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太空世界》第三課:在太空俯瞰地球

2020-11-17 玩科技做學霸

我們平時都是站在地球上欣賞他的美麗,試想你現在飄起來了,飄得越來越高,地球在你眼裡慢慢變小。現在,你看見的是此生從未見過的景色。這一想像和嚮往一直是助推航天科技發展的源動力,想像力不斷帶領人類社會走向未知,堅持不懈的探索不斷推動發展,人類終於可以乘坐宇宙飛船飛上太空,終於有了機會在外太空以「上帝的視角」來俯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透過東方1號的舷窗,人類首次在太空中以肉眼俯瞰地球。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周後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成為人類遨遊太空的第一人。

1968年聖誕前夜,阿波羅8號太空飛船成功完成了首次繞月三周的飛行,這是人類第一次衝出近地球軌道。地球慢慢進入視野,緩緩地出現在月球的地平線上,太空人比爾·安德斯急忙抓起一部哈蘇相機,對準窗外,按下了快門,拍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照片之一:地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一段歷時21小時23分的太空遨遊,讓全世界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我們也終於有了機會,跟著中國的航天員從太空視角一起領略祖國的壯美山河。

在太空中,蔚藍色的海洋、海岸線、彎曲的河流、黃綠相間的陸地,連綿的山脈輪廓等,都看得非常清晰,還能看見大氣層中漂浮著的片片雪白的雲彩。從山脈的輪廓、海岸線的走向與河流的形狀,也可以判斷出當時飛船正經過哪個州,哪個國家。當飛船經過中國上空的時候,中國東部的海岸線、長白山脈、披著積雪的崑崙山脈和大片沙漠、西藏和青藏高原、蜿蜒奔流的長江、還有內蒙古一片廣闊的草原,都清晰可見。

太空中看日出
太空視角下的夜晚
從太空看祖國

想到這幅畫面,再想想廣闊無邊不宜居住的宇宙空間,大家是不是覺得我們的地球顯得越發的美麗。所以,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不斷探索充滿未知和神奇的星辰大海,又要腳踏實地,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奇妙的太空引發了我們無窮無盡的想像,太空世界裡充滿了很多我們未知的秘密,在《奇妙的太空世界》第三課,我會繼續陪著大家探秘!

