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被割韭菜,美團會員「起義」:大數據殺熟造的孽,須付出代價

2020-12-22 電商報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會員反而更貴了!

2020年註定不凡!眼見著一年都要故去了,巨頭們卻接連翻起了車。

前腳,京東剛因為借貸短視頻廣告爭議道歉;後腳,一篇會員殺熟揭秘又把美團送上了風口浪尖。

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作者詳述了自己被割韭菜的過程。

文章中,作者表示,為了省錢開通了美團會員。可是,魔幻的事情發生了。

作者發現,開了會員費之後,配送費竟然從2元漲到了6元。由於常點用戶,作者配送費十分熟悉。為了弄清楚真相,作者又用另一個非會員帳號試了一次,發現配送費僅要2元。

簡單來說,就是同一店鋪、同一產品、同一地址、同一時間,會員和非會員相比,配送費反而貴了4元,而會員的好處就是每個月能多領幾張券。

為了求一個說法,作者向美團客服反饋了問題,客服卻說可以補償10元紅包。面對作者關於「會員殺熟」的質疑,更高一級的主管直接回應,已經超出了處理範圍,不給予相應答覆。

要解釋沒有,10塊錢紅包拿好!

不過好在,憤怒的力量的是巨大的,每一個被美團殺熟的用戶凝結在一起,「圈圈相轉」,生生把這篇普通的揭秘文章,轉成了十萬加量級的爆文。

「開了會員,還納悶為啥頭兩天買的配送費便宜那麼多,咋漲價了呢?」

「除了送餐費,滿減都不一樣,會員30減2,非會員30減3。」

在文章評論區,越來越多的人訴說被殺熟的經歷。

眼見輿論的風聲越來越大,美團終於坐不住了。

12月17日,美團外賣官方發布聲明,配送費差異與會員無關,是定位緩存導致的偏差。目前,產品和技術已經成立專門團隊,正在進一步溝通解決問題,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

給大家翻譯翻譯,配送費差異問題的確存在,但是系統漏洞的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方並沒有直接正面否定殺熟。而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已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公開秘密!

大數據殺熟:先計算,後算計!

常言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在殺熟這事上,則只有見怪不怪,沒有其怪自敗。

美團被質疑殺熟之前,早已有其他巨頭深陷殺熟醜聞。

11月4日, 恰是今年雙11雙峰模式最紅火的時候,央視財經頻道卻報導了一則新聞:北京的韓女士在京東購物的時候,意外發現,同一件商品,不同的帳號價格差異竟然高達25元。更令人氣憤的,會員帳號價格卻更高。

韓女士透露,會員帳號已經使用了12年,累計消費560筆,費用近30萬。非會員帳號僅註冊5年,使用頻次極少,消費不過2400元。100多元的商品,差價高達25元,更何況還是會員更貴,這一操作難免引人憤恨。

韓女士諮詢京東方面,客服的回應是:「系統會根據帳號信息發送優惠券,不是每一個帳號都有。」

跟美團的回應一樣太過官方,但價格差異的模式如出一轍,新用戶價格更低,會員價格反而更貴。

不符合常識呀,在大眾的認知裡,會員難道不應該更便宜嗎?

這就是平臺的高明之處,不僅「宰」你,還讓你誤以為撿了大便宜。平臺的套路,也無非那麼幾招。

首先,低價格吸引用戶,增加黏性。對於價格,消費者永遠是最敏感的,低價才是第一誘惑力。無論是美團還是電商平臺,都是利用低價吸引並留下用戶,增加購買的可能性,培養用戶習慣,增加黏性,提高使用頻率。

再者,黏性固化之後,收割。充會員的用戶,一般是平臺忠實用戶,黏性更高,充了會員之後也會覺得價格更便宜,購買概率更大。

一句話總結,購買會員的前提是認可服務,潛臺詞是用戶粘性。

綜合以上,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則可分為兩部分理解。

殺熟,指利用熟客的信任,賺取熟人錢財。而基於大數據技術,企業能夠不斷測算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對於已經有深度平臺使用習慣的用戶,瘋狂試探,並給出一個可能更高的價格。

大數據殺熟之狠,就在於其「殺」消費者於無形。消費者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在平臺大數據的精心計算下,消費者卻已被算計了!

遏制大數據殺熟,從反壟斷開始!

