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看地球,中國亮了

2021-02-15 Sir電影

幾乎所有科幻作品想要給人震撼一刻時,都會開啟一個獨特的視角——

當人類俯瞰地球。


△ 《2001太空漫遊》《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和微信開機畫面

但,很少有電影讓你看清。

地球的每一條紋理中,發生著什麼故事。

比如一張600公裡高空上的衛星圖。

細處有什麼?

聚攏視線,掠過雲霄,向下俯衝,落在數個灰色斑點上。

那是……

嘿嘿,賣個關子。

反正Sir只感覺到,天上地下,兩種視角第一次被接通了。

那種蜉蝣天地的縹緲之感,久久縈繞於心。

又一部BBC神作,豆瓣9.5。

它將借你一雙天眼,俯瞰茫茫眾生。

準備好了嗎?

出!發!

《太空看地球》

Earth From Space

BBC有特別的拍照技巧。

攝影機將分別從地面、空中到太空,層層抽離,藉助20顆不同衛星拍攝的300多張照片。

以全新的角度講述地球生命的故事。

看季節變幻,看城市發展,看滄海桑田。

這會是你從未見識過的地球家園。

從太空看地球,景色令人驚嘆。

我們能看到水如何定義景觀。


看到風如何雕刻地球表面。

看到人類如何給家園增添色彩。

從太空看地球,絕不僅僅是壯觀。

每張照片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有關生存和未來的故事。

東非,肯亞。

衛星圖像放大數倍後,綠色河岸旁,發現有零星的灰色身體。

地球上的龐然大物,從太空看不過螞蟻大小。

大象,正在艱難覓食。

象群中最小的一隻象只有三周大,已經有100公斤重,每天要喝12升奶。

但象媽媽的奶水卻所剩無幾。

她已經幾天沒有進食了。

事實上,整個象群都因為飢餓面臨生死絕境。

發生了什麼?

從太空看,你將看清答案。

乾旱。

方圓百裡一片深橙色。

沒有水的跡象,甚至沒有綠色植被的斑點。

因為氣候變化,跟以往相比,今年這裡的降雨量比平均低25%。

旱季嚴重,寸草不生,大量動物因此喪命。

象群在做著最後的掙扎。

它們被迫離開安全的保護區,遷徙到充滿危險的綠地。

那裡的灌木叢能夠提供少量食物,但同樣是偷獵者經常出現的地區。

小象實在餓得走不動了,癱倒在地,不肯起來。

象媽媽不停往小象身上潑土,不讓它休息。

因為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險。

象群如何度過難關?

當把視角拉到太空,事情並沒想像中絕望。

因為衛星每15分鐘會拍攝一次地球全景,跟蹤天氣模式。

根據影像顯示,東非上空,雲氣蒸騰。

預計,未來六天就會有一場大雨。

幸好,大雨如約而至。

雨水給小象注入活力。

這是它生命裡的第一場雨。

夾雜著好奇和興奮,它踉蹌地從泥土裡站起來,和象群一起返回保護區。

雨水也給土地帶來生機。

衛星圖像上的橙色,被蔓延的深綠色所覆蓋。

有衛星相機加持,科學家可以在全世界搜尋動物的蹤跡,在人類無法涉足的地方幫助保護野生動物。

太空看地球,提供人類觀察動物的新視角。

去發現那些因為短視而被忽略的困境,被遺落的生機。

墨西哥巴哈200萬英尺的太空,我們才得以觀察到灰鯨在水下分娩的畫面。

東非平原的塞倫蓋蒂,科學家通過衛星圖片,在牛羚群年度遷徙時,監測它們的數量。

衛星攝像機,還讓地球上的「不文明」行為無處遁形。

白雪皚皚的南極洲,有棕色的汙跡,在冰面上緩緩移動。

那是上萬隻企鵝製造的……

便便。

它們千百萬年來,就是這麼在潔白的冰面上,集體隨地大小便。

沒想到第一次,被人類從太空上抓了現行。

當然這些照片,並非只是為了證明企鵝排放了多少便便。

科學家以此為依據,估測企鵝的數量。

因為氣候變化,支撐企鵝繁殖的海冰正逐年消退。

據預測,20%的帝企鵝可能在下個世紀消失

還是老生常談:

全球變暖或將導致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當冰川、大冰層大面積融化,全球的沿海城市都將被海水淹沒。

誇張?

