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遊臺灣緣何在臺灣地區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2021-02-08 濱海滿族

撰稿:謝鼎

嘉慶君遊臺灣在臺灣家喻戶曉,尤其老太太們,對嘉慶皇帝特別喜愛。臺灣人還將這樣的故事拍成了電視劇《嘉慶君遊臺灣》,是許立坤、孫小龍執導,黃少祺、江宏恩等主演。

 

嘉慶皇帝登基以前對朝廷貪汙腐敗深惡痛絕,極思自強振興之道,但礙於乾隆皇帝晚年寵信和珅,滿腔抱負伸展不開。後因得知生母另有其人,而且人在臺灣,於是前往臺灣,暗中尋查生母的下落。

 

傳說在清朝乾隆年間,還是太子嘉慶皇帝還領命帶領一萬多大軍赴臺平定了林爽文起義,之後又經常微服出巡,為臺灣人民做過不少好事。

 

嘉慶君遊臺灣是臺灣民間傳說,事實上清朝嘉慶皇帝並沒有到過臺灣。到過臺灣的是福康安,是乾隆皇帝讓滿族青年福康安到臺灣平定起義,幫助臺灣搞建設。福康安在臺灣卻留下了很好的口碑,直到後來被美化為嘉慶皇帝遊覽臺灣,實際上是福康安。

 

其實此傳說在臺灣中南部地區流傳很廣,臺灣中南部是農業區,也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地方,清末之前,此處基本就是臺灣的核心地區。既然傳說是在這個地方流傳最廣,那就說明一個問題:這個傳說流傳時間很久了,應該是清中後期就開始了,很早之前,當地很多鄉民深信嘉慶皇帝曾經來過臺灣。

 

嘉慶君遊臺灣較諸乾隆下江南,沒有太多傳奇與風流韻事,反而多的是平易近人的小故事,如南投縣竹山名產紅蕃薯以苗條受青睞等。易言之,臺灣人民希望臺灣當局領導能夠學習福康安一樣更貼近人民生活。

 

一直到現在,臺灣一些旅遊景點或是廟宇還是喜歡用這個事情作為噱頭,聲稱是嘉慶皇帝遊覽過的地方。

 

