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裡母上大人在看諜戰劇《風箏》,因為抗戰神劇長期以來的惡劣影響,堂主原本對這類作品是不怎麼感興趣的,不過看了一陣子發現,堂主先入為主了,《風箏》確實是近年國產諜戰劇裡水準相當高的。雖然,敵人刻畫不那麼弱智,編劇也沒過分侮辱觀眾智商,還非常難得地把那段特殊年代秘密戰線的艱難給表現出來了。電視版這邊馬上要大結局了,堂主推薦大家可以考慮看下。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堂主,我們在看很多諜戰劇和抗日劇的時候都會聽到兩個組織,中統和軍統,而且都是搞情報工作,那當時為什麼要搞兩個機構呢,不會互相重複嗎?另外就是當年國名黨敗退臺灣以後,這兩個組織後來的命運怎麼樣了?
你最近也看《風箏》?堂主最近跟著母上大人在看,這劇總體質量確實算是很不錯的。
這要參照古人,明朝皇帝那也要搞東廠和錦衣衛倆特務組織,甚至有些時候還有西廠和內行廠這兩特務機構來著。
圖:明代先成立了錦衣衛,用於監察百官和百姓。然後成立東廠,全部用太監管理,用於監察東廠和百官。再成立西廠,用於制衡東廠。西廠被東廠打掉後,又成立內行廠繼續制衡。
如果只有一個特務組織的話,這個組織的頭目利用組織的力量,在政治體制內威脅和勒索其他人,從而形成一個強大的集團咋辦?到時候說不定蔣介石自己都得被幹下去。
圖:埃德加·胡佛,1924年他創建了美國聯邦調查局,1972年才因為死亡而取換人,任職長達48年,其間美國換了8位總統、16位總檢察官,很多美國人認為他才是美國最有權勢的人。這種沒什麼歷史的國家就是缺乏經驗。
兩個單位裡中統更早成立,是主管黨務的陳家兄弟控制。作為比黨務派勢力更強大的黃埔系,如果沒自己的特務組織,那軍隊內這些少壯派肯定不幹,所以黃埔大哥大之一的鄭介民就得牽頭出來組織個情報組織,就是軍統,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二陳滲透到軍隊。
現在的話基本上都被收編進了統一的情報機關,特務機關的職能也已經弱化得不行了。
圖:中統頭子陳立夫,他1927年成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也就是中統的前身。1935年黨務調查科升格為黨務調查處,直屬於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處長徐恩曾。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軍統)第一處(黨政處),實際仍然獨立。1938年,軍事委員會調查局第一處擴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第二處擴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新軍統)。中統最終改組為法務部調查局。
圖:軍統頭目戴笠,字雨農。此人相當迷信,百般注意各種避諱,結果1946年坐飛機摔死在困雨溝。他死後軍統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1954年又拆分為國防部情報局和法務部調查局。
問:堂主大人,就俄羅斯而言戈巴契夫和葉爾欽誰才是真正的國家罪人?假如91年蘇聯不解體,還能撐到2000年以後麼?
都是,但是又都不是決定性的。裡根上臺以後,蘇聯就註定要完蛋了。
蘇聯60年代以來短暫的經濟繁榮,實際上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來進口生產線、消費品和糧食維持的,基礎就是戰後石油產量增長十幾倍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加上中東動蕩從而引起的石油價格攀升。
圖:蘇聯石油產量及佔世界比例,可見從1950年代開始迅速增加,進入60年代飛速飆升。
傳統石油一桶也就是一美元左右,而在60年代後期漲到了十幾美元,那可是美元可以直接兌換黃金時代的十幾美元。之後70年代美國的滯漲等問題也是由石油危機作為導火索爆發的,這段時間蘇聯每年出口石油能拿到二、三十億美元,放到現在看不高,但是當時對於蘇聯來說就是很大一筆了,光石油一樣就足夠支付進口糧食的開支甚至還有餘,加上其他礦產出口足夠維持收支平衡。
圖:世界石油價格走勢,1972年時還在1美元附近,74和79年兩次飆升。
但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後中東局勢趨向於穩定,尤其是戴唯營會議後,埃及和海灣國家停止了和以色列的敵對行為,油價就開始下行了,哪怕伊朗革命也沒有阻止油價下行。
而蘇聯在70年代石油收入雖然不少,但是增長其實已經放緩,開支增長卻在加速,那時就大量從歐美舉債了。到了80年代由於油價垮了,外債也多了,所以蘇聯的石油收入還本付息都不太夠,還得借新債還舊債。
加上火山爆發導致全球糧食減產,進口糧食的資金都不夠了,所以整個社會開始解體崩潰。戈巴契夫和葉爾欽只是加速了蘇聯崩潰而已,並不是決定性的。
圖:蘇聯是被軍隊-軍工利益集團拖垮的,再加上阿富汗戰爭,80年代初期已經非常困難,也形成了改革共識,所以戈巴契夫才能順利實施改革。關於蘇聯不改革能不能支持到2000年,戈巴契夫是這麼說的:國家(蘇聯)不改革也可以再支持幾十年,但註定是要完蛋的,那還不如現在就改革,還有挽回的機會。
圖:人無信不立,國家更是如此。如果人民都不相信政府,那麼改革就會難上無數倍,反之則簡單許多。戈巴契夫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改革路線,讓黨和政府喪失了威信,導致滿盤皆輸。
問:小主,接踢!紅色巨熊解體時,場面極度混亂,武器當白菜一樣整倉庫批發,大個的戰轟和洲導太刺眼,不好出手,那上萬枚核彈頭有沒有可能倒騰了一些出去,有沒有確切的或不清不楚的事件?