當我們從太空看地球,就能直觀且清晰的發現,這些警告,並不是聳人聽聞。


世界最大島嶼,格陵蘭島。

從太空望去,是另一番的美景。

白色的冰蓋上面,鑲嵌著一個個寶藍色的「鑽石」。


但深入了解之後,你說不出「真美」這句感嘆。

因為美麗的背後,是千瘡百孔。

氣候變化,氣溫上升。

格陵蘭島的冰正在加速融化,融水在冰面上愈加交錯,形成一個個7萬平方公裡的寶藍色湖泊。

據統計,格陵蘭島每年在向海洋流失約2600億噸的冰。

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增加。

格陵蘭冰蓋,可能很快變成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因素。

數以百計的藍色湖泊揭示,冰蓋萎縮速度比以前所知更快。

2017年,南極冰架。

衛星相機拍到一條巨大裂縫

450米寬,近200公裡長。

只有在太空中才能看出它的全貌。

在一年間拍攝的照片中,顯示裂縫在增大。

最後,一塊巨大的冰川崩潰瓦解。

面積相當於大倫敦地區的四倍。

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脫落冰川之一。

南美厄瓜多,6千多米的最高峰。

幾千年裡,頂峰一直被冰雪覆蓋。但在過去的30年裡,它開始發生變化。

冰川正在縮減。

自1976年以來,這裡表面21%的冰已消失。

過去十年,地球溫度升高1攝氏度。

對宏大的自然景觀影響深遠。

山地冰川,受到威脅。

極端冷熱,天氣突變。

更多的水汽蒸發,形成更多的雲,和風暴,引發極端的天氣。

颶風

閃電

野火。

以及,各種令人費解的極端天氣。

比如前不久,聽到遼寧龍捲風的新聞,不少人都一臉問號——

為什麼以前從沒聽說過。

這樣難以預料、反常的天氣,由於氣候變暖的原因,發生的機率正在上升。

如果你還不知道溫室效應這個龐大的問題,與個人有什麼關係。

那麼從太空中,或許能看得更清楚——

人類的活動,正在大規模地重塑著地球。

當下地球表面變化之快,甚於人類歷史任何時期。


從太空看,尤為刺眼。

三分之一的陸地,被農業覆蓋。

印尼,大量森林消失。

森林,被整齊的田野包圍。

20年內,猩猩失去了80%的森林家園。

馬達加斯加島。

樹木被砍伐用於耕種,綠色被黃色取代。

30年來拍攝的照片,顯示近80%的原始森林消失。

只剩下很少的樹來固土。

紅土衝進河流,流到海洋,就像馬達加斯加在流血。

加上住地和工業,地球土地的一半能看到人類的痕跡。

世界城鎮化速度的速度有多快?

過去40年,拉斯維加斯的面積增加了2倍。

東京有了3800萬人口。

僅僅35年,中國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上千萬人的現代化城市,面積超過5萬平方公裡。


這種變化,晚上看最為震撼。

每條光線,都是人類用紅鐵,打在地球表面的烙印。


△  倫敦、東京、上海夜景

遠離城市,處處是工業化留下的「傷疤」。

智利,藍色島嶼出現在巨大的鹽灘上。

蒸發池裡的濃縮鋰,用於製作手機電池。

一座礦井在德國展開,每年開採3000萬噸的褐煤。

人類利用地球自然資源給工業供能時,留下大量垃圾。

數不清的舊飛機散落在亞利桑那沙漠,一座飛機墳場。

孟加拉灣,數百隻船等著被拆除。

科威特的沙地,數百萬被丟棄的二手輪胎堆積成山。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

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傷害。

從太空,同樣也能捕捉到有人為了生態平衡做出的努力。

印度擁擠的大城市。

從太空俯瞰,密集的灰色迷宮,有一抹亮綠色。

一群野生長尾鸚鵡。

在不斷擴張的城市,有一位大叔,想著為它們騰出空間。

15年前,大叔看到一對小鸚鵡在街上艱難覓食。

於是,他開始在自家的天台上,給鳥餵飯。

早上五點開始準備食物,等待6點到來的鳥群。

用了自己近一半的收入餵鸚鵡。

15年,他從沒漏過一頓飯。

英格蘭東海岸附近,海洋中出現的白點,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之一。

每年為50萬家庭提供足夠的電力。

中國,兩隻大熊貓圖案的太陽能板,產生的電力作為燃煤的綠色替代。

數百萬年來,自然力量塑造地球表面。

現在,人類將決定未來的家園的形貌和生態。

它會更好,還是更壞?

