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翻拍一直是雞肋,但是總有人樂此不疲,因為這是一種走「捷徑」的方式,畢竟別人早就把故事架構都搭建好了,翻拍者可以根據自己對原作品的理解進行重新創作,當然也有一些導演就原封不動的照搬,畢竟省事,所以近些年中國翻拍電影多半表現平平,但是他們好像也不在乎。
直到《誤殺》的出現,《誤殺》應該是國內翻拍少有的突破之作,這部作品改編自印度的《瞞天誤殺記》。你沒有想到吧,印度電影除了跳舞,他也是有這種充滿懸疑刺激的劇情片的,在故事的主題之上《誤殺》並沒有做太多的改變,主要還是一個妻女誤殺惡人,父親通過自己的電影知識為妻女洗白的故事。

但是在劇情細節方面卻做了很多處理,使得《誤殺》的故事情節顯得比原版更具有張力,男主李維傑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男人,但是就是這個底層的男人卻有著一個比較「高雅」的愛好—看電影,說是一個重度電影迷也不為過,他不僅僅愛看電影,而且對於電影之中的橋段都爛熟於心,這種人不去拍電影是電影界的一種損失。
可能是老天也這麼覺得,所以就給了他一個機會導演一部屬於他的作品,只是這部作品的代價太多,用他妻女的慘痛經歷為故事藍本。

女兒平平出去夏令營,沒想到遭遇橫禍,被督察長拉韞兒子素察迷奸,不僅如此還拍下視頻威脅,妻子小玉為了女兒出頭,卻在兩人爭執之際,失手將素察殺死。
殺人本是大事,殺掉了督察長的兒子那自然更是大事之中的大事,當兩人惶惶不安想要自首之際,平時看似「無用」的李維傑毅然挺身而出,為了幫妻女洗刷懸疑,李維傑開始指導他人生的第一部大戲。
首先從這一點開始將李維傑這個人形象給立了起來,因為是自己的妻女出了大事,一個男人挺身而出,這種設置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男主突然由原來那個看似幹啥啥不行的形象,一下子變得如此精明強悍。

為了構建一次「完美」的犯罪,李維傑開始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將自己原來看過的電影場景能用的地方之間用到現實生活之中,通過虛構事實,不斷的偽造場景以達到證明妻女不在現場的證據。
在這裡全片與原版不同的是它繼續保留了主人公虛構現場這一最為精彩的部分,而去掉了開頭結尾部分拖沓的部分,這使得整部電影的節奏明顯加快,讓人更為緊張。
為了凸顯劇情的緊張感,導演在鏡頭的細節設置之中,也做了很多突破,例如掘墓場景,雨點落下,畫面呈現暗黑之色,無不充滿肅殺之情境,這氣氛正好呼應了李維傑此時的內心世界。

而在故事設置也有點睛之筆,李維傑「布施」之舉,電影之中導演前後展現了兩次,一次是李維傑「導演」誤殺之前,一次是導演「誤殺」之後,前一次「布施」勝利,而後一次被拒絕,通過這種橋段表現了此時李維傑心境的變化,既已「作惡」,佛自然不接受他的布施,這也為後面李維傑自首做了鋪墊。
一切在李維傑的導演之下,呈現出完美之態勢,妻女之過,成功被洗刷,他成功的導演了自己的的一部大劇,實現了一次完美的犯罪。

但是當李維傑開始阻止妻女自首那一刻起,他已經走入了另外一個境地,他正用他自己方式在呈現出另外一種「惡」,這種惡一直圍繞李維傑,直到最後自首,方得到救贖。

正是這些故事與鏡頭細節,讓這部翻拍之作變得不同以往,而除此之外肖央的演技也讓人眼前一亮,這位以喜劇形象深入人心的電影演員,褪去喜劇外衣,依舊錶演突出,能喜能正,實為難得,而作為監製陳思誠在自己通過《唐人街探案》系列樹立國內懸疑大導演的形象,在這一部作品之中得到了深化,有這些電影人,中國電影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