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2021-01-18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嘉慶皇帝當時的處境,嘉慶皇帝是在父親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之時,通過父親乾隆皇帝的禪讓登上皇位的,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禪讓皇位,只要是為了踐行他當初的諾言,乾隆皇帝在早年間說過,他不會超過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如果在位到了六十年時,身體依然健康的話,就禪位給當時的太子,因此才有之後將皇位禪讓給當時的太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統治長達六十年的乾隆皇帝,讓他立刻放下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乾隆皇帝自然是不願意的,可是自己的話,已經說出去了就要實現,於是乾隆皇帝雖然心裡不情願,但是表面上也裝作願意的樣子在禪讓禮上圓滿的完成了權力交接。

不過對當時的嘉慶皇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年號從乾隆改為嘉慶以外,其他的沒有任何的改變,乾隆皇帝依然居住在養心殿內,依然把持著朝政大權,甚至在外國使節來訪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說出朝政大權依然歸他的話,這個時候嘉慶皇帝也在身邊,嘉慶皇帝表面上陪著笑,心裡一定是悲傷的,此時嘉慶皇帝的心裡也一定在想,我這個皇帝沒有任何的權利,當著還有意思嗎?雖然心裡這麼想,但是面上不能表現出來,因為一旦表現出來,恐怕連現在沒有實權的皇帝都做不成了,還是繼續忍耐吧。

對於朝中貪腐現象嚴重,嘉慶皇帝知道源頭在和珅這裡,對和珅是恨之入骨的,但是卻不能懲治他,因為和珅是父親乾隆皇帝最為寵愛的臣子,父親乾隆皇帝很多事情都離不開和珅,此時父親乾隆皇帝還在世呢,如果懲治和珅勢必會引起父子之間的矛盾,因此嘉慶皇帝在權衡利弊之下,最終選擇了暫時放過和珅。

在經歷四年沒有實權的皇帝生活後,嘉慶皇帝終於迎來了他掌握實權的時期,因為乾隆皇帝沒過多長時間就去世了,在乾隆皇帝去世後的十三天後,嘉慶皇帝下令將和珅逮捕,同時下令抄了和珅的家,和珅僅僅在獄中度過了五天,隨後就被嘉慶皇帝下令賜死在獄中,終年四十九歲,嘉慶皇帝在處置完和珅這樣的大貪官後,不僅沒有沒有得到百姓的褒獎,反而得到了百姓的吐槽,因為將和珅抄家後,和珅的巨額財產,全被嘉慶皇帝搬進了皇家的小金庫中,並沒有放進國庫中,來造福百姓,因此也就有了後來當時民間所流傳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歌謠出現,這也直接表達了當時的百姓們對於嘉慶皇帝的不滿。

雖然在處理完和珅的事情之後,嘉慶皇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由於嘉慶皇帝能力的欠缺,不僅沒有有效的改善當時的問題,反而使得問題加深,使得嘉慶皇帝在位期間,白蓮教起義頻發,嘉慶皇帝在位期間光是平定多次白蓮教起義的軍費就已經花去了兩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朝四年的收入,清朝也因為多次的戰爭,因此元氣大傷,自此走向了衰落,這也是嘉慶皇帝最為悲劇的地方。

因為造成這一切的主要源頭,並不在他,而是在他的父親乾隆皇帝那裡,因為是乾隆皇帝過分的寵信和珅,才使得和珅在後來能夠大肆的貪汙,加上乾隆皇帝因為他奢侈的行為,使得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效仿乾隆皇帝的奢靡,因此也就有了吏治腐敗的現象,吏治的腐敗引起了很多的社會矛盾,在乾隆皇帝統治後期,起義也是頻發的,不過很快就被鎮壓了,只是在嘉慶皇帝在位時期,起義的現象更加重了而已。

準確的說,嘉慶皇帝是接了父親乾隆皇帝留下來的爛攤子,也在一件件的處理留下來爛攤子,只是因為嘉慶皇帝能力沒有乾隆皇帝能力強,使得這些問題不僅沒有處理好,反而變得十分嚴重,這也令嘉慶皇帝感到十分苦惱,明明自己做了一切的努力,卻沒有因此收穫好的結果。所以嘉慶皇帝的處境算是清朝皇帝所有中較為悲劇的皇帝,而不是最為悲劇的,因為要是算上清朝所有皇帝的話,最為悲劇的皇帝應該排在後兩位的皇帝,嘉慶皇帝比起這兩位皇帝不知要好多少倍,說嘉慶皇帝悲劇的,是對比嘉慶皇帝之前的那幾位皇帝說的,因為嘉慶皇的處境帝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的處境相比,確實是最為悲慘的。

