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作者:chara(來自豆瓣)來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56451411/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雪國 li1455193005最近看了一部以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為背景的電視短劇《療愈心中的傷口》(心の傷を癒すということ)。故事講述了一位精神科醫生安和隆在地震之後一直致力於心理創傷治療的故事。這部劇是為了紀念阪神淡路地震25周年,由NHK大阪放送局製作。故事主人公的原型來源於在日韓籍醫生安克昌的故事。
安克昌(1960年- 2000年),在日韓國人,出生在大阪,後就讀於神戶大學醫學部志業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在阪神淡路地震發生之後,他在一些避難所現場展開心理諮詢等診療活動,同時在震後兩周開始在《產經新聞》上連載《受災地的病歷「被災地のカルテ」》,用筆記錄下他在災害下看到的各種精神狀態,這個連載持續了一年的時間,在當時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什麼是「心理治療」(心のケア)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心的外傷後ストレス障害PTSD)」。連載合集隨後在1996年出版成為《療愈心中的傷口》(心の傷を癒すということ)一書,並獲得1996年的サントリー學芸賞(三得利學藝賞)。在之後,他一直從事PTSD和多重人格的研究。2000年,年僅39歲的安克昌醫生因肝癌過世。阪神淡路大地震發生於1995年1月17日早上5:46分,震度7.3級,發生在人口有150萬人的神戸市及縣內4市和淡路島,在311地震之前是二戰後日本最大規模的地震災害。因為震中在城市,死傷也很慘重,有6434名死者,有64萬住宅倒塌損害,負傷者達到4萬多人。今年是阪神淡路地震25周年祭,也是東日本大地震9周年祭,但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東日本地震的大型紀念活動也取消了。在《療愈心中的傷口》片中呈現了災難發生後很多人的應激反應。在那個年代,精神科和心理健康還未受到關注,人們對精神疾病依然有很多誤解,覺得去看精神科會被別人說閒話,被說成神經有問題(今天這種情況也還是大量存在啊),更不用說注意到災難後人的精神狀態和情緒會成為一種叫做PTSD的精神急症。除了人的精神心理狀態被關注之外, 阪神淡路大地震促使日本全社會去重新反思城市建設與人類活動要如何面對超強災害的問題,有媒體用「正遺產」來進行總結。1996年4月,取消了地震的體感觀測,全面推行地震烈度觀測,分為十個等級。在此次地震中有大量的建築物倒塌破壞而引發的火災,而有許多舊木造的住宅由於沒有達到耐震基準,直接導致很多人被壓倒致死,據統計因此原因直接死亡的達到8成。這次地震災害直接推動了日本從國家層面展開建築物耐震強化推進工作。1995年地震之後,也被稱為「志願服務元年」,為了災後重建,很多許多志願者組織成立,超過100多萬人參與了支援活動。1998年,《被災者生活再建支援法》頒布,讓在災害中失去家園的受災者可以得到相應的救助。議員立法頒布了特定非營利活動促進法(NPO法),使得災難志願者在社會中得以紮根。即使在隨後的東日本大地震和熊本地震中,從事此類活動的非營利組織也在復興重建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6年12月,在東京消防署成立了一支第八本部消防救助機動部隊(超級救援隊),由具備先進救援能力的人員和設備組成。它隸屬於東京消防局,不僅被派往日本發生大規模災難現場,還被派往海外地震、森林大火、火山噴發和暴雨襲擊的現場。阪神淡路大地震暴露出受害者早期醫療服務延遲的問題。厚生勞動省於2005年啟動了日本DMAT (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災害派遣醫療隊)。每個團隊由5人組成(1位醫生,2位護士,2位工作協調員)。如果需要,可以在現場停留3天至1周。DMAT第一次展開工作是2005年4月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的救援。還有一些小的生活細節器具也由此得以調整。比如,阪神淡路大地震倖存者使用了一種瓦斯爐,但氣瓶的尺寸和組成因製造商而異。在此基礎上,1998年2月對日本工業標準進行了修訂,並將氣瓶的形狀標準化為一種類型,這樣,任何製造商卡斯爐都可以使用統一的氣瓶。在阪神淡路大地震發生之前,自來水混合水龍頭是「上提式」(上げ止め式)。然而,大地震中周圍的東西掉落使得水道中的自來水不斷排出,因此在災難後下壓式(下げ止め式)的手龍頭流行。地震保險也在此次地震之後開始普及。設置於1966年的地震保險在阪神淡路地震時大概有397萬戶加入,地震後增加了518萬戶。到2018年,約有1883萬戶加入了地震保險。311東日本大地震後,9級地震加之福島核電站事故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整個日本社會。這種要活下去,活在今天和當下的民眾心態,我想也跟經歷過這些可怕的地震災害影響有莫大的關係。至今,「後311」時代的災難主題也是很多日本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重要來源,藉此思考人類面對不可控的強大災難面前如何生存的問題。電視上今年也常看到親歷地震的人們仍在承受著PTSD的痛苦進行心理療愈。我看到一個中年男人經過三四年的治療,仍然沒有辦法看到海邊潮湧的樣子,實在是很難過。那些親歷者的苦痛記憶,外人真的無法親身體驗。可是,他們都在很努力地活下去。我記得自己是因為當輔導員時要面對學生的心理情況和自殺事件無法承受,所以去學了心理諮詢,越發覺得關注人的心靈成長和健康是如此重要。汶川地震之後也因此激發了更想去學習的動力,只是自身所接受的生命成長教育不足以去面對許多生死問題,這實在是一門非常難的功課。活下去,身心健康地活下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重大災難之後,我們要如何去療愈內心的傷口,從很多很多角度都可以有更多積極的方式和切實的行動可以做。最終,我發現自己喜歡的還是關於那些向內看的東西啊。參考文章:1. あの日「大災害時代」が始まった 阪神・淡路大震災とはhttps://www.asahi.com/articles/ASN1H3R4SN1GPTIL029.html2.《阪神大震災から25年 : 大都市直下型地震の衝撃》 https://www.nippon.com/ja/japan-data/h00629/3. 阪神・淡路大震災がもたらした「正の遺産」とはhttps://weathernews.jp/s/topics/202001/150185/4. 安克昌醫生維基百科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AE%89%E5%85%8B%E6%98%8C文 | 李曉雪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