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與職業搏擊約架後,太極、少林、武當、詠春、崆峒,你方唱罷我登場,那叫一個熱鬧。相比之下,職業搏擊缺乏故事性,雖然幹起架來不含糊,但方寸擂臺帶上拳套,從拳架到招式都千人一面,總難獲媒體青睞。
當看到擂臺上拳來腿往的時候,別人開口就是X形連擊、節奏控制、組合意識,而你,只會說臥槽!
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
但只有成績沒有神跡,只有背影沒有背景的職業搏擊擂臺,也有著絲毫不遜金庸武俠的精彩。了解之後,當鍵盤俠們侃侃而談的時候,你可以假裝咳嗽一聲加入戰局,指點江山裝上一逼。
鄭重提示,我們教的東西——大學沒有,搏擊必修。
目前自由搏擊擂臺上主要有4個派系,分別是日本系、荷蘭系、泰國系和改良系,恰可以對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東邪——日本系
日本人邪門,倡導「真劍決勝」,滿世界找揍。
1966年6月21日空手道死磕泰拳,澤村忠倒地十七次,折齒四顆,史稱「世紀大血鬥」。牙都被打飛了的日方痛定思痛,創造出日本踢拳,逐漸形成今日的日本搏擊風格。
沒有歐洲人的強悍爆發力,沒有泰國人的硬度,日本搏擊的核心在於兩個字——控制。日本拳手喜歡通過遊走迂迴,保持戰鬥距離,如同軟繩子捆人,始終粘著你,慢慢磨血。
以位寧輝的老對手 宮越慶二郎 為例。
每次進攻他只用50%的力,但動作連綿不絕,你一個重拳過去,他兩三個輕拳還給你,這樣他體能節省很大。
假設大家都有100%的體能,你第一回合用了40%,剩下60%,他第一回合只用20%,剩下80%。第二回合你再用40%,剩下20%,他用40%,還剩40%。
這也是為什麼位寧輝重拳力度完勝日本人,卻越打越吃力的原因。
日本人以韌勁和頑強出名,這不光是意志品質,更是技術風格。
日本人單個動作質量不高,但粘性很強,連貫性強,不停頓。即便踢腿也不會有太多扭轉,腰胯收著,便於連擊。他們肌肉發力很放鬆,滲透力強,從頭到尾的高頻打擊,打擊落點也細。
日本拳手防守不像荷蘭人那麼嚴密,但是移動多,小動作多。
不靠力量、不靠硬度,憑藉控制、高頻輸出、粘人磨血,這就是日本拳手的搏擊風格。
就問一句,邪不邪?
黃秋生 飾 東邪
西毒——荷蘭系
談到荷蘭系,大家會想到搏擊擂臺上最流行的X型打法。荷蘭拳手精於計算,宛如理科生般強調科學組合,上下左右呈現X型高效組合擊打。
汪柯菡系統學習荷蘭技術,她曾告訴我:
「荷蘭技術動作非常規範,從基本動作小細節開始一點點糾正,不是隨意出拳,每一個動作都為下一步做鋪墊,這一拳過去,對手會有幾種反應,針對這幾種情況我的下一步攻擊是什麼,有著各種模式化的組合。」
「平時反覆訓練,不是單純一拳一腿,而是點、線、面都有,打造一個完整體系。」
「散打比賽中動作講究打點,更多是單擊,碰到荷蘭的自由搏擊拳手,你打他一拳,他能反擊你2拳,就是整體攻擊效率的差別。」
如果以為X型打擊就是荷蘭系的精髓,那就太天真了。荷蘭系的搏擊本質在於幾何學和嚴謹。
K-1初代冠軍阿爾伯特·克勞斯就不依賴X型打法,下面以他與鄭召玉的比賽為例。
克勞斯 的拳是公認的世界頂級,他的組合拳連貫性很強,上下角度很刁,而且時機把握非常準,你特別快打過去,他都能很準找到反擊點。
克勞斯拳重的原因是足夠放鬆,所以看起來不夠快,但滲透力很強。
克勞斯的膝和腿法其實單獨拿出來評價也不弱,但他的拳法太好了,而且用腿膝彌補拳法打不到的地方。
鄭召玉被他膝法KO,其實也是因為克勞斯的拳法令他暴露了漏洞,就如同西洋棋般的一步步計算的結果。
克勞斯防守非常嚴謹,曲臂團身,除了手臂就是肩膀。
在進攻時克勞斯也有空檔,但不盲目抱頭防,看得很清楚,你的拳過去他的身體就能自然做出反應,減少傷害。而因為他的拳法太犀利,對手忌憚他的反擊,往往打不透。
鄭召玉輸給克勞斯還有細節上的差距。
歐洲人體格強壯,並以理工科思維將搏擊技巧進行了幾何優化、公式化教學,無論是嚴謹的防禦,精密的組合攻擊,都夠狠夠毒!
