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 《風箏》裡軍統和中統內鬥得厲害,他們是什麼關係?

2021-02-25 講武堂

最近家裡母上大人在看諜戰劇《風箏》,因為抗戰神劇長期以來的惡劣影響,堂主原本對這類作品是不怎麼感興趣的,不過看了一陣子發現,堂主先入為主了,《風箏》確實是近年國產諜戰劇裡水準相當高的。雖然,敵人刻畫不那麼弱智,編劇也沒過分侮辱觀眾智商,還非常難得地把那段特殊年代秘密戰線的艱難給表現出來了。電視版這邊馬上要大結局了,堂主推薦大家可以考慮看下。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堂主,我們在看很多諜戰劇和抗日劇的時候都會聽到兩個組織,中統和軍統,而且都是搞情報工作,那當時為什麼要搞兩個機構呢,不會互相重複嗎?另外就是當年國名黨敗退臺灣以後,這兩個組織後來的命運怎麼樣了?

 

你最近也看《風箏》?堂主最近跟著母上大人在看,這劇總體質量確實算是很不錯的。

這要參照古人,明朝皇帝那也要搞東廠和錦衣衛倆特務組織,甚至有些時候還有西廠和內行廠這兩特務機構來著。

圖:明代先成立了錦衣衛,用於監察百官和百姓。然後成立東廠,全部用太監管理,用於監察東廠和百官。再成立西廠,用於制衡東廠。西廠被東廠打掉後,又成立內行廠繼續制衡。

如果只有一個特務組織的話,這個組織的頭目利用組織的力量,在政治體制內威脅和勒索其他人,從而形成一個強大的集團咋辦?到時候說不定蔣介石自己都得被幹下去。

圖:埃德加·胡佛,1924年他創建了美國聯邦調查局,1972年才因為死亡而取換人,任職長達48年,其間美國換了8位總統、16位總檢察官,很多美國人認為他才是美國最有權勢的人。這種沒什麼歷史的國家就是缺乏經驗。

兩個單位裡中統更早成立,是主管黨務的陳家兄弟控制。作為比黨務派勢力更強大的黃埔系,如果沒自己的特務組織,那軍隊內這些少壯派肯定不幹,所以黃埔大哥大之一的鄭介民就得牽頭出來組織個情報組織,就是軍統,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二陳滲透到軍隊。

現在的話基本上都被收編進了統一的情報機關,特務機關的職能也已經弱化得不行了。

圖:中統頭子陳立夫,他1927年成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也就是中統的前身。1935年黨務調查科升格為黨務調查處,直屬於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處長徐恩曾。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軍統)第一處(黨政處),實際仍然獨立。1938年,軍事委員會調查局第一處擴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第二處擴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新軍統)。中統最終改組為法務部調查局。

圖:軍統頭目戴笠,字雨農。此人相當迷信,百般注意各種避諱,結果1946年坐飛機摔死在困雨溝。他死後軍統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1954年又拆分為國防部情報局和法務部調查局。

 

問:堂主大人,就俄羅斯而言戈巴契夫和葉爾欽誰才是真正的國家罪人?假如91年蘇聯不解體,還能撐到2000年以後麼?

 

都是,但是又都不是決定性的。裡根上臺以後,蘇聯就註定要完蛋了。

蘇聯60年代以來短暫的經濟繁榮,實際上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來進口生產線、消費品和糧食維持的,基礎就是戰後石油產量增長十幾倍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加上中東動蕩從而引起的石油價格攀升。

圖:蘇聯石油產量及佔世界比例,可見從1950年代開始迅速增加,進入60年代飛速飆升。

傳統石油一桶也就是一美元左右,而在60年代後期漲到了十幾美元,那可是美元可以直接兌換黃金時代的十幾美元。之後70年代美國的滯漲等問題也是由石油危機作為導火索爆發的,這段時間蘇聯每年出口石油能拿到二、三十億美元,放到現在看不高,但是當時對於蘇聯來說就是很大一筆了,光石油一樣就足夠支付進口糧食的開支甚至還有餘,加上其他礦產出口足夠維持收支平衡。