註: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圖刊】世界地球日 從太空俯瞰別樣家園 (6/10)
    【圖刊】世界地球日從太空俯瞰別樣家園 (6/10) "← →"翻頁
  • 從太空俯瞰地球的「總觀效應」:可能讓人更善良
    你真想揪住一名政客的領子,把他拽到距地球40萬公裡之外的地方,對他說:「好好看看吧,你這個混蛋。」在當下這段時期,也許我們都應該深入體會一番「總觀效應」。總觀效應或譯概觀效應指一種在人類認知上的轉變指當一些太空人和太空人在航行太空時,因為從太空或月球表面看地球時經歷的認知轉變:從多數人無法體驗的角度觀察熟悉的家園及城市時,產生如世界之大而人類紛爭及邊界的狹小的感慨或想法。
  • 從太空俯瞰地球:景色無比的驚豔
    > 從太空俯瞰地球
  • 從太空俯瞰地球,大氣層原來可以如此美麗
    從太空俯瞰地球,大氣層原來可以如此美麗 當太空人在宇宙飛船上俯瞰大地
  • 從太空看地球:92分鐘環遊世界
    「Learn from the best in the world (」向全世界最棒的人學習)」,是這門課的slogan。 提到Chris Hadfield,就不得不說他在太空執行任務時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了自己在空間站上5個月的生活。 關於視頻,他拍下了這個人類史上第一個在太空完成拍攝的音樂MV——【Space Oddity】。
  • 從太空看地球,中國亮了
    幾乎所有科幻作品想要給人震撼一刻時,都會開啟一個獨特的視角——當人類俯瞰地球。
  • 從太空俯瞰地球的壯麗畫面了解一下(內含福利)
    他將這些從遠在地球幾百千米之外拍攝的作品上傳到Twitter和Instagram網站,與網友分享。《國家地理太空探索全書》精選其中最神奇、最美麗的照片,輔之以生動的解說,揭秘神奇的太空生活。試想一下,如果飛行員在太空中的雷暴中飛行的話,那麼,我覺得能做的只有為他祈禱了。無論在太空待了多久,雷暴總是讓我著迷。回到地球的1個月前,我來到穹頂艙,讓自己自由飄浮其間。當空間站經過非洲上空時,我聽著恩雅的《非洲風暴》(StormsinAfrica),望著下方不可思議的叢林景象。太令人震撼了!
  • 亞軌道太空遊,預計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少的旅遊項目
    假期不是被人堵在景區,就是被車堵在路上,地球上哪裡還有人少的地方可以旅行嗎?有的,將來你可以考慮來一場飛至 100 公裡高空,到達亞軌道觀測位置的太空旅行。New Shepard 火箭是藍色起源測試了多年的可回收火箭,目標是把用戶帶到大約 101 公裡高度的太空邊緣,讓普通人在發射和降落的過程中體驗一把失重的感覺。火箭從發射到返回約需要 10 分鐘,買票登機的乘客,還可以用 4 分鐘來俯瞰地球。
  • 太空鳥瞰地球:月平線上升起新月形地球
    北京時間2月23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藍色小圓點。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無數的衛星和探測飛船,當這些探測器從太空中回眸地球時,它們看到的地球形象要麼是一顆小小的藍色彈珠,要麼是一彎新月,當然還有其他不同的地球形象,這都讓地球人真正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家園。
  • 從太空看地球:這是屬於我們的「藍地球」
    從太空回來以後,哈德菲爾德一直在推特上發布在國際空間站拍攝的照片,從環球視角全景展現了地球令人驚嘆的美,引來近30萬粉絲圍觀。而這最終促使了《從太空看地球:92分鐘環遊世界》這本書的出版。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哈德菲爾德圍繞地球的2597次,所拍攝的45000張照片中精挑細選最為珍貴的148張,可以說每一張都令人震撼,因為這註定是一次非凡的旅程。
  • BBC高分神作《從太空看地球》,非洲大草原亮了!
    為什麼會如此之火?當然是因為選擇了讓人嘆為觀止的上帝視角——為拍好這部紀錄片,BBC 調用了20顆衛星從不同角度拍攝了300多張照片,從而以全新的角度講述地球生命的故事、季節變幻、滄海桑田。在 BBC 的鏡頭下,這會是你從未見識過的地球家園,從太空看地球,你將看到水如何定義景觀。
  • 海王星太空氣球,終極奢華的太空旅行,鳥瞰地球全景,秒殺朋友圈