張國榮 飾 西毒
南帝——泰拳系
泰拳在泰國不僅受到皇室的喜愛,每年舉辦泰王杯,同時也是軍方重要的收入來源,是泰國唯一合法的賭博方式,故對應南帝也算應景。
泰拳打法相對簡單,動作組合也不多,主要靠單擊質量獲勝。
雅桑克萊綽號「電腦鬥士」,因為他打拳踢腿夠準,這個準不僅是落點,更是時機。
雅桑克萊 的拳腿命中率極高,而且力量很大,毫不保留,他每一腿都是100%發力,但之後又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動作節奏控制),馬上還能打出100%力量。一下是一下,每一下都讓人受不了。
10萬泰國職業拳手基數夠大,競爭夠激烈,萬裡挑一必是人傑,即便是簡潔的招數,也能打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效果。
南帝的一陽指,不是人人能學的。
季晨 飾 南帝
北丐——混合系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或許這就是北丐的精神。
隨著職業搏擊的交流進步,技術也在融合,海外成功案例比如喬治·佩託西奧:
自由搏擊在中國屬於新鮮物種,鄒國俊老師的盛華俱樂部培養第一批自由搏擊職業拳手。
濤搏俱樂部創始人兼教練董江濤教出來的鄭召玉、孔令豐也是繼承了盛華系的控制節奏能力。
組合連擊、節奏控制、拳法基礎,這是優秀中國自由搏擊拳手的根基,也是盛華系拳手的普遍特點。
中國拳手這幾年跟世界接軌,從日本、歐洲和泰國借鑑,並學習了不少技巧。
中國首位K-1冠軍 魏銳 的風格就類似日本系和散打結合。
汪柯菡 是歐洲系學成的榜樣,難能可貴的是汪柯菡還保留了散打的精華,比如迎擊、抓時機、啟動速度。
泰國系的學習代表人物是 位寧輝,他原本就是一位重炮手,加上魔裟鬥靶師阿鬥(泰國人)的調教,現在無論出拳還是低掃都有著極高的動作質量,而且也保留了自己的連擊能力,KO率有目共睹。
一龍 是個大家都關心的焦點人物。他的格鬥風格非常個人化,身上沒有散打的痕跡,也沒有自由搏擊的系統訓練經驗,而是傳統武術出身。
一龍的拳商公認極高,所謂拳商就是知道該怎麼打,腦子特別清楚。一龍整體臨場感覺好,放得開,敢出動作,節奏控制力也不錯。而且一龍的比賽經驗在中國也算是頂尖的。
出色的拳商,強壯的身體和豐富的經驗,讓他一步步打出了自己的天地。但也因為早年缺乏系統專業訓練,一龍的基礎動作和技術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梁家仁 飾 北丐
結語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也許你會問,我該學哪一種?
其實決定勝負的不是風格,而是努力。
曾經採訪克勞斯時,我只問了一個問題:「對中國拳手有什麼樣的建議?」
克勞斯回答:
我想,沒有比這個更恰當的結語了。
PS:
最後特此感謝董江濤、汪柯菡、康恩平日的指導,偷師不少,謹以此文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