圖:世界石油價格走勢,1972年時還在1美元附近,74和79年兩次飆升。

但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後中東局勢趨向於穩定,尤其是戴唯營會議後,埃及和海灣國家停止了和以色列的敵對行為,油價就開始下行了,哪怕伊朗革命也沒有阻止油價下行。

而蘇聯在70年代石油收入雖然不少,但是增長其實已經放緩,開支增長卻在加速,那時就大量從歐美舉債了。到了80年代由於油價垮了,外債也多了,所以蘇聯的石油收入還本付息都不太夠,還得借新債還舊債。

加上火山爆發導致全球糧食減產,進口糧食的資金都不夠了,所以整個社會開始解體崩潰。戈巴契夫和葉爾欽只是加速了蘇聯崩潰而已,並不是決定性的。

圖:蘇聯是被軍隊-軍工利益集團拖垮的,再加上阿富汗戰爭,80年代初期已經非常困難,也形成了改革共識,所以戈巴契夫才能順利實施改革。關於蘇聯不改革能不能支持到2000年,戈巴契夫是這麼說的:國家(蘇聯)不改革也可以再支持幾十年,但註定是要完蛋的,那還不如現在就改革,還有挽回的機會。

圖:人無信不立,國家更是如此。如果人民都不相信政府,那麼改革就會難上無數倍,反之則簡單許多。戈巴契夫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改革路線,讓黨和政府喪失了威信,導致滿盤皆輸。

 

問:小主,接踢!紅色巨熊解體時,場面極度混亂,武器當白菜一樣整倉庫批發,大個的戰轟和洲導太刺眼,不好出手,那上萬枚核彈頭有沒有可能倒騰了一些出去,有沒有確切的或不清不楚的事件?

 

沒有確切的,哪怕有實錘的案例也不會在大眾媒體報導的,要是嚇得全球風聲鶴唳算誰的……這不爆炸的損失,比爆炸還大得多了。

核武庫其實相對安全,因為冷戰後期美蘇達成了戰略武器限制協議,雙方互派觀察員監視對方核武器,美國人在冷戰結束後也在這方面花了很多錢,保證這些核武器不外流。

圖: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他在90年代組織了地下核技術與核材料交易市場。不過當年的事情可不止巴基斯坦一個過年幹過。

真正危險的是核材料。核材料沒有核武器那麼嚴格的核查機制,攜帶起來也方便,所以如果有辦法的話可以偷運出來。像朝鮮的核武庫,現在看很有可能就是從蘇聯偷運的核材料起家的,90年代的全球核材料黑市那也是相當的繁榮,神神道道的事情出了無數。

圖:拆解中的蘇聯P級多用途核潛艇進行消防演習。蘇聯核潛艇拆解一直是美國在出錢支持,拆出來的材料當然也重重監視

圖:搬運裝運核材料的容器,厚厚的金屬壁可以阻擋核輻射。

圖:核潛艇拆解流程,這些核材料雖說得到嚴格保護,但架不住看管的人都很窮,都很需要錢,賣沒賣的誰知道呢。

 

問:堂主,最近看美劇《太平洋戰爭》,裡面海軍陸戰隊從登陸艦出來登陸海島時,都是乘坐敞篷的兩棲裝甲運兵車,防護效果很好。但是看解放軍登陸演習時,都是乘坐沒有任何防護的衝鋒舟,不是很容易被攤頭火力摧毀嗎,為什麼?

 

圖:說的是這種嗎?那是因為你沒看到我們的兩棲運兵車啊……

實際上我國現在是世界上兩棲車輛配置最壕的國家,是全世界唯一有高速兩棲車的國家。美國人類似的裝備AAAV/EFV已經徹底下馬,只能用60年代的龜速兩棲車AAV7混日子了。

圖:國產05式兩棲突擊車,最高水上航速10-14節,已經是當今最快的兩棲戰車。

圖:美國AAAV兩棲遠徵戰車,最高水上航速20-24節,但因為技術難度太大、缺乏經費支持,早已經下馬了。其主要技術難關之一,就是速度太快導致的航向穩定性不足。

我國現在兩棲登陸,第一波人上岸是衝鋒舟和兩棲車,而現在美國對應的主要兩棲車和LCVP機械化登陸艇這樣的小艇,實際上LCVP跟衝鋒舟也沒本質性區別,只是更大一點,速度也慢一些而已。

