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個兒子,出生於大清鼎盛時期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生母是令貴妃魏佳氏,後為皇貴妃。
其實,令貴妃和乾隆皇帝完全想不到,這個孩子會是後繼之君,因為永琰出生的時候,雖然嫡子永璉和永琮不在了,但是在世的其他皇子的資歷或者出身都比永琰要高。在後來的日子裡,永琰的兄弟們一個個的歸天或者過繼,才讓永琰撿了個漏。
在永琰出生之前,大阿哥永璜、二阿哥永璉、三阿哥永璋、七阿哥永琮、九阿哥(未命名)十阿哥(未命名)、十三阿哥永璟、十四阿哥永璐,全都死掉了,六阿哥永瑢過繼出去了。到永琰出生的時候還剩下剩下四阿哥永珹、五阿哥永琪、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基,算上永琰,乾隆算是有六個兒子。三年後乾隆二十八年,四阿哥永珹過繼出去。又三年,乾隆三十一年,五阿哥永琪因病去世,同年十七阿哥永璘出生。所以,從乾隆三十一年開始,乾隆只有五個兒子,皇太子只能從這五個人中選了,八阿哥永璇、十七阿哥永璘一副公子哥富二代做派。十一阿哥永瑆是個文藝青年,甚至可以說是藝術家。對朝政權力都不太感興趣,十二阿哥永基是乾隆繼後烏拉那拉氏所生,按理說是地位最尊貴的,但是因為母后在陪乾隆南巡的時候,因為乾隆與歌女尋歡作樂,激動斷髮,徹底失去聖心,乾隆恨屋及屋,把永基也恨上了。所以永基在心情鬱悶中沒多久就死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永琰去刻意的競爭,只要表現出正常皇子的狀態,皇位就非他莫屬了。
雖然永琰談笑間就得到了皇位,但是坐上去之後可就苦不堪言了,因為乾隆留給永琰的是一個滿目瘡痍、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前四年,乾隆皇帝選擇性的攬權不放,遇到好事,大權完全在乾隆手中,遇到一些困難,乾隆就讓嘉慶自己解決了。嘉慶四年,乾隆皇帝駕崩以後,雖然嘉慶收回了乾隆放在和珅府裡的金庫。但是乾隆當政時期大肆揮霍造成了極大的財政虧空,都需要這些財產來填補。而且乾隆釀成的許多社會矛盾與天災人禍都沒有解決,比如吏治敗壞、黃河水患、白蓮教起義等等。這些問題也都需要嘉慶來解決,那麼用什麼解決呢,用的都是查抄得來的和珅的財產。所以這些財產,一部分被後來的貪官汙吏裝進腰包,一部分分給了嘉慶的三位兄弟。剩下的都用來解決白蓮教起義和治理黃河上了。嘉慶皇帝一生勤儉節約,從來沒有任何享樂揮霍的行為,就這樣為老子乾隆收拾爛攤子,為百姓解決戰亂之苦、消除天災人禍,又為大清鞏固統治根基最後還被人說成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甚至說和珅的家產被嘉慶揮霍一空,簡直是千古奇冤。然而,沒有最冤,只有更冤,乾隆把大清江山折騰到如此地步,後世又來了一句:清朝的衰落始於嘉慶年間。所以,也難怪嘉慶最後因為心情極度壓抑,到承德避暑山莊散心,結果幾個月就病死在避暑上莊,沒能回到京城。在位25年,享年61歲。最後在立儲問題上嘉慶還算是比較幸運,前邊幾代皇帝立嫡子的願望都沒有實現,而在嘉慶這裡實現了。皇次子,也是嘉慶皇帝嫡長子,綿寧繼承皇位,是為道光皇帝。
綜上所述:嘉慶皇帝在繼承皇位,和立儲問題上是幸運的,而在做皇帝,治理國家的問題上確是大大的不幸。其實想想:人活一世,豈能盡如人意,但願無愧於心就好。至於千秋功過任憑後世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