此故事說明,臺灣人民擁護中央的統治,視大陸領導為正統,臺灣人民永遠心繫大陸。

可見,中國曆朝歷代,尤其到了清朝,中央特意選派高級別國家領導到臺灣看一看,這說明,臺灣是清朝領土的一部分,關愛臺灣,是正常的事。現在,臺灣有許多清朝政府立的石碑,其中一些石碑是滿文石碑,至今保存完好,說明了臺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讚賞金額用於滿族文化公益項目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
    為什麼臺灣人對嘉慶皇帝「情有獨鍾」?「嘉慶是庶出,排行又後,按說沒有入承大統機會。但是他內向、穩重、勤奮好學、守規矩、仁孝,這些品質都是花甲父皇所重。乾隆用了超過20年,從永琰14到35歲的時間來栽培他。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式公開立永琰位皇儲密旨。」對於嘉慶皇帝,馮明珠在講壇上這樣講到。傳說嘉慶皇帝為太子時曾遊臺灣,臺灣中南部許多名勝古蹟因攀附嘉慶君曾經到訪,成為旅遊景點。
  • 陳亞蘭的嘉慶君遊臺灣 臺南岸內糖廠影視基地開鏡
    2021-02-20 14:51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臺南即時報導臺視歌仔戲《嘉慶君遊臺灣》今天在臺南岸內糖廠影視基地舉行開鏡儀式
  • 嘉慶皇帝是如何「守成」的?
    然而,嘉慶皇帝堅決反對財政改革。他害怕增加稅收會造成社會不穩定。明代萬曆皇帝為了戰爭加派「三餉」,剜肉補瘡,動搖了大明帝國的根基。所以,清朝歷代皇帝一再強調,明朝不是亡於崇禎,而是亡於萬曆。這一點,嘉慶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他決心凜然恪守「不加賦」的祖訓。不但不加賦,甚至由於經常豁免災荒地區的稅收,嘉慶年間的稅收比祖制還有所減少。
  • 《人物專訪》陳亞蘭加倍奉還打造嘉慶君 密謀楊麗花神助攻遊臺灣
    (記者胡舜翔攝)記者賀靜賢/專訪陳亞蘭去年與恩師楊麗花製拍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暌違16年的作品極耗心力;今年她與知名製作人陳秀卿、金牌編劇張英俊共同籌備《嘉慶君遊臺灣》,「頭要繼續洗下去!」她承認心裡盤算著讓楊麗花屆時「客串」指導,只是知徒莫若師,楊麗花很早就預告:「不要再叫我上去,我在後面幫你就好囉!」
  • 我被臺灣同胞的「土特產」嚇到了
    靠YY誕生的嘉慶皇帝特產臺灣人真正「痴迷」的歷史人物,其實並不是雍正和乾隆,而是他們的後輩,嘉慶皇帝。而且是變著法兒的戲說嘉慶。清仁宗嘉慶皇帝從來沒去過臺灣,然而臺灣卻有各種關於嘉慶皇帝在臺灣玩耍的故事,不知道是誰先起的頭,他們執著地認為早年間還是阿哥的嘉慶,曾經在臺灣私服遊歷。
  • 有關愛新覺羅嘉慶的電視劇有哪些?
    愛新覺羅嘉慶其實指的就是愛新覺羅·顒琰,也就是清仁宗嘉慶帝。愛新覺羅是顒琰的姓,而嘉慶則是在永琰登基後改的年號,像是愛新覺羅·弘曆因為年號為「乾隆」所以被人稱之為乾隆皇帝一樣,顒琰就有了被人稱為愛新覺羅嘉慶的說法。
  • 嘉慶皇帝的苦與樂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個兒子,出生於大清鼎盛時期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生母是令貴妃魏佳氏,後為皇貴妃。嘉慶四年,乾隆皇帝駕崩以後,雖然嘉慶收回了乾隆放在和珅府裡的金庫。但是乾隆當政時期大肆揮霍造成了極大的財政虧空,都需要這些財產來填補。而且乾隆釀成的許多社會矛盾與天災人禍都沒有解決,比如吏治敗壞、黃河水患、白蓮教起義等等。這些問題也都需要嘉慶來解決,那麼用什麼解決呢,用的都是查抄得來的和珅的財產。所以這些財產,一部分被後來的貪官汙吏裝進腰包,一部分分給了嘉慶的三位兄弟。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不過對當時的嘉慶皇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年號從乾隆改為嘉慶以外,其他的沒有任何的改變,乾隆皇帝依然居住在養心殿內,依然把持著朝政大權,甚至在外國使節來訪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說出朝政大權依然歸他的話,這個時候嘉慶皇帝也在身邊,嘉慶皇帝表面上陪著笑,心裡一定是悲傷的,此時嘉慶皇帝的心裡也一定在想,我這個皇帝沒有任何的權利,當著還有意思嗎?
  • 三大護身符,嘉慶皇帝也畏懼三分
    作為中國古代最家喻戶曉的大貪官,和珅真正做到了富可敵國,僅抄家抄出來的8億兩白銀,就相當於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總和。此番和珅獲罪,嘉慶皇帝不得不顧及妹妹的處境,如果真要株連全家或舉族流放,固倫和孝公主也難逃厄運,這顯然不是愛新覺羅皇族想要看到的。所以,嘉慶皇帝難免投鼠忌器,寬大處理和珅,不牽連豐紳殷德,很大程度上都是源於固倫和孝公主的面子。此為和珅的第二個「護身符」。
