜合提升為洞見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結構化戰略思維。
  • 事情太多一片混亂,掌握可視化思維,讓你的工作效能翻倍
    而整個記錄的過程就是將大腦信息可視化的過程,這就是可視化思維。那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掌握可視化思維呢?可視化思維真的可以幫我們改善大腦混亂,提升工作效率嗎?03三.為什麼要學習可視化思維?所謂的「拿出來,記下來」,運用的核心原理就是使用可視化思維,將信息記錄下來,隨時可見的狀態。那麼如何具體的運用可視化思維,提升工作效率呢?
  • 乾貨!5分鐘說完年終總結,你需要這樣一張結構圖
    結構思考力的核心理念源於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它是1973年由麥肯錫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的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發明,起初是為了更好地闡述寫作過程的組織原則,後來經過40多年後人的優化、整理和應用,形成了一套結構化思考和表達的方式。
  • 不知如何培養理性思維?結構化戰略思維帶你走進斜槓大神的世界!
    北京大學法律學士、美國艾奧瓦大學信息管理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模米諮詢創始人,終身學習者周國元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中揭秘了斜槓大神的秘密武器:結構化戰略思維。我們大多數人學習的思維都是自下而上,慢慢積累基礎的專家思維,那些斜槓大神們學習的思維確是自上而下的結構化戰略思維,這種結構化戰略思維讓他們能快速在其他領域中成長起來,並有所成就。
  • 思維過程結構化的四部曲
    昨天我們聊到了思維是一個動態循環體,今天我們將思維的整個過程用結構化方式來進行逐一划分,把隱性的東西顯性化,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思維哪個環節屬於弱項,才能更好的針對性進行充電。如果將思維的過程用結構化方式進一逐一划分的話,可以分為下面四個環節1、獲取信息2、加工處理3、呈現結果4、遷移運用分別進行解析;1、獲取信息
  • 在職場,不要傻傻的暴露你表達能力的欠缺,要明白這2個表達邏輯
    怎麼用最少的時間把話說清楚,是職場溝通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的理論,金字塔原理。  什麼是金字塔原理呢?金字塔原理,就是結構化思考表達的基礎架構模式,簡單說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以及由中心論點延伸的3~7個份論點,就像下面這張圖一樣層層遞進。
  • 庖丁解牛,一頓火鍋讓你學會結構化思維
    結構思維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化繁為簡、清晰表達、知識統一。就是為了讓我們的表達更清晰,更有結構邏輯。這幾天做火鍋的時候,買材料,開始準備,最後開吃。我突然想這不就是結構力的最佳案例,不瞎扯這裡面有相同的規律,聽我細細說來。不僅讓你學會結構力思維,還能學會做火鍋,美不美。結構力最大的解決問題的底層原理就是,找到規律、自上而下思考。只要你弄懂這兩個詞,你就弄懂了結構力思維。
  • 書籍推薦|職場人不可缺少的思維方式,如何提高你的溝通能力?
    作品《金字塔原理》作者:美.芭芭拉·明託首先我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什麼是金字塔原理呢?金字塔原理,是一個層層遞進的結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思考方式,溝通方式,規範動作等。
  • 從這10本書,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考力》作者:[日] 西村克己譯者:邢舒睿 小編有話說:這本書圖解邏輯思考力的35個基本點,讓你一看就懂!三句話看懂這本書:1.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邏輯思考方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時常在心中自問「是什麼原因」「Why」,並將其作為基本提問;2.談話都是有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