都取決於你。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騰訊視頻上有

編輯助理:阿拉燈神丁

相關焦點

  • BBC高分神作《從太空看地球》,非洲大草原亮了!
    為什麼會如此之火?當然是因為選擇了讓人嘆為觀止的上帝視角——為拍好這部紀錄片,BBC 調用了20顆衛星從不同角度拍攝了300多張照片,從而以全新的角度講述地球生命的故事、季節變幻、滄海桑田。在 BBC 的鏡頭下,這會是你從未見識過的地球家園,從太空看地球,你將看到水如何定義景觀。
  • 從太空看地球:這是屬於我們的「藍地球」
    雖然在太空中度過了如此漫長的時間,但他不知疲倦地想要將頭探到窗口欣賞地面的景色。在他看來,至今為止未曾有任何航天員厭倦了這畫面,未來也不會有。每當工作稍微有點兒空閒,航天員們就一定會飄過去看看和上次相比地面上的景色有了什麼變化。 因為地球自身在轉動,不同的繞地軌道會將空間站帶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上空。
  • 《奇妙的太空世界》第三課:在太空俯瞰地球
    這一想像和嚮往一直是助推航天科技發展的源動力,想像力不斷帶領人類社會走向未知,堅持不懈的探索不斷推動發展,人類終於可以乘坐宇宙飛船飛上太空,終於有了機會在外太空以「上帝的視角」來俯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透過東方1號的舷窗,人類首次在太空中以肉眼俯瞰地球。
  • 從太空看地球:92分鐘環遊世界
    提到Chris Hadfield,就不得不說他在太空執行任務時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了自己在空間站上5個月的生活。 關於視頻,他拍下了這個人類史上第一個在太空完成拍攝的音樂MV——【Space Oddity】。
  • 《流浪地球》搭載火箭飛向太空 同中國航天迎向未來
    這是一位觀眾在看過《流浪地球》後的感受。現在想像力將要變為現實,影片將真實地走向宇宙,搭載快舟火箭飛向太空,《流浪地球》也將成中國首部搭載火箭奔向太空的電影,快舟火箭將承載著全部主創團隊的夢想在太空遨遊、迎向未來!《流浪地球》自上映以來,憑藉超高口碑獲得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的認可和鼓勵,截至2月11日21時,影片票房突破23億。
  • 流浪地球出發:那些震撼人心的太空音樂
    如果說,今年春節檔哪部電影最受人矚目,那就必定要說到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目前已經成為了「現象級」的影片,不僅全網好評如潮,更是票房大賣。
  • 從太空裡,看地球夜晚的燈火闌珊
    NASA 曾經發布過一組圖片,是在太空裡看夜晚地球上的燈火闌珊。
  • 「地球獨子」在中國,植物界的亞當夏娃,太空育種後生命大爆發
    在我們中國,就有一個「植物界的世界之最」!這種植物就是普陀鵝耳櫪。鵝耳櫪的樹皮呈灰色,葉片是橢圓形,9月底10月初果實成熟,它生長在浙江的普陀山,所以叫做普陀鵝耳櫪,因全球只有唯一的一顆在普陀山,所以被人們稱為「地球獨子」! 這顆全球唯一的普陀鵝耳櫪已經250多歲了,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它的樹冠。
  • BBC神級紀錄片《從太空看地球》, 給孩子不一樣的視角和認知
    BBC又一神作《從太空看地球》豆瓣9.5分!
  • 太空人在太空分享金星從地球極光中升起美妙畫面
    騰訊太空訊(桂林)我們在地球上看過「日出」,阿波羅太空人也發回過在月球軌道上拍攝的「地出」,那麼在太空看其他行星慢慢升起是什麼景象呢?近日,一段太空人太空拍攝的金星從地球極光中升起的視頻在社交網站廣泛傳播,拍攝者是駐留國際空間站的英國太空人蒂姆•皮克(Tim Peake),他於上周日拍攝了這段視頻,並分享在他的臉書上。
  • 太空鳥瞰地球:月平線上升起新月形地球