營銷大師汪中求曾說:「企業如果在市場上被淘汰出局,並不是被你的競爭對手淘汰的,一定是被你的用戶所拋棄。」

現在的問題在於,用戶沒有那麼多選擇,平臺反過來綁架了用戶。

早在2018年的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就曾名列第三。

反觀被質疑存在大數據殺熟的平臺,旅遊類的攜程、去哪兒、飛豬;電商類的淘寶、京東;外賣類的美團、餓了麼;打車平臺滴滴……

試問,這些平臺哪個不是領域內的巨頭?消費者深惡痛絕,可又當如何?由於沒得選,只能躺在平臺的案板上,承擔「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

當一個平臺成為行業壟斷者時,它也就有了大數據殺熟的資格。大數據殺熟是企業經營的問題,但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行業壟斷。

最近一段時間,巨頭們紛紛加碼社區團購,低價補貼再一次成為了它們的武器,3毛錢的雞蛋、1塊錢的土豆……誘惑著每一個消費者。可這一次,從國家、到供應商、超市小販,再到個人消費者,都不會再為這樣的低價而歡呼,因為低價圈市場只是第一步,壟斷才是目的,提價和大數據殺手才是終章。

值得注意的是,上個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差別待遇。一時間,巨頭們都受到了影響。

當時,美團的王興還表示,對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充滿信心,美團正與網際網路同行一起,與監管部門積極溝通交流,加深理解政策,以落實監管要求。

半個月後,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爆發。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提一個字「數位化」。可是數位化不代表沒有溫度,把消費者當成任由宰割的魚肉。

至於網際網路市場的長期發展,雖然一直都是那麼幾個平臺在說話、在賺錢,定了所有的規矩。可是,他們能代表昨天和今天,但是明天和未來呢?

