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又到了一年一度要寫年終總結的時刻。
一份好的年終總結,不僅是對公司闡述自己工作成果和業績的交代,也是對自己這一年來工作的梳理和復盤。
那麼,怎麼寫一份清晰有力的年終總結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小C的年終總結。
去年我成功舉辦了兩場全國性的市場活動;完成了職業生涯認證班的學業,獲得證書;兒子轉學成功,並幫助他步入學業正軌;學習《結構思考力》獲得了「精英學員」稱號;獲取了社群學習、超級個體等新概念;幫助了600名學生入學;在一些線上平臺學習讓個人成長思路打開;幫助侄女留學成功……
看完這樣一個年終總結,是不是感覺很亂?
沒有要點、雜亂無章的年終總結,往往對他人沒有任何說服力。
因為人的大腦只能接受「結構化信息」。
何為結構思考力?
結構可以說是萬物之本。
在物質世界,大到太陽系是結構,小到顆粒塵埃原子分子也是結構。
世界如此複雜,我們通過結構來簡化世界、認識世界。在思維世界,人們也同樣通過結構來認識事物、認識其中的規律。
何為結構思考力?
結構思考力就是通過結構的方式來系統思考的能力。
舉個例子:如何把200ML的水裝入到100ML的杯子裡?
結構思考力強的人,會嘗試著從「杯子」、「水」、「外部環境」三個方面分析,然後展開去想可能的解決方案。
比如:
杯子太小:換大杯子、拿兩個杯子、換個像氣球一樣的杯子。水會流動:凍成冰柱、用一個袋子裝起來。外部環境有引力:放到太空中去、放到無重力的實驗室中。杯、水、外部環境三個方面就是看待這個問題的一個結構。
沒有結構、僅依賴經驗想答案時,答案的對錯是不確定的。
但有結構以後,可以通過幾個既清晰又全面的解決方案,非常自信地跟任何人說,這件事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而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就是結構思考力。
結構思考力的核心理念源於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
它是1973年由麥肯錫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的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發明,起初是為了更好地闡述寫作過程的組織原則,後來經過40多年後人的優化、整理和應用,形成了一套結構化思考和表達的方式。
金字塔原理,是在縱向結構上每一組的觀點都必須是其下一個層次觀點的概括 。橫向結構上,每組中的各個觀點互不重疊且有一定的邏輯順序 。
通過這樣的方式做總結,嚴謹的邏輯結構,可以迅速抓住我們的主旨,幫助聽眾沿著我們的思路去理解內容,表達和溝通也會更加清晰高效。
既然用結構思考力,可以讓年終總結更加清晰有力,那麼具體我們該如何寫呢?
四個核心原則分享給你:
原則1:結論先行,先說結果後說過程
為什麼要寫說結果?
因為聽者往往都希望,在接受信息的時候知道對方總結出的結論是什麼、工作結果是什麼,而且希望能最先聽到。
雖然這和我們日常的表達習慣是相反的,但為了給聽者一個更清晰直接的觀感,在撰寫年終總結時,要先說結果,直擊聽者的耳朵。
原則2:以下證上,下面的數據證明上面的觀點
這就是上面的提到的金字塔原理。
每個主論點都是對下面的論點和數據的概括。每個論點也都被下面的事實所支持。
就好像快速閱讀一篇乾貨文章時,有時間可能會看看細緻內容,沒時間的話可能就只看下各類標題,大概的內容也就清楚了。
原則3:歸類分組
在寫年終總結時,要將各項工作內容進行分類。
這時你會發現,有的總結關於項目,有的關於個人成長,有的關於協調合作。
你需要把這些內容進行分類,分類之後,表達會變得更加清晰。同時,這些類別最好是彼此不交叉的。
原則4:邏輯遞進,有一定的邏輯順序
有順序,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常見的邏輯順序包括時間、重要程度、結構順序三種。平時表達時,就可以按照這些順序來說。
綜上,運用四個原則後,文章開頭小C的總結應該是:
有了這樣一張結構圖以後,你可以在短時間內,把任何一件事說清楚、說全,只是深入度會有不同而已。
比如說你只有一句話時間,那就說結論 ;有1分鐘時間就說第二層 ;3-5分鐘你可以說第三層 ;30分鐘,則可以抓住一個故事展開來講。如果想深入,你可以再往下,再展開來介紹。
這樣一種表達方式,背後隱藏的就是一張金字塔結構圖。
最後:
結構思考力是一種強調體系化的思維。
在撰寫年終總結時,要站在聽者的角度,把他最想聽到的結果,先說給他聽。
所以,要善用結構思考力的原則,用論(結論先行)、證(以下證上)、類(歸組分類)、比(邏輯推進)的方式,把年終總結清晰有力地呈現出來。
祝每個職場人都有一個漂亮的年終總結。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