沒有確切的,哪怕有實錘的案例也不會在大眾媒體報導的,要是嚇得全球風聲鶴唳算誰的……這不爆炸的損失,比爆炸還大得多了。
核武庫其實相對安全,因為冷戰後期美蘇達成了戰略武器限制協議,雙方互派觀察員監視對方核武器,美國人在冷戰結束後也在這方面花了很多錢,保證這些核武器不外流。
圖: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他在90年代組織了地下核技術與核材料交易市場。不過當年的事情可不止巴基斯坦一個過年幹過。
真正危險的是核材料。核材料沒有核武器那麼嚴格的核查機制,攜帶起來也方便,所以如果有辦法的話可以偷運出來。像朝鮮的核武庫,現在看很有可能就是從蘇聯偷運的核材料起家的,90年代的全球核材料黑市那也是相當的繁榮,神神道道的事情出了無數。
圖:拆解中的蘇聯P級多用途核潛艇進行消防演習。蘇聯核潛艇拆解一直是美國在出錢支持,拆出來的材料當然也重重監視
圖:搬運裝運核材料的容器,厚厚的金屬壁可以阻擋核輻射。
圖:核潛艇拆解流程,這些核材料雖說得到嚴格保護,但架不住看管的人都很窮,都很需要錢,賣沒賣的誰知道呢。
問:堂主,最近看美劇《太平洋戰爭》,裡面海軍陸戰隊從登陸艦出來登陸海島時,都是乘坐敞篷的兩棲裝甲運兵車,防護效果很好。但是看解放軍登陸演習時,都是乘坐沒有任何防護的衝鋒舟,不是很容易被攤頭火力摧毀嗎,為什麼?
圖:說的是這種嗎?那是因為你沒看到我們的兩棲運兵車啊……
實際上我國現在是世界上兩棲車輛配置最壕的國家,是全世界唯一有高速兩棲車的國家。美國人類似的裝備AAAV/EFV已經徹底下馬,只能用60年代的龜速兩棲車AAV7混日子了。
圖:國產05式兩棲突擊車,最高水上航速10-14節,已經是當今最快的兩棲戰車。
圖:美國AAAV兩棲遠徵戰車,最高水上航速20-24節,但因為技術難度太大、缺乏經費支持,早已經下馬了。其主要技術難關之一,就是速度太快導致的航向穩定性不足。
我國現在兩棲登陸,第一波人上岸是衝鋒舟和兩棲車,而現在美國對應的主要兩棲車和LCVP機械化登陸艇這樣的小艇,實際上LCVP跟衝鋒舟也沒本質性區別,只是更大一點,速度也慢一些而已。
圖:美軍主力兩棲車AAV7,水上航速只有4節,武器也只有大口徑機槍和榴彈發射器,就是一個裝甲運輸車,不是05那樣的步兵戰車和兩棲坦克。
衝鋒舟單艇攜帶人員數量少,但是因為船小、吃水淺,所以哪怕保持搶灘能力的情況下也能跑比較快,而登陸艇稍微大點吃水就是問題了,這個就要看部隊的需求取捨。
兩棲車主要優點是適應性強,各種複雜的灘頭情況基本都能適應,比船好得多。不過也有速度太慢的問題,一般速度也就是13公裡以內,而登陸艇一般都有18公裡以上,甚至超過20公裡,所以往往要搭配使用。
圖:LCAC氣墊登陸艇將坦克從登陸艦投送到灘頭。船塢登陸艦有很高的航速,12小時內可以航行370公裡,從而避開敵方防禦重點區域,在無布防的灘頭將部隊送上岸。所以除非是硫磺島那樣密集設防的小島,否則登陸時基本不會遇到敵方地面部隊攔截。
問:堂主大人好,從海灣戰爭後來看,一直覺飛彈攔截都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覺得薩德也就那樣。這幾天看沙特搞胡塞武裝的彈道飛彈,好像攔截的很爽,世道真的變了嗎,給俺上一課唄!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總共發射了88發飛毛腿,只有40發左右落地成功,大部分實際上都被愛國者攔截了,並不是所謂的小概率事件。
圖:愛國者攔截飛毛腿場景,看起來同時攔截了至少2個目標、發射約4枚飛彈。
實際上60年代我國做試驗,就用紅旗2成功攔截了東風1和東風2近程飛彈,毛子的薩姆11這樣的中程防空飛彈也號稱能攔截一、兩百公裡射程的彈道飛彈。
圖:紅旗2飛彈改裝的圖強1號靶彈,用於驗證紅旗2的反導能力。
圖:國產反擊1號攔截彈。我們當年就搞過反導、反衛試驗,只不過最終失敗下馬。
圖:我國反擊1號攔截彈要求,識別高度80公裡,攔截高度15公裡,飛彈飛行時間20秒,平均速度1500米/秒。
