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工序仍是吉他製作必不可少的環節。
越來越多的機械被運用到吉他製造中。
微小的細節就能讓吉他音質完全不同。
上好漆等待風乾的吉他。
惠陽有大量從業10多年的吉他工匠。
吉他工匠拿著剛出產的產品。
為吉他上弦。
在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10個生意人中,約有四五人從事吉他及其相關行業。給他們一把吉他,基本都能輕彈一曲。
作為葉挺將軍的故鄉,這是一座充滿傳奇而又浪漫的小鎮。在不到1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200多家吉他企業聚集在此,芬達、馬丁等國內外知名吉他品牌在這裡生產。不少吉他企業逐步完成從「貼牌」到自主品牌的轉型升級,創立品牌約100個。
經過近30年的潛心耕耘,惠陽吉他產量約佔全國60%、全球25%,尤克裡裡的銷量更是佔全球80%。而惠陽的吉他產業主要集中在秋長街道,每年約有900萬把吉他從這裡銷往世界各地,總產值20億元左右,從業人員達3萬人。
與其他吉他生產基地相比,惠陽吉他產業不僅產量巨大,產業鏈也很完整。琴弦、撥片、拾音器、調節杆……方圓兩公裡之內,可以買齊一把吉他的所有配件,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
恩雅樂器是惠陽吉他產業在疫情之下實現逆襲的企業之一,今年營業額實現40%左右的增幅。記者實地探訪當天,工廠裡一片繁忙景象,流水線上的技術工人各司其職。
在這裡,每一把木吉他都要經過拋光、打磨、粘合、噴漆、調音等100多道工序,從最初的製作到出廠需要50天左右。雖然有雷射開料、機械臂等自動化機械輔助,但大部分還是要靠手工完成。幾乎每一道工序都是人與樂器的溝通,才能把音色和音域調整到最好的狀態。
兩公裡之外,知名吉他品牌法麗達所屬的惠州全豐公司今年3月末停產清算,恩雅樂器5月已經對該工廠完成收購併且重新投產。目前,恩雅樂器兩個廠區共有工人約150人,吉他總產量可以達到每月近3萬把。
「舉辦吉他文化藝術節,啟動吉他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普及吉他文化藝術教育。」今年5月,瞄準「中國吉他產業之都」的惠陽連續第4年將「吉他」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積極謀劃吉他文章,未來力爭全區中小學生都會彈吉他,用一把小吉他彈出一個大的產業夢。
【來源:南方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