相關焦點

  • 和珅能百般逢迎乾隆皇帝,為啥不提前討好嘉慶皇帝?
    許多人在想:和珅是一個聰明圓滑的人,懂得使用各種辦法,對乾隆皇帝百般逢迎,獲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他為什麼不提前討好和巴結嘉慶皇帝?難道他不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 如此勤勉的嘉慶皇帝,為何挽救不了當時清朝的局面?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了十二個皇帝後的清朝,有過繁華的康乾盛世和在衰敗中的同治中興。嘉慶皇帝作為清朝的第七位皇帝,承接著繁華的康乾盛世。當時的情況看,按理來說,在嘉慶皇帝統治下的清朝,或許比不上之前的康熙和乾隆,但也可以使清朝保持現狀。
  • 嘉慶皇帝並不昏庸,為何成為清朝走向衰亡的開始
    許多人認為康熙是清朝盛世的開始,那麼嘉慶則是清朝走向衰亡的開端。可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嘉慶皇帝並不昏庸。其實箇中原因並不複雜。都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在歷史大潮面前,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如果不能順應歷史的大潮,那麼這個王朝終究會被湮滅在其中。而嘉慶在當時正是首當其衝。
  • 嘉慶皇帝:37歲登基,無實權4年,61歲去世,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登基初名登基,父為乾隆皇帝,母為鼎鼎有名的令妃,即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寧夏有一位受人愛戴的母親,子憑母貴,6歲起便隨兵部侍郎、工部侍郎學習,13歲時能通讀五經,受到皇帝寵愛。然而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顒琰並非太子人選。雍正的人品更是讓人心滿意足,可惜他先後立了三位皇太子,前兩位都相繼去世,最後只有顒琰倖存。首先是富察皇后的兒子永璉。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從影視上了解歷史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明朝似乎無道昏君很多,而清朝皇帝似乎個個勵精圖治,「堯舜禹湯」。然而,有人可能會問:這符合歷史事實嗎?今天看鑑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真相。平庸,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應對白蓮教大起義時手足無措;道光、鹹豐及以後的清朝皇帝在面對外辱時更是昏聵無能。
  • 想扭轉清朝國運卻「為而不能」,嘉慶皇帝到底面臨一個怎樣的困局
    在清朝的皇帝中,嘉慶皇帝絕對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了,嘉慶之前,康雍乾三代雄主打造了清王朝最強盛的時期;嘉慶之後,繼位的道光皇帝遭遇了鴉片戰爭,接下來就是動蕩慘痛的近代史。如果不算老邁的乾隆,嘉慶就是面對這股「由盛轉衰」趨勢的第一位君主,那麼,嘉慶做了什麼扭轉這個局面嗎?作為對國家有責任感的皇帝,嘉慶當然做了,但是,有一個詞形容嘉慶最合適——「為而不能」,他想做什麼,卻無力挽救這個局面,那麼嘉慶時期,清朝到底是面臨怎樣的困局呢?咱們就來看一看。
  • 清朝的嘉慶皇帝死因太過離奇,據說是被雷硬生生的劈死了?
    清朝嘉慶皇帝,是一個勤勉為政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嘉慶自一登上皇位,便絞盡腦汁的想辦法解決國家政治腐敗的危機,他經過多次失敗之後,發現事情並不是他所想的那麼簡單,即使他把當時最大的貪官和珅處理了,也無法再恢復到清朝鼎盛的狀態了,因為此時的清朝的內部結構已經腐敗到根深蒂固的邊緣了,所以即使嘉靖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改變現狀
  • 嘉慶皇帝的苦與樂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個兒子,出生於大清鼎盛時期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生母是令貴妃魏佳氏,後為皇貴妃。十一阿哥永瑆是個文藝青年,甚至可以說是藝術家。對朝政權力都不太感興趣,十二阿哥永基是乾隆繼後烏拉那拉氏所生,按理說是地位最尊貴的,但是因為母后在陪乾隆南巡的時候,因為乾隆與歌女尋歡作樂,激動斷髮,徹底失去聖心,乾隆恨屋及屋,把永基也恨上了。所以永基在心情鬱悶中沒多久就死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永琰去刻意的競爭,只要表現出正常皇子的狀態,皇位就非他莫屬了。
  • 嘉慶皇帝殺死和珅的深層次原因
    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又一次揣摩到了乾隆皇帝複雜的心理。和珅給乾隆的建議是「傳位不讓璽。」說白了就是把皇位讓給嘉慶,但是各種公章還是乾隆留著。嘉慶無論要辦什麼事,都必須乖乖的找乾隆審批。和珅為乾隆出這樣的鬼主意,說嘉慶不恨他,根本就不可能。   後來在劉墉的努力下,乾隆把各種公章交給了嘉慶。按照道理來說,嘉慶終於可以親政了,可和珅的新招又來了。