圖:美軍主力兩棲車AAV7,水上航速只有4節,武器也只有大口徑機槍和榴彈發射器,就是一個裝甲運輸車,不是05那樣的步兵戰車和兩棲坦克。

衝鋒舟單艇攜帶人員數量少,但是因為船小、吃水淺,所以哪怕保持搶灘能力的情況下也能跑比較快,而登陸艇稍微大點吃水就是問題了,這個就要看部隊的需求取捨。

兩棲車主要優點是適應性強,各種複雜的灘頭情況基本都能適應,比船好得多。不過也有速度太慢的問題,一般速度也就是13公裡以內,而登陸艇一般都有18公裡以上,甚至超過20公裡,所以往往要搭配使用。

圖:LCAC氣墊登陸艇將坦克從登陸艦投送到灘頭。船塢登陸艦有很高的航速,12小時內可以航行370公裡,從而避開敵方防禦重點區域,在無布防的灘頭將部隊送上岸。所以除非是硫磺島那樣密集設防的小島,否則登陸時基本不會遇到敵方地面部隊攔截。

 

問:堂主大人好,從海灣戰爭後來看,一直覺飛彈攔截都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覺得薩德也就那樣。這幾天看沙特搞胡塞武裝的彈道飛彈,好像攔截的很爽,世道真的變了嗎,給俺上一課唄!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總共發射了88發飛毛腿,只有40發左右落地成功,大部分實際上都被愛國者攔截了,並不是所謂的小概率事件。

圖:愛國者攔截飛毛腿場景,看起來同時攔截了至少2個目標、發射約4枚飛彈。

實際上60年代我國做試驗,就用紅旗2成功攔截了東風1和東風2近程飛彈,毛子的薩姆11這樣的中程防空飛彈也號稱能攔截一、兩百公裡射程的彈道飛彈。

圖:紅旗2飛彈改裝的圖強1號靶彈,用於驗證紅旗2的反導能力。

圖:國產反擊1號攔截彈。我們當年就搞過反導、反衛試驗,只不過最終失敗下馬。

圖:我國反擊1號攔截彈要求,識別高度80公裡,攔截高度15公裡,飛彈飛行時間20秒,平均速度1500米/秒。

圖:國產紅9已經將戰術彈道飛彈作為主要目標之一,要求攔截能力與C-300相當。

飛彈防禦真正難的還是迅速發現飛彈發射,這必須依靠太空的衛星系統或者大量的相控陣雷達,這才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飛毛腿這樣的飛彈還是液體發動機,工作時候的尾焰明顯,更容易被紅外系統發現,而且再入的時候飛彈彈體和彈頭不分離,在雷達裡面目標特徵巨大,攔截起來相對簡單。

只是愛國者有個問題,是導引頭往往會瞄準目標中段,這樣摧毀了後面的空筒子彈體,彈頭也會失穩亂飛,但是不會被摧毀,所以往往誤傷地面其他目標。

圖:飛毛腿飛彈與發射車,它是頭體一體化設計,二者不分離,一起重返大氣層。這樣做可以減少分離時的擾動,提高彈頭命中精度,畢竟其本身精度已經很慘了。

圖:東風21飛彈分離後的助推段,把地面砸出一個坑。分離後的彈體是雷達強反射體,也可能吸引攔截彈的攻擊。

 

問:無所不曉的堂主,接我一腳!從古到今,經常可以見到艦炮上岸,卻很少見到岸炮上船,這是為什麼?前幾年PzH2000上船鬧的沸沸揚揚,還有人說戰列艦的時代又回來了,但是到現在也沒見個影,DDG-1000上個155這個陸軍口徑結果問題一大堆。是難度太大,還是海軍心高氣傲看不上陸軍的炮?

