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俯瞰地球,大氣層原來可以如此美麗

2020-11-17 澎湃新聞

從太空俯瞰地球,大氣層原來可以如此美麗

當太空人在宇宙飛船上俯瞰大地,幾乎看不到大氣層,只有注視地平線時才會發現我們的大氣層是一條最纖細的「藍線」,卻護佑著下方的一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熱新聞

澎湃新聞APP下載

熱話題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X

相關焦點

  • 《奇妙的太空世界》第三課:在太空俯瞰地球
    我們平時都是站在地球上欣賞他的美麗,試想你現在飄起來了,飄得越來越高,地球在你眼裡慢慢變小。現在,你看見的是此生從未見過的景色。這一想像和嚮往一直是助推航天科技發展的源動力,想像力不斷帶領人類社會走向未知,堅持不懈的探索不斷推動發展,人類終於可以乘坐宇宙飛船飛上太空,終於有了機會在外太空以「上帝的視角」來俯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透過東方1號的舷窗,人類首次在太空中以肉眼俯瞰地球。
  • 從太空俯瞰地球的「總觀效應」:可能讓人更善良
    從月球上看去,國際政治顯得如此小家子氣。你真想揪住一名政客的領子,把他拽到距地球40萬公裡之外的地方,對他說:「好好看看吧,你這個混蛋。」在當下這段時期,也許我們都應該深入體會一番「總觀效應」。總觀效應或譯概觀效應指一種在人類認知上的轉變指當一些太空人和太空人在航行太空時,因為從太空或月球表面看地球時經歷的認知轉變:從多數人無法體驗的角度觀察熟悉的家園及城市時,產生如世界之大而人類紛爭及邊界的狹小的感慨或想法。
  • 從太空俯瞰地球:景色無比的驚豔
    > 從太空俯瞰地球
  • 【圖刊】世界地球日 從太空俯瞰別樣家園 (6/10)
    【圖刊】世界地球日從太空俯瞰別樣家園 (6/10) "← →"翻頁
  • 嫦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
  • 從太空俯瞰地球的壯麗畫面了解一下(內含福利)
    他將這些從遠在地球幾百千米之外拍攝的作品上傳到Twitter和Instagram網站,與網友分享。《國家地理太空探索全書》精選其中最神奇、最美麗的照片,輔之以生動的解說,揭秘神奇的太空生活。在太空中,如果你一天24個小時都無事可做,那就可以花點兒時間看看窗外了,你會被源源不斷的令人難忘的美景淹沒的。我想最讓你難忘的恐怕是發生在夜晚的雷暴。我敢說你從未在地球上見過相似的場面。我第一次見到雷暴是在執行STS-130任務時,當時空間站正處於南美洲上空:在一片廣大的區域內產生了密密麻麻的閃電,就像7月4日的美國獨立日那天綻放的煙花一樣璀璨奪目。
  • 極光美麗而震撼,但卻會給地球帶來災難,這是為什麼?
    神奇而美麗的極光就像是一條通往天空的道路,很多人非常期待能一睹極光的美妙。但當你躺在北極欣賞著極光的同時,可能地球的某個地方正在遭受災難。因為極光雖美,但卻會給地球通訊帶來很嚴重的影響。這是為什麼?極光是怎樣產生的?極光的出現很早以前就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畢竟它是那樣絢爛美麗。對於天空中這一道美麗的極光是如何出現的,千百年來,人類也一直在追尋這其中的奧秘。
  • 西媒文章:為何向大氣層外發射太空望遠鏡意義如此重大?
    文章認為,向大氣層外發射太空望遠鏡的意義重大,編譯如下:在20世紀初,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直到1924年,埃德溫·哈勃使用位於洛杉磯附近威爾遜山的望遠鏡證明,宇宙中有許多星系,並且還在擴張。今天,由於光汙染的影響,已經很難在威爾遜山進行天文觀測。為了免受光汙染影響,現在都選在偏遠地點建造天文臺。但是,即使在那裡,也有一些無法擺脫的幹擾——大氣。
  • 同樣是行星,為何很多星球都沒有大氣層?原來這是宇宙的恩惠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地球的外圍,存在著一層因為重力原因,而緊密圍繞著地球的混合氣體,它包圍著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也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這層混合氣體,就是我們熟悉的大氣層第二種原因,在行星誕生後,行星上的地質活動是非常劇烈的,這個時候大面積的火山爆發,就會將行星內部的氣體不斷噴出,在行星周圍形成濃厚的大氣層,這個形成的過程可以參考金星上的大氣層,研究認為,金星上的大氣層形成,就與內部不斷的火山噴發活動有關。
  • 亞軌道太空遊,預計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少的旅遊項目
    假期不是被人堵在景區,就是被車堵在路上,地球上哪裡還有人少的地方可以旅行嗎?有的,將來你可以考慮來一場飛至 100 公裡高空,到達亞軌道觀測位置的太空旅行。New Shepard 火箭是藍色起源測試了多年的可回收火箭,目標是把用戶帶到大約 101 公裡高度的太空邊緣,讓普通人在發射和降落的過程中體驗一把失重的感覺。火箭從發射到返回約需要 10 分鐘,買票登機的乘客,還可以用 4 分鐘來俯瞰地球。