  •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為什麼臺灣人那麼喜歡嘉慶?9月7日上午,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受邀來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歷史詮釋與策展:細說清仁宗文物特展」講座,揭開了解密嘉慶皇帝的序幕。講座結束後,馮明珠獲聘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為其頒發了聘書。
  • 清朝皇帝順序及名字
    清朝十二皇帝按時間排列為:入關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
  • 嘉慶皇帝是如何「守成」的?
    對於嘉慶一朝嚴重的社會問題,他們沒有一個人能提出略有新意的解決辦法。寧用平庸之徒,不用「有才無德」或者「躁進好動」之人,是嘉慶的用人原則。雖然號稱法祖,實際上這一用人標準與他的先祖們並不相同。且不說清朝興起時大量任用「操守有虧」的漢族降臣、叛臣,就是康雍乾時期,皇帝用人,也首重能力,不拘小節,所以才造就了一百多年的輝煌。
  • 嘉慶皇帝的春耕典禮鬧劇
    清朝初期,皇帝為表示重視農業生產,在春耕前要舉行隆重的耕耤(帝王親自耕種的田地)典禮儀式。國家祭祀分為三等:大祀、中祀、群祀,祭祀先農屬於中祀。這一天,皇帝要出宮南行來到先農壇,迎神、奏樂、上香,率群臣對先農行三跪九拜禮,以示恭敬。祭祀先農之後,皇帝便更衣來到耕種的地方,面南而立,隨從耕種的王公大臣各就各位。戶部尚書手持耒耜也就是耕地的農具,順天府府尹手拿趕牛鞭,面北跪獻皇帝。皇帝手扶耒耜,象徵性地推三次。順天府府丞手捧一箱種子。
  • 清朝皇帝改名,一個皇帝改了自己的,另一個皇帝改了其他人的
    比方說,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滿語意為「野豬皮」。別看字眼不太雅,卻反映遊枚民族父母對後代寄予的美好願望,其寓意是身體強健,前程遠大。那麼愛新覺羅的家譜是何時開始的呢?清朝入關以後的一個皇帝順治,仍然延續了滿族人的風俗習慣。一直到康熙朝,才開始仿照漢族的宗譜定擬字輩制度。康熙共有35子,為他的兒子取漢字名時,第一個字為胤字.第二字均為「礻」字旁。
  • 嘉慶皇帝遊臺灣緣何在臺灣地區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撰稿:謝鼎嘉慶君遊臺灣在臺灣家喻戶曉,尤其老太太們,對嘉慶皇帝特別喜愛。
  • 清朝歷經十二位皇帝,此帝在位最不得人心,差一點被廚子刺殺
    嘉慶皇帝      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嘉慶大概是最難說的了。
  • 細析清朝皇帝「龍貌」~續篇
    道光長的和之前的皇帝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清朝皇帝的臉自此開始變小。從上期我們我們的分析可以發現清朝的皇帝大多有東北爺們的範,那體態啥的都比較「粗獷」,但是。。但是。。這道光這是「奇葩」!古人最重面相,講究天庭飽滿,地閣方圓。而道光這個面相顯然是福薄之人。話說面相真的能代表福相嗎?!我覺得是比較迷信的,反正我不太信。但是如果嘉慶在位時期還有點迴光返照之象,那麼道光開始清朝就真的無藥可救了,鴉片戰爭徹底撕裂了中國的大門,再也無處可躲。衰敗之勢無法逆轉。要說道光真的不算有多昏庸無能,反而以「勤儉」著稱,這就沒辦法了,唉╯﹏╰唉!
  • 清朝皇后自己有兒子,為什麼還心甘情願扶持別人的兒子成皇帝?
    清朝是歷史上持續時間非常長的一個朝代。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清朝就貢獻了4到5位。自從雍正皇帝後,清朝皇帝就有了秘密立儲的習慣了,因為雍正爭奪帝位飽受了兄弟相殘的煎熬。一般皇帝秘密立儲就是將一份詔書放在正殿「光明正大」的牌匾上,除此以外自己也會保留一份詔書。
  • 61歲駕崩,他是乾隆和「魏瓔珞」的兒子,但卻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對於我們來說,中國那麼多朝代,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清朝。 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始於1636年,亡於1912年,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在這個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朝代裡,有過優秀的帝王,有過失敗的皇帝,也有過平庸的君主。
  • 嘉慶皇帝死後,為什麼要讓8千人抬棺?老人:棺材還不能落地!
    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有數不盡的皇帝,雖然朝代在不斷的更迭,但是這些帝王還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角色。嘉慶這位皇帝是清朝的一位知名度不高的帝王,算是不溫不火的。但是只怪乾隆的壽命太長了,這就導致了嘉慶帝登記的時候比較晚,所以也沒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但是嘉慶帝在去世的時候,卻破了一項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