 

同志,這首先是因為你圖樣圖森破啊

圖:96年臺海危機時,我軍搞了好多土法登陸戰術,岸炮上船是一大重點,好給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圖:21世紀後沒那麼苦逼了,但是登陸艇帶火箭炮執行灘頭破障任務,仍然是在測試的。

其次,陸軍雖然有155炮,但是跟DDG1000這個炮沒有任何關係……

DDG1000的AGS炮,是要求能打102公斤的遠程制導炮彈的,比普通155炮彈的四十幾公斤重量翻倍還不止,炮口動能大得跟203炮差不多。實際上這玩意就是一門縮小口逕到155毫米的203炮,和陸軍的155炮沒有任何通用性。

圖:AGS艦炮的結構,因為發射的是100公斤重的炮彈,所以他的零部件尺寸都特別大。

至於PZH2000上艦,那是瞎胡鬧。

PZH2000在陸軍炮裡面確實很牛,因為他配備了世界上最好的自動裝填系統,可以實現穩定的高射速。問題是這樣的系統,在六、七十年代艦炮裡面就已經普及了,甚至可以說二戰時期很多軍艦就有了,只是系統電子化程度不高,很多操作需要人手動扳扳手而已。

圖:PZH2000的兩種上艦形式,它其實是給F125護衛艦的主炮做測試。

PZH2000換上去以後,他本身的射速和自動化優勢沒了,設計上不適合艦載的劣勢倒全暴露出來了。現代艦炮基本都實現了無人化操作,炮塔裡面沒人了,只需要操作室裡面玩電腦的,還有船底彈藥艙負責往升降機裡面補充彈藥的,而PZH2000炮塔裡面還得有炮手操作,這就非常落伍了。

圖:我軍053HG火力支援艦安裝的122毫米模塊化火箭炮,就是岸炮上艦的例子,同樣上艦的還有300毫米火箭炮方艙,這是可以放在商船上的。

圖:最近一個岸炮成功上艦的例子是瑞典AMOS迫擊炮,它的模塊化炮塔被安裝到快艇上,為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

 

 

迷你踢館

 

 

問:堂主,既然現在隱身技術已經可以極大的縮短防空範圍,那麼航空魚雷是不是可以重生了,畢竟魚雷的突防能力要比飛彈強多了,而且現在現在戰艦普遍沒有防雷設計

 

硬殺傷式的反魚雷武器只是因為這些年魚雷威脅不算大,所以沒鋪開而已,實際上技術已經成熟,難度並不大,目前已經有一些了……美國海軍也已經準備裝備。

圖:潛艇和水面艦都有帶動力的魚雷誘餌,將其控制邏輯改為主動碰撞魚雷,並增加戰鬥部,就是現成的反魚雷魚雷。

圖:俄羅斯馬克西姆·克裡莫夫武器設計局口袋E/NK反魚雷魚雷。

圖:德國的海蜘蛛反魚雷魚雷

 

問:CJ1000和LEAP-X1C在國際上到底是啥水平?據說CJ1000比渦扇20先進,那麼要渦扇20有何用?還有LEAP-X1C咋在中國生產,我們戰時可以用LEAP的生產線嗎?軍用發動機可以轉民用(CFM56),那麼民用發動機可不可以轉軍用?

 

因為渦扇20比CJ1000早得多,渦扇20最近兩、三年就會服役,而CJ1000約要10年左右了。LEAP在國內主要是組裝,零部件還是要進口,很難利用。

現在軍用大涵道比發動機基本都是民用的。

圖:B-52的發動機吊艙,它和KC-135都使用TF-33發動機,其民用編號是JT-3,一開始是波音707和麥道DC8客機的動力,後來美軍才開始換裝。

 

問:塘主啊,翻看你好久前的回答,說南棒子包括k1、k2在內的純種3代坦克都有2000輛了,比我國還多,而我們同級別的99式一年只有可憐的60輛產能。那不要說和美帝比了,就是和棒子比,要達到他們一樣的規模,那個時候說不定99的技術都過時了。我就想問陸軍一年那麼多經費幹嘛去了?

 

所以我們才說我們的軍費增長一直還是補課階段啊,另,陸軍現在的經費本來就比例偏低了,裝備經費就更少了。而且棒子那是窮兵黷武的典範,他們現在足足22個一線師,規模大得嚇人。

 

問:湯豬,如果你上戰場的話,95和81槓你怎麼選?我曾聽過一位水軍陸戰隊的二毛一說過他會選81槓,你怎麼看?