作者:老電

相關焦點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文丨王新喜日前,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把美團頂上了熱搜。在筆者看來,平臺商業模式與利益決定了部分網際網路APP殺熟難以避免,要防範這些平臺殺熟,應對方法只有想辦法成為平臺的「非忠誠度用戶」才可以。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 「大數據殺熟」的原罪涉價格歧視
    近日,《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引發媒體關注。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稱自己遭遇了美團會員「殺熟」行為,未開通會員的帳號配送費反而比他已經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低!也就理解為,購買了會員,就給了平臺一個記住你的機會,然後,根據你的消費水平給你定價。
  • 美團殺熟,大數據割韭菜的冰山一角
    文丨陳根再一次,「大數據殺熟」被推到了大眾面前,刷屏了網際網路的討論。這一次,美團成為了輿論討伐的對象,對於「美團殺熟」的公眾輿論負面評價持續發酵。事情源起於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文章中,作者陳述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非會員的2元變為了6元。再次試驗後,會員依舊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在文章發出後不久,美團就帶著殺熟的標籤被頂上當日熱搜。事實上,「殺熟」並非新近名詞。2018年,「大數據殺熟」就在電商行業中頻頻出現。
  • 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會員配送費比非會員多兩倍
    昨天(12月17日),一則「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位。有用戶發文質疑,美團對會員用戶實施差別待遇。
  • 望美團「好自為之」!大數據殺不的是熟?是人心!
    這年頭,哪家網際網路公司不對用戶們採用「大數據」殺熟?如果你沒有遇到殺熟,不要認為是網際網路公司有良心,而是你太窮了! 當國外的科技巨頭忙著造火箭時,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在利用大數據殺熟,還在搶小商販們的生意,你們說,這些巨頭該不該說?
  • 「天下苦美團久矣!」又是被割韭菜的一天,美團的解釋無法接受
    前兩天,自媒體大V「漂移神父」曝光美團外賣殺熟,稱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經常點餐的一家店鋪的配送費從2元變成了4元,點餐高峰期為6元,向客服反饋後,美團客服表示可以補償10元紅包,但當事人和眾多聲稱有相似經歷的網友對此表示不滿。
  • 「我開了美團會員,反而成為韭菜」開會員的意義不是為了省錢嗎?
    就在昨天,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了許多人的朋友圈。文章作者「漂移神父」開了一個美團外賣會員。沒想到作為會員的他,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貴。美團真的有在大數據殺熟嗎?於是我開通了一個美團外賣會員,親自試試。
  •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衝上了微博熱搜
    來源:雷鋒網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  美團外賣回應「開通會員配送費2元變6元」:定位緩存偏差原標題:《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衝上了微博熱搜 >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在各大網站刷了屏,今日下午也衝上了微博熱搜。
  • 點外賣,開通會員配送費不增反減,我被大數據殺熟割韭菜了?
    日前,有位用戶「漂移神父」在網上公布了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讓諸多網友紛紛批評起了美團不當做法,大數據殺熟行為再次被熱議。文章中作者寫出了自己下單時遇見不合理的經歷。他在美團app上點外賣時發現自己在同一家店鋪,同一個時間段點餐,配送價格竟然存在明顯差異,會員帳號配送費要6元,而非會員配送費則需2元,他又用了其他手機帳號反覆測試,也是如此。這就讓他很不爽,開個會員想省錢,沒想到錢沒省下來,還要割我韭菜。對此美團回應是:系定位緩存偏差導致。可能我們平時沒有用心觀察的話,經常會忽略掉平臺上的價格差異問題。
  • 美團被圍攻,大數據「殺熟」防不勝防!真的該管管了!
    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最近,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網友熱議,該文作者在點外賣時發現,同一時間在美團上同一家店鋪,同一個配送地址點餐,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還要高。作者稱平常這家店的配送費基本就沒超過3元,而自己開通了會員後,配送費居然變成了6元。
  • 「大數據殺熟」屢禁不止?央媒評美團事件:君子愛財,需取之有道
    在此次美團殺熟風波下,眾多網友紛紛指出餓了麼、京東、攜程、天貓等網際網路公司都存在殺熟現象。網際網路時代,海量數據和數位技術賦予了企業更敏銳的洞察力,不管是技術疏漏還是大數據瑕疵,網際網路都不能變成收割商家、用戶的「天羅地網」。
  • 美團會員被殺熟!新華網:吃相難看 別欺負「韭菜」
    近日,「美團外賣會員配送更貴」的話題引發各方面熱議,「大數據殺熟」的問題也再次引發強烈關注。  對此,美團官方回應稱,配送費高低「與會員身份無關」,而是定位緩存偏差所致,但眾多網友對比並不買帳,難以讓人信服,甚至有網友直言:「吃飯的軟體,吃相太難看!」  對此,新華網今天也發表了短評,直言:「請別小看那一兩塊錢,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是民生。」
  • 「被美團割了韭菜」當事人發聲:美團的解釋無法接受
    美團再次因為外賣業務被送上熱搜。近日有網名為「漂移神父」的網友發布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稱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經常點餐的一家店鋪的配送費從2元變成了4元,點餐高峰期為6元,向客服反饋後,美團客服表示可以補償10元紅包,但當事人和眾多聲稱有相似經歷的網友對此表示不滿。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事件後續有何進展?
  • 會員是我媽,越熟就越殺
    這一次,撞上槍口的是美團。昨天(12月17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一度登上了熱搜第五。事件的大致意思是,購買了美團會員的用戶,訂單的配送費普遍高出非會員。如此一來,會員花了錢,體驗反而虧。熱搜話題#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美團被指的這一操作,我們已經很熟悉,這叫「大數據殺熟」。它早就不是新鮮事。
  • 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網友的熱議。儘管美團回應是定位問答,但是大數據殺熟再一次成為熱門議題。為什麼這多年過去了,大數據殺熟屢禁不絕?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與你分享。日前,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把美團盯上了熱搜。
  • 濃眉大眼的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魏婕 唐亞華編輯 | 黎明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該文作者基於自己點外賣的經歷發現,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
  • 京東、美團大數據殺熟邏輯:不能不殺?
    在今年10月1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文規定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後,大數據殺熟的案例依然層出不窮。12月18日,新華網發布微博,點評大數據殺熟事件:不顧吃相,要改!
  • 美團涉 「大數據殺熟」被質疑:你以為你在薅羊毛,但你才是被薅的羊
    近期,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熱議,文中詳細描述了用戶在花 15 元開通美團會員服務後,點外賣的配送費用從一直以來的 2 元直接上漲至 6 元,隨後下降至 4 元的過程,讓人們直呼 「當了韭菜」「被大數據殺熟」了。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文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
  • 美團涉「大數據殺熟」被質疑:你以為你在薅羊毛,但你才是被薅的羊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尹莉娜 編輯 | 楊錦近期,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熱議,文中詳細描述了用戶在花15元開通美團會員服務後,點外賣的配送費用從一直以來的2元直接上漲至6元,隨後下降至4元的過程,讓人們直呼「當了韭菜」「被大數據殺熟
  • 打好反壟斷組合拳,讓大數據不再「殺熟」
    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刷屏,該文作者基於自己點外賣的經歷發現,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文章中稱,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但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元至5元。