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節目 點擊上方「染化嚴選」一鍵關注
衣食住行,以衣為首。
客家服飾是客家文化的表象特徵,
形象而含蓄地承載著客家人的歷史。
在和平縣彭寨鎮墩頭村,
人們利用自然資源,
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
創造出了享譽客家地區的布料
——墩頭藍。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全片)
「嫁郎愛嫁墩頭郎,又會織布開染房……」嘉慶十年(公元1770年),位於和平縣彭寨鎮墩頭村的著名書院梅園書屋修葺一新,墩頭村曾姓先祖開始在書屋集中給村民傳授織染技藝。從此,「墩頭藍」成為整個東江流域客家人從老到幼,從頭到腳的穿著。梅園書屋有了更加響亮的名號「織染坊」。
「織染坊」出產的布料以墩頭村命名,墩頭藍、墩頭紅、墩頭塢、墩頭灰等各種素色應有盡有。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工業紡織技術的發展,「墩頭藍」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傳統手工技藝瀕臨失傳。
為了保護和傳承「墩頭藍」,墩頭村人曾春雷開始重新整理和恢復純天然織染技藝,協助他完成這項工作的村民平均年齡超過了70歲。
墩頭藍的織造工藝極為複雜,從一根棉線織成一匹布,要經過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目前村裡掌握全部織布工藝的只有幾位老人。
「墩頭藍」的藍色染料來源於純天然植物——板藍,它是製作染料藍靛的主要植物之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印染技術,人們對板藍的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採摘回來的板藍經過浸泡、自然發酵、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最終凝結成藍靛。藍靛越多,染料製作越成功。
37℃的陽光下,藍靛與空氣充分接觸氧化,布料上的綠色成分迅速轉化成了藍色,顯得格外古樸動人。
傳統服飾中蘊含的
獨特歷史文化、美學思想,
以及有溫度的手工藝越來越受歡迎。
墩頭藍的發展空間很大,代表了客家人的內斂、務實、勇敢、勤勞。墩頭藍應該向全國、亞洲以及世界去講它傳統的故事。
來源 | 龍川新聞
小編 | 朝聖
最新版【染料品種大全】
1500元/一套
此大全是瀋陽化工院何巖彬老師傾注10年心血,校正2年後才正式出版。實在是染料銷售,印染企業,必備大全!包郵哦~親~(歡迎打擾:17521755671 同微信)
雜誌商務合作:17521755671(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