    現在,地球上的居民有機會親身體驗漂浮到太空邊緣,您敢嘗試嗎?海王星太空氣球從那裡,遊客將漂浮在地球上方,欣賞我們的家園星球,恆星以及周圍環繞的廣闊黑暗,同時可以享用機上的茶點吧和廁所通過太空氣球在安全的軌道上飛行,將使您平穩地飛向太空邊緣。在我們美麗的星球的弧度與太空的黑度之間浸泡,同時在革命性的,接近零排放的海王星太空艙內部輕輕航行,鳥瞰地球豐富的色彩。該公司首次以安全,舒適的方式為您(我們的探險家)提供了太空飛行的快感,其對身體的要求極低,而且登機也很簡單。
  • 《太空堡壘·決戰地球》——天頂星入侵!這不是演習!
    27年前的1991年,驕陽似火的7月,伴隨著一曲雄壯而激昂的主題曲,85集譯製動畫片《太空堡壘》駛入了我的童年,由此,這部恢弘的宇宙史詩與我的人生產生了一段奇妙的交集。 每當憶起《太空堡壘》帶來的震撼與感動,我的心中便湧起一股暖意,這其中既懷有對劇情、人物的痴迷,也蘊含著一個孩子對大人世界的憧憬。《太空堡壘》更是顛覆了所有人對動畫片的認識。
  • 《流浪地球》隨著衛星飛向太空,國產電影太空首飛成功!
    2019年1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火箭成功將帶有電影《流浪地球》片名的吉林一號」光譜02星發射升空。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
  • 美劇《太空無垠》誠意滿滿 在太空中上演激情戲是什麼體驗?
    《太空無垠》第一季海報  而Syfy出品的小說改編科幻劇《太空無垠》(The Expanse),滿足了我對太空影視的全部期待。當然,跟第一集開始看到男主角在太空飛船失重狀態下做愛可沒關係。  儘管是一部根植於廣袤銀河系的科幻劇,單集數百萬美元的製作成本比起HBO的《西部世界》、《權力的遊戲》、Netflix的《王冠》都有不小差距,請不到最好的明星、也做不了最頂尖的特效,卻能以有限的預算打磨出一流的劇本,誠意十足。  劇集設定在200年後的近未來時代,當初人類派往火星的先驅開拓者已經成為獨立的軍事政權,不再聽命於地球管轄。
  • 加拿大太空人在太空錄製音樂視頻走紅網際網路
    一位穿紅色圓領衫和藍色牛仔褲的53歲「太空大叔」,用吉他和略帶傷感的嗓音徵服地球網際網路。在告別太空前夕,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在國際空間站上錄下了第一支太空音樂視頻。  視頻中,他以地球和太空為背景,在空間站零重力的奇妙環境下,重新演繹了1969年戴維·鮑伊的經典歌曲《太空怪人》。頭頂是深邃的宇宙,腳下是慢慢轉動的地球。就像《太空怪人》歌詞描述的那樣:「以奇妙的方式漂浮著,今日的星辰看起來如此不同。
  • 「風雲七兄弟」,太空看風雲
    如今,人們通過風雲衛星,從太空俯瞰雲朵變化,就能預知天氣。 今年,是中國開創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最近,許多國家都發來感謝信。 這是為什麼? 極端天氣就像「大魔王」,經常把地球攪得一團糟。 失敗、重來,再失敗、再重來…… 1988年,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飛 上太空。 科學家給它起名「風雲一號A星」。 中國造出氣象衛星了! 這個消息,震驚了世界。 接下來的30多年裡 ,「 風雲二號」、「風雲三號」、「風雲四號」等家族成員,陸續飛上太空。 如今,在太空中忙碌的,是「風雲家族」的七兄弟。
  •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太空擴張將會導致針對地球目標的外太空軍事化;其二,太空擴張將會危及個人自由;其三,人類的外星殖民將會引發星際地緣政治衝突,危及人類生存。 先看針對地球目標的外太空軍事化。事實上,人類能在技術上跨越太空飛行的門檻,最初得益於納粹德國的武器研製。
  • 奇妙 航天員生活高招大揭秘!萬萬沒想到太空生活如此奇妙
    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大不相同,那裡沒有空氣,沒有重力。航天員在天上繞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太空飛行器繞地球一圈的時間而定。有時24小時內日出日落交替許多次,他們無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只好機械地按鐘點安排工作和睡覺。
  • 《2001太空漫遊》:音樂流淌,太空徜徉
    第三次是在星孩誕生之時,星孩在太空中注視著地球。這是電影的最終高潮,鮑勃已經完成了重生,變成了星孩,這是又一個神聖的開始,它將面對未知的宇宙,開始新的探索。這一幕是對現實的極大超脫,是重要的突破,自然要用最莊嚴神聖的音樂來凸顯它的壯觀。不難發現,這首音樂有兩次隨著黑色石碑的出現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