    北京時間2月23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地球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藍色小圓點。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無數的衛星和探測飛船,當這些探測器從太空中回眸地球時,它們看到的地球形象要麼是一顆小小的藍色彈珠,要麼是一彎新月,當然還有其他不同的地球形象,這都讓地球人真正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家園。
  • 叫板《流浪地球》,韓國首部太空科幻大片,就這?
    它是韓國首部太空科幻大片,被稱為韓版《流浪地球》。
  • 《太空堡壘·決戰地球》——天頂星入侵!這不是演習!
    十年後,這艘戰艦修復一新,並被命名為「太空堡壘一號」(SDF-1)。在戰艦啟航當天,地球遭到了天頂星人的襲擊,他們奉機器人統治者之命,前來地球奪回太空堡壘一號和藏於戰艦中的史前文化能量與生命之花。由此,一場持續半個世紀的星際大戰拉開了帷幕。
  • 太空看地球是什麼體驗?2020最美地球照震撼來襲
    在剛過去的2020年裡,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與往年一樣拍攝了大量地球照,美國宇航局NASA詹森航天中心從中精選出20張,非常驚豔!1.古巴與巴哈馬國際空間站沖天爐窗口外,進步號貨運飛船和太陽能板強行入鏡,古巴與巴哈馬群島鑲嵌在美豔的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上。巴哈馬群島附近海域的青綠色與公海的深海色形成鮮明對比,尤為引人注目。
  • BBC神級紀錄片《從太空看地球》(中英文字幕共四集全)
    BBC又一神作《從太空看地球》豆瓣9.5分!它不僅藉助了地面和高空攝像機,還利用了遙感衛星觀察這個星球,甩開了其他紀錄片不止一個身位。
  • 為什麼人類在地球上能看到星星,在月球上看太空,卻是黑乎乎的?
    為什麼人類在地球上能看到星星,在月球上看太空,卻是黑乎乎的? 2020-11-08 13:20 來源:科技看天下
  • 地球毀滅,美國人尋找新地球,在太空遇到中國飛船,命運徹底改變
    這次是在2065年的人類最後一次大戰,不同於之前的世界大戰,都要打好幾年,這次只用了70分鐘,只要70分鐘,人類就把地球終結,從此地球再也不能居住。而幾個倖存的美國人,坐著太空飛船,駛向外太空,尋找人類的新家園。這次倖存的一共八個人,五個男人,兩個女人和一個小女孩,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最後女人帶著小女孩要做出艱難的選擇。作為倖存的男人和女人,他們知道責任重大,有些事必須要商量著來。
  • 《流浪地球》隨著衛星飛向太空,國產電影太空首飛成功!
    2019年1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火箭成功將帶有電影《流浪地球》片名的吉林一號」光譜02星發射升空。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
  • 海王星太空氣球,終極奢華的太空旅行,鳥瞰地球全景,秒殺朋友圈
    現在,地球上的居民有機會親身體驗漂浮到太空邊緣,您敢嘗試嗎?海王星太空氣球從那裡,遊客將漂浮在地球上方,欣賞我們的家園星球,恆星以及周圍環繞的廣闊黑暗,同時可以享用機上的茶點吧和廁所通過太空氣球在安全的軌道上飛行,將使您平穩地飛向太空邊緣。在我們美麗的星球的弧度與太空的黑度之間浸泡,同時在革命性的,接近零排放的海王星太空艙內部輕輕航行,鳥瞰地球豐富的色彩。該公司首次以安全,舒適的方式為您(我們的探險家)提供了太空飛行的快感,其對身體的要求極低,而且登機也很簡單。
  •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太空擴張將會導致針對地球目標的外太空軍事化;其二,太空擴張將會危及個人自由;其三,人類的外星殖民將會引發星際地緣政治衝突,危及人類生存。 先看針對地球目標的外太空軍事化。事實上,人類能在技術上跨越太空飛行的門檻,最初得益於納粹德國的武器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