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心中的傷口》什麼能夠療愈心中的傷口?

2020-10-12 丁是丁

周五早上九點多的光景,我正走在路上。清淺在微信上叫我:丁姐丁姐。

李清淺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主職帶娃,兼職寫作,著有《願你獨立,願你強大,願你美貌如花》、《所有美好,都值得用心等待》等書。

她的名言是「即使生活給了我一地雞毛,我也要把它紮成漂亮的雞毛撣子」,有個接地氣的公號就叫「李清淺」。

清淺是我素未謀面的文友,在網上也認識好幾年了。叫兩聲「丁姐」的節奏,我以為是什麼急事。

原來是給我推薦一部劇。

從《請回答1998》開始,清淺給我安利過好幾部戲了。有的她會寫進文章裡,有的是直接微信推薦給我。

她說「不忍心看完」,我也按她的節奏進行。周五晚上看一集,留了三集周六一口氣看完。

疫情期間,看這樣一部治癒系的電視劇,本身就是一件很療愈的事吧。

汶川大地震時,我留意到有心理醫生去災區做心理援助的消息。此次疫情期間,也看到過相關新聞,有一則是針對援鄂醫護人員子女心理關愛的。

《療愈心中的傷口》根據真人真事改編。1月18日首播,是為了紀念阪神大地震25周年。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發生7.3級地震,6432人喪生,4萬多人受傷,數十萬人無家可歸(網上數據)。

男主角安和隆是位韓裔日本人,精神科醫生。

小時候,偶然得知自己是「在日韓國人」的身份並需要隱瞞時,他對人生應該是很困惑的。介紹自己的名字,說的是,「安,不安的安」。

面對嚴厲的父親,也惴惴不安。雖然曾經的理想是當作家,後來還是學了醫,自己決定讀精神科而不是父親希望的兒科、外科,父子之間便不曾再商量事情……

每個人的人生,大概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境,有需要療愈的時刻吧。

何況是親歷了大地震?

《療愈心中的傷口》聚焦的,就是倖存者們的PTSD(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

我以為這部劇的可貴之處,是讓觀眾了解:不僅僅是直接遭受災難失去家園和親人的人需要心理的撫慰;那些倖存者也會有心理的創傷,他們會為自己活了下來而自責,而內疚。

阪神大地震發生後,有人說是他們那個地方的人造孽,引發了報應。

這種刺耳的聲音,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非典時的北京人,廣東人,此次新冠疫情中的湖北人、武漢人,有沒有感受到此類地域黑的偏見呢?

安醫師是這樣安慰聽到這些言論的妻子的:

什麼是心靈的療愈呢?

此前我只有模糊的概念,這部四集電視劇讓我有了一點兒比較清晰的認識。

給人們活著、活下去的理由。

劇中有一對夫妻,安醫生在震後的救援中心遇到他們。女子對看精神科開始抱有偏見,後來因為失眠找安醫生諮詢:地震發生時她聽到有呼救聲,但如果去救人他們也就沒命了。逃生後,她很內疚也很自責,她想知道,那個呼救聲會折磨到她什麼時候。

安醫生耐心地傾聽,並沒有給她答案,而是問:這件事,你有沒有跟你丈夫講過?

後來有一個鏡頭,女人的丈夫帶她到空曠處,說:就是這裡了,在這裡,再也不用擔心房子會塌下來了。

他們夫妻倆坦然地並排躺在草地上。這,就是心靈的療愈吧。

那位失去的妻子的老人,安醫生稱他校長。看到他一個人孤零零回家,我想起《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妻子不在了,家裡的米快吃光了,他給女兒打電話,其實是在求救,女兒卻感受不到父親的脆弱。

正當他的目光投向廚房裡的刀具之時,傳來了敲門聲——鄰家女人送來了食物,感謝他曾經的幫助,也讓他決定「還是去買米吧」。

心靈的療愈,也源自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和支撐。就像歐維跟女鄰居,正是彼此的相互「麻煩」和需要,使他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對原生家庭不幸、多重人格的女孩,安醫生總是鼓勵。

允許自己軟弱,接受自己。

安醫生對怕被嘲笑軟弱的男孩說,「軟弱是件好事」,還說自己也有軟弱之處。

這種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的表達,對男孩是多麼大的撫慰啊,甚至對男孩今後的人生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吧。

