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春食野,夏吃苦」
炎炎夏日在即
人們抓住吃野菜的「末班車」
繼續大朵快頤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部分野菜可以食用
但是有些卻是有毒的
最近胡先生和趙女士夫妻倆
就深受野菜「毒害」
一起來看看吧!
16日,因為想吃「山蔥」了,55歲的胡先生便帶著妻子到近郊挖野菜。回家後就著雞蛋一炒,兩人美美地大吃了一頓。
飯後半個小時,正享受野菜的唇齒留香時,趙女士卻出現了嘔吐、頭暈、乏力、胸悶等現象。
胡先生趕緊帶妻子到醫院檢查,來時他還留了一個心眼,帶著野菜來的。見到醫生他趕緊問:「大夫,你看我妻子是不是因為吃這個菜出的事?」
山蔥
急診科醫生懷疑可能是類似烏頭鹼中毒,查完心電圖後趕緊送她來到心內科病房。
該科主任為她檢查發現她心率38次 / 分(正常人心率應在60-100次/分),血壓也非常低,便立即為她進行搶救治療。
就在醫生全力搶救趙女士時,胡先生也出現了不適現象,醫生為兩夫妻進行一系列治療後,兩位患者生命體徵逐漸恢復。
後續又繼續給患者進行了補液、促進毒物排出等治療措施,3天左右,胡先生夫妻便出院了。
醫生介紹,山蔥,學名藜蘆,有降壓作用,同時伴有心率減慢、呼吸抑制或暫停。其含有會引起心律失常、使運動神經、感覺神經等先興奮後麻痺的成分,口服可能會引起上腹部疼痛。
藜蘆
藜蘆中毒現象並不少見,尤其在山野菜應季時節,每年都有發生。中毒程度和食用量有關,嚴重者可出現重度休剋死亡。
醫生提醒:在這個季節市民喜歡挖食山野菜,而很多山野菜例如藜蘆食用後有中毒風險。
據國家衛計委(現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5 年全國共有 1045 人因食用了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而中毒,死亡 89 人,主要原因是誤採誤食。
可見「天然」的野菜並不是那麼安全。
一方面,許多有毒植物的外表與可食用野菜非常相近,採摘時分辨不清極可能導致誤食中毒。
另一方面,很多野菜生長條件不佳,汽車的尾氣,臭水溝的水,果園剛打的農藥……這樣的野菜,實在不能稱得上「無汙染」。
平時怕天天怕汙染,為啥對野菜卻格外開恩?
以安全第一為原則,最好做到:
早些年,野菜是缺衣少吃的代名詞,甚至被用於餵牛養雞,難登大雅之堂。
然而近幾年它們卻大翻身,成為了「健康」的代表,特別是一些有苦味的野菜,甚至被宣傳為是天然的藥物。
實際上,野菜柴、澀、苦的口感通常來自纖維、草酸,以及一些生物鹼等。
這些物質給野菜帶來了獨特的風味,但也會影響一些營養素的吸收,甚至具有輕微的毒性。
野菜千百年來都只是「野菜」,而沒有升級成普通蔬菜或藥材,說明它們並不完美,也沒有什麼神奇藥效。
喜歡的大可趁著應季嘗嘗鮮,不喜歡的也無需勉強自己。
溫馨提醒
儘量避免食用不明成分及存在中毒風險的山野菜,如誤食後出現症狀,應儘快到正規醫院進行對症治療,切勿自行服藥。
本文來源
廣東衛生信息
綜合廣州日報、新晚報
FM93交通之聲、丁香醫生
人民日報
關注急診醫學資訊
↓↓↓
◆ ◆ ◆ ◆ ◆
· 急診 · 醫學 · 資訊 ·
我的2019,與10w讀者一起
觀醫生醫事,學醫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