 

我差不多也會選81槓吧,81槓的可靠性和操作性還是不錯的,雖然不如95準,但是打起來準不是最重要的。

 

問:正常核潛艇出海是不是真的就是一潛一個月不浮上來?因為一浮上來就容易被發現和跟蹤,那常規潛艇怎麼辦?

 

常規潛艇因為水下航行能力弱,所以往往要通氣管航行或者浮出水面,很容易被發現,所以戰鬥力完全沒法跟核潛艇比。

圖:常規潛艇就是很弱,所以AIP動力才有那麼大的意義。

 

問:問:堂主,最近看了一篇寫美軍《新版俄羅斯作戰手冊》的文章,裡面把毛子的狙擊手說的非常厲害,還有一條是讓歐洲的美國士兵如果沒有反制能力就趕緊跑,毛子狙擊手這麼厲害的麼?

 

當然沒有了……美國人又在玩自己嚇自己的把戲。毛子軍隊在最近幾年以前是沒有專業狙擊手的,只有類似於美國步兵班配備的精確射手來為步兵提供支援。

 

問:堂主,看央視的大國工匠介紹蛟龍號的一些細節,裡面介紹了好久磨製觀察窗的師傅,觀察窗的玻璃是錐形的!平面的2、3釐米玻璃能下潛幾千米?可能嗎?

 

錐形是因為玻璃窗其實很小,但是周圍要嚴格設置密封,所以做出錐形的大頭部分來方便安裝和密封。

圖:深潛器的窗玻璃,尺寸很小。一個標準大氣壓是0.1兆帕,1萬米深海的壓力就是100兆帕。玻璃的抗壓強度約為700-1000兆帕,是非常結實的。平時覺得玻璃脆弱,是因為裡面有太多氣泡等缺陷,光學玻璃就是排除了大部分雜質,所以透光度和強度都很高。深潛器的玻璃窗看著薄,實際是很高質量的玻璃製造的,而且也不能做大,否則保證不了玻璃質量。潛艇潛深之所以只有幾百米,是因為他們直徑大,縮小後一樣可以深潛。

 

問:如果劉備把荊州(看到一篇文章荊州和巴蜀一代在古代交通困難,這也是關羽失荊州是劉備未能救援的原因)還給孫權,帶走軍械糧食等,然後全力攻打關中地區會怎麼樣?

 