父親生意失敗,又罹患癌症。

他安慰父親:我覺得拼命工作,最後卻沒有好的結果,這樣的事,沒什麼可窩囊的。

他總是能看到別人的優點。把工作移交給同事,他說:「你這樣不急不躁的,可以發現大家所忽略的東西」。

這個同事,在安醫生臨終前跑去醫院拍下他新生女兒的視頻讓他看,安醫生欣慰地說了「真可愛」,然後永遠閉上了眼。

他患癌症晚期,不幸於39歲去世。

他致力於精神醫學,用專業的態度撫慰人們的心靈,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沒有放棄生活、放棄工作。

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可能不久於人世之後,他還列出了自己想做的事:

學習治療癌症,教女兒春子獨輪車,教兒子洋一下象棋,給將要出生的第三個小孩想一名陪伴一生的好名字……

當然,他也找到了「什麼是的心靈療愈」的答案,他說:心靈的療愈,是不讓任何人孤單。

他說:治療人們心靈創作的不是醫生,醫生能夠做的,也只是陪伴在那些想要恢復的人身邊。

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朋友,愛這個世界。

安和隆有很好的友誼,也有很美的愛情。雖然父親嚴厲,他對父親一度到懼怕的程度,但有一個很完整的家,有慈母和相互支持的兄弟。

他與妻子的相遇相識相愛,也是很讓人相信愛情且療愈的事。

他跟終子在影院偶遇。放映的是《東京物語》。因為沒聽清原節子的一句臺詞,終子問他原節子說的是什麼。

倆人又不約而同地去看了第二場,再次相遇。

人的一生,遇到對的人,遇到好的愛情,本身就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他第一次問終子的名字,終子說自己的名字不好,不想說。

安和隆告訴她:終子,是個很美、很好聽的名字。

這對一個不自信女孩來說,是莫大的安慰啊。

安醫生給自己的第三個孩子取名,也佔據了很重要的戲份。

他絞盡腦汁,拖著病體,確定了女兒的名字:燈。

安醫生自己,也像是一盞燈,點亮自己,照亮別人。

《療愈心中的傷口》很溫柔,很溫暖,很治癒,也很催淚。

這部電視劇能讓觀眾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心靈的救贖。真正能夠療愈人們心靈的,不讓任何人孤單的,只有時間還不夠,更應該有人類莫大的同情心和善意。