  • 嘉慶皇帝的春耕典禮鬧劇
    這一天,皇帝要出宮南行來到先農壇,迎神、奏樂、上香,率群臣對先農行三跪九拜禮,以示恭敬。祭祀先農之後,皇帝便更衣來到耕種的地方,面南而立,隨從耕種的王公大臣各就各位。戶部尚書手持耒耜也就是耕地的農具,順天府府尹手拿趕牛鞭,面北跪獻皇帝。皇帝手扶耒耜,象徵性地推三次。順天府府丞手捧一箱種子。
  • 問道武當: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玄天上帝信仰
    1960-1981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真武廟的數量在全臺一直穩居第五位,僅次於王爺、觀音、天上聖母和釋迦牟尼[4]。高麗珍以南投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祭祀活動為例,探討臺灣地區真武崇拜的流行、分布及其原因。
  • 臺灣遊偶遇臺灣第一美女郭雪芙
    郭雪芙(Puff Kuo),1988年6月30日出生於臺灣省新北市,中國臺灣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平面模特,女子團體Dream Girls成員
  • 臺灣觀察:大陸手機品牌緣何廣受臺灣民眾歡迎
    新華社臺北4月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OPPO、小米、華為等大陸手機品牌近年登陸臺灣,市場佔有率均擠進前十之列,獲得愈來愈多臺灣民眾青睞。新華社記者2日走訪臺北多個手機銷售門店,探究大陸手機品牌緣何廣受臺灣民眾歡迎。  臺北松江路上的「小米之家」是小米在臺開設的首家體驗店,2日這裡正舉辦一年一度的「米粉節」。
  • 【跟著電影遊臺灣】臺灣8日
    下午驅車前往彰化鹿港小鎮, 羅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鎮》,唱出了臺灣人的鄉愁,也使得鹿港的名字紅遍了大陸,以至於各地都出現了叫鹿港小鎮的飯店。鹿港鎮位於彰化縣,是著名的文化名鎮。繼而驅車前往南投,搭乘豪華遊船遊覽日月潭,日月潭是臺灣唯一的天然湖,潭面以拉魯島為界,東側形似日輪,西側狀似月鉤而得名,日月潭中涵碧半島上的蔣公行館曾因地震毀壞,重建後現在也對外開放普通民眾住宿。邵族文化村。
  • 嘉慶皇帝殺死和珅的深層次原因
    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嘉慶皇帝派大臣前往和珅關押地,賞賜他白綾一條,令其自盡。和珅一看到白綾,知道死期已到。家業富比皇室,到頭來卻落得個如此悲慘下場,不禁感慨萬分。那麼嘉慶皇帝殺和珅的原因是什麼?嘉慶能做的就是熬,反正乾隆已經80多歲,怎麼熬也就是幾年的功夫。對於和珅這個人,嘉慶一直在等待機會。在乾隆皇帝去世不久,嘉慶就把和珅送進了監獄。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殺和珅絕不僅僅為了錢  很多人認為嘉慶殺和珅就是為了他的巨額財產,這就太小看皇帝這個職業了。在乾隆的後期,各方面已經完全糜爛。
  • 「世界皇帝」參加臺灣大選 臺灣選舉的那些奇葩人和奇葩事
    中國的皇帝制度,早在1911年就已經被廢除,沒想到百年之後,有一位無黨籍參選人,居然宣稱以「皇帝」
  • 在大陸家喻戶曉的臺灣校園歌曲歌手(組圖)
    首頁評論時政臺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海外網>>臺灣>> 正文 在大陸家喻戶曉的臺灣校園歌曲歌手(組圖) 2013年11月01日08
  • AIT介入臺灣5G預算?「藍委」批:蔡英文淪為美國「兒皇帝」
    國民黨「立委」炮打臺灣地區「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補助155億(新臺幣,下同)給5G業者,「藍委」賴士葆質疑這根本是「退傭」。
  • 臺灣的秀山街,紀念一位秀山人!
    2015年,在秀山一村民家中發現了皇帝誥封手諭聖旨。該聖旨為五彩雙龍絹滿漢合璧,用漢、滿兩種文字豎書,中有兩方米紅璽印,保存基本完整,聖旨的內容是誥封糜奇瑾為中憲大夫、王氏為恭人,落款為「嘉慶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816年12月13日)。那麼這個糜奇瑾和王氏是誰呢?正是糜奇瑜的哥哥和嫂子!
  • 自大清以來,皇帝首次遇刺,嘉慶皇帝這次坐不住了
    嘉慶四年,嘉慶皇帝親政之後就開始全面整肅內政,讓沉積多年的內部腐化得到了遏制和緩解,進一步延續了大清的統治。非常不幸的是,嘉慶皇帝的這些改革,雷聲大雨點小,沒有什麼大的效果。反而下層大臣變本加厲的各種亂搞,甚至引火燒身到了皇上個人人身安全上。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危害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