不行,因為諸葛亮的計劃就是利用荊州牽制許昌周圍的曹軍,這樣西線關中地區才能打開局面,單走一路沒法突破的。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都是特務機關,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對比,有什麼區別?
    偽「國防部保密局」和偽「內政部調查局」再一次被大洗牌,大洗牌之後蔣大公子基本控制了整個臺灣地區的特務系統。一九五六年,偽「內政部調查局轉隸偽「司法部」,偽「國防部保密局」則被拆解、重組為偽「國防部情報局」,後又與偽「國防部特種情報室」合併,成立了新的偽「國防部軍事情報局(軍情局)」。那麼,軍統和中統有什麼區別呢?
  • 扒一扒,軍統和中統的關係真像《局中人》所描述的那樣子嗎?
    諜戰劇《局中人》播出有一段時間了,這部由張一山和潘粵明主演的片子自從開播以來,一直就爭議不斷。而劇中人沈放和沈林兄弟倆,一個人軍統特務,另一個是軍統特務。兩個人的相愛相殺也折射出劇中軍統和中統的關係,只是,這一點真真實的歷史似乎有了不少出入。眾所周知,中統和軍統是兩個臭名昭著的特務組織,他們都是蔣介石統治中國的工具。
  • 中統與軍統的暗戰
    在諜戰電視劇《風箏》裡,不論是軍統、中統都很囂張跋扈,穿著統一的軍裝或中山裝,在大街上招搖過市,想抓誰就抓誰,想殺誰就殺誰,無法無天
  • 紙上山河:軍統成員,真有《風箏》裡演得那麼囂張跋扈麼?
    《風箏》裡的人物事件和原型(六) 軍統人員,真有這麼囂張跋扈嗎?在諜戰電視劇《風箏》裡,不論是軍統、中統都很囂張跋扈,穿著統一的軍裝或中山裝,在大街上招搖過市,想抓誰就抓誰,想殺誰就殺誰,無法無天,眼裡只有戴老闆或毛局長,除此天王老子都不怕。這是演繹了,真實情況不是這樣。
  • 歷史軍統和中統的前世今生
    「軍統」和「中統」也幾乎成為每部影片必不可少的神秘組織,視點君也經常分不清楚,特意搜集相關資料,一起了解下「軍統」和「中統」的前世今生。國民黨的「軍統」全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處,後期發展成為軍委會統計調查局、國防部保密局,因其屬於軍隊序列,所以一般稱其為「軍統」。「軍統」局負責軍、憲、警部門以及對外的情報安全工作(類似今天美國的CIA)。
  • 民國的特工王牌,中統和軍統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出身不同 從出身看,成立中統和軍統的幕後推手不盡相同。 1926年5月,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部長陳立夫成立了「黨務調查處」,職責局限於黨員情況的調查登記,與特務工作沒有半毛錢關係。
  • 同是特務組織,中統和軍統誰的權力更大呢?
    中統和軍統在不同時期的勢頭交替領先,沒有誰的權力一直是獨大的。而且以老蔣猜忌的性格,也不可能讓其中一家能夠一直獨領風騷,兩家特務組織內鬥更容易讓其平衡各派系勢力和掌控大局。 中統的實質頭目是CC系大佬陳立夫,而陳氏兄弟是老蔣結拜兄弟陳其美的侄子。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發展
    中統和軍統開始發展壯大,應該從蔣介石第二次復出的1932年說起。中統的發展。1932年左右,因為蔣介石的大力扶植,戴笠的特務組織得到快速發展。「特工總部」只不過是徐恩曾想找個理由和平臺,招兵買馬、大批培訓特務人員,既完成二陳交代的任務,又能達到和戴笠對抗的目的。中統的基礎從此奠定了。軍統的發展。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起源
    軍統和中統當然也有前身。先說中統的來源。蔣介石最崇拜的結拜大哥陳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凱幹掉之後,蔣介石對陳其美的兩個侄子視如己出。籌建黃埔軍校時,陳國夫便為黃埔軍校招生和採購物資。但也只是陳國夫陳立夫兄弟倆的「私人組織」,沒有正式的組織編制和經費來源。但是,這個俱樂部,被一致認為是中統的起源。1928年初,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後復出,總結經驗,認為黨內的鬥爭太厲害了,要加強黨內的特務工作。當年,蔣介石採納陳果夫的建議,讓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專門負責黨務情報的搜集工作,並任命陳立夫為科長。
  • 作為國民黨的兩大特務機構,中統和軍統有什麼區別,為何是死對頭
    它們就是國民黨臭名昭著的特務組織中統和軍統。從性質上看,中統和軍統都是特務組織,兩者有何區別呢?中統的工作重心是監控國民黨機關內部情況;打擊一切國民黨之外的黨派;控制社會輿論和思想。而軍統屬於國民黨軍隊序列,主要任務是收集各類情報、對軍隊監視整治,對敵對勢力逮捕暗殺。他們的工作領域不同,中統的是黨內,軍統的是軍中。
  • 軍統中統的徒子徒孫末日臨近
    臺灣情治部門追根溯源,都離不開這三個系統:軍統、中統、三青團。它們禍害完大陸,又去禍害臺灣。1945年臺灣回歸中國,最早抵達臺灣的就是軍統人員,他們化妝為商人或漁民,從上海、福州、廈門、溫州乘坐機帆船秘密來到臺灣,並分散於各地,然後才是107師、170 師乘坐美國軍艦登陸基隆。
  • 你能分清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嗎