相關焦點

  • 《療愈心中的傷口》災難後的傷口該如何療愈?
    如果你現在劇荒了,那麼有部劇倒是一定要看看——《療愈心中的傷口》。它絕對算得上今年最佳的日劇之一,在豆瓣上目前也有8.9的高分。災難過後,倖存者們的PTSD,那些人心中的傷口,又應該如何療愈?這個問題,在每次災難後,都很可能會被社會所忽視,但它其實又非常重要。《療愈心中的傷口》聚焦的,就是倖存者們的PTSD。
  • 《療愈心中的傷口》療愈心中到傷口,災難之後他們做了什麼
    uri=/note/756451411/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雪國 li1455193005最近看了一部以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為背景的電視短劇《療愈心中的傷口》(心の傷を癒すということ)。故事講述了一位精神科醫生安和隆在地震之後一直致力於心理創傷治療的故事。這部劇是為了紀念阪神淡路地震25周年,由NHK大阪放送局製作。故事主人公的原型來源於在日韓籍醫生安克昌的故事。
  • 《療愈心中的傷口》無形的傷口
    剛剛看完了日劇《療愈心中的傷口》,這部日劇只有4集,最近練習「正念」,在豆瓣上看見「療愈」這兩個字,就去找資源看;前3集看著很平淡,沒有什麼高潮的畫面,故事從主人公安和隆小時候開始講,好奇媽媽抽屜裡有什麼,發現媽媽的護照寫著韓國人,因韓國人在日本生活被歧視,所以原姓「安」改為「安田」,主人公不能接受,我姓安必須用安;主人公畢業後選擇「精神科」,一直被父親不認同;後來不斷學習,寫文章得到了很大成就
  • 《療愈心中的傷口》療愈心中的傷口(書影音整理)
    自己的思想沒有誰能夠理解那該是多麼的孤獨啊。」醫生能夠做的也只是陪伴在那些想要恢復的人身邊。」「受傷的人是選擇能夠療愈心中傷口的社會,還是會選擇將受傷的人遺棄的嚴苛社會。」
  • 《療愈心中的傷口》-溫柔是最有力的武器
    身上的傷口或許可以治癒,但心中的傷口需要長久的時間來恢復。最近看了柄本佑的這部日劇《療愈心中的傷口》,有個溫柔又盡職的心理醫生對病人來講大約是最大的幸福。溫柔的安醫生最近被柄本佑圈了粉。他飾演的安和隆溫柔帥氣,堅持自己的理想與夢,為之無怨無悔的付出了一生。
  • 年度最佳日劇之一,告訴我們心中的傷口應該如何療愈
    如果你現在劇荒了,那麼有部劇倒是一定要看看——《療愈心中的傷口》。它絕對算得上今年最佳的日劇之一,在豆瓣上目前也有8.9的高分。災難過後,倖存者們的PTSD,那些人心中的傷口,又應該如何療愈?《療愈心中的傷口》由此顯露出了它的不同之處。相比與那些常見的&34;,比如我們經常看的醫療劇,以及一些更為框架化的災後重建題材的作品,這部劇顯得更為散落,也更加令人意想不到。
  • 《療愈心中的傷口》我是安,不安的安
    對病毒的恐懼,什麼時候才能消除?從前的安全感,什麼時候才能回來?還是說,從今往後的相當長時間,我們都要學著和病毒以及恐懼相處? 日劇《療愈心中的傷口》仿佛是一個應援,或許提供了一種答案。它講述了日本著名精神科醫生安和隆(以安克昌為原型)短暫的一生(39年)。
  • 《療愈心中的傷口》心靈的療愈是不讓任何人孤單 【附臺詞整理】
    一個陰雨綿綿的周末,看完柄本佑和尾野的《療愈心中的傷口》,真實而應景。溫柔,安靜,細膩,難過。感謝原型安克昌醫生。感謝這個世界上有這樣溫柔善良堅定的人存在。不管城市復興到什麼程度 也會有人因為這些陰影而感到苦悶 我覺得不能忘記這些人按時間線整理了臺詞,供翻看。
  • 《療愈心中的傷口》雪落滿以後,春天還會遠嗎
    我們知道身體的傷可以通過醫療的各種手段來癒合,那心裡的傷口呢,會隨著時間癒合嗎,這不得而知。 柄本佑今年新出的日劇《療愈心中的傷口》,他飾演的安醫生,帥氣溫柔,在疫情肆虐的大環境下,暖暖的他給我的心帶來了平和。從小溫柔的他,一直堅定自己的夢想,在大學前不惜與父親鬧翻,選擇了精神科。之後多年兩人之間總是沉默相向。
  • 馬小書 | 《療愈心中的傷口》:不讓任何人孤獨
    今日分享的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日劇,名字叫做《療愈心中的傷口》。因為在父親心裡認為內心什麼的都無所謂,這是都不知道怎麼和別人說的專業。在安醫生和老師的對話中,他是這麼說的,「老師,我並不想投身於能為社會做巨大貢獻的工作。我只是想了解人們的內心。對我來說,人類的心靈是最重要的,它不可思議又很有趣。」帶著這樣發心的安醫生,做了一位有別於其他精神科醫生的人。
  • 《療愈心中的傷口》心靈的療愈