圖:國產紅9已經將戰術彈道飛彈作為主要目標之一,要求攔截能力與C-300相當。
飛彈防禦真正難的還是迅速發現飛彈發射,這必須依靠太空的衛星系統或者大量的相控陣雷達,這才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飛毛腿這樣的飛彈還是液體發動機,工作時候的尾焰明顯,更容易被紅外系統發現,而且再入的時候飛彈彈體和彈頭不分離,在雷達裡面目標特徵巨大,攔截起來相對簡單。
只是愛國者有個問題,是導引頭往往會瞄準目標中段,這樣摧毀了後面的空筒子彈體,彈頭也會失穩亂飛,但是不會被摧毀,所以往往誤傷地面其他目標。
圖:飛毛腿飛彈與發射車,它是頭體一體化設計,二者不分離,一起重返大氣層。這樣做可以減少分離時的擾動,提高彈頭命中精度,畢竟其本身精度已經很慘了。
圖:東風21飛彈分離後的助推段,把地面砸出一個坑。分離後的彈體是雷達強反射體,也可能吸引攔截彈的攻擊。
問:無所不曉的堂主,接我一腳!從古到今,經常可以見到艦炮上岸,卻很少見到岸炮上船,這是為什麼?前幾年PzH2000上船鬧的沸沸揚揚,還有人說戰列艦的時代又回來了,但是到現在也沒見個影,DDG-1000上個155這個陸軍口徑結果問題一大堆。是難度太大,還是海軍心高氣傲看不上陸軍的炮?
同志,這首先是因為你圖樣圖森破啊
圖:96年臺海危機時,我軍搞了好多土法登陸戰術,岸炮上船是一大重點,好給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圖:21世紀後沒那麼苦逼了,但是登陸艇帶火箭炮執行灘頭破障任務,仍然是在測試的。
其次,陸軍雖然有155炮,但是跟DDG1000這個炮沒有任何關係……
DDG1000的AGS炮,是要求能打102公斤的遠程制導炮彈的,比普通155炮彈的四十幾公斤重量翻倍還不止,炮口動能大得跟203炮差不多。實際上這玩意就是一門縮小口逕到155毫米的203炮,和陸軍的155炮沒有任何通用性。
圖:AGS艦炮的結構,因為發射的是100公斤重的炮彈,所以他的零部件尺寸都特別大。
至於PZH2000上艦,那是瞎胡鬧。
PZH2000在陸軍炮裡面確實很牛,因為他配備了世界上最好的自動裝填系統,可以實現穩定的高射速。問題是這樣的系統,在六、七十年代艦炮裡面就已經普及了,甚至可以說二戰時期很多軍艦就有了,只是系統電子化程度不高,很多操作需要人手動扳扳手而已。
圖:PZH2000的兩種上艦形式,它其實是給F125護衛艦的主炮做測試。
PZH2000換上去以後,他本身的射速和自動化優勢沒了,設計上不適合艦載的劣勢倒全暴露出來了。現代艦炮基本都實現了無人化操作,炮塔裡面沒人了,只需要操作室裡面玩電腦的,還有船底彈藥艙負責往升降機裡面補充彈藥的,而PZH2000炮塔裡面還得有炮手操作,這就非常落伍了。
圖:我軍053HG火力支援艦安裝的122毫米模塊化火箭炮,就是岸炮上艦的例子,同樣上艦的還有300毫米火箭炮方艙,這是可以放在商船上的。
圖:最近一個岸炮成功上艦的例子是瑞典AMOS迫擊炮,它的模塊化炮塔被安裝到快艇上,為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
迷你踢館
問:堂主,既然現在隱身技術已經可以極大的縮短防空範圍,那麼航空魚雷是不是可以重生了,畢竟魚雷的突防能力要比飛彈強多了,而且現在現在戰艦普遍沒有防雷設計
硬殺傷式的反魚雷武器只是因為這些年魚雷威脅不算大,所以沒鋪開而已,實際上技術已經成熟,難度並不大,目前已經有一些了……美國海軍也已經準備裝備。
圖:潛艇和水面艦都有帶動力的魚雷誘餌,將其控制邏輯改為主動碰撞魚雷,並增加戰鬥部,就是現成的反魚雷魚雷。
圖:俄羅斯馬克西姆·克裡莫夫武器設計局口袋E/NK反魚雷魚雷。
圖:德國的海蜘蛛反魚雷魚雷
問:CJ1000和LEAP-X1C在國際上到底是啥水平?據說CJ1000比渦扇20先進,那麼要渦扇20有何用?還有LEAP-X1C咋在中國生產,我們戰時可以用LEAP的生產線嗎?軍用發動機可以轉民用(CFM56),那麼民用發動機可不可以轉軍用?