  • 海王星太空氣球,終極奢華的太空旅行,鳥瞰地球全景,秒殺朋友圈
    現在,地球上的居民有機會親身體驗漂浮到太空邊緣,您敢嘗試嗎?海王星太空氣球從那裡,遊客將漂浮在地球上方,欣賞我們的家園星球,恆星以及周圍環繞的廣闊黑暗,同時可以享用機上的茶點吧和廁所通過太空氣球在安全的軌道上飛行,將使您平穩地飛向太空邊緣。在我們美麗的星球的弧度與太空的黑度之間浸泡,同時在革命性的,接近零排放的海王星太空艙內部輕輕航行,鳥瞰地球豐富的色彩。該公司首次以安全,舒適的方式為您(我們的探險家)提供了太空飛行的快感,其對身體的要求極低,而且登機也很簡單。
  • 地球上的山峰高度有極限嗎?會不會出現高出大氣層的山?
    由於不同行星上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樣,所以同樣材質和高度的山峰,在不同行星上的極限高度也不一樣,在地球上,山峰的極限高度,可以根據巖石的熔化熱進行粗略估計。地球巖石的平均熔化熱為2~3*10^5J/kg,於是就有:mgH=mc;以此可以進行估算,地球上山峰的極限高度為2~3萬米,這只是理想情況,實際值肯定要比理論值低,英國地質學家韋斯利夫在考慮各方面因素後,計算出地球上山峰的極限高度為21700米,目前地球上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高度大約為8800米,這是相對於海平面的高度。
  • 駛出大氣層?《速度與激情9》或出現太空場景
    ——在最新的《速度與激情》電影中可能至少有一個場景能看到盧達克裡斯離開了地球大氣層,這是個好消息。 在《速度與激情》中,範·迪薩爾飾演的多米尼克託雷託說過一句名言,他的生活「a quarter mile at a time」(一次四分之一英裡,通常翻譯為「今朝有酒今朝醉」)。而在《速度與激情9》中,似乎至少有一位系列主要角色將會跨過250個四分之一英裡的距離進入太空。
  • 太陽系中的宜居星球已找到,存在海洋和大氣層,或許有生命!
    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科技時代,在科技的支持下,人類逐漸走出了地球,走出地球後,人類才意識到原來宇宙竟然是如此龐大,可是人類想要成功走出太陽系非常艱難,人類已經成功實現了走出地球。1657年的10月份,第1顆人造衛星進入到了外太空,打開了探索宇宙之路,人類真正走出了地球,才意識到原來兩者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別。
  • 從太空看地球,中國亮了
    幾乎所有科幻作品想要給人震撼一刻時,都會開啟一個獨特的視角——當人類俯瞰地球。
  • 從太空扔下一張A4紙,它能平穩地落到地球表面嗎?
    如果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A4紙的話,它的重量可能就連一克都沒有達到,那麼,如果將這張不足一克的紙從太空扔下,它會順利到達地球的地表嗎?要研究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太空具體在哪裡,它距離地球又有多遙遠。所謂的太空,從廣義上來說,就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太空空間。然而這個定義非常模糊,但對於人類而言,距離地球表面400公裡以外的外大氣層,就可以認為是太空環境了。
  • 地球周圍充滿垃圾,太空清理該怎樣進行?專家:當然是用AI
    據估計,目前有3.4萬個直徑超過10釐米的垃圾正以大約10倍於子彈的速度環繞著地球運行。如果其中有一個撞到太空船,損害可能是災難性的。今年9月,國際空間站不得不躲避一塊未知的碎片。隨著太空垃圾數量的迅速增長,碰撞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歐洲航天局(ESA)希望清理一下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
  • 嫦五返回地球的時候,到底經歷了什麼?外表已經被燒到面目全非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太空艙帶著巨大的降落傘安全,穩定,準確地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五星紅旗著陸點飄揚,等待的科學家和工人們在此時都懷揣著興奮的心情,直升機列陣在天空中盤旋,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組織者們表達了了祖國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和理解。
  • 漆黑的無限宇宙,無數恆星照不亮太空,地球生命的幸運
    我們看各種宇宙太空的圖片,都會發現太空中大部分區域都是一片漆黑。這讓許多人都很疑惑。在地球上一個太陽光,就能讓地球的日間充滿明亮的陽光。那太空中擁有無數的恆星為什麼還是一片漆黑呢?這個原因其實沒那麼複雜,地球上白天的明亮陽光,不過是地球上的大氣層中的空氣分子和塵埃反射和折射了陽光。就像鏡子一樣,將陽光照射進了地球。但是太空中沒有地球這樣的環境。
  • 一起穿越大氣層!
    因此,我手機了裝了「Sky Guide」這個App,每晚不定時觀測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