    精神科的醫生,真正療愈人的不是醫生,我只是陪伴在那些想要好起來的人們的身邊而已僅僅是活著就已經有那麼多令人傷心的事了,為什麼還有人故意做些令人傷心的事呢書上的文字看不進去,而且最近夢想啊,希望啊,努力啊,復興啊,這些閃閃發亮的詞已經不能再使我心動醫生,生這種病,是因為我太軟弱了吧不是的!即使身處於無法忍受的痛苦和悲傷之中,你仍然在嘗試尋找活下去的方法,這正是生命力的強大!人類啊,是很脆弱的。
  • 《療愈心中的傷口》療愈,就是不再讓你孤獨
    他目睹了驚慌失措的中年男子、精神渙散的中年婦女、因廁所沒有打掃而責罵無辜護士的大叔、因沒有在災中救助他人而心懷愧疚的夫婦、為了調整心情玩地震遊戲的孩子……他不認為他們心中的傷是完全依靠外力能夠痊癒的,反而是這些人自己的治癒能力在起作用,他所能做的,就是帶著尊重的心,陪著他們,傾聽他們,讓他們的自愈能力茁壯成長。
  • 《療愈心中的傷口》心靈的痛苦不是在想像中,在平凡生活中傳遞愛吧。
    雖然去不了武大看第一場櫻花,希望大家心中的那片櫻花早日開放。疫情奪走了我們很多東西,健康、春節的團聚、正常的娛樂、還有生命……終日被佔領首頁的求救微博,睡前不知有何可為的不安失措。因為安藤櫻,剛好看了她老公主演的一部很應景的日劇《療愈心中的傷口》,只有短短4集,講述了原型安克昌醫生的一生,安醫生是日籍韓國人研究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先驅。
  • 《療愈心中的傷口》這部超治癒的日劇,我們太需要了
    除了治癒他們的身體,我們還應該關注什麼?最近,日本NHK播出的新劇,剛好就給我們提了個醒。《療愈心中的傷口》《療愈》目前在豆瓣評分8.8,看過的人還只有400多。但這個時候看這部劇,特別應景,也特別治癒。01「軟弱是一件好事」《療愈》的主角叫安和隆。他在家排行老二。
  • 《療愈心中的傷口》豆瓣8.9,這部本季最佳新劇,來得正是時候
    而當病毒被消滅,傷痛被治癒之時,千萬別忘了它——療愈心中的傷口心の傷を癒すということ導演: 安達もじり / 松岡一史編劇: 桑原亮子主演: 柄本佑 / 尾野真千子 / 濱田嶽首播: 2020-01-18(日本)
  • 《療愈心中的傷口》記憶與治癒
    關於這次武漢疫情,我們能記住什麼呢?而我們正處於這場風暴的記憶中心,或者說,閉上微博的眼,就靜心去看我們身邊的這些人,我們又該怎樣治癒自己受傷的心?底層生活裡,從來都不是選擇題,安醫生的爸爸是從韓國遷來日本的移民,飽受這種歧視,這種歧視是什麼造成的?僅僅就是偷渡或者其他不合法的理由就讓另外一群人心安理得的歧視嗎?
  • 推薦一部日劇,很適合最近這段時間看|療愈心中的傷口
    《療愈心中的傷口》,是個新劇,只有四集,豆瓣上評價的人還不多。之所以推薦這個劇,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跟PTSD(創傷後遺症)有關。「這一點我很有同感,這次疫情爆發的起初幾天,我有種無力感,除了寫寫東西,轉發點求助信息之外,幫不了什麼實實在在的忙。」安醫生是這麼回復這位記者的。再比如他跟一個小朋友的對話。
  • 《療愈心中的傷口》是什麼,是何時,是誰陪你學會了堅強
    我想,這部《療愈心中的傷口》就在用安醫生陪伴地震後倖存者與理解他自己生命的故事,為我們搭建了善的橋梁,帶我們沉浸其中,獲得相似的智慧和修復的力量。(一)如何理解災難。「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活了下來」、「為什麼我當時沒能」……影片中和現實裡的倖存者常常在心中有類似的自責。
  • ...性愛自修室|9號秘事|古川雄輝|梨泰院class|療愈心中的傷口|新...
    這一季口碑更好的醫療劇是冷門作品《療愈心中的傷口》,豆瓣評分8.7。劇集的故事背景是阪神大地震,主角是一位叫安和隆的醫生,他的原型是日本PTSD研究的先驅安克昌醫生。《療愈心中的傷口》講述災難之後人們如何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很療愈,也很貼合當下中國的情境。《療愈心中的傷口》撫平內心創傷《愛的迫降》完結之後,多部韓劇上線補位,拯救劇荒。
  • 《療愈心中的傷口》療愈心中的傷口
    身為一位精神科醫生,此時該做的是什麼?安和隆每天不斷的思考著。和隆在與受災者接觸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該做的並非治療,而是幫助受災者擁有治癒力。其後,安和隆將自己的心得及在受災區的所見所聞紀錄下來並出版成冊,獲得學藝賞。然而,在39歲的某天,安和隆發現自己罹患了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