因為渦扇20比CJ1000早得多,渦扇20最近兩、三年就會服役,而CJ1000約要10年左右了。LEAP在國內主要是組裝,零部件還是要進口,很難利用。
現在軍用大涵道比發動機基本都是民用的。
圖:B-52的發動機吊艙,它和KC-135都使用TF-33發動機,其民用編號是JT-3,一開始是波音707和麥道DC8客機的動力,後來美軍才開始換裝。
問:塘主啊,翻看你好久前的回答,說南棒子包括k1、k2在內的純種3代坦克都有2000輛了,比我國還多,而我們同級別的99式一年只有可憐的60輛產能。那不要說和美帝比了,就是和棒子比,要達到他們一樣的規模,那個時候說不定99的技術都過時了。我就想問陸軍一年那麼多經費幹嘛去了?
所以我們才說我們的軍費增長一直還是補課階段啊,另,陸軍現在的經費本來就比例偏低了,裝備經費就更少了。而且棒子那是窮兵黷武的典範,他們現在足足22個一線師,規模大得嚇人。
問:湯豬,如果你上戰場的話,95和81槓你怎麼選?我曾聽過一位水軍陸戰隊的二毛一說過他會選81槓,你怎麼看?
我差不多也會選81槓吧,81槓的可靠性和操作性還是不錯的,雖然不如95準,但是打起來準不是最重要的。
問:正常核潛艇出海是不是真的就是一潛一個月不浮上來?因為一浮上來就容易被發現和跟蹤,那常規潛艇怎麼辦?
常規潛艇因為水下航行能力弱,所以往往要通氣管航行或者浮出水面,很容易被發現,所以戰鬥力完全沒法跟核潛艇比。
圖:常規潛艇就是很弱,所以AIP動力才有那麼大的意義。
問:問:堂主,最近看了一篇寫美軍《新版俄羅斯作戰手冊》的文章,裡面把毛子的狙擊手說的非常厲害,還有一條是讓歐洲的美國士兵如果沒有反制能力就趕緊跑,毛子狙擊手這麼厲害的麼?
當然沒有了……美國人又在玩自己嚇自己的把戲。毛子軍隊在最近幾年以前是沒有專業狙擊手的,只有類似於美國步兵班配備的精確射手來為步兵提供支援。
問:堂主,看央視的大國工匠介紹蛟龍號的一些細節,裡面介紹了好久磨製觀察窗的師傅,觀察窗的玻璃是錐形的!平面的2、3釐米玻璃能下潛幾千米?可能嗎?
錐形是因為玻璃窗其實很小,但是周圍要嚴格設置密封,所以做出錐形的大頭部分來方便安裝和密封。
圖:深潛器的窗玻璃,尺寸很小。一個標準大氣壓是0.1兆帕,1萬米深海的壓力就是100兆帕。玻璃的抗壓強度約為700-1000兆帕,是非常結實的。平時覺得玻璃脆弱,是因為裡面有太多氣泡等缺陷,光學玻璃就是排除了大部分雜質,所以透光度和強度都很高。深潛器的玻璃窗看著薄,實際是很高質量的玻璃製造的,而且也不能做大,否則保證不了玻璃質量。潛艇潛深之所以只有幾百米,是因為他們直徑大,縮小後一樣可以深潛。
問:如果劉備把荊州(看到一篇文章荊州和巴蜀一代在古代交通困難,這也是關羽失荊州是劉備未能救援的原因)還給孫權,帶走軍械糧食等,然後全力攻打關中地區會怎麼樣?
不行,因為諸葛亮的計劃就是利用荊州牽制許昌周圍的曹軍,這樣西線關中地區才能打開局面,單走一路沒法突破的。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