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下廚的小夥伴而言,一把得心應手的刀有多重要。
它不僅是簡單的一把工具,還是我們的第二雙手,無論是切菜還是切肉都遊刃有餘。
可我發現,從古至今,很多人中國家庭廚房裡就只一把菜刀。
因為他們堅信:什麼剁、切、拍、剔、剖,一把中式廚刀就可以全部完成,剩下的全靠自己的刀功手藝。
其實並不全是這樣的,術業有專攻,刀也如此。
看過李安的《飲食男女》,又或是徐克的《滿漢全席》的人都知道,他們廚房不只是一把菜刀。
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飲食男女》的開場,背後一排排共 37 把不同的刀具掛滿了半面牆,讓我懂得中餐大廚和西餐主廚一樣都是成套成套的,非常專業。
像我一個廚房小白,既沒有庖丁師傅幾十年的刀功,也不像新東方學員一樣專門去練。
面對各種不同的食材,與其費力不討好的用一把菜刀,倒不如選一套好刀讓我走捷徑。
可一套三四十把刀未免過於誇張,而且價格也不便宜,還好有老師傅推薦,最後我入手了這個——拜格刀具五件套。
它沒有多餘的花裡花俏,只留下簡單又實用的五把主力刀具,用了後真像走了捷徑一樣方便,切出來的效果還不比老師傅差。
切斬剪剝削,五把刀
小白也能輕鬆解決廚房雜活累活!
每次我去市場買肉,看著老師傅用菜刀切肉,一刀一片一氣呵成,看著就很舒服。
可有句話說得好,一看就會,一學就廢。
反而自己用著家中那把傳統的笨重菜刀,一刀下去肉還沾絲,最後使勁磨、拉出來的肉質也爛爛散散,都不好吃了。
自從我用了拜格切片刀,這種情況再也沒發生過。
一刀下去肉都是分離開的,不會拖曳一絲纖維,剁肉從未如此輕鬆過。
除了切肉剁肉,用它切蘿蔔絲還很爽。
輕輕的一刀刀下去,竟然直接見底,非常鋒利,而且切出的絲條厚度適中。
為了讓大家知道它鋒利到什麼程度,我特別拿個西紅柿自然落下刀刃上。
咻~的一聲,西紅柿瞬間分開兩瓣,沒有絲毫卡頓!!!
我知道很多小夥伴想看削紙,這不就來了麼!
當我一刀刀劃向 A4 紙,這種感覺就像「一刀一個小朋友」,乾淨利落又快又整齊。
遇到排骨這種比較硬的部位,通常很考驗切片刀的鋒利和堅韌。
這時切片刀自然不適合,取而代之的是拜格斬骨刀。
它相比切片刀,加厚了刀身,砍剁的時候就能擁有斧頭一樣的效果,這時其他刀都無法替代的。
所以一旦我提起這把刀,刀刀下去乾淨利落,刀刃也沒有絲毫損壞,從此切排骨「一刀過」,
通常來說,上面兩把大刀足以滿足廚房使用。
但像切水果等比較小的東西,我都是交給輕巧便攜的拜格水果刀。
小刀的好處自然是輕巧方便,切東西的時候自然很趁手。
像平時切芒果粒,只需輕輕切開兩半,直接在果肉上來回劃出網格狀,不破皮就能得到芒果大果粒啦!
如果非要削皮,拜格也準備了瓜刨。
像蘋果、芒果、馬鈴薯等,來回輕鬆劃幾下就出來薄薄的一層皮,不會浪費絲毫果肉。
拜格的刀雖然好又鋒利,但所有快刀都得磨,就好比跑車也要保養一樣。
即使你是高貴的雙立人也無法避免,最多就是磨刀的周期長一些。
拜格配了個磨刀棒,只需來回那麼幾下,就可以讓我們的刀具回到新買時的鋒利程度。
另外,我個人非常推薦大家購買有剪刀款的版本,因為這個剪刀實在太方便了!
它的剪口是那種厚斷型的,不僅可以輕鬆剪辣椒,還能剪雞骨等硬骨,尾部也不浪費的可以夾核桃。
工藝用料更平衡
媲美德國雙立人
傳統的中式廚刀為了一刀多用,用料方面更多的選擇高碳鋼。
這種鋼最大的優點是硬度高、鋒利、保持性好,但缺點也明顯,就是容易生鏽。
為了防鏽,現在很多中式廚刀逐漸的選用不鏽鋼。
要想買到一把硬度和韌性較好的不鏽鋼刀具,這裡就得看它的碳含量的平衡。
而碳含量越高,刀的硬度也高,也越鋒利,相對的韌性也越差,越容易生鏽。
我有個舅舅就是這樣,老吹他的刀有多鋒利多鋒利。
有次他用這把刀拍魚頭時,這把刀的刀身直接就斷裂,很好的說明了刀並不是越鋒利越好的。
我之所以選擇拜格刀具的一點,就是它在碳含量上採取了一個相對平衡的值。
這樣不僅能夠保證高硬度和鋒利,又能保證其韌性和防鏽。
符合國人的設計
實用實惠才是真
都說德國刀、日本刀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們更多的是向奢侈品看齊。
不難發現,它們都喜歡不惜代價的各種裝飾,什麼大馬士革花紋、牛角裝飾、烏木手柄,都是白花花的錢呀!
與其花心思在外表,不如把功夫放在設計上。
拜格刀具就不像它們這樣花裡胡哨,反而會更偏向實用性。
它的針對國人的使用習慣,設計的手柄握持起來非常貼合舒適。
有一個很好的細節,就是它刀柄會有一條條中空的紋路,即可當做是裝飾,又能防滑防燙,實在是妙。
而且它每把刀的刀身和刀柄都採用全鋼材質,確保堅固耐用。
刀刃角度設計合理,刀背結實輕巧的厚度,刀面也更易清洗。
最最重要的是,像這樣一套簡單實用的好刀具,它價格自然就很實惠——價格也就 159 塊錢。
不過現在可以領取優惠券,最便宜那款到手只需要39塊錢起,折合下來每把刀不到10塊錢,這價格在市場上買把剪刀都不止了呀!
別再傻傻的買什麼德國雙立人了,那可是奢侈品呀!要實惠實用又耐用,還是拜格刀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