    在我們觀看的眾多國產諜戰片時,常常遇到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往往把人頭都要搞暈。它們到底是啥關係,有沒有區別。 1、中統 「中統」的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與「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 中統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
  • 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到底是國民黨的啥子單位
    在我們觀看的眾多國產諜戰片時,常常遇到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往往把人頭都要搞暈。它們到底是啥關係,有沒有區別。1、中統「中統」的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與「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中統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處長。
  • 《風箏》軍統六哥,與三個女人纏綿的愛情故事,到底更愛哪一個?
    《風箏》是一部諜戰劇,播出後,獲得觀眾一致好評。軍統六哥。程真兒最先出場,表面上是鄭耀先不斷追求的女人,實際上二人早已相交,她的身份是打入中統的中共情報員,正直、善良、陽光,和鄭耀先有共同的信仰,二人在白色恐怖中惺惺相惜,除了情報員陸漢卿,就只有在程真兒面前,鄭耀先可以放下自己軍統「六哥」的身份,做回自己。鄭耀先對這份感情千般維護,程真兒愛吃什麼,喜歡聽什麼歌,他都牢牢的記在心裡。
  • 《風箏》有7個人他們的死和鄭耀先有關聯,只有1個叛徒死在他手
    她們在大街上被鄭耀先攔住,因為鄭耀先喜歡程真兒又是革命同志,但是礙於軍統和中統的不對付,她們也只能是地下情,但是她記住了他們的對話,回去之後告訴了高佔龍,讓他破解了鄭耀先和程真兒的暗語,這不是告密就是一個日常工作的回報而已。後來,她也截獲了刺殺鄭耀先的情報,按照工作程序交給了高佔龍,本就被監視的程真兒的表現她也是如實地說給高佔龍聽,這也是本職工作。
  • 柳雲龍執導的電視劇《風箏》到底觸碰了那些底線?
    柳雲龍以一部《暗算》奠定了其在國內影視圈內的重要地位,獲得了諜戰片之父的桂冠,也深得廣大影迷的喜愛。《風箏》一經播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大媒體網站,有關《風箏》的劇評紛來沓至,絡繹不絕,各種解讀、猜測,爭議不斷。對於這部諜戰劇為何屢次送審不能通過審核,大家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也給《風箏》的播出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陰影,隨著劇集播出和劇情的展開,我們似乎窺見到了它的玄機,又似乎陷入到重重迷霧之中。
  • 軍統、中統特務為何始終無法打入延安?
    原來,這二人奉蘇軍情報組之命到瀋陽做情報工作,在雜貨店裡隱藏無線電臺,不料,在發報時被日軍發現被捕。日軍早想派人打入延安,苦於沿途根據地群眾鋤奸組織嚴密,難以實現。現在捉到他們,就決心為己所用。日本特務機關要求他們到延安後長期潛伏,一般不搞組織聯絡。為了通報情況,只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中社部立即將張帆逮捕,田某坦白後被送到陝北公學學習,後來還入了黨。
  • 電視劇《風箏》:以韓冰為首的軍統潛伏特務三人組
    電視劇《風箏》中,韓冰是由戴笠直接掌握的軍統特務,江萬朝和老常是韓冰的下級,實際上也是戴笠直接掌握的,這兩人就是為了配合韓冰而存在的,他們是不與其他潛伏特務有交叉的。韓冰1931年就打入共產黨內部,32年入黨,參加過長徵。她是戴笠直接掌握的極少數高級特工之一(作為備份戴笠後來告訴了毛人鳳)。看她的年齡,應該是不到20歲時就已經被安插到了紅軍隊伍裡。
  • 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到底是兩個什麼樣的組織
    中統與軍統都是民國時期國民黨的情報機構。中統局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中統成立基礎是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1935年,黨務調查科升格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務調查處,直屬於黨中央(亦即蔣系國民黨中央),處長由徐恩曾擔任。
  • 《風箏》各個人物結局全介紹 全集劇情分集介紹
    鄭耀先不知即將面對自己人的暗殺,此時的他正抓緊時間和自己的女友程真兒見面,由於軍統和中統向來不和,為了隱蔽,程真兒在人前總是裝出很不待見鄭耀先的樣子,兩人只能用密語約定約會的地方。可中統的頭子高佔龍因為之前發現了曾墨怡藏名單的手法,所以早就懷疑鄭耀先以及他和程真兒的關係了,這次他通過程真兒同事對兩人對話的複述破譯了